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分数的通分》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6
标题: 《分数的通分》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通分》听课心得体会

1、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王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对某城市的垃圾进行了调查,并将这一调查结果引入课堂,由于这是他们自己的统计结果,因此,他们很感兴趣,积极的进行观察、提问、思考、交流等各项活动,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学例题进行释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学生在尝试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时候,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并大胆质疑,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不正是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6
简评《通分》一课
木寿法

5月7日听了两节通分课(跟踪听课),“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新课伊始,教师从三个内容导入,一是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二是填空(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三是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但是教师在此时所用的时间比较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时间布局,也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旧知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同分母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从而制造了多次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讲求教学实效,而不只是一个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既注重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结果,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服务。如:在学生展示比较方法:1/4 =1×2/4×2=2/8,2/5>1/4时,教师能不能在这个部分给学生讲一下,这个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教师在这部分只是让学生说,然后就一带而过。

4、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为学生自学的部分,时间花的较少,按照我们的教学习惯,在同类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们就采用自学的学习方法,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由于旧知的复习所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探究知识和新知识应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5、教师在吃透教材这一头还要加强,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知识前后连贯性非常强,

   对数学课的某一知识点的基础是什么,为后续的学习有什么作用等等我们要彻底的了解,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本节课“通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教师在新课将要结束时出示7/6和5/8通分时,学生把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积作为这两个分数的公分母进行通分,此时教师没有强调要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是强调了公分母可以是48或24,忽略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单从通分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一知识的后续作用是什么,更好的把握教材和运用教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7
《通分》评课稿

            

                                       评课人:韦君凌



       “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从整节课来看,李娟美老师充分理解课标精神,深钻教材,在教学中目标非常明确,紧紧抓住重点,效果还不错。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新课伊始,教师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一是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二是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


三、课堂容量大,教学设计合理

本节课概念多,容量大,李老师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首先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学两个概念,加深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其次,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她还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节约了上课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知的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在教学设计时,李老师没有受时间限制,而是让学生尽情发挥,观察、分析、思考,找到规律,而且帮助其他同学很快地掌握互质数的知识,圆满地完成这个知识点的突破,为后面学习作好铺垫。

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我想,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去、愿意去琢磨,勤于思考,一定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乐园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7
《通分》评课稿

  “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新课伊始,教师从两个内容导入,一是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二是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

2、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欠缺

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重难点把握失调

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为学生自学的部分,时间花的较少,按照我们的教学习惯,在同类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时,我们就采用自学的学习方法,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由于旧知的复习所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探究知识和新知识应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7
《通分》评课稿

                陈向前

今天向张老师学习了一节课,感受颇深。“通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是比较重要和实用的知识。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张老师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在新课之前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复习。这样为新课做好铺垫。然后,出示比较大小题。根据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比较出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学生质疑,它们分子不相同,分母也不相同,无法进行比较。组织学生研讨明确通分的必要性,进而明确通分的意义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巩固运用通分的方法。学生们一旦掌握了方法,那么,今天后,再遇到异分母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有的放矢了。



    本节课,张老师能够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预设达成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8
《通分》教学评课

“通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它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是比较重要和实用的知识。

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为此,孙老师将通分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讨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活动,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这节课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式在获得问题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学生们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反思等方式获得了对通分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最大收益不于问题解决本身,而在于发现了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各种关系和科学知识,形成了对某些侧面的更深理解,以及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水平,提高了自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她并没有完成教学设计的内容,但是在讨论着用什么样的数作公分母时学生获得了对用最小公倍数作公母好处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用最小公倍数作公母好因为计算简便,有的学生说用两个分母相乘的积作公分母因为这样不容易找错公分母,有的学生说用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

看着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我也感到很欣慰,因为学生已真正投入到对数学神秘王国的探索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还得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孙老师设计的这个情境让学生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有老师这节课要讲的通分母,为了让学生能进入通过的学习,她硬把学生拉回了通分母的方法,这样在学生的脑子里就会想:为什么一定要学习通分母而不要通分子呢?在这里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地,使学生体验到通分母的优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若用加减法引入,是否又提高了要求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1 09:18
《通分》一课的教学评析

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金花

本课最成功之处就是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方面作了较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具体表现在:
一、探索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体现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比较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1、教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创设了开放性教学情境。
教材中比较"3/4和5/6"的大小仅采用了直接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进行,这样安排太直接,没有什么悬念,不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而本课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这一例题的基础上,通过复习旧知识,在新旧知识连接处大做文章,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先
提出有思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再提供充分的探索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现,欲望得到满足,最终探究出多种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四次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第一次安排在比较"3/4和5/6"大小处,这恰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处。第二次出现在学生已研究出多 种比较大小方法时,这恰是问题对比与辨析处;第三次出现在把5/12和7/18通分处,这恰是知识的疑难与关键处。第四次出现在新授的最后阶段,让学生把2/3和5/7、1/6和7/12通分,这恰是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处。四次设疑,四次解惑,使教学目标在解疑答惑中完成。
2、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现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但大部分仅限于形式。本课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深层次的理解,不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是追求深层次的探索。比如,小组讨论交流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小组活动有具体内容和明确分工,达成共识后在全班交流。这种"独立探索一一小组交流达成共识一一全班交流"的形式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参与是广泛的,思维是开放的,情感是真实的,因而效果是明显的。
二、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体现三维目标达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课标》把三维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本课在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及其它目标的达成。
1、本课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探索,找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在独立思考探索中,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2、重视体验。本课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上作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是以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表现出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参与学习。当然,本课在讲算理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足,建议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贴近的事例作为研究算理的素材,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