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6:42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评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听了韩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韩老师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每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记录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这一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张老师展示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规律: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它们长、宽、高的乘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张老师引导学生练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生活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韩老师把算字典的体积贯穿课的始终。在课后练习中 “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0.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张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让学生再次感受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学习了它,就应该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

  四、重视反馈纠正。反馈纠正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在教学中反馈形式多种多样,随堂提问、课堂交流、布置练习等反馈及时,纠正有力。反馈面较广,反馈角度多方面,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韩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艺无止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我认为复习的内容太多,如辨认老师列举的这些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对五年级学生而言,这太简单了,本节课无需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单位与本节课联系不紧密,也无需复习。教师应该在这里争取时间,让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留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2、教师处处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有些地方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时,先提示学生正方体长、宽、高相等,再分小组讨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所以学生不到一分钟就讨论好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我认为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少提示,让学生的讨论实现学生的动手操作、互帮互助、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代替老师的讲授和按照固定模式的指引,真正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给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7:25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评课
金老师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教学时,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活动热情很高,。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7:44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吴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有特别深的感触:
1.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来解决礼盒的体积的计算,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教师能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整节课教师能全面贯穿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并初步渗透严谨的科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7:53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的评课很到位,吴老师的这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确实这两个地方是最出彩的。
首先,她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既激发了学生想要知道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的学习欲望,又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教师就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自己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中,还培养了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总之,在这节课中,老师很好地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8:03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吴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有特别深的感触:
1.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来解决礼盒的体积的计算,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教师能注重学生探索意识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长方体的体积还是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3.整节课教师能全面贯穿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并初步渗透严谨的科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28:22 | 只看该作者
听了吴老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一课,我感到吴老师非常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她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既激发了学生想要知道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的学习欲望,又能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这节课中,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让学生尝试的比较礼盒的大小,来解决礼盒的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学习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总之,整节课教师能全面贯穿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并初步渗透严谨的科学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3 17: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