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18:13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听完杨博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我感受颇多: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18:32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安康市一小  三年级     胡万林


听了程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给我们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选准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程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短短的一句 “1/4,表示什么?”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什么?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既找准了起点,又调动了积极性.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二.重直观感知,动手操作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然而,分数毕竟是一种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怎样让学生理解其意义。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程老师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和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程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紧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动手圈一圈,写出找到的分数。整个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动手,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我认为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得以体现。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三、练习功能的成功转化

练习,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程老师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几道有坡度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几道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18:58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的评课稿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

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3、组织学生探讨( )/(  )的意义。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19:57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评课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钱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3、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4、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5、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探讨的有一点,就是教材中63页的第四题看似开放又觉开放不够,特提出来大家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分数的意义” 评课 听吴燕燕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较浓,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出开放的空间。我认为吴老师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的老师。

她的这堂课我认为优点有: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的开始她简单明了的切入“继续学习分数”这一主题,通过问题: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出示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这点教师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为这课是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本课的学生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通过情景创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得出概念:

通过把1只蛋糕“平均分”给4只小熊,熊妈妈觉得分得太少了,想拿出第二只蛋糕盒子来分蛋糕。

引出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应该熊妈妈应该怎么分好?

不打开蛋糕盒请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明白:不论盒子里的蛋糕数量是多少,只要是分给4只小熊,都用分数来表示。

第二个问题:盒子里除了可以认为是蛋糕,还可以是什么?

引出单位“1”,我想把概念教学作为一个数学问题来呈现,可以让学生经历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到单位“1”的不同表现形式。最后,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在开放的练习里,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吴老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出概念,如:在教师给学生准备的练习图里你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学生的答案是很多的,体现了数学里的极限思想;另外让学生在图里找分数也有数型结合的思想。

当然我想每个处在一线教书的老师都会觉得上出一堂好课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方面我们都应当努力去完善,是好课了,也有让人遗憾的地方:比如课堂里有位男孩在老师问:“对于分数有什么认识时?”回答到:“我知道分数是从小数转化过来的。”学生回答的很自信,但老师没给学生作出评价或引导,我认为这点作为每个老师都应该多学习,多看课堂的细节处理方面的书,以把这些从学生来的想法变成课堂里的一部分。

总之,吴老师的这堂课有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真得收获了很多,在此对吴老师说声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0:54 | 只看该作者
《分数的意义》两次评课记

山东省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  晔

这一学期,我校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师徒结对活动。作为骨干教师的我,有幸成为师父,通过双向选择,我和卢成彩老师结为师徒。这本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值得赘述的,所以我前期也没有什么太多期待,但一个系列走了下来,我却改变了初衷,这样的活动就是一个字——好!

在活动之前,卢老师和我商量到底讲哪一节课,我看了看进度,翻了翻课本,说:“就讲《分数的意义》一课吧。”这是节老课,不知有多少人讲过公开课,不知有多少种教学设计思路,百度一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遍地都是。而我就是要看看卢老师自己如何来处理教材,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体现“高效”。所以我并没有帮忙设计思路,完全放手,让卢老师独立完成。

几天后,卢老师让我听课,我如约而至。下面是我的首次评课记。

在路上

初评《分数的意义》

今天听了我校卢成彩老师执教的《分数意义》一课,深有感悟,现结合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高效课堂的有关理念反思如下:

新教育实验认为,理想课堂要达到“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的确,只有达到这“六度”,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激发,快乐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先说一下整合度。第一个观点——数学知识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这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第二个观点——学生的认知也不是彼此割舍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从这两点出发,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前置基础是什么,知识点新在什么地方,后边的延续知识是什么;二是学生对这节课已经有了什么知识基础,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第一要考虑的问题——研读教材。

就《分数的意义》一课而言,知识点分别是分数的产生、单位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分数单位。其中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候初步接触过分数,所以分数的产生已经掌握,完全可以舍弃这一环节,这叫创造性的应用教材。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已经初步了解,知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实际上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扩展,即还可以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这才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至于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只要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自会理解,分数单位则是一看即会,安排学生自学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的学习就要在如何平均分一些物体上做文章。卢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分别把4个、2个、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引出分数的产生;然后板书1/4,让学生举例说明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总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出示12个银杏,让学生找出分数,说出意义,最后总结分数的意义。应该说,这样设计,层次分明,按部就班,也还是不错的。但这节课到底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直到结束,仍是一头雾水,而且对于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理解。

所以我建议改为如下设计:1.删除分数的产生一环节,开门见山引入——出示1/4,让学生举例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在黑板一侧,并进行总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加以说明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2.出示4个、8个、12个苹果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集体交流怎么分的?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在黑板另一侧;3.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对比——请看黑板,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现在是把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教师趁机说明“这儿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叫做单位1”。并对单位“1”进行强化练习;4.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对比:刚才我们平均分了4个、8个、12个苹果,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总结——一方面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都是1/4,另一方面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每份的个数不同。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同时明白分母与物体个数无关,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5.总结分数的意义。

再说一下练习度与延展度。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结合我们的课堂实际,首先要做到分层施教,让好学生吃得饱,让一般生记得牢,让后进生有提高。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练习题设计分为基本的平行性练习,这是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第二种是变式的综合应用习题,要求一般学生都要掌握;第三种是拔高的发散性与开放性习题,要求学优生掌握。比如可以设计十二根小棒,分别让学生拿出1/3、1/4、1/12,然后拿出1/( )、()/6等等,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再比如这样设计老是要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每个小朋友分得这盒彩笔的1/(),得知道什么条件?这样就会引发学生讨论:需要知道获奖人数,还是彩笔总数,或者是二者都得知道?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不管多少个物体,只要知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这样设计的习题才有思考价值,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让学生越来越聪明。

这节课,卢老师上的还是比较出色的。从教态、语言到习题设计,都比较到位,特别是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应付自如。卢老师设计了这么一道习题: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有哪几个?一生回答说8/7,其余学生都表示反对,另一名学生还大声说“这是假分数,我们还没学呢!”因为这并不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卢老师在耐心倾听学生回答后,用了设问句式作了简要解释:“分母也是7啊,为什么不是呢?”然后在课件上写上8/7,并加上了省略号。这个应对就很巧妙,即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又能引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究,还避免了学生对这一非本课研究内容进行过多争论,鸠占鹊巢,值得我们学习。

卢老师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对于我大篇幅的建议虚心接受,然后我们坐了下来,认认真真的研读教材,确定目标,设计思路。一天后,卢老师又在另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下面是我的第二次评课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9:21:04 | 只看该作者
被感动着

——再评卢老师《分数的意义》

这是我第二次听卢成彩老师上《分数的意义》一课,因为这节课后紧跟着就是课间操,我的搭档开会去了,我必须带队,所以下课铃一响,我就立即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非常好!非常好!”走出门口的一瞬间,不知怎么,我觉得眼眶似乎有点湿润,可能是被感动了吧。因为作为师徒结对中的师傅,对于徒弟的快速成长,我这当师傅的自然是太高兴了。

感动之一:天然去雕饰的“开门见山”

课的开始,卢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四分之一,然后提问:大家认识吗?这是什么数?谁能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对呀!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就已经接触,何必再来牵强附会、画蛇添足的情境,开门见山就是最好。因为数学本身就追求简洁之美嘛!

感动之二:四两拨千斤的“应对生成”

当学生在回答四分之一表示的意义时,忘记了说“平均”,这可是关键词啊!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这也是分数的重中之重,正好作为一个返利,是加深学生印象的好机会,绝不能放过。于是卢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失误,开始做大文章。你看她巧妙的一句导语“老师发现了一点问题,你们听出来了吗?谁来帮帮他?”立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给予纠正,教师又趁机强调了一遍。这样我相信学生再也不会出同样的错误了。

感动之三:举重若轻的“新旧对比”

在通过让学生举例说出四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并进行总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激活了三年级所学分数的知识以后,卢老师出示了4个苹果、8个熊猫图片,让学生自己分别找出它们的四分之一。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因为学生谁不会平均分配呀!咱们可不能小瞧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认真观察思考——现在的四分之一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回答——以前是平均分一个物体,现在是平均分一些物体。卢老师趁机总结:对!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这就是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顺利实现同化与顺应,意义建构积极主动。

感动之四:画龙点睛的“单位一总结”

在总结出单位一概念之后,教师出示了一首顺口溜“一张大饼一个梨,一吨稻谷一克米,一片树林一群鸡,都可以看做单位一。”别小看这首顺口溜,它通过几个有趣的典型的例子,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全部囊括其中,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了、理解了单位一的含义:平均分的是什么,什么就是单位一。相信学生记忆会非常牢固。

感动之五:水到渠成的“分数意义总结”

学习了单位一,教师随即出示一道练习题“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一举夺得该项运动全部金牌总数的五分之三。”然后提问:这里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引导学生说出五分之三在这儿表示的意义,接着去掉所有的文字,只保留五分之三这个分数,提问:看到这个五分之三,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说是把十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说是把五条绳子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教师总结:五分之三有这么多的意义,谁能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结果学生纷纷回答:把单位一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这就为分数意义的概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教师又先后出示了三个分数,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括号分之三、五分之括号、括号分之括号。在说第一个分数时,学生有点困惑,但随即明白,回答: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3份;把单位一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至此,分数的意义已是水到渠成,教师又及时进行了强调。这样,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使分子分母的意义呼之欲出,下一步学习就简单了。

感动之六:百宝箱般的“课堂练习”

纵观本节课的练习,教师始终注重了开放性与趣味性。第一次是出示一个盒子,教师介绍这里面装有银杏,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得这些银杏的几分之几?接着告诉学生共有12颗银杏,让学生自己在下边画一画,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顿时被打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六分之一、六分之二、十二分之一、十二分之七等等,所有的分数都被找出,学生人人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第二次教师又出示了一小袋牛奶糖,提问:取出2块,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原来有几块?这是一道较有难度的变式题,但由于教师教法成功,学生掌握牢固,基本上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在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以后,教师将一块糖奖励给了这个学生。学生一看有奖品,积极性更高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教师接着提问:现在还剩9块糖,取出三分之一,是几块?剩下几块?再取出三分之一,又是几块?为什么都是三分之一,取的块数却不一样?学生回答单位一不同。这就为以后解答分数应用题做好了铺垫。这样的习题设计,学生怎能不喜欢?学生的思维怎能不被激活?目标达成度怎能不高?

感动之七:水乳交融的“坦诚相见”

练习时,教师出示一个盒子,介绍里面装有银杏,提问平均分给4位同学,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结果学生纷纷表示不能,教师觉得很奇怪:这么简单一道题,学生怎么不会?这时一个学生提醒教师:之所以不能,是因为老师漏说了一句话——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面对这一失误,卢老师并没有想办法搪塞,而是马上承认了错误,并向这位同学真诚的表示感谢。这一点难能可贵,教师不是完人,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不必忌讳,真诚的承认错误,不但不会让学生看不起,相反你的真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感动之余,也有几点建议提出来与卢老师商榷:一是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如在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时,教师直接说下面我们来自学分数单位。这句话就很突兀。建议改为“我们学过的整数有计数单位,那么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请大家自学课本。”二是板书要注意整洁美观,只板主要内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要进行第二次对比,即为什么都是四分之一,取的个数却不一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因为单位一不同,所以个数也不一样,避免在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发生混淆。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能有这样虚心学习、精心雕琢课堂的徒弟,真令人高兴。

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坚持去做,用心去做,我们就会有更多不经意的喜悦与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1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