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6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听课感谢体会评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儿真好》听课有感

颜港小学的吴艳清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这儿真好》。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篇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上很孤单。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荒岛上种树。第三段(第四至六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吴老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完成板书着个环节令我印象深刻,她是这样上的课:

1、出示:“小熊明白了,它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小熊种的树多吗?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那么种了这么多小树,小岛怎么样了?再接着往下读一读,示:“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那怎样才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呢?

4、(指黑板)小朋友看这,小熊种的小树苗在小岛上一年一年长大了(师边述边在上面画几棵小树)那这是不是绿叶成阴,漫山遍野了呢?——怎样才是呢?——你认为小熊还会把树种在哪呢?

5、谁上来种一种?(指名学生上黑板种树)

6、小岛上种满了树,再想象一下,小岛上还会有什么?(花,草)——指导学生把花草画上(下面的小朋友看看,这是不是你想象的“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呢?)

7、看图理解:小岛变美了,这儿是树,那儿是树,它们你连着我,我连着你,这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8、看着这幅图,把这段话再读读,会读得更美——指名读

9、师给配上音乐——齐读

吴老师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板书,真实令我大开眼界。由此让我想到:作为一个教育队伍里的新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还需要多加钻研积累专业知识,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特别是她们上课的一些小技巧确实可以让本来略显平淡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这样不仅学生感到有趣快乐了,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此,我以后要多多体验,获取更多的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2:21 | 只看该作者
《这儿真好》听课随笔

说者无心,教者须有意



泰州实验学校 刘卫军



昨天,我听了一位一年级老师的语文课,教学的是《这儿真好》(苏教版国标本)。其中一个片断是这样的:

师:以前的小岛上什么都没有,很荒凉。两年过去了,现在的小岛又是怎样的呢?

生:现在的小岛上有青草、绿树……(师:一句话,就是——漫山遍野绿树成阴。)

师:假如你是一个画家,来到岛上绘画些什么呢?

生1:我会画上蓝天、绿树、小草、小鸟。

生2:我会画树上结满了果子,草儿绿绿的,花儿红红的。

生3:我会画上火辣辣的太阳。[显然,该生回答得并不“准确”。]

师:火辣辣的太阳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呀?(生齐声——夏天!)

那夏天的时候,小熊该在哪儿呢?(生齐声——树阴里。)

……

看得出,教者还是相当有教学机智的:学生那“火辣辣的太阳”与课本内容不符,与教者初衷不合,怎么办?教者没有说“不行”,也没有问“这合适吗?”,而是经过点拨,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课后,她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肯定。

但我觉得,这个“突发事件”的处理略显草率了些,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生成点!学生的这一回答是很随意的,是受了前面同学的发言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负迁移(草儿绿绿的,花儿红红的,太阳火辣辣的)。但我们教者应该有一种敏锐的语言感觉能力:他回答得太好了!你想,画上火辣辣的太阳,小熊、小鸟等都在树阴下或活动或休息,不正是说明了经过小熊的劳动荒岛变得“漫山遍野绿树成阴”了吗?所以,我觉得当时就应该表扬那位同学:“这‘火辣辣的太阳’想得太好了!你真聪明!”其他同学肯定愕然,这是再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会努力地去思考,回答的同学肯定会更加努力!在学生愤悱之时,再给予引导:画上了火辣辣的太阳,小熊受得了吗?(受得了,它可以躲到树阴下。)两年前呢?(受不了,因为它没有地方可以躲太阳。)小熊再也不惧怕火辣辣的太阳了,可见——(这儿真好!)

我想,此时制造“突发事件”的同学,心里一定美滋滋的!这种美妙的感觉一定会促使他对学习课文、甚至是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换个老师,换种说法:“这火辣辣的太阳让人怎么受得了呢?换成红彤彤的太阳吧!”,学生心理一定是另一番滋味,别说以后还积极发言,恐怕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

童言无忌!他们有积极的表现欲望,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你不见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发言越来越少了吗?除却他们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外,我们的教育是有责任的!很多时候,说者无心,但我们教者却须有意:可以去曲解学生的意思,那违心的称赞,那善意的谎言,也可以甚至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说不定还将影响到某个孩子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2:45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听了一年级的一节课《这儿真好》,在此妄自评论一番: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是小熊找朋友,二是荒岛变成了绿洲。两条线索相关:小熊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荒岛上,非常希望有朋友来陪伴它,在白云的启发下,他花大力气种树,改变自己居住的环境,使荒岛变成了绿洲,满山遍野绿叶成阴的小岛吸引了许多动物来到这里住下,小熊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从这个层面讲,课文除了告诉我们要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

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在课程环节的预设上要讲究实效,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是实施阅读教学的核心。从这节课来看,我觉得较好的体现出这两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新《课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在目标上提出了立体的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确立教学目标时,就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将课程资源提供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篇课文的教学,还承载着一个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白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说教,而是通过学生的对话,打扮小岛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像这样渗透教育还体现在“小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这荒岛变成了绿岛,你想对小熊说点什么吗?”等处,点点渗透不着痕迹,正所谓 “润物细无声”。

二、词语理解有效到位

在理解孤零零这个词的时候,老师并没有孤零零地讲解这个词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看图,理解荒岛,没有——没有——,感受小岛的荒芜,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词语的意思和表达,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熊一个人在荒岛上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孤单,孤独,孤零零,很难受,然后练习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说说你什么时候孤零零的,学生有了深切的体验后,再来朗读这句话,感受小熊孤零零的心理体验,学生水到渠成的把这个心情用恰当的语气读了出来。

该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方面,根据不同的词语采用不同的方式,文中有两个词“漫山遍野、绿树成阴”,这是本课的两个重点词,直接描述了小岛后来的景象,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的画面,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看到的景象,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词,学生很直观,很轻松的便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三、环节设计合理有效

首先,由词入手,着眼全篇,复习和新授的衔接巧妙自然。在复习部分,老师出示了两组词,第一组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既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再次复现了本课的生字,加深学生的记忆。第二组词是“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义,感受语言描绘的美好环境,教师紧接着过渡道:这儿就是小熊居住的小岛,你觉得这儿怎样?所以小动物们都说:“这儿真好!”这儿原来是什么样呢?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新授。

其次,教学中,教师抓住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积极体验。课文有两个明显的对比:小岛环境前后的对比、小熊孤零零时失落情绪和看到朋友们到来时高兴的对比,而产生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小熊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小岛的环境。第一处的对比主要是通过展示两幅画面荒岛和绿洲从视觉直观进行对比,再引导学生联系文本抓 “漫天遍野、绿树成阴”与“荒岛”进行词语感悟的对比,第二处对比主要通过抓小熊的心理“孤零零”与“高兴”两个词,体会小熊会怎么想,什么心情,当小岛上的动物越来越多时,小熊的动作、表情。

再次,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整合,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老师教学本课紧扣“这儿真好”,充分利用好文本及插图,创设画面,引出小岛的变化,通过小岛前后变化的对比和小熊神态前后变化的对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情景体验,从而明白“这儿真好”来之不易,得出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句,读出文本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丰富文本内涵。

四、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效

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节课,教师很有意识的贯穿了语言文字训练。如,导入时,让学生谁说这儿真好?再让学生用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哪些小动物说这儿真好?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渗透了概括能力的训练。

教师还能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如课文中小熊种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但能体现出小熊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老师抓住这一训练点,让学生展开想象,与小熊对话,夏天的时候,小熊种呀种……冬天的时候……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夸夸小熊,既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适时渗透了思想教育。

五、课程资源的运用有效

新《课标》认为,课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图片、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辅助软件、电子教科书、网络教材都是教材体系的有机组成,都是师生垂手即得、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寻求蕴藏在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寻求选择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实现课程资源的“拓展延伸”。

这堂课老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资源的融合尤其适宜运用在低年级教学中。同时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平等、轻松、趣味的课堂,学生融入其中,燃起了他们听的欲望、说的欲望、读的欲望。当老师把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老师问,白云想告诉小熊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孩子们看到一年两年,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美丽画面,不由得惊叹的时候,当孩子津津有味的看着课文的动画时候,满怀深情的朗读的时候,当孩子被这么美丽的画面激发起无限灵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的时候,我们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老师的这堂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得很多,但不是浮光掠影,它给语文的扎实的双基训练提供了孩子们喜欢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3:11 | 只看该作者
《这儿真好》评课稿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童话课文。文中描写了居住在荒岛上的小熊感到特别孤单,在云朵的启示下植树造林迎来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富有教育意义。用这儿真好来作为课题也写出了动物们对植树造林,获得绿色家园的直接感受。韦老师的这堂课就带领我们走进了文本,联系了实际,在情与境的氛围中获得了思想启发,受到了教育。下面我就韦老师的这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情”入手,打造情境课堂

情境课堂是以“情”来感染学生的心灵,在情境中,老师能够与学生真情交融,让孩子在情境中尽显主人翁的风采;能够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感受人性的丰富,探索文本的深意;能够将“情”与“形”相连,放飞想象的翅膀,得到思维的锻炼。课堂一开始,老师就抓住了在荒岛上小熊的心情,让学生一起去感受小熊的孤独,想象它一个人生活的样子,这样的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去可怜它、关心它,从而愿意和它做朋友。当环境改变后小动物都来了,他们看到如此美好的环境,心里是高兴的,于是感叹:“啊 ,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了。”而小熊呢?更是欢喜地不行,一个劲儿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表演的特性,指导学生揣摩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体验了小动物们看到小岛后的欣喜和小熊的高兴。这样以“情”为纽带的学习,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悟、交流的氛围浓厚,每位学生都很自然地与人物心灵沟通,和他们同欢喜同忧愁。

二、媒体、贴图的设计,加深知识的理解

感知的强化和情境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学生在形象的思维中积极活动,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借助多媒体图像帮助学生再现情境,理解文本。例如,当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荒岛时及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直观感知下了解荒岛的样子。“满山遍野”“绿叶成荫”则将多媒体与传统的贴图相结合,在贴图时,老师先出示了一棵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漫山遍野,绿叶成荫吗?再贴出一棵树又问:这样是漫山遍野,绿叶成荫吗?在得到学生“要种很多树”的提示后老师顺势贴出了很多的树木,让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满山遍野”“绿叶成荫”。韦老师用形象化的手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受了“满山遍野”“绿叶成荫”的景象。这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种植树木,美化环境的好处。

三、抓住对比,点明主旨

这篇课文中承载着一个重要的德育内容:告诉我们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性。教学中,老师没有用生硬的说教去灌输学生,而是抓住了文本,让学生在“荒岛”和现在小岛的对比中感受小岛发生的巨大变化,知道在小熊的努力下如今的小岛已经是“满山遍野”“绿叶成荫”了,不仅仅如此,小岛环境好了,空气好了,适合各种动物生存了……这一切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他们都觉得“这儿真好”,要住在小岛,因为小岛的“好”小熊找到朋友,心情也变好了,再也不会“孤零零”了。但课堂中,韦老师对“这儿真好”的学习引导得还不够深刻,如果再给学生一点时间,他们一定会说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3:32 | 只看该作者
这节课上得真好

                    ——《这儿真好》评课稿

  林春

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汪家秀老师执教的《这儿真好》一课,我感到十分荣幸。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汪老师以那亲切,自然、端庄、大方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的课堂结构,严密清晰的教学思路带领着学生们学习了这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跟着小熊一起种树找朋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说通过小熊的努力使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小岛,变成“这儿真好”的话,那么, 我觉得通过汪老师的努力,汪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受就是“这节语文课上得真好”。

   “真正的语文课要体现‘实与活’,‘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实实在在,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教师目中有‘人’,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采飞扬,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其乐融融。”汪老师这一课追寻和实践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与‘活’。

    在初读感悟阶段,汪老师在检查学生理解“有哪些动物觉得这儿真好?”没有停留于教学生简单回答书本中提到的小动物就行了,而是引导学生补充文本以外的小动物,为后面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小岛上生活的幸福做好铺垫,这些拓展训练艺术地融合在生动的场景之中,真使别具匠心。

    还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环节,汪老师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再根据学生对“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理解,在黑板上画出岛上漫山遍野的树木,给学生以直观;然后,又通过动作表演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这儿真好》的教学,让我感受到汪老师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欢的老师,汪老师的激情,汪老师的语言,汪老师的眼神、姿态、等等,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她深度动机中的童心,高雅气质中的童趣,华美织体中的童真。儿童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汪老师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有效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汪老师在一开始就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无人烟”的小岛,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零零”到“动手美化小岛”,最终吸引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能够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也体现了汪老师“儿童底色”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汪老师还设计了角色体验,在小熊栽树这一教学环节中,汪老师创设“美化小岛”这一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陆续上台在黑板上的小岛上画出自己的设想,这样学生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在最后这儿真好的教学环节中,汪老师创设了“快乐生活”这一情景,让孩子上台前随着《春天在哪里》这一欢快的乐曲,载歌载舞,体验小动物们在岛上的快乐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开发心灵的智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理解了“这儿真好!”的含义。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文中人物的体验享受着代人言说的快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个细节,展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汪老师不仅以充满“儿童底色”的教学风格巧妙地预设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情境,更是她敏锐地洞察力,恰当而极富鼓励的评价语展现出足够的智慧,让整个课堂得以如此灵动,让所有孩子富有生机。

“有效”是近年教育教学研究的聚焦点。看待课堂是否有效,就是要看通过教学全体学生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今天的课堂上,从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可以看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彰显,身心的愉悦。从孩子们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语文素养的积蓄,看出他们对文本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承载着一个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白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中,汪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说教,而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的语文活动,融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正所谓是“润物细无声”。

    要是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只是王老师在指导孩子书写“象”这个生字时,字写得小了一点,看得不是太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3:47 | 只看该作者
《这儿真好》评课稿
洪泽县实验小学     张芳
    有幸聆听了韩老师执教《这儿真好》,在教学中韩老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教学效果显著。我感觉韩老师在如下几方面的做法比较成功。
一.以学生为主体。
  本课的教学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体验小熊怎样种树,怎样欢迎朋友,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想象力。
在理解小岛的荒凉时,用了“小岛上没有----没有----只有-----的句式。”在学到小熊种树时,老师让同学们想一想:它怎样种树的?学生说后又要求大家用动作演示一下。进而学生明白了种树的过程。在升华明理阶段,老师又要求大家说说怎样打扮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学生的说话欲望马上被激发出来了,发言很踊跃。
三.由词入手,着眼全篇。
     学生初读了课文后,韩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了:“一座荒岛、一只小熊、孤零零、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这几个词,课文的主要内容跃然板书之上。通过读“孤零零”这个词,让学生想象小熊住在荒岛上的情景,体会小熊孤单的感受,了解小熊的处境,从而入境。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色彩鲜明的图片,体会小岛前后鲜明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改变环境的重要性这个中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又着重抓住“连忙、种呀种、高兴极了”这些词语,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利于学生感悟小熊心情的变化。    还有,教师亲切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渡语的设计得巧妙而自然,尤其是丰富的评价的语言:如1、虽然你们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这些精妙的评价语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这些都体现了韩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及在课堂上的灵活机智,那种从容驾驭课堂的能力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听了韩老师的课,除了由衷的敬佩以外,更引发了我不断学习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20:54:05 | 只看该作者
《这儿真好》评课稿

尊敬的灌南县教育局、镇中小学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有着浓厚历史人文积淀的灌南县新安镇,亲身感受盈满书香的幸福校园。我忍不住为你们追求新教育之梦的大胆创新而惊叹,对你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艰辛探索感到钦佩。

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邱老师执教的《这儿真好》一课,我感到十分荣幸。

如果说通过小熊的努力变得“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小岛“这儿真好”的话,那么, 我觉得通过邱老师的努力,今天的课堂给我的感受就是“阅读课真好”、“邱老师真好”、“孩子们真好”。

“阅读课真好”

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明新说:“真正的语文课要体现‘实与活’,‘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实实在在,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教师目中有‘人’,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采飞扬,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其乐融融。”

邱老师这一课追寻和实践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与‘活’。

还记得引导学生理解“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环节,邱老师先让学生看看课文,全处小动物说这儿真好的原因的词语;再请学生根据图画说出自己对“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理解;接着,老师很形象地总结概括;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如,初读感悟阶段,检查学生理解“有哪些动物觉得这儿真好?”邱老师没有停留于教学生简单回答就行,而是贴出了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小动物的图象,还出示“——、——、——、和——都——”的句式训练,引导学生说通顺、说完整。

当然教学中还有多处这样的练习,比如读的训练也是这一课堂的亮点,邱老师刚才已经介绍得挺仔细,我就不再一一列举。总之,这些扎实的词句训练艺术地融合在生动的场景之中,让我觉得邱老师真是别具匠心。

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还承载着一个德育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教学中,邱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说教,而是通过请学生为小岛起名字,对小熊说话和老师送儿歌等阅读教学活动,让《新课标》明确指出的“阅读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于无痕。

邱老师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欢的老师,我们学校的许多家长和学生曾经称赞她是“童谣家”、“故事家”、“舞蹈家”,在我看来,邱老师深受孩子喜爱的原因就是她具有“儿童底色”的教学风格。《这儿真好》的教学,邱老师的激情,邱老师的语言,邱老师的眼神、姿态、等等,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她深度动机中的童心,高雅气质中的童趣,华美织体中的童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邱老师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有效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邱老师在一开始就创设了学习的情境:邀请大家去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出示美丽的小岛图画)学生兴致勃勃,美美地读课题。后来,邱老师又给学生创设“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无人烟”的小岛,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能够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

教学中邱老师还设计了角色体验,就在不断地联系生活、不断地与老师对话、不断地扮演小动物中,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文中人物的体验享受着代人言说的快乐。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个细节,展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邱老师不仅以充满“儿童底色”的教学风格巧妙地预设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情境,更是一她敏锐地洞察力,恰当而极富鼓励的评价语展现出足够的智慧,让整个课堂得以如此灵动,让所有孩子富有生机。也许,这就是邱老师深受孩子喜爱的另一个原因。

“孩子们真好”

“有效”是近年教育教学研究的聚焦点。看待课堂是否有效,就是要看通过教学全体学生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今天的课堂上,从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可以看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彰显,身心的愉悦。从孩子们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语文素养的积蓄,从孩子们为小岛起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们对文本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最后,让我引用全国著名教育记者,《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主任李振村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由于艰深、枯燥的东西太多,导致很多孩子不喜欢语文课。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待学习并非像成人那样有明晰高远的目标,他们喜欢好玩有趣。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老师就应该把语文课教得好玩一些,少些繁琐的分析,多一些情感体验,少一些成人面孔,多一些童心童趣,小一些机械训练,多一些趣味活动……当然,这种‘好玩’式直抵心灵的,是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痴迷和激赏,是沉浸在优美语言文字中流连忘返的一种沉醉。这种‘好玩’是一种境界,它需要老师们用一生来追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1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