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大公因数》听课心得反思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23:14 | 只看该作者
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约数》这一课,新教材要求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导出最大公因数这一概念,使得学生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亲密关系,同时为后面的约分、通分作铺垫,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雷老师在本节课中,努力将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个性得到发挥,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不乏是一节成功的代表课。

本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使学生乐学。

以帮助王叔叔家解决铺地砖的问题,引入课题,设计巧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去学习新知。

二、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使学生能学。

雷老师通过让学生在一张纸上“铺地砖”来让学生尽情摆一摆,画一画,观察、分析、思考,找到规律,必须是两数的共同因数才满足王叔叔的要求,得出公因数概念,选择哪种地砖铺的最快,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在充分的动手中获得新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新知。

三、在“探究——发现——总结——再实践——练习”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想学。

这节课教师能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能变重视结论的记忆力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能变模仿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式学习来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参与面广,使学生从以往的被迫着要学变为发自内心的想学。

对于这堂课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中我还有两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还请执教教师谅解。

1、让课堂因“错误”而更加美丽。

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最大公因数的规律时,有一位学生看到“8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差”时,立即总结出“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差”这一结论,教师当时只仓促的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不正确。我认为教师当时应关注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背景,进一步通过多个例子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从一个例子中就得出结论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正确性,得出结论是需要许多例子作为基础的,这样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仅有关最大公因数规律的知识了,同时还明白了在数学上、甚至在生活中总结结论的方法。因为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2、注重呈现有序课堂。

在总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时,次序显得有点儿混乱。如果在寻找公因数后就让学生总结出公因数的概念,由公因数的概念再引出寻找最大公因数并总结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可能会使课堂显得更加流畅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9:23:39 | 只看该作者
来源于:   《最大公因数》案例点评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向学生提供了直接呈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即乘法算式的方式,同时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公因数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形式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新知探索方法
   1、复习旧知:
   写出18和12的全部因数;
   找出它们共同的因数,再找出最大的因数。
   
   
   生1:12的因数有:1,2,3,4,6,12
   
   生2:18的因数有:1,2,3,6,9,18
   
   生3:12和18公有的因数有:1,2,3,6。
   
   生4:12和18的最大因数是6。
   
   生5:我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找:
   
   12=(1)×(12)=(2)×(6)=(3)×(4)
   
   18=(1)×(18)=(2)×(9)=(3)×(6)
   
   生3:我用圈圈的方法来找,发现1,2,3,6是它们公有的因数。(注意:下图画成集合圈)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评析:学生根据教材的呈现提示,通过自学看书,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中掌握方法。)
   
   二、归纳提升
   
   (教师出示课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两个集合图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理解“两个因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公因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三、方法应用
   
   1、填一填:
   
   (1)8的因数:
   
   16的因数:
   
   8和16的公因数:
   
   (2)15的因数:
   
   50的因数:
   
   15和50的公因数:
   
   15和50个最大公因数:
   
   (3)5的因数:
   
   
   
   
   
   
   7的因数:
   
   5和7的公因数:
   
   5和7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集合圈,请学生将15和18的公因数分别填入集合圈内,并说一说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评析 通过实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约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会)
   
   3、找出下列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和11 8和9 5和8
   
   4和8 9和3 28和7
   
   9和6 8和10 20和25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第46页第5题,写出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本题为学习约分做铺垫)。
   
   ( ) ( ) ( ) ( )
   
   (五)小结,略。
   
   案例点评
   
   本节课选择的题材知识性强,教学设计体现了趣味性、探索性和人文性。师生共同围绕一个知识情景展开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了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老师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活动。充分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基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建构,教师起了教学“支架”的作用,给予学生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提高、学会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习体验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13: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