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07: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



  八、个案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五个方面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 和食物链、食物网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侧重于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以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直接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功能,是很困难的。反之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但又放弃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先引导提问,之后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之后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脱口而出,并且有了形象的记忆,效果很好。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仍然抓住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安排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剧本:      

  课前准备好几种生物头饰  ,包括树、兔、狐狸、老虎、细菌、真菌(蘑菇),六位同学上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

  旁白: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有活泼的小兔子,狡猾的狐狸,凶猛的老虎……,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草边唱边出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的我暖洋洋的,我可以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养活我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我是快乐的(面带悲伤)但是我也有伤悲……                  

  兔子蹦跳出场:(快乐状)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谗了(面对草)这绿油油的小草正合我意,我要把你吃掉,我是草食动物。

  狐狸左顾右盼的出场(狡黠,悄声)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面对兔子)正好这是一顿美餐,我要把你吃掉。

  老虎:别在那狐假虎威了,我才是森林之王,我要把你们统统吃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我能利用这些光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兔(惊恐状):不好了,老虎来了,快逃啊。

  真菌、细菌(搀扶出场)我是真菌,我是细菌。

  细菌:你们能看见我吗?其实我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无处不在。

  真菌、细菌:(得意状):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其他生物)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

通过角色扮演,并加以多媒体课件配合,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的简单易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观后学生轻松的回答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食物链的练习也做的很好。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把食物链连成食物网,继续巩固食物网的概念,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案例

山东省莒南县教研室 徐连清 山东省莒南县城关一中 陈兆星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与“生态系统”一节(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属于“了解”水平的有:“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理解”水平的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材在本节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进一步探究”等探究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
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
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
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



(1)
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



(2)
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3 课时分配
2课时



  4 教学设计思路(见表1)



表l


教学内容

基本策略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某个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进行“观察与思考”时,让学生尝试连接食物链,数图中食物链的条数,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播放有关动物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的原因。
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5 教学实施程序(见表2)  表2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蒙山森林公园;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观看课件,并分析讨论作答。


蒙山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
引出教学课题;


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其内涵;


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
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

认真进行“资料分析”,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完成课后练习1。
练习观察插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



















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讲解:你的连接和书写或许有些偏差,通过尝试你要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正是由于吃与被吃,甲、乙、丙被相互关联在一起而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食草动物的食物,而一种食草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着,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右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自己近一段时问所吃的食物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然后与课件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你连接的完全正确吗?
通过听讲、讨论学会:



1.数食物链条数: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中途停止;












2.正确书写食物链: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其中对乙而言,乙以甲为食,同时又被丙所捕食。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表示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3.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分析时,运用动态的、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随着蛇食物的增多、天敌的减少,蛇的数量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引起猫头鹰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







做练习,发现自己处在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起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子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好,就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能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树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
保护
生态
系统
的意

播放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课件,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实例?若有的话,请举例。你对此持何种态度?有何建议?







观看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

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认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巩固
小结
小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出示巩固练习题;
小结反馈。








做思考练习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6 点评



本案例重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倡导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全面贯彻落实了课程目标。“生态系统”这节内容中,概念、术语多,教学任务繁重。教者能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梳理了外显的知识目标,挖掘出了内隐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了三维目标并围绕其展开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课改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了丰富的自主性探究学习。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还利用自制的“蒙山森林公园”“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连接图”“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实例”等课件,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自主性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探究,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时,如数食物链条数,书写食物链,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等知识,能授学生以“渔”,使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掌握难点。



    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蒙山森林公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加深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认识;在播放“关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实例”的课件后,引导学生列举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能把案例中“课件”“巩固练习”内容有所展现,将更具有实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有感于示范课《光对鼠妇的影响》



戎爱香



刘大伟老师这节示范课,我整整看了两遍,一遍比一遍感受深,如今,我正在实验区的一线从事着新教材的教学,我的教学实践促使我对刘老师的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光对鼠妇的影响》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学生对“科学探究”原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觉得这应该是科学家做的事,而这位刘老师却巧妙地把这一探究实验进行了“肢解”,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引导学生们一步步进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探究实验,并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思路清晰,方法恰当,于不经意中达到目标。有自然形成,水到渠成之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新课程的理念在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在虚拟的问题情境中去“听”,去“记”、去“背”、去“再现”,而是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去“做”、去“体验”、去“尝试”、去“反思”。学生从亲自抓鼠妇,感受它们的生活环境,从中提出问题,再凭直觉或经验作出假设,为了使自己的假设成为“真理”,想出了许多巧妙的实验方法,并马上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了验证,这一过程完全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刘大伟老师就是这样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关注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特别关注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刘大伟老师努力创设机会和氛围,充分让学生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如:把学生分成4—6人一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合作,学会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在学生做完“科学探究”活动后,把学生的方法和结论与书上专家之见相“比较”,一句“看来你们的观点与科学家的基本相似,你们也可以做小科学家了”!这一小小的激励,也许会在学生的心灵甚至一生中引起震憾,从而激发他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刘大伟老师的课还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总之,这堂课对我们这些刚刚从事新教材教学的老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模式,更是一种理念,一个方向。我们只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并积极付以相应的行动,才能使我国的新一轮课改不流于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天津市南开区教研室 陈志祺



小生态瓶,是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它可以是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也可以是模拟的微型陆地生态系统。本文就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小生态瓶设计的要求、制作和观察的方法。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

1.生态瓶制成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1.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几上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置)。

三、对照实验

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中,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如果欲探索哪种小螺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则又可增加一倍的实验组合。即前14组为椎实螺,新增加的14组为环棱螺。

四、观察

1.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

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而且柔软下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能运动,为生活状态;外壳变白,而且浮起,即为死亡。

五、说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闭生态系统中,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河水中还有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动物,而且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投入的椎实螺,用腹足爬行瓶壁,以齿舌刮取瓶壁上生长的绿藻为食。环棱螺杂食。

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之后,应对结果作出分析。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分析小生态瓶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如果设计多组实验,则应进行结果比较,找出最佳设计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对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改进



北京市八一中学 李 敏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人教社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其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经过考虑,我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改进。
    1.鼠妇实验的分析

    教材中安排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鼠妇为探究对象,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捕捉鼠妇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包括平时不喜欢或不注意的)的意识,以及认真观察并由此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些学生不认识鼠妇或者害怕鼠妇,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课外作业完成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学生在捕捉鼠妇时破坏了草坪、花坛等;一些学校索性采取了购买鼠妇的办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其次,使用北京版教材时,曾经做过这一探究实验,实验中学生不易安定,常常因此而影响实验效果,鼠妇的假死也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此外,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中研究一种动物活体,以鼠妇为研究对象不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

   2.替代实验的分析与改进

    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以“水中氧气含量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代替“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作为此次探究实验的内容。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替代实验能够实现原实验的目的;其次,简便易行,学生容易操作,实验效果好;另外,金鱼是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动物,所讨论的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喜爱。

    但替代实验中缺少了从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情感教育与能力培养,考虑到有些学生并没有养小金鱼的实际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提前在班里养小金鱼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与思考。并且把有养小金鱼经验的和没有这一经验的同学编为一组,使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也培养了他们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这一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同一条小金鱼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冷开水和冷开水加油的烧杯中,观察它的呼吸运动情况。至于替代实验中鱼的呼吸频率如何计数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不难解决。

    3.替代实验的效果

    替代实验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更大的主动性,学生实验积极性高,气氛热烈而有序,没有一个学生出现不愿或不敢进行实验的现象。实验后,40%的同学能够独立地,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绝大部分能在老师指点下准确完成,只有4%的同学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6: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