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size=+0] 教学目标
[size=+0]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size=+0]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size=+0]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size=+0]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size=+0]
难点和重点
[size=+0]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size=+0]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
[size=+0]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size=+0]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size=+0]    课时分配  2课时   
[size=+0]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size=+0]①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size=+0]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①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②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
②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结果交流
①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②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②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布置课下作业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实录







学    校:大庆市四十四中

主讲教师:崔咏梅

人    数:70人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生:同学1: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同学2: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同学3: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阴暗处长势就不好。
师:很好,那同学们能分析出你们举的例子是受环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响吗?
生:水、温度和光
师:不错,同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但注意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开写,这样便于学生在后面归纳。(多数班级的学生举的都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教师也可参与举生物因素的例子)例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举例分析。
生:同学1: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同学2: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同学3:蜜蜂采蜜,是合作关系。
师: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师:上课前我看到各小组同学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妇,你们是在哪里找到这么多鼠妇的?
生:同学1:在校园外的花盆下面。同学2:在校园的下水道口处。同学3:在班级的拖布下面。同学4:在学校围墙处的石头下面。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地方有鼠妇呢?
生:甲:因为开学时班级扫除,我在拖布下面发现了鼠妇。乙:那天我在班级花盆下也看到鼠妇了。丙:……
师:不错,由于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了解到鼠妇适于生活的环境,所以同学们很快找到了鼠妇,是吗?(这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将这8个字写在黑板上)那你们能说说当时发现鼠妇的情景吗?
生:当我拿起拖布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
师:同学们知道鼠妇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甲:因为它们受了惊吓。乙:因为它们怕光……
师:对,我认为你们说的都有可能,这就叫假设。那我们如何来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生:通过实验来证明呀!
师:对呀!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问题,作出假设,但有些有心人就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他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的人后来也就成了发明家或科学家。这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也就成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师要把这些内容及时写在黑板上)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科学工作者,来验证一下: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我们如何来验证呀?各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三、制定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生:A组:我们用一个矿泉水瓶,把一半用深色纸包上,一半透明,然后把鼠妇从口放入,过一会看哪面的鼠妇多,从而可以证明鼠妇是否喜欢光。
B组:我们用一个纸盒,把底弄湿些,然后把一半用不透明的本夹遮住,另一半不遮,让其透明,然后把鼠妇放入,过一会看哪面的鼠妇多,就可以证明。
师:非常好!同学们在无意识中都确定了变量——就是“光”,同时也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即:一部分见光,一部分不见光,而其他条件都相同。同学们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明确地比较出光对鼠妇生活究竟有没有影响。
师:说得对,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记。那大家认为哪个方案比较好呢?
生:(说哪个好的都有。)
师:其实都很好,也都有不足,请同学们打开书15~16页,看一下书上是如何设计的,你们又会有哪些发现呢?
生:阅读,讨论。提出补充意见。
甲:如果在装置中放些潮湿的土则会更好。
乙: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最好画一个表格。
丙:鼠妇最好从中间放入……
师: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计划可能会更好。但是作为科学探究,来不了半点虚假,所以必须进行周密计划,通过反复实践,可能会有失败,但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最后才能成功。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计划比较科学呢?
生:书上的计划不但具体而且科学。
师:好!由于是第一次探究实验,我们各小组就按书上的计划来进行,但各小组同学不要盲目从事,一定要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下面就开始你们的科学实验吧!
四、实验探究与结果交流
生:情绪高涨。各组开始分工,并拿出自带物品,整理装置,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注意帮助实验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
生: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报告交流,其他同学自由参与。选一名同学记录各组数据,算出平均值。
师: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还有温度、水等,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鼠妇生活的呢?课后各小组可以再设计其他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但一定要想好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最后老师有个问题想问:我们上完课的鼠妇该怎么处理呀!
生:甲说:弄死,扔掉。乙说:放回大自然。
师:你们赞同哪个同学的说法呀?
生:乙说得对。
师: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爱护我们身边的小生物,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生物圈中的一份子呀!
生: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五、布置课下内容
师:课后,有兴趣的小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探究影响鼠妇生存的其他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周 然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倪一农



新一轮课改强调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基于上述认识,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材分析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离不开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那么,生物又是怎样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呢?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编写的。第一部分出示了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理解生物的生活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最后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2.设计思想

一般在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往往会考虑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和图片,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二课时:重点组织学生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研究活动。笔者认为,第一课时若能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相对真实的实物(或标本),让学生能近距离、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深切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比单纯地看图、找资料、得结论要好得多。所以,我们想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再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通过"给生物找个家"的活动,让学生更直接、更亲近地去领悟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观察和思考、体验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认知层次,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生物也影响环境。

3.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标本,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2)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理解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和其他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 课前准备

准备三四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几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生物标本(动物、植物),用布将这些标本罩上并编号;放大镜;学生分成七八个小组,围坐在放有标本的实验桌周围。

5.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课题

教师连续展示精心挑选的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然后向学生提问:看完这些画,大家有什么感觉。

教师用语言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和谐美的共识;每当人们提到辽阔的草原,就会想到绿草和牛羊;提到茂密的森林,就会想到悠然自得的小动物;提到浩瀚的海洋,就会想起海洋中斑斓的海底世界和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但是,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牛羊在水里泡着、鱼在树上挂着、鸟在地上躺着,我们会觉得很不舒服,认为是不和谐的。

实际上,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就像鱼类具备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鸟类生长有翅膀可以在空中飞行一样。

教师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在每个实验桌上,都放有一种生物标本,请大家合作探究这些生物标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它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请为它们找个家。组代表随机抽取一个编号,找到相应的标本后,进行观察和讨论)。

(2)引导探究活动,培养多种能力

教师在各组开展探究活动前,提出几点要求。首先,要认真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根据每组摆放的生物(标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以前学过的观察法,认真、仔细地观察、总结该生物的形态特征。其次,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同时要记录观察结果。第三,观察后,小组要进行讨论:根据本组生物(标本)的形态特点,猜想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这种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第四,每组集体讨论后,一个人执笔,将大家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并选举代表向全班汇报。第五,汇报者的发言要简单、明了。

教师在小组代表发言时,可将该组生物(标本)的照片用投影打出,让同班学生都能边观察边思考:小组代表发言是否正确。待该组代表发言后,本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学生可以质疑甚至否定他的发言。

(3)激发环境意识,创设和谐美景

根据各组学生的发言,结合生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教师引导: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并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保护色、拟态等(出示相关照片),这些都是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教师出示"整洁的实验室"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现在的实验室和照片上的实验室相比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造成的,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在自然界中,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随后,展示几幅生物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照片(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列举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事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维系环境的激情和提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意识。

随后布置"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形式:课后小组完成。用意:亲身体会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 课后反思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习惯于"讲授",面对所有的问题更多使用讲授法去解决,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感受,主体与主导关系不清;而学生也习惯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天真烂漫的孩童逐渐"僵化""老成",随之而来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泯灭。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位置转换,从过去的"权威"位置,转换成组织者、引导员,似乎像旅游团中的导游,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去感受发现和创造后的愉悦。

安排学生"给生物找个家"的探究活动,主要是为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

本次课改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改革中成长,学生在改革中受益:教师通过长期的努力,营造宽松、活跃、愉快、平等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学生、教师良好的沟通,使学生直接或间接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③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⑤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⑦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和重点
    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③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一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影像资料。
    ②布置“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要求填好测定数据。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②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新课引言
让学生谈出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②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普遍的。
教师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学习了“适应的四个典型实例”和“适应的普遍性”后,在解释时要注意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原理。
探究结果交流

学生拿出课下测量、处理的数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对探究报告给予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学生展开讨论:
a.蚯蚓的益处?
b.为什么我国西部开发强调要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谈谈这样做的道理。
②学生举例。
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①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图片。
②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更多例子。抓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出示影像资料——屎克螂滚粪球。
技能训练
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大家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教师出示猫、兔的双眼位置
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从中
发现问题。在完成技能训练
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多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结本节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提炼本节生物学观点,指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
教师给予引导、帮助、纠正、鼓励。
教学反馈学生问题教师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实录







学    校:大庆市69中学

主讲教师:唐小平

授课班级:初一(3)班

学生人数:66人

授课时间:2001年9月12日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资料和影像光碟。

          ②学生课前探究校园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③教师准备配合本节教学的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
生:学生会说出自己家中养的花,要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影响等例子。
师:回答得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又在影响着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分别出示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生:对图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上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图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这是植物对于旱的适应。
对图片3的讨论如下: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可以达到60 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对图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生:动物的警戒色,壁虎的“苦肉计”,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等等。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现在我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看配有解说的影像片段
影像镜头(一)鸟类骨骼质薄,有的中空,适于空中飞翔;
影像镜头(二)乌贼的墨囊,有利于它逃避敌害;
影像镜头(三)猫头鹰的利爪,有利于捕猎食物;
影像镜头(四)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
影像镜头(五)尺蠖的拟态。
师:在学生为生物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适应现象惊叹不止时,告诉学生生物的生存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或风吹雨打、天寒地冻,或被抓捕,或饥肠惋辅,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着环境。让同学交流课前布置的探究植物影响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
2.课前探究活动的交流
师:首先老师要间你们,为什么我们测量时要选择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样三个环境测量空气的湿度?
生:a.因为这三个环境植物的种类、数量不一样;b.用不同的环境可以作对比。师:分析得很对,如果在不同植被环境同一时间测量湿度结果不一样,就说明植物影响环境,是不是?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第一小组:测量时间早上,裸地、草地、灌丛——灌丛的湿度最大。
第二小组:测量时间中午,裸地、草地、灌丛——灌丛的湿度最大。
第三小组:测量时间晚上,裸地、草地、灌丛——灌丛的湿度最大。
师:如果在同一个地方测量,不同的时间,它的湿度是不是一样呢?
生:第四小组:也不一样,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湿度最大的地方是早上的灌丛。
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坐标曲线图,讨论比较后,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验证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同学们这次合作得非常好,而且还能对你们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你们不但亲身验证了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很多,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2.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
生:蚯蚓没有眼睛,善于钻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有大量的氮、磷、钾,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它每天吃的食物是土壤中的有机杂质,帮助我们处理了垃圾,改善了环境,是人类的好帮手。
师:很好,通过蚯蚓沃土,我们看到生物也能影响环境。那么,在我国西部退耕还林和还草、沙漠植树又是为什么呢?
生:我国的西部现在沙化越来越严重,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师:对,生物改善环境的例子很多,谁还能举出一些?
生:学生说出土壤中的腐生菌使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森林的作用,等等。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看一个科教片《屎克螂出国记》
讲解:屎克螂,学名蜣螂。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畜牧业闻名的国家,众多的牛羊每天要留下一亿公斤的粪便,使得牛粪堆积在草场上,风干硬化,牧草被遮压且枯死,草场上出现了块块秃斑,草场退化严重,苍蝇成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来,澳大利亚从我国和其他国家引入屎克螂,因为屎克螂主要以牛羊粪便为食物,且把它们的卵产在粪便中,滚成一个大的粪球,这样就帮助澳大利亚人“打扫了卫生”,使草原又恢复了生机。同学们看,生物的作用大不大?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下面我们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做一道技能训练题,大家开动脑筋。
4.技能训练
师:同学们看本节教材的技能训练,你们观察一下猫和兔的双眼长在头部的什么位置?
生:讨论后学生回答,兔子的眼长在两侧,猫的眼睛长在正前面。
师: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吗?
生:有。兔子双眼长在两侧,视觉的范围大些,便于发现周围敌害,及时逃避敌害。猫捕食老鼠,它的双眼长在前方,利于捕食。它们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关。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这个解释满意吗?如果还有其他的想法,同学们在课下继续交流探讨。最后,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今大学的知识。
5.授课总结
师生:本节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三、巩固练习
看教材练习题
生:讨论、回答
师:引导、帮助、纠正、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的比较



大连市第八十五中学 蔡晓霞



课程标准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6.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7.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8.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0.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大纲要求

1.了解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4.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5.理解生态平衡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6.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7.了解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教学策略

1.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先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说出水、温度、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讨论这些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还要指导好教材中的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的乐趣,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有关生态系统的目标。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用剪贴图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的积累较难理解,可组织学生用卡片做游戏,帮助其理解。并通过让学生搜集生态系统遭破坏的事例来表达和交流,使学生认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事例、本地的环境状况等资料。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 陈慧昭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二课时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此教案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以教育部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EPD(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原则为指导,力图以指导预习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对校园裸地、草地和灌丛相对湿度的测定,对有盆花的教师办公室和无盆花的教师办公室相对湿度的测定,对家庭有花卉房间和无花卉房间相对湿度的测定,帮助学生证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即绿色植物对环境湿度有影响。在指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使用干湿计测量相对湿度的方法,同时还提出进一步探究实验的选题:盆花花卉的种类和数量对教室湿度的影响。本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是:指导学生学会有关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科学知识,在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平时注意增加教室空气湿度,美化学习环境,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植物类型和分布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从测量活动中学会认识植物、种植植物和管理植物。

4. 学习干湿计的测量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干湿计测量湿度的方法。

2.学会制作数据记录表。

3.学会测量和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4.学会把测量的数据转换成直方图或曲线图。

5. 在探究活动中,提高了合作、观察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校园植被湿度的测量,学会爱护和珍惜绿色生命。

2. 通过对有花卉家庭居室湿度的测量,带动家庭环保。

3.通过对有盆花的教师办公室湿度的测量,提出进一步的探究实验选题:盆花花卉的种类和数量对教室湿度的影响。

4. 通过探究测量活动,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探究,并在课上指导其理解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绿色植物会改变环境湿度的科学道理。

2.指导学生将测量的数据转换成直方图或曲线图的制图方法。

EPD的渗透教育

1.随机指导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湿度的影响。

2.随机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强化保护环境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准备干湿计。

2.指导学生做好课前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做好知识预习与问题探究作业;

(2)指导组织学生活动小组,分配不同测量地点;

(2)指导干湿计等仪器的使用;

(4)参考实验报告,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数据记录表。

3. 指导学生准备教学课件:校园绿色景观、教师办公室景观和家庭景观图片;不同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图片;干湿计测量原理文字图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汇报目录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6: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