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43#
发表于 2008-9-23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张强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据我所知居室内放花不好,与人争夺氧气。”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反对,有的赞成。究竟好不好呢?我灵机一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对植物是吸氧还是放氧搞不清楚,我于是适时点拨,最后终于达成共识,白天卧室内可以放植物,因为植物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且还能增加空气湿度;晚间不要放植物,因为植物晚间只进行呼吸,与人争夺氧气。心灵的交融、智慧的碰撞拉近了师生关系,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我激动地说:“我祝贺你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你们逐渐成熟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植物除了能影响空气的湿度,还有许多作用。”“那好,你来说一说吧”。“我在少儿百科全书中看到圆柏这种植物能分泌杀菌素,能净化空气。”他的观点又启发了更多人的思维。大家又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和分享,然后归纳出植物能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吸收灰尘、杀灭细菌、阻降噪音等。通过学生亲自测量、质疑、讨论,认同了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我最后通过开放式作业(常听人说:齐市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你如何认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案例评析】

1.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本设计课程资源是丰富且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以多方面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教者从探究“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入手,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的基本课程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和知识积累挖掘潜在的人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意义构建,形成解决“校园风沙干燥”“室内干燥”等实际问题的心向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合理化的建议。这节课使他们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在探究第一中学校园植被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时,却发现了刮旋风的校园,这问题促使他们与探究实地进行对比观察、交流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不就是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吗!这定会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探究了。可见,教师有必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在愉悦的体验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环保意识。

2.科学探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生命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亲历科学,这成为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案例中石老师引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而不在意其结论。她关注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将有可能形成哪些探究的意识、获得哪些探究的方法、体验哪些情感、提升哪些价值观。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问所解均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经验与享受中展现出来,不时碰撞出思想火花。居室和校园环境问题、中午草丛和灌丛的湿度等问题的发现、辨析及解决……这些,不仅会使他们感受和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探究“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的方法和策略,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的探究,这样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到了很深的领域。没有学生亲自去嫩江公园、第一中学等地的探究,没有开发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程资源,又怎么能拨动情感的琴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感受探究与创造的快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8-9-23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 马亚芬



一、教学策略

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教材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提供了四幅图片和有关文字资料。怎样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上完课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一幅图片,以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理解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的目的。

二、课前准备

1. 分组和分工。

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选出组长。教师课余召集组长,告诉他们应准备的内容。组长回去与组员商量分工,出谋划策如何将分工的内容做好,对于采取哪种形式进行交流不做限制,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教师时刻关注各组进展,适时给予指导。

2. 资料查找。

第一组的主题:骆驼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沙漠中?第二组的主题:骆驼刺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沙漠中?第三组的主题:海豹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第四组的主题:旗形树的树冠为什么会像一面旗帜?

3. 教学资料。

一缸金鱼,小组活动评价表,有关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的课件。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 神秘的礼物。

上课铃声刚响,我故作神秘地把一个盖着白布的长方形水槽放到讲台上:“猜猜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看着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后,我像魔术师一样哗地把布揭开,“哇!好美的金鱼!”学生激动地大叫起来。我又故作慷慨地说:“这缸金鱼送给你们了,今天开始由你们来养,想一想,你们准备怎么来养好它们?”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我来给它换水;老师,我负责喂食;老师,我可以给它测水温……”还有个学生说:“我家有个氧气泵,正好闲着,我想给小金鱼提供氧气。”甚至有个学生说:“放学后我负责关窗,我保证不会让馋嘴的猫把它们偷吃了……”鱼儿把全班的学习热情一下都激发出来了。──由此得出影响金鱼生活的不仅有水、空气、湿度等非生物因素,还有猫、人等生物因素。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金鱼能在水中生存,有哪些因素是与它相合适的?如果不合适,会有什么后果?

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我养过金鱼,假如水中氧气不够,鱼儿就会浮出水面,而且呼吸的频率加快;假如天气冷了,它会藏到水底……”我赞许地点点头:“你观察得真仔细,看来环境发生改变了,鱼儿也会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老师,我还有补充:鱼儿的结构适合在水中生活,例如,它有各种各样的鳍,能游水;它的鳞片上有黏液,可以减缓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它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这时有学生问她: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她自豪地说: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这时,我就充分抓住机会对这个学生说,“那你课余向同学介绍介绍介绍你读书的经验”,哪个学生愉快地答应了。我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从金鱼的生存情况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在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轻点鼠标:“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精彩纷呈。

轻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浩瀚的沙漠,其中一行骆驼缓缓前进,并且伴随着声声清脆的驼铃。然后,我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为什么骆驼能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

话音刚落,第一组的一个学生跳了起来,“请让我代表我们第一组模仿骆驼来一段独白。”“好啊,我们又可以一饱眼福了,大家欢迎他来表演。”在大家的掌声中,只见“表演家”戴起了骆驼面具,找来了一件他奶奶的驼色毛衣穿在身上,毛衣里不知用什么东西填起了两个高高的驼峰,毛衣的后下摆系了根拆散的麻绳,两只手掌在一张凳子上,手心抓着两个灰色的垫肩,右手还套着两块竹板。大家被他的一身打扮逗得合不拢嘴。随即,他一边打着竹板一边用粗声大气的嗓音说到:“我的名字叫骆驼,沙漠之中是我家,虽然样子不漂亮,但是我能耐饥渴,不信咱就来瞧一瞧。请看我的睫毛长又密,一只眼儿开来一只眼儿闭,鸣沙射人石喷雨,火眼金睛照样把前路看;请看我脚掌的肉垫多宽厚,流沙松软我不下陷,夏防灼热冬防冻;请看我的背部多特别,两个驼峰高又高,装着脂肪等营养,饥饿和营养缺乏时正好派用场。我的优点三天三夜说不完,请下面的同学继续把我来夸!”伴随着一声响亮的竹板声,声音戛然而止,大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班长做了如下点评:“表演家”的服装道具选择得较有特色,语言也诙谐有趣,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真该让我们好好学学。

我随后又问:“第一组的同学还有什么可奉献给大家的吗?”“有啊!”善于画画的“小画家”应声而起,她手里举着一幅画,上面画着一头骆驼在喝水,那个水桶好大,数字标着100升,旁边一个一点点大的桶上标着:尿液一升。“小画家”用手指着画说道: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骆驼一次能喝100多升水,而每天排出的尿却不到1升,这样它在沙漠中可以很多天不喝水,所以骆驼能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

“不错,很有创意,简单明了,很能说明问题”,我对该学生赞许道。还有补充吗?第一组的学生齐声回答:“我们还有。”随着站出几个人,每人手里举着一幅植物的图片。有着动听声音的“播音员”解释道:这是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有棱棱草、狼毒、芦苇、骆驼刺,虽然它们的样子很丑陋,但骆驼却可以把它们作为充饥的食粮。所以,骆驼比其他动物更适应沙漠生活。

这时我问:“你们出示的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组长自信地站起来说道“我们所查找的资料都证明:骆驼无论形态结构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和沙漠环境相适应的。”转而我问全班:“你们同意第一组的结论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同意”。

随即我又打出一幅投影:荒漠中点点坚韧的骆驼刺,并且伴随着有点凄凉的箫声,还故意学着苍凉的声音:“骆驼刺──沙漠中的苦行僧,它是凭什么来征服这片荒凉的沙漠的呢?”稍后,第二组的一副小老师模样的女学生拿出她们画的一株大大的骆驼刺图,粘到了黑板上,然后用小棒指着骆驼刺不紧不慢地说道:沙漠地区的年降雨量极少,但有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无一例外有着发达的根系,它的地下部分很长很长,可以达到十几米。用来汲取地下水,以得到生活所需的水分,保障自身的生存。请大家观察它的叶,这种小小的针叶状,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因此骆驼刺能在霜寒苦旱中悄悄地生存。谢谢大家!

“怎么样?比我更像老师吧?刚才的讲解使我们知道了骆驼刺为什么能生活在贫瘠的荒漠上。”随即我又打出第三幅投影:一群海豹,有的在水下游泳,有的在冰面玩耍,下面附着一行字“海豹为什么能生活在寒冷的海域”。这时,第三组为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出人意料地派了一位不太爱说话的同学发言。在教师的眼光鼓励下,那个学生迟疑地拿着一张投影片,慢吞吞地走到投影机旁。我为了给他壮胆,鼓动道:“我们欢迎他给大家做讲解!”学生也领会了教师的意思,热烈地鼓起掌来。看着大家这么信任他,那个学生腰板挺了挺,虽然声音还有点颤抖,但还是比较清晰地说道:“我们组收集的资料显示,海豹最重要的是它的皮下脂肪很厚,请大家看它的横切面图,皮下脂肪可以达到60毫升厚,将近猪的脂肪厚度的6倍,就好像穿了一件加厚的皮棉袄,可以为它抵抗寒冷的冬天。所以海豹能生活在寒冷的海域。”

“第三组的分析大家有何异议?”大家都摇摇头,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明白了。

这时我就打出第四个问题:旗形树的树冠为何像一面旗帜?(问题下面是一棵苍劲的旗形树,音箱里还发出呼呼的风声。)

第四组的学生马上行动起来,搬出了一台电扇,一盆小盆景,放到了讲台上。全班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他们要干什么?

一个学生把电扇通上电,站到了讲台前:“大家看看,这是山坡上长的一棵树,它的树冠是完整的。”说完,按下电扇按钮,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他提了提嗓门,继续道:“大风经常朝一个方向吹,迎风的一侧,由于水分的过度蒸发,加上受到风力的破坏,导致迎风面的枝条折断,背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话音未落,只见有些迎风的枝叶被折断。)为了适应环境,保证最低的能量消耗,植物久而久之成了旗形,我们从中了解到,旗形树是对于风的适应。”

3.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又让学生分析,从以上四种生物你们发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响亮回答“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我惊奇于学生的想象力,一个个枯燥的问题被他们生动有趣地解释了,这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带来的效果。

随后我又说:各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中表现出的适应性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物发生了各种变异,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了,因此形成了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

学生讨论后纷纷回答:一些毛虫的毒刺使许多食虫鸟望而生畏;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虫媒花的颜色一般较鲜艳,气味芳芳,适于昆虫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你们还真是见多识广。从大家所举的例子可以发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生物在适应环境的生活过程中,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呢?大家可以结合这缸中的金鱼在生活的过程中对它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来思考。”学生轻松地回答:由于鱼的呼吸,会使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鱼的排泄物会使水混浊……总之,鱼儿会使它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从而说明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会影响环境。

爱思考的数学科代表接口就问:那么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我首先肯定了他勇于提问的精神,接着又把问题还给了学生:“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有关‘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下节课再讨论。”

下面的时间请各组组长主持填写小组活动评价表,下课后科代表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8-9-23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附 活动评价表(资料分析)

组号:    组长:    姓名:    学号:       月   日



注:评价用☆☆☆、☆☆、☆表示。得30颗星以上的为优秀;得25至30颗星的为良好;25颗星以下的为一般。综合表现由教师参考自评和互评以及结合老师的观察填写。评价表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

最后用投票形式产生最出色的组。根据学生的意见,我很快统计出了结果:第一组得票最多。第一组的学生兴奋地大叫:“耶!”我大声地说道“是他们集体的荣誉,其他组下次有没有信心得第一?”学生响亮地回答“有!”“只要有这种精神在,还怕学不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9-24 07: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  师:准备一个水族箱,里面生活着水生生物。

    学  生:记录近日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课时安排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9-24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
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
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9-24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实录







学    校:黑龙江省大庆市五十五中学

主讲教师:袁玉芬

授课班级:初一(2)班

人    数:70人

授课时间:2001年9月13日

课前准备:教师:水族箱、课件;学生: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教学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师:(展示水族箱),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水族箱,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生:水族箱中有小鱼、水草、假山、水,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
师:非常正确。就像这个水族箱一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
生:(讨论)校园生态系统,花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师:很好。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生态系统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讨论)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和周围
的环境构成的。
师:很好,除此之外,生态系统中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下面,我们来观察两幅图片(书中23页)。
生:(观察、讨论、分析)
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生: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所以它扮演的是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扮演的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它扮演的是分解者。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分别扮演一下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这几个角色,注意,要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扮演成动物的同学说:我们动物家族庞大,我们的食物可丰富了,有数不尽的青草,有吃不完的肉,你们看,我们的生活多么的自由自在;扮演成植物的同学说:全世界有数不尽的植物,我们的形态各异,我们的颜色也数不胜数,别看我们有时候很不起眼,可是我们的作用却极其重要,没有我们,地球上就没有充足的氧气,人们也闻不到那花儿的芳香。虽然有时候动物们要把我们吃掉,可是不要紧,我们的根深扎在地下,过后还会长出绿绿的青草的。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我们,那些靠吃植物生长的动物不早就饿死了;扮演成细菌和真菌的同学说:虽然我们小到人们用肉眼看不清,但是我们在自然界的作用可不小哟,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很多垃圾,比如:动物的尸体,腐烂的植物,如果没有我们,它们将永远不会消失,只有我们慢慢地分解它们,才会使它们变成营养丰富的养料,为植物提供营养,使它们健康地生长;扮演成环境的同学说:尽管细菌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动物能够呼吸到新鲜的氧气吗?植物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吗?所以,只有在我们的怀抱中,动物、植物和细菌才能共同生活。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师:大家都表演得非常好。通过大家所说的,我们了解到,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另外,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大家做书中27页的练习1。
生:(做练习)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狐被狼吃,等等。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来吗?
生:(讨论)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狐狼,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书中25页这幅图。
生:(连图)
师: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老师,这么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师:这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近日所吃的食物名称都写下来,然后写出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们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
生:(做练习)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师:非常正确。人类是食物网中的最高阶层,应当属于消费者。
师: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如农田里大量捕蛇,可导致鼠的数量增加,从而危害农田;人们大量捕捉青蛙,导致害虫数量增加,从而危害农田,通过这些事例,同学们发现什么道理了呢?
生:(讨论)我们人类应当保护食物链中的有益动植物,适当控制有害动植物,否
则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师:非常正确。人类应当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否则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我们的地球也会失去平衡。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师:在一片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同学们,你们想想,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生:(讨论)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由于食物缺乏,兔的数量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师: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讨论)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师: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师:非常好!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到底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呢?
生:(讨论)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
五、环保教育
师: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书中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什么问
题了吗?
生:(分析、讨论)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环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9-24 07: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 关 茜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连食物链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

    从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的活动中,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场以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绿色的世界,让学生聆听优美的旋律,并把自己比做一只正穿梭于森林中的小鸟,以此展开无限的遐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这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去路——你是否想过,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就像这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抒情地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情画意中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出问题

    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自学本节内容,提出1~2个问题,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同学之间自行解答。对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

    三、实施探究

    1.首先观察描述。通过CAI课件,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逼真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身边的实例,教师进行强调和鼓励性点评。然后进行环节过渡:这些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组成呢?

    2.观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1)通过CAI课件,供学生观察,教师层层设问:①看到了什么?②想到了什么?③昆虫、树、啄木鸟之间是什么关系?④腐烂的树桩会消失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为进一步探究埋下伏笔。由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归纳出其组成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教师进一步设问: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观察探究生物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图,教师设问:①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举出身边的实例。

    (3)小组合作连食物链。出示草原上部分生物图,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各种生物图片用箭头连出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连到最后。②箭头指向取食者。③时间1分钟。各小组交流展示合作的结果,小组之间先进行互评,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4)展示上述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①有多少条食物链?它们之间互不相关吗?②如果蛇的数量大大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数食物链,小组讨论这些生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关系,以引出食物网的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在这张生命大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

    (5)进一步探究。在一般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以食物链:草→兔→猫头鹰为例,4人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教师出示这三种生物的图片道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用道具交流合作的结果,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师生一起归纳出:生物的数量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展开讨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环境破坏的典型事例和有关图片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4.情感教育。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一种珍稀的鹿种,就把它的天敌统统杀掉了,实际情况如何呢(教师出示两种选择)?4人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像,多角度思维。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界应和谐发展。

    5.环节过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就到这,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内容,请打开课本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四.归纳总结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小结为主,让他们提纲挚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又为下节课所学埋下伏笔。

    五、达标自测

    1.学生用鼠标连出食物链,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类型的填空和判断题,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课后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的生态环境,写出调查报告。本学期末,在班级内评出“最佳环保小卫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4: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