|
谈《认识人民币》听课感想
慈湖一小 王春莲
自从听了钟村曹春燕老师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我感触颇深。该教师研读教材深刻,本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这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先从以下几个片段略谈几点。
片断1: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认识人民币:
(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师: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小朋友在买东西。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
生:钱。
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生1:我们买铅笔用到过人民币。
生2:我们买吃的用到过。
生3:我们上公共汽车买票时要用到。
生4:我们坐火车用人民币买票。
师: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那,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目的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2)通过实物投影逐一出示100元、50元、10元的人民币:
师:请直接说出它是多少钱?
生十分自信地齐答:100元、50元、10元。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争先恐后地说:因为每张钱上都写着100、50、10。
师:你们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来知道它们是多少钱的。这样合理吗?
师随之出示数字相同但单位不同的人民币——1元、1角、1分说到:“哎,这些人民币上都写的是“1”,那它们肯定都是1元。
生马上反驳:不对,不对。
师十分疑惑说:为什么又不一样了?
生:第一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元”是“1元”;第二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角”是“1角”;第三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分”是“1分”。
(3)硬币1元和纸币1元,师不解地问:怎么有两个1元,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一个是纸做的,一个是钢锛。
师接到:用纸做的叫纸币,用金属做的叫硬币。
(4)生活中人民币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生1:书上是古时候的钱;
生2:书上的样品钱。
这一环节,我听后有两个想法。
①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学生最常见的往往都是购物结账时的情境。因此,在课的开始,先由一张超市购物时的图片引出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接着,我又为学生设计了说一说的环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呢?”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渗透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②大胆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在纠正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基于前测,我直接设计了看人民币报面值的练习,对于100元、50元、10元这样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很快的区分。但他们的方法是否准确呢?我通过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这个环节,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问题。然后通过对1元、1角、1分的比较,使学生的认知与生活实际发生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仔细观察、分辨人民币的需求,完善学生的认识,不仅要看数字,同时要看汉字来识别人民币的面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较快,主要是突破学生认知的误区达到快速识别的目的。
片断2:自主分类,充分动手,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呀!我们怎么办呢?咱们原来学过整理与分类。快,按照你的方法给它们分一下类,好吗?
[与学生原有认知相联系]
师:先把口袋里面的钱全部拿出来,再把这些钱按照你的方法分类并摆好。当同桌两位同学都分好了,就可以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了一起。两个人都说清楚了,就坐好。
生默默地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分好后同桌说一说。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
生1把钱按照纸币、硬币分类并摆在实物投影下,说:我把纸币和纸币、硬币和硬币分在了一起。
师:谁和他的分法一样。(有半数以上的同学)
师继续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按照数字来分;
师仍然继续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3把她的人民币放好后,不知怎么说。
师问其他学生:谁他是按照什么分的吗?
师边演示边说:这些都表示多少元,这些表示多少角,这些表示多少分。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民币的单位。
生齐读人民币的单位,师板书。
师再要求学生将手中的人民币按不同的单位分类,边分边说自己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了一起。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这一环节,听课感受是:
在学生自由地对人民币进行整理与分类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学生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以后,我把人民币杂乱无章的放在一起,学生自然产生整理与分类的需要。我适时的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样币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在教学中进行较慢,主要是想在学生充分地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片断3: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出示一个1元2角的本子
师:昨天老师到超市买了一个1元2角的本子,你们如果想买,怎样付钱呢?
生1: 1元一张、两张1角的人民币。
生2:两张5角的硬币,一张2角。
生3:五张2角,一张2角。
……
师小结:通过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如果小明的妈妈那一元钱(课件展示十个一角)的去买东西,可以怎样去拿?
生1:用一个布袋装着;
生2:用一个一元。
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生读:1元=10角;10角=1元
(2)出示图:4支铅笔
师:你算多少钱?
生1:2元4角。
师:图:饼干
生:6元5角
师:图:水彩笔
生:12元
师:图:书包
生:38元
……
在自主购物的活动中,进行了多种付款方式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在购物付款时有时钱不一定准备得那么整。因此在看价钱准备钱的环节中,进行了不同取法的练习,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钱,选择适当的付款方式。从而培养了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观察能力有所差异,我修改后的第二种教学方法,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也较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了对人民币多种特征和价值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的。
点评:
1、归纳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时教学速度不易过快,要让学生接受并理解。
2、认识人民币单位时既要体现个性化,又要面向全体。
3、预设和生成要有机结合。
4、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表达清楚、准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