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3:10:4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⑴ 引读第一小节。

   ⑵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⑶ “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⑴ 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⑵ 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⑶ 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⑷ 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⑸ 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⑹ 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⑴ 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⑵ 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⑶ 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⑴ 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 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⑶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⑷ 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⑴ 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⑵ 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⑶ 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⑷ 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⑴ 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⑵ 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⑴ 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⑵ 同桌合作背诵。

   ⑶ 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⑷ 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3:10: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⑴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⑵ 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⑶ 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⑵ 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⑶ 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 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 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⑷ 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 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 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⑸ 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 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 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 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⑹ 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⑺ 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⑻ 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⑼ 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   举石头 砸缸 救人

         想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3:11:01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救人的情境,在再现的情境体会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险,体会时间的紧迫,知道司马光砸得正是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马光。


【教学过程】

一、学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容易出错的字多读,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学多读。)

  2、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读。)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愉悦,尊重他们的主体选择,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⑴ 学生听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

   ⑶ 请你们认真的再读课文,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个孩子掉进水缸有什么危险?

     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满来得出小孩子的处境很危险。

   ⑷ 指导朗读。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知道了小孩子的处境的确很危险,老师也感到了你们很担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请你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把这段课文读一读。(指导读出担心的语气)

    这是一个缓缓牵引的环节,让学生在初步的理解中在略带忧愁的感觉中,知道这个孩子落入水中的危险,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下面更好的体验紧张情绪的环节做铺垫。同时,本环节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心理体验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言: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担心,你们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帮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帮他,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们慌了。

   ⑴ 让学生感受本段文字。师: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⑵ 请学生说出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师:请同学们说说别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⑶ 引导学生体验当时慌乱的情景。师: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知道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现在请你们同桌讨论:他们慌了,叫着喊着,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台来表演。

   ⑷ 学生表演,全班师生对表演做评价。

   (表演再现了当时慌乱的情景,让学生再次感受紧张的情绪)

   ⑸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体会。师:同学们,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别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时读这一段,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⑹ 指导朗读。师:你们真是富有爱心的朋友。有的担心,有的难过,有的感到紧张,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险。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段。(作好朗读评价)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学生对于紧张的体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则是让学生的这种感觉浮出水面,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情势的紧张与危险,让学生走进了当时的现场,现在学生的心情已被紧紧的提了起来,对人物的担心程度也越来越深。表演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走进了课文,理解了文中的语言,并内化了文中的语言文字,很好的体现了文本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言:怎么办?我们都在心中为那个孩子绷紧了一根弦,现在越来越危险了,别的小朋友的慌乱帮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⑴ (感受文字,找出砸缸动作)师:请你们仔细读本段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⑵ 出示卡片,检查问题1完成的情况: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卡片上把动作标出来)

   ⑶ 引导想象司马光砸缸情形。师:再 读读本句话,请你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而且砸了好几下?当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⑷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当时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⑸ 展示课件补充学生的想象。师:让我们回到现场,看看司马光是怎样救出孩子的。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再次感受砸缸情景)

   ⑹ 发展求异思维,引导想象。师|:司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办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马光当时不在现场,是你们在那,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救缸里的孩子?

   ⑺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⑻ 引导方法比较。师:你们都很有自己的见地,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办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比,看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哪种办法更好一些?

   ⑼ 引导得出结论:方法是可以,但时间不允许,情势紧张,容不得时间耽误,在特定的情形下,举石砸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了孩子,他砸得正是时候。

   ⑽ 指导朗读本自然段。

   (师:你们都明白了司马光砸缸的妙,砸得恰是时候,现在请读读本段课文,注意读出司马光的果断与机智,把自己对司马光的感受也读出来 。)

    在想象中让学生体验了当时救人的紧张情形,让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会,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在学生感受到情形危险后,把救人的任务交给学生,使得他们自然而然的在心中升腾起要救人的正义感。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又补充了对原文的理解。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导言:司马光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气,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本自然段吧!

   ⑴ 读第六自然段

   ⑵ (说话练习)师: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是那个被救的孩子或是旁边的人你会跟司马光说些什么)?

   ⑶ 一人扮演在场的人,一人扮演司马光,互相交换角色说话。

    历经了紧张救人阶段,此时心情总算能徐徐平缓,轻轻松口气了,由救人的高潮到得救的平缓放松,学生经历了又一个情感体验,交换角色说话很恰当的让学生找到了心理宣泄口,同时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不管学生会说些什么,那都是他们在这一节课上的情感体验所得。


三、拓展练习

  导言:

  师: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难免遇到危险,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沉着冷静,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救自己,要学会自救。

  1、讲述断臂自救的故事。

  2、出示游泳溺水自救的常识,让学生自己读。

    思维角度的转换让学生由救人的意识转成自救,这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所学中得到另一种生成。


四、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只是我们了解到他的性格的一个方面,要想更好的了解他,课后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司马光教子俭朴》、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等文章,而后写上一句话的司马光。

  课后的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司马光,由面到点,引导学生丰富司马光的人物个性。


附:《断臂自救的故事》

  拉斯顿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本年一季度最出色的人材。他自己的和关于他的事迹的网站在短短3天就被点击近百万次。从生存的勇气到断臂自救的方式,他给人类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2003年4月25日,一向爱好登山探险的美国阿斯彭市27岁的青年亚伦.拉斯顿一个人来到犹他州蓝约翰峡谷登山。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东南部,风景绝美但人迹罕至。

  拉斯顿在攀过一道3英尺宽的狭缝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巨石摇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将拉斯顿的右手和前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

  忍着钻心的剧痛,拉斯顿使劲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将手臂抽出来,然而石头仿佛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在做了无数次次努力之后,精皮力竭的拉斯顿终于知道.单凭自己一人绝不可能推动巨石.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别说是人,就连鸟也没见飞过一只,他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没有事物,拉斯顿每天只能喝水,到了4月29日,壶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

  5月1日早晨,饥肠辘辘、浑身无力的拉斯顿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过偏僻,即使有人知道他失踪报譬,救援人员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地方。

  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想活命的话只能靠自己了。拉斯顿心里清楚,把自己从巨石下解放出来的惟一办法就是断臂。而除了筒单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外科自救。

  拉斯顿清理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一把8厘摩长的折叠刀和一个急救包,没有麻醉剂,没有止痛片.没有止血药,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不过拉斯顿已经别无选择了。

由于稻子过钝,在难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中,拉斯顿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挠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之后拉斯顿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左手抓住绳子,顺着岩壁滑了下去。之后跌跌撞撞的做了大约7英里路,两名旅游者发现了他,报了警,他得救了。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自己拯救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3:11:08 | 只看该作者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3: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