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3-30 20:52:45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听了一年级的一节课《这儿真好》,在此妄自评论一番: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小熊找朋友,二是荒岛变成了绿洲。两条线索相关:小熊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荒岛上,非常希望有朋友来陪伴它,在白云的启发下,他花大力气种树,改变自己居住的环境,使荒岛变成了绿洲,满山遍野绿叶成阴的小岛吸引了许多动物来到这里住下,小熊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从这个层面讲,课文除了告诉我们要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
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在课程环节的预设上要讲究实效,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是实施阅读教学的核心。从这节课来看,我觉得较好的体现出这两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新《课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在目标上提出了立体的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确立教学目标时,就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将课程资源提供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篇课文的教学,还承载着一个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白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说教,而是通过学生的对话,打扮小岛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像这样渗透教育还体现在“小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这荒岛变成了绿岛,你想对小熊说点什么吗?”等处,点点渗透不着痕迹,正所谓 “润物细无声”。
二、词语理解有效到位
在理解孤零零这个词的时候,老师并没有孤零零地讲解这个词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看图,理解荒岛,没有——没有——,感受小岛的荒芜,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词语的意思和表达,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熊一个人在荒岛上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孤单,孤独,孤零零,很难受,然后练习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说说你什么时候孤零零的,学生有了深切的体验后,再来朗读这句话,感受小熊孤零零的心理体验,学生水到渠成的把这个心情用恰当的语气读了出来。
该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方面,根据不同的词语采用不同的方式,文中有两个词“漫山遍野、绿树成阴”,这是本课的两个重点词,直接描述了小岛后来的景象,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的画面,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看到的景象,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词,学生很直观,很轻松的便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环节设计合理有效
首先,由词入手,着眼全篇,复习和新授的衔接巧妙自然。在复习部分,老师出示了两组词,第一组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既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再次复现了本课的生字,加深学生的记忆。第二组词是“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义,感受语言描绘的美好环境,教师紧接着过渡道:这儿就是小熊居住的小岛,你觉得这儿怎样?所以小动物们都说:“这儿真好!”这儿原来是什么样呢?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新授。
其次,教学中,教师抓住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积极体验。课文有两个明显的对比:小岛环境前后的对比、小熊孤零零时失落情绪和看到朋友们到来时高兴的对比,而产生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小熊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小岛的环境。第一处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展示两幅画面荒岛和绿洲从视觉直观进行对比,再引导学生联系文本抓 “漫天遍野、绿树成阴”与“荒岛”进行词语感悟的对比,第二处对比主要通过抓小熊的心理“孤零零”与“高兴”两个词,体会小熊会怎么想,什么心情,当小岛上的动物越来越多时,小熊的动作、表情。
再次,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整合,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老师教学本课紧扣“这儿真好”,充分利用好文本及插图,创设画面,引出小岛的变化,通过小岛前后变化的对比和小熊神态前后变化的对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情景体验,从而明白“这儿真好”来之不易,得出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句,读出文本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丰富文本内涵。
四、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效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节课,教师很有意识的贯穿了语言文字训练。如,导入时,让学生谁说这儿真好?再让学生用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哪些小动物说这儿真好?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渗透了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师还能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如课文中小熊种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但能体现出小熊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老师抓住这一训练点,让学生展开想象,与小熊对话,夏天的时候,小熊种呀种……冬天的时候……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夸夸小熊,既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适时渗透了思想教育。
五、课程资源的运用有效
新《课标》认为,课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图片、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辅助软件、电子教科书、网络教材都是教材体系的有机组成,都是师生垂手即得、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寻求蕴藏在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寻求选择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延伸”。
这堂课老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资源的融合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同时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学生融入其中,燃起了他们听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老师把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老师问,白云想告诉小熊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孩子们看到一年两年,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美丽画面,不由得惊叹的时候,当孩子津津有味的看着课文的动画时候,满怀深情的朗读的时候,当孩子被这么美丽的画面激发起无限灵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的时候,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老师的这堂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得很多,但不是浮光掠影,它给语文的扎实的双基训练提供了孩子们喜欢的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