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50#
发表于 2008-9-25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 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韩星



    我们在初一生物学课中有关生态系统的最后一节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改革,针对生态环境教育的特殊性,引入了在国际环境教育界广泛被使用的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提供让学生搜集资料、集体讨论的空间,给他们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让学习变成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课的重要地位。

    生态系统是新课标中“生物与环境”这个主题内容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之一,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并与其他主题衔接好,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认真考虑的关键点。本节课是作为生态系统这个章节的一个具总结性质而组织的教学活动,如果仅仅限于课本的内容,会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和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实际上,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具有根本性重要意义的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而且也与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念和行为相关。因此,这节本来抽象的总结性课的教学中,其实有着极大的空间可供教师利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使他们在课堂的参与中,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而且这种知识将最大限度地融人到他们的心灵中,并使他们通过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期望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循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

    有了这种总体的设想之后,本节课设计的总体思路是:除了常规的知识讲授之外,突出学生的参与,注重他们参与的效果,理论联系现实,从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在设计这堂课时安排了3个环节,第1个环节是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特点进行复习,因为这是学生活动的根据。第2个环节,也就是学生的活动。本活动是基于一道练习题:“山羊绒又细又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根据这道题的内容安排一个戏剧表演,取名为“牧民大会”,设计的剧情是这样的:

    近些年来,因为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极好,厂家需要扩大产品的生产量,故原材料——羊绒的收购量也越来越大。故事发生在某草原,几年来羊绒厂的收购员来此地大量地收购山羊绒,收购价格也越来越高,牧民靠山羊绒的收入逐年增多,成为牧民生活一项重要的收入,为了多卖羊绒,养羊的数量越来越多。可另一方面,由于山羊数量的增多,草场中的草量就显得不够了,山羊就啃草根,牧场一年不如一年。面对这种矛盾,怎么办?牧民中有两种意见,为此乡领导特地召开一次牧民大会……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不宜多做提示,仅把主要人物及其观点交待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进行如下准备:1)根据情节自行选择演出角色;2)根据自己的角色通过上网、报纸、书籍、互相商讨等方式进行准备;3)相同角色的扮演者可以相互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增加自己所持观点的材料内容。然后表演给其他同学看,通过不同角色的观点阐述、辨论、其他同学的补充、修正,达成一个共识。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除了给定上述的剧情概要和角色之外,并无现成的剧本让学生表演,而学生则要通过自己的准备,在基本上是即兴的对话中,表达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他们对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重要性、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的认识。为了更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本课中还设计了第3个环节:即利用在我国非常有名的某草原因为过度养羊而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实例,通过数字和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破坏的后果有了更具体直观的印象。

    这堂课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积极参与,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下面是学生表演的现场实录:

    首先是“厂代表”富有“煽动性的演讲,说明养山羊,卖羊绒是一种对国家、对自己都有益的好事:

    “大家好好想一想,在我们厂还没有收购羊毛之前,大伙可以说生活过得并不富裕,只有单一的靠卖一些羊肉来养家糊口。现在全好了,我们来收购羊毛,价格一次次上涨,各家现在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你们和城里人一样啊。我们厂上千职工也有了好日子,就连给国家的税收都增多了。可是竟然有人反对我们的计划和发展目标啊,这不是想把大伙的好日好给毁了吗?你们还想不想过小康生活了,你们还想不想开上汽车盖上楼房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商品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利益是第一位,山羊不仅比绵养好养易活,且经济价值比绵羊高好几十倍,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养山羊还可以增加国家收入,优质的羊毛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大受欢迎的。这样一来国家发了,牧民发了,当然,大家自然也发了!养山羊的好处不计其数,大家还犹豫什么呢?继续干你们的老本行,继续养山羊吧!”

    接下来是主张多养山羊的牧民的发言,谈了自从多养山羊后自家的变化。牧民甲:“我同意厂代表的话,想当年我们多穷啊,除了一个木柜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自从养山羊以后,我家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不仅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还有了一定的精神上的享受。这些都是养山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却变成了现实,可以说养山羊改变了我的一生,改变了牧区的生活面貌,让大家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如果现在不养山羊,我们靠什么糊口呢?所以只有继续养山羊才是唯一的出路,多卖羊毛我们才能多挣钱。”

    厂代表还富有煽动性附和:“没错。”

    不主张养山羊的牧民则根据家乡的变化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牧民乙:“是,我们卖羊毛是挣了很多的钱,大家也纷纷多养山羊,但你们大家看看我们的牧场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从前我们家的附近就有很美的草场,可现在呢,就是走的很远,羊群也吃不到好的草。草变少了,树林变稀了,就连从前不见的风沙也来了,难道我们的好日子就是靠这样的结局换来的吗?厂代表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如果继续养山羊,恐怕我们自身生存环境就难保了!”他拿出一个自制的沙盘:“看看这几年我们草原的变化吧!离我们较近的草场,已是一片桔黄,更可怕的是,在牧区中心地带,还流淌着那条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河,我们世世代代可都以它为生的呀,可草场的进一步沙化,很可能导致这条河断流甚至彻底干枯。可是这一切在几年前是不可能发生的,这难道不是养山羊带来的灾难吗?所以我建议,乡长,你就下一条命令,谁也不准再养山羊了!”

    主张养山羊的牧民对此话进行反驳。

    牧民甲:“草原沙漠化那是老天爷的事,和我们卖羊毛有什么关联?毫无关系嘛!”

    生态学家开始阐述观点:“谁说和我们大家没有关联,沙漠正向我们人类的居住地一步步逼近。本来天然草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垦,超载放牧,过多的羊群对草场的过度啃食,再加上轻管理低投入,这种掠夺式的牧业生产,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的植被,使其难以恢复,中国9%的可用天然草场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达到1.35亿hm2,平均草的产量下降了30%~50%。”

    厂代表着急了:“等一等,我不同意生态学家的见解,大家想一想,山羊好养,不仅吃草还吃树皮呢,连草根都吃,多养山羊就多挣钱,那可是大把的钞票,更何况等你们有了钱还可以种草呀。这样吧,如果你们继续多养山羊,我们可以把羊毛的进价再提高10元,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8-9-25 07: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生态学家:“我想今年春季的那次强力沙尘暴,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沙尘暴就是由于土地的沙化而造成的。然而导致土地沙化的罪魁祸首就是山羊!山羊吃草时通常连根拔起,羊嘴紧贴着地面,哪怕是那些不足一厘米长的草叶,它们也不放过。所以对草场的破坏力比绵羊高20倍。想想看,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没有了,要那么多身外之物还有什么用?看看牧区的地势,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而这里恰恰是块盆地,如果沙尘暴发生,沙土无遮无掩,直接向村庄袭来,或是水土流失,洪水淹没村庄,到那时,钱还重要吗?为了不让更多的草场沦为沙漠,为了让我们的牧区在未来不成为又一个楼兰,为了让子孙后代还有生栖之地,我们的牧区应当而且必须改变方式。拿出足够的精力来控制山羊的数量,只有这样,我们的牧区才会更美好!”

    牧民谈出矛盾的心理。牧民甲:“听了您的讲解,我的确明白了养山羊的危害,但是我们养了一辈子山羊,现在不养了,靠什么活呢?”

    生态学家:“我只说控制数量,改变方式,并没有说不养山羊呀。若能既养山羊又保护草原岂不是一举两得嘛。”

    众人:“那该怎么办呢?”

    生态学家:“你们可以通过种草养畜,实施模式化养殖方法,这样一来,虽然成本高了些,但山羊就可以吃种的草而不破坏天然草,大面积天然草场可得以修复。这样虽然收入比以前少了些,环境却丝毫不被破坏,我们就可以永远生活在这里,所以你们将永远拥有草场,我愿意提供一套环保的生产方案。如果厂家既看到眼前的利益,又想到长远的效益,那么,把利润的一部分拿出来,来研究羊与草原的合理关系,做到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山羊养殖应从山羊绒改良入手,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只山羊的产绒量。牧民既能生产致富,又能保护自己的家园,使牧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都得到了照顾,这可是一举三得啊,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呢?”

    厂代表也表明自己的态度:“经过认真的考虑,同意生态学家的建议,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我认为山羊还是要养,但要科学地养,现在我宣布,聘请生态学家做我们的顾问,同时本厂将捐献出一笔资金给研究中心让他们研究出更好的山羊品种,为百姓造福。”

    通过各个角色的观点阐述、辩论、生态学家所讲述的科学知识的渗透,最后达到共识,这种富有创造性、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结局是编造不出来的。

    山羊和羊绒是学生熟悉的,但这种日常生活用品与距离生活遥远的草原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单凭书面上内容是不够的,通过戏剧将这两者联系起来,从熟悉的山羊和羊绒作为切人点,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扮演有关角色,把科学知识与STS、生活方式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另外角色扮演还会得到以下收获: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矛盾,具体到本课内容。最核心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对他们的影响是积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8-9-25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实录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中 邱志萍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各类生态系统的资料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通过分析课本中的资料,能选取多方面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各类生态系统的资料和调查当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组织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编者意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重在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日常虽然对各个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联系有初步的认识,但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理性和深度上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葫芦岛市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调查身边生态系统的状况,了解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分成7组,每组收集、整理一类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组内分析、归纳其特点,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进行表述,以备课堂交流。

(2)课前一周教师收集各类生态系统景观的图片或影像资料,配以音乐制成课件,用以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引入。用powerpoint将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DDT污染全球的资料制成课件,用以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和能力来解决问题。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节课自始至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和参与,让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通过分析、交流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课本中的资源,自主进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首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再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现象,以及学生生活中的自我体验,进一步认识各类生态系统的联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往往是全球性的。激发学生对人类生存家园──生物圈的热爱,对人类不良行为的憎恶,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首先大屏幕展示一个地球画面,紧接着伴着轻缓的音乐,多媒体播放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画面。让学生在影视和音乐中欣赏美、感受美、陶醉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入新课。

二、探究整合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

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前用简短、优美的语言介绍、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各类生态系统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大屏幕文字展示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学生举例说出葫芦岛市所拥有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2.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师引导:各自的生态系统是独立的吗?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进行表述交流。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课件展示“DDT”事件的图文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后进行交流。认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往往具有全球性,进一步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情感升华

学生列举身边生态系统受破坏的事例和现象,列举自己、家庭或朋友的行为,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生物圈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重视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

谋士行动:我们为环保出谋划策。

四、课后延伸

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爱护这个共同的家园。请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在班级或年级的墙报上展出。

课堂实录

学    校: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

主讲教师:邱志萍

授课班级:初一(2)班

授课时间:2005年9月30

课时:1课时

师:(课件展示一个旋转地球的画面)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因此,各地的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使生物圈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下面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下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录象资料。学生睁大眼睛欣赏着、感受着,一副陶醉的样子)

师:同学们看完了有什么感受?

生:真是太美了,我要是能进去就好了。(师生大笑)

生:大自然很神奇,很美丽,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大自然而自豪,我们更应该热爱大自然。

生:美是美,可我们的周围很少能看到这种美丽的画面啊!

师:是啊,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而这种美既需要我们去发现,更需要我们去爱护。为了让我们的大自然变的更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首先一起来了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谁能根据刚才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说说生物圈都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生: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师:很有概括能力,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前我在网上查找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时,查到生态系统的类型,我就仔细读了一遍,记下来了。

师:你很细心,很善于积累知识。同学们平时也要多留心身边的、生活中的知识,增强兴趣爱好,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再细点划分,谁能说出更多的生态系统类型?

生1:我知道,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生2:还有城市生态系统。

生3:还有沙漠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

生4:不对,池塘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都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生3:但它们也可以称作一类生态系统。

师:(笑)你们说的都对。根据不同的依据,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也不同。划分得越细,生态系统的类型越多,小到一块草,大到整个地球都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课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成了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七个小组,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了各自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们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用简短、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一下。

森林组

我们是被称作“绿色水库”的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大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广阔,生物物种丰富。看(边讲边展示收集的图片),我们这里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且地球上90%以上的陆生植物和绝大多数动物都生存在森林中。我们具有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作用,所以大家要多多爱护我们森林生态系统。

师:其他组同学觉得森林组的表现怎么样啊?

生1:我觉得讲的挺好,能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生2:我觉得他们收集的图片太小,用实物投影又失去了森林的本色,如果从网上下载直接放映效果会更好。

师:你的建议不错,相信森林小组下次会表现的更好。

农田组

本老汉辛辛苦苦建立起这么一块农田生态系统(出示一农田图片)。咱喜欢点啥就种点啥,刨个坑,埋点土,种下5元长10元,哈哈,不可能,还得实实在在多种点农作物,种不出钱来,咱可以利用勤劳和科学靠农田多种粮食、多产粮食来赚钱,你要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农田呀就被杂草取代了。(同学们被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逗笑了)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农田小组表现怎么样?

生:太逗了,既幽默风趣,又能说明问题。

草原小组:(爱唱爱跳的王艺璇不甘示落地唱着歌声走上讲台)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我这歌里唱的是什么地方吗?

生:(齐声回答)草原。

王艺璇:对,唱的正是我们草原生态系统。我们这里虽然没有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也没有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多,但是,(出示在网上下载的视频)我们这里翠绿的草地一望无际,马儿在欢快地奔跑,羊儿在无忧无虑地吃草,善于挖洞的小动物在窜来窜去,碧蓝的天空给人以宽阔的感觉,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同学们,我们欢迎你们来做客!

候林:(望着大屏幕,一副陶醉、向往的神态)太美了,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大草原。(众大笑)

师:你讲的太美了,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走进了美丽的大草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9-25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海洋组

我们海洋生态系统也很美。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而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蓝色海洋”。我们堪称生物圈中的佼佼者,地球表面积的71%都是我们海洋。草原给你宽阔的感觉,如果你站在海边,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水天相接,心胸不仅开阔起来,一切烦恼皆随风飘散。我们这里既美丽又神奇,动物种类繁多,有凶猛的鲨鱼,有五颜六色的热带鱼类,有千奇百怪的虾、蟹、软体动物等,更有多种多样的浮游生物和种类繁多、五彩缤纷的植物。我们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等着人们来开采。你们不向往这美丽和神奇吗?

师:你们小组收集的资料很丰富,也很精彩。

城市组

我们城市生态系统没有自然生态系统中草原的美丽和海洋的神奇,但我们是多数同学们的居住家园,我们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人是我们的核心,其他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所以,我们的美主要取决于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城市和祖国建造的更美丽。(大家情不自禁地为城市小组鼓掌喝彩)

淡水组

我们淡水生态系统是个大家庭,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和水库生态系统等类型,各个生态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主要以我们大家庭中,你们熟悉的河流生态系统为例,介绍一下我们淡水生态系统。在清澈的、缓缓流淌的小河流中,生活着许多藻类和浮游的淡水植物,一些小昆虫和体型较小的鱼类在尽情嬉戏,偶尔你还会发现虾、蟹、贝类等动物。另有一番美丽在其中。

师:真希望地球上的河流系统都象你表述的那样美丽。还有最后一个小组没有发言,请抓紧时间。

湿地组

同学们介绍的生态系统,大家日常多少都有所了解,而对于我们湿地生态系统,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个别人也可能听说过沼泽,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其实,除了沼泽以外,河流、湖泊、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等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我们湿地生态系统是众多植物和以水禽为主的动物的乐园,是世界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蓄洪抗旱、稳固海岸线等作用,因为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所以,人们称其为“地球的肾”。

师:讲的真精彩,平时你还真有些“真人不漏相”,希望以后能多听到你的发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和表演让老师惊喜,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再一起简单概括一下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大屏幕文字展示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

草原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很少,一草本植物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

淡水生态系统:由淡水水域与淡水植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由沼泽等组成,有净化水源等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人的作用较大,以农作物为主体。

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动植物稀少。

师:我们了解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葫芦岛市都拥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吗?

生1:有城市生态系统,我们的校园就在城市生态系统内;还有河流生态系统,比如离我校附近的“五里河”。

生2:有海洋生态系统,我们葫芦岛市临于渤海,属于海滨城市。

生3:有农田生态系统,我奶奶家在绥中农村,暑假我去奶奶家玩,看到好多农田生态系统。

生4:还有森林生态系统,葫芦岛的兴城“首山”就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公园。

生5:有水库生态系统,如北票的“乌金塘”水库,是我们葫芦岛市有名的淡水水源,我们葫芦岛市区所用淡水主要由“乌金塘”水库提供。

师:哇,你们知道真不少,我们的家乡葫芦岛的生态系统类型还挺丰富,为你们自豪,更为我们的家乡自豪。

师:那我们的家乡葫芦岛有沙漠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吗?

生: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那么,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是完全独立的么?你们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后,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各类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脱离个体,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组内进行热烈地讨论)

师:(3分钟后)请同学们将你们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1:森林制造的氧气能流通到各个生态系统,被其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利用,比如,冬天北方这儿的树木的树叶都掉光了,可人们却不觉得缺氧,就是因为南方的森林制造的氧气可以流通到北方。

师:说的非常好,通过实例说明空气可以在各个生态系统中环流。

生2:草原为牛、羊等动物提供了食物,而牛、羊又可以被运到其他生态系统,为其他生态系统的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其他生态系统的动物也可能跑到草原。

师:对,食物可以在各个生态系统流通。

生3:大雁南飞,鱼儿洄游,各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是一生生活在一个地方。

师:不错,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通过自己的运动,或借助其它媒介的帮助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4:城市生态系统离不开其他生态系统,需要农田生态系统提供食物,需要淡水生态系统提供淡水,需要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新鲜空气等,离开其他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就无法存在,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类也可以改造或影响其他生态系统。

师:说的更全面了。通过同学们列举的事例分析,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师:不错。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以及各个地域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说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出示课题)。

师:大家在描述各自的生态系统的特点时,都把各自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地描述的很美,可大自然真的处处象同学们描述的一样美吗?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个资料(出示DDT事件资料,学生阅读、讨论)

师:分析这个资料,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1:人类使用的一些化学药剂可以污染环境。

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影响整个生物圈。

生3:物质可以通过各个生态系统在整个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师:不错,由这个资料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在整个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生:人类活动。

师: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生物圈的行为呢?

生1:我们学校附近的炼油五厂经常向大气中排放废气,还有葫芦岛市的出租车越来越多,排放的尾气,都可能污染大气,导致温室效应。

生2:葫芦岛化工厂排放的一些废物,导致周围的空气含有一些有毒物质,每次我从化工厂附近经过,都得捂着鼻子走,要不然都无法呼吸。

生3:我家楼下就是早市,塑料袋漫天飞,造成白色污染。还有,有些人不讲公德,随意堆放垃圾。

生4:听我爸说,我家附近的“五里河”过去清澈见底,有好多的鱼虾,可现在由于化工厂、炼油五厂等排放的废水、废物,使五里河受到污染,河里的生物几乎都死光了,河面飘着一层五彩的油彩,大家都把“五里河”叫成“五彩河”了。这是我前两天拍摄的照片,大家看,现在的“五里河”多让人心痛。

(学生发出惋惜和气愤的议论声)

师:看来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就在我们的身边,大家对我们身边的破坏行为很愤慨,那么,想一想,你自己、你的家庭或你的朋友做的许多事情中,有没有可以通过复杂的途径影响生物圈的?(学生不吱声)

师:(笑)怎么,提到自己或朋友就不愿意说了,谁能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

生1:我妈妈日常洗衣服、洗碗用的洗衣粉、洗洁精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随水排放到地下,随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到达农田或森林,危害植物,再进一步危害其他生物。

生2:我爸爸经常到我家附近的小河边去洗摩托车,摩托车上的油都洗到河水中,随水流入江河和海洋,也可能被动物喝到体内。

生3:我有时乱扔小食品包装袋,随风到处飞,污染环境。

生4:我平时很喜欢玩电动车,用过的废电池随手丢到外面,电池腐烂后,电池中的重金属会随着雨水渗进土壤中,并随着土壤中的水分移动,进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直至进入多种生物或人的体内。

师:你们知道的这么多,太让老师惊奇了。

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身边的人或我们自己竟然做了那么多破坏环境的事情。那么,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面对我们身边这么多的破坏行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课堂再次掀起高潮,群情激奋,各抒己见)

生1:建立环保箱,不乱扔废旧电池。

生2:让妈妈用布兜买菜,不用塑料袋。

生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方便饭盒。

生4: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节约用水,用洗菜水等冲厕所。

生5:爱护小鸟等小动物,多做宣传,让周围的人也注意环保。

生6:不践踏草坪,不折花草,不乱扔垃圾。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但爱护环境为环保做贡献,不在于言辞而在于行动,同学们以后就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师:生物圈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园,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同学们都想爱护这个共同的家园。这节课课后就请同学们来一次实际行动,请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300-500字的文章,在班级或年级的墙报上展出,或者在自己家所在社区的墙报上展出做宣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谁的知识掌握的多。

1.把与对应生态系统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森林生态系统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草原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

③淡水生态系统    年降雨量少,以草木植物为主

④湿地生态系统    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

⑤城市生态系统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植物种类、数量少

⑥农田生态系统    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多,蓄洪抗旱能力强

⑦海洋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湖泊、和池塘等

2.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3.沼泽是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的典型

A.淡水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4.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所以一般情况下城市都会建立在河流旁边。我们人类如果将各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到你所在城市的河流中,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哪些影响?

案例评析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应该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有效的视觉刺激,引导学生在收集资料、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列举事例等活动中,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思维碰撞,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交流容量大,时间上还需更好调控,评价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相对少一些。

邱志萍老师的课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课堂总体设计很好有特色:课前学生对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归纳及成果展示,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丰富的图片或影像资料,配以音乐制成课件,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景激发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完成了学习任务。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及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同时也体现了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点评人: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郝  莉

案例评析2

在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生物课程体系中,“生物与环境”主题是重要主题之一。本主题的两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两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注意:

1.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避免“拔苗助长”。

在“生物与环境”主题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或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的形式比较多,往往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但应该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适应性,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过高,急于求成效果不好,还会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和两极分化。

2.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这一类型的课容易造成课下学生忙着找资料,课上只需要将找到的资料进行简单汇报就可以了。其实,收集资料的能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学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做有利的证据,或者开展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上考虑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者、倾听者。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探究活动应该适量。探究的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的方法和途径,但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活动设计的太多看起来热闹,学生活动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探究的真正内涵,所以,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少而精,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9-25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贵阳市第七中学 郎洪海  



一、教材分析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几乎是大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缩写,不少内容是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出发而选取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小学自然常识的知识作基础,通过前面三节内容学习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来了解环境对生物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多采取观察思考、资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教学方式影响,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因此本节课课前强调学生回去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受到破坏的实例”的资料。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平时上这一节都要留下一点内容,因此我选用特长班来上,尽量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保持内容的完整性。由于特长班学生比较自觉,课前布置预习,节省时间。根据特长班学生认知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上课时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通过教师点拔、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同学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拔尖同学也有思考余地。





三、教法设计


1.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课件可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投影图有很强的直观感。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同学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而拔尖同学也有思考的问题,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收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收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让学生在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从而突破难点。  


四、师生活动设计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组成的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内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外因。教学的中心地位是“学”而不是教。因而,整节课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建立在前三节课基础,因而引入时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得出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得出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和环境形成统一整体,通过学生阅读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通过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几个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让学生在寻找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教学重点。这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体现教学面向全体意识。在这儿老师要注意解释生产者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不同,也可以用训练练习解诀这个难点。


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用实物投影仪投影P25页的图,要求学生在观察后画好食物链,讨论书上两道题。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一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对于进一步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我安排学生课前完成,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有关自己的食物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联系生活能力。


在学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课前学生已经收集很多关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收集分析资料,通过交流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我还准备给学生介绍一些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这类事件更有说服力,更能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从而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8-9-25 07: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贵州省贵阳市第七中学 郎洪海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小学自然常识的知识基础,可以通过前面三节内容学习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资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因此本节课课前强调学生回去搜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受到破坏的实例”的资料。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平时上这一节课时我都要留下一点内容,因此我选用特长班来上,尽量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特长班学生认知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三、教法设计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的资料,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从而突破难点。

    四、师生活动设计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组成的共同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内因,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外因。教学的中心是“学”而不是教。因而,整节课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建立在前三节课基础上,因而引入时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得出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通过“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得出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和环境形成统一整体,通过学生阅读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通过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几个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让学生在寻找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教学重点。这种教学方法既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体现教学面向全体的宗旨。在这里教师要注意解释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不同,也可以用练习解决这个难点。

    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用实物投影仪投影第25页的图,要求学生在观察后画好食物链,讨论教材上的两道题。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一是生物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对于进一步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我安排学生课前完成,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有关自己的食物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食物网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在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课前学生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搜集分析资料,通过交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我还准备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造成危害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这类事件更有说服力,能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9-25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 刘 辉



一、教学理念

教学中不强求每个学生都学习所有的选学内容,而强调关注学生心理,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不过分追求讲清、讲透,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于探究的过程、分析资料的过程、语言交流的过程。这样的处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除了知识、健康生活的道理,教材还突出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等要求。本节的内涵、外延广泛,资源丰富,虽然初一学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弱、科学基础薄,但平时从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上,比较容易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可以比较轻松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而且,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对学生热爱“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力支撑。

二、教学思路

在前一节课树立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的铺垫下,在预设情景中,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活动找到答案,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等基础知识。在“观察与思考”环节中,引导学生按照从生产者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的营养物质流动的顺序,逐步确定各条食物链,明确“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有关“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交流中,得出结论“人类过分的干预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最后,争取将环保落在实处,让学生学到能掌握的、自己能说出的、生活中能应用的东西。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得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结论。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如生态系统组成、环保、受到破坏等内容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

1.搜集合适的影视资料。片中最好有这样的场景:小溪潺潺,云儿在飘,鸟唱虫鸣,蜜蜂采蜜;小鹿在吃草,附近隐蔽处的豹子在窥视它;雏鸟在鸟巢中焦急地等待父母的归来;枯树上长着蘑菇;林间的阳光照在树叶上,树影婆娑……

2.鱼缸生态系统等直观教具。

3.选择课前音乐,制作好教学课件。

五、课堂案例

课前5分钟进行音乐欣赏,在优美的音乐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进行学习前的心理放松和准备。

(一)感受愉悦情景──美丽的世界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创设一个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情境。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个优美的生物世界由几部分组成?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学生在这美好愉悦的情景中开始学习,也为生态破坏的可怕后果做了反衬。

教师深入各小组中,引导、帮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例如,这个生物世界中,谁制造了有机物供动物使用?谁必须以别的生物为食?谁使落叶、树桩腐烂?还有其他参与者吗?它们各有什么分工?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交流成果时,学生表达不清的地方要尽量让其他学生补充。

(二)考眼力──玩中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设立连线游戏,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相应的游戏规则,例如,使用铅笔连线;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连接食物链;等。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以小组讨论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点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沿着营养物质从生产者到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的流动顺序,逐步连接各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对“生态平衡破坏后生物受到的影响”这一问题,经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相信学生自己能正确答出:该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这一结论会为后面学习 “有毒物质的富集”打下基础。

(三)交流探究的结果

预习作业“进一步探究”,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渗透,体会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人类在食物网中位于食物链上层,作为食物链中的一员,人类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 注:时间不够时,裁减此处,移至下节。)

(四)生态的压力

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

学生列举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后,相信能答出: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就是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草场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壤沙化,那时就很难恢复原状了,因为当生态压力过大时,生态系统就失去了调节能力。这样很自然进入下一个主题的学习。

(五)生命的共鸣──环保在身边

废电池的主要成分是汞、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最终会危害到人。一节废电池会污染很大面积的土地,没有干净的土壤,我们会没有吃的。学生已认识到环保刻不容缓,不爱护环境,必然危及人类自身。

展示环保的事例后,引导学生如何从身边的环保小事做起,让环保落在实处。最后,学生总结本节的内容,谈体会:如何保护环境,还大家一个非常干净、空气清新的地球环境。

六、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课堂上多留心学生,多倾听学生的发言,而不是一心只想着教学内容的讲解,更多地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在教学中,可能会应对多种多样的课堂环境,所以应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自行合作分析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活动建议:课上以小组讨论交流结果、结论为主,以课下探究成果展示为辅。

拓展建议:情感教育是最有拓展潜力的方面,对环保的重要性,应通过探索其他更有效的或对学生更有说服力的形式来渗透。如书后“马永顺爷爷的事迹”,只要点拨到位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升华。

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达到的基本要求,要注意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应有较大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方式、对问题的思考等。对某些学生来说,只要基础知识已掌握,只完成好一个教学目标也是很好的成绩,也应得到鼓励。可以基础知识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评价,其他学生活动的评价要简明,容易理解;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注意补充,使学生知道如何才能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6: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