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东北师大附中 王翠微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目的是要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以鼠妇为实验材料?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改为“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可操作性更强、实验效果更好。
1.课题的同步性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呈现顺序。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完整的探究实验,探究课题要尽量与教材内容相接近,教学环节要尽量与教材相一致,这样才便于学生把握。以蚯蚓替代鼠妇,实验设计思路完全相同,与教材内容完全同步,同时也符合《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指导。
2.材料的可控性
生物实验材料的适当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而活体材料的可控性直接影响实验的组织和效果。以鼠妇做实验动物,可控性较差,主要是因为鼠妇不仅对光的反应敏感,而且对温度、湿度、震动等都有反应。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鼠妇,难免兴奋、害怕、手忙脚乱,难免产生干扰;其次,鼠妇爬行速度快,把10只鼠妇集中到明亮与阴暗交界处有一定的难度,不是跑了这个就是跑了那个,往往到下课了也做不出结果;另外市区内不易采集、不易饲养。与鼠妇相比,蚯蚓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控性强,对光反应非常敏感,即使受到震动逃逸时也是朝向黑暗处,而不是四处乱串,并且容易采集和饲养。
3.方法的简便性
用鼠妇实验必须要在实验装置内铺上湿土,否则鼠妇很容易死亡;同时“将10只鼠妇放入,并且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即使有圆环等工具限制鼠妇,也要同学手忙脚乱地看着,往往占用较多的上课时间,课堂秩序差。用蚯蚓则简便许多,方法与教材中的介绍相似:在解剖盘的底部铺上湿毛巾,把一条蚯蚓放在横轴中线的位置,然后盖上玻璃板和书,形成明亮与阴暗两种环境,静置2分钟,观察蚯蚓的选择。
在此,教师只需要利用图示,引导学生注意蚯蚓的初始位置摆放,如图D所示。
观察完一条蚯蚓后,将其取出,再取另外两条蚯蚓重复上述实验三次,然后统计全班平均值,以避免偶然性,从而得出结论。由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取放一条蚯蚓,这与同时取放10只鼠妇相比,难度大大降低,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而且实验中不需要土壤,简化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减少了干扰。
4.结论的可靠性
笔者在最初组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感觉实验的现象不是非常明显,通过统计数据,往往在明亮处与在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差距不是很大;而且有时鼠妇不停地跑动,所处位置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不能很好地说明光对鼠妇的影响;鼠妇遇到刺激时的假死现象有时也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而用蚯蚓做实验动物,则效果非常明显,同样的实验装置,健康的蚯蚓不到1分钟,几乎百分之百地全部爬到阴暗处(有的蚯蚓可能会爬到明亮处的湿毛巾下面,统计时也应按阴暗处)。
笔者认为,通过实验获得一个明确的实验结论,这对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活动“重过程”,但初次接触探究实验,“结果”也同样重要,因为第一次实验的成功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否则就会使学生陷入“究竟有没有影响”的困惑中,而对结果的困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过程的兴趣。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证明,以蚯蚓替代鼠妇,材料的可控性更强,方法更简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能较充分地理解“变量”、“对照实验”等术语,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 探究指导报告
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同组人:   实验日期:
背景资料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种类多达三千多种。根据其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蚯蚓和水生蚯蚓。陆生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白天穴居,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材料用具
蚯蚓(每组3条,2人一组)、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纸板或书、湿布、棉签。
提出问题
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主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这与光线有关系吗?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 。
作出假设
针对你的问题,作出假设 。
你作出这个假设的依据是 。
制定计划
(一) 实验装置的设计:
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

(二) 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置2分钟。
提示:想想看:下列放置蚯蚓的方法中,哪种最科学?
(三) 2分钟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统计3次。
环境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共计

明亮





阴暗





(四) 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条,黑暗处条。
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的结论是。
这与你们的假设一致吗?。
讨论与思考
1.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2.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奇思妙想
针对本次实验,你还有哪些创新之处或不解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准备生物标本。
    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去观察珊瑚。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什么是生物
    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除我们已经了解到的生物特征之外,谁知道生物还具有哪些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对平时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特性 教学实录



黑龙江大庆市二十一中学 步双梅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生:学生1指出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以及鹰、蝴蝶和蜜蜂。学生2指出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还有被豹追赶的羚羊群。学生3指出近处一座农家小屋,门前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农夫在种地,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树上有一只小鸟正在巢中休息。农家旁边有小桥,桥上有车辆和行人。学生4指出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飞机、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小桥、流水、土地和农具”。

师:教师同时单击这些图像,学生都答出后,屏幕显示:“祝贺你,答对了!”并出现掌声鼓励。

2.生物的特征

师:图片中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小狗跟随主人,母鸡领着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点击一片叶子,叶片落下,同时出现声音:“再见,我带一点废物先走了。”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点击多媒体图片中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合拢起来,同时发出声音:“别碰我,我怕羞!”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学生2回答说:“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学生3回答说:“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还有寿命,有生老病死。生物也要休息。”

学生2回答:“生物也会传递信息。例如,蜜蜂发现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附近跳“8”字形舞,然后引导蜂群飞到目的地采集花蜜。”

学生3回答说:“我从一本刊物上看到有一种高大的树,在长颈鹿吃它的叶子时,它的叶子会产生一种物质,使长颈鹿胃涨难忍,只好吃另外一棵树,结果一样难受,原来第一棵树已经把信息传给了附近的树。后来长颈鹿发现了这个秘密,它就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树叶,等树发觉时它就又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了。”

师:同学3的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考证。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狗,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狂叫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点击按钮,出现文字:“祝贺你,答对了!”同时发出掌声。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9-1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调查的一般方法及
注意事项(如何进
行调查)
    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地调查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伯伯请教。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

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经验。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布置课下内容
    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较。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9-1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二十二中学 白长缨
    一、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三、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
    六、课时分配    2 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活动建议:
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分析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案: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明确什么是调查及调查的一般方法
(通过实例) 


二、实地调查
 
活动建议: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方案: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1.把握瞩查方法的准确运用
2.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寓学生的情感教育于实践之中
4.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三、整理统计 
活动建议:
各组同学共同整
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方案: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规范



四、展示、交流
调查报告 
活动建议:
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五、布置课下内容
 
活动建议: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登
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
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1.明确调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2.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9-17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走出课堂的学习:调查生物的种类



青岛市第五十一中学 刘 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在生物课堂上我们却很少将有生命的动植物展示给学生。我想,只有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听、去闻、去触摸,才能使他们学到真正的生物知识,激发他们爱惜生命,爱护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感,树立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创新。

一、调查前的准备

(一)打印出调查表,上课时发给学生

表格上有调查人,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天气状况,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及形态特征。这样学生在调查时就不至于盲目,没有方向,当然也不限制学生的新发现与创新,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表格,或者做好观察记录然后再设计表格。

(二)请园丁介绍学校及周围的植物

因动物到处跑或飞来飞去,而植物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可事先熟悉植物。教师的书本知识可能过硬,而实际认识生物的能力却不见得强。为了防止被学生问住,教师事先要熟悉每一种树木花草的名称,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为此,可查阅生物词典,也可向与这些花草树木朝夕相处的园丁请教。

(三)把观察的区域分成八块,并制成生物目录表

在一节课内学生如果在很大范围活动,只能是走马观花,很难真正调查好每一种生物。所以,可把观察的区域分成八块,尽量使各块的生物种类差距不大。相应地把学生也分成八个组,每个组观察的都不一样,课下各组之间再交流。

二、调查行动

(一)小组长培训小组长

第一个班上的八个小组长由我培训,以后由上一个班的小组长分别培训下一个班的小组长。例如,三班上完了课,八个小组长留下,我把四班的八个小组长领来,三班第一小组的小组长培训四班第一小组的小组长,领到第一组的调查地点,告诉他们要调查的范围,对照目录表,介绍有哪些植物,各叫什么,各有哪些特征,可能出现哪些动物,应注意哪此事项。三班二组的小组长培训四班二组的小组长,以此类推。这种方式使教师省下了时间和精力用于课上巡视指导,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以及责任心的锻炼都有一定好处。

(二)分组调查生物种类

因为是九月初,各种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的还开了花,像紫藤挂满了紫色的小花,不时还有白花、粉花或紫花点缀在树丛中。学生一走出教室,就被这丰富多彩的景象吸引住了,再加上时而飞过来的美丽的蝴蝶和蜻蜓,学生追逐着它们,很开心。

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要调查的区域,还没等组长介绍,学生自己就七嘴八舌地说道:“噢,这是雪松,我认识,冬天也是绿的。”“你看,那是石榴,上面还托着果呢。”“那不是茶花吗?青岛人也叫它耐冬。”但总有一些不认识的生物,小组长很自豪地把刚学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并引导大家进一步仔细观察,是乔木还是灌木?叶子是什么形状?

(三)师生交流

教师平均在每个组停留五分钟,学生如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向教师提出来,教师除了回答他们的问题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观察。例如,一些学生问:“槭树怎么长得像枫树?”我解释道:“槭树叶是三裂,枫树叶是五裂。”“哦!是吗?”学生再仔细对照一遍,果然是,他们高兴极了。还有的问:“如果紫薇没开花,我区分不出哪个是紫薇,哪个是石榴。”我引导他们:“你看看它们的茎有什么不同?”学生用手摸摸紫薇树干,再摸摸石榴树干,高声喊道:“我知道了!紫薇树干是光滑的,石榴的却是粗糙的。

不同组因调查生物种类不一样,所以问题千奇百怪,有的我一时也回答不上来,就和学生商量:“记下这个问题,咱们回去查查资料怎么样?”

我进一步引发学生讨论:“你眼前的小草和树木生长在这里,有没有它的价值?”学生七嘴八舌道:“可以放出氧。”“可以阻挡灰尘。”“可以美化环境。”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爱护它们,不践踏它们,不采花,不折枝,给它们浇水。”一个学生脚下正好踩着几株小草,他很不好意思地赶快挪了个地方。

(四)用调查表做记录

记录时要注意一个原则:实事求是。要教育学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没看到的坚决不写。学生也很认真,门口有许多竹子,学生问:“数不过来怎么办?”“想一想,是否可以用一个量词来描述?”“那就写一片竹子吧。”一个组内的学生发生了争执:一个学生数蜀葵有16棵,另一个学生却认为是17棵。为了平息争论,全组从头到尾又数了一遍。

学生更喜欢动物,翻动土块看到几只鼠妇或西瓜虫也写上,偶尔飞过的蝴蝶或蜻蜓更不放过。

学生因小学自然学过有关生物的知识,基本上能抓住他所观察的生物的主要特征,但因没学过系统的生物学。表达得不是很准确。例如有个学生开始把地柏的叶写成针状,我让他把地柏叶和雪松叶对比找找有何区别,他才知不是针状。我进一步告诉他松和柏的区别:柏是鳞状叶,而松才是针状叶。但还是要尊重学生的描述,只要没有很大出入,不用纠正。

三、室外学习好处多

1.学生珍惜这次室外学习机会,表现得很认真。课前,我还担心学生一走出教室,就会乱了阵脚。而实际并不这样,因他们有过实践活动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所以虽走出教室,但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浓厚兴趣。生物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未知世界。他们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学习?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等待,对于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这次调查,学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这些可以激发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

3.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学习。阳光、微风还有新鲜的空气,又没有应付考试的压力,心理上没有丝毫负担。这种身心俱佳状态是快乐学习的基础。再加上调查的对象,是每天朝夕相处的植物,现在以观察、研究者的身份站在它们面前,怎不兴奋。

4.开阔眼界,又多一条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不但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主要的是找到了通向知识宝库的一条途径,那就是科学地观察身边生物:能观察它的形态,能注意到它们一年四季有何变化,能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以后再去植物园、动物园或远足旅游时,看到各样生物就会驻足观察和思考了,而不再是匆匆而过,视而不见了。

5.物我合一,净化心灵。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心思。”学生虽然不及诗人深遂的心思、敏锐的观察力。但与天地花草树木昆虫融合在一起时,心也会随着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8-9-17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可以这样做



成都市郫县红兴中学 张立峰 王世华 李先容



    我们的校园不大,但环境很优美,有许许多多的树木花草。对于《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我们是这样做的。对于这节课,我们想充分开发校内植物资源,让学生在参天大树下调查、记录;在花红草绿中分析、整理;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校园之美,在相互合作中探索,培养学生爱校如家的情感。
    课前准备,我们带领科代表和班干部对校园内常见的比较显眼的十几种植物作了调查、记录。然后,我们制作了写上植物名称的小纸片,就像公园里树上贴的小木牌一样。设计、打印了调查表。

    上课时,每组发十几张写上植物名称的小纸片,发一圈透明胶布,一把小剪刀,每人发一张调查表。让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5分钟),把这些小纸片分别贴上你们认为正确的树木、花卉上。然后,我们带上科代表和几位班干部一起去打分,看哪一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认识的植物最多,最正确。最后,老师再作小结。

[案例分析]
    农村的孩子,一般都能认识几种树木花草,有的孩子家里就有经济苗圃,认识的树木花草就更多一些。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近乎于“捉迷藏”的游戏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起去进一步认识校园,了解校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去分析,去讨论,去选择答案,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了校园,更加热爱校园,并学到了新的知识。他们知道了从高低上可把植物为三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乔木长得高,是因为它有一根挺拔的主杆,灌木不能长得很高,是因为它的分枝太多,草本植物长得矮小,是因为它的茎杆太细,不能成材。从叶形上可把植物分为:阔叶林、针叶林。从冬季是否落叶上可把植物分为:常绿与落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2: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