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课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07: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设计



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学 袁桂华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2)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病毒的结构

四、学习方法: 引导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图片观察法

五、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病毒及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六、探究过程:情景导入→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四→总结

[探究一] 病毒的发现

自读课本病毒的发现史

[你知道吗] 伊万诺夫斯基的研究表明了什么?

[考考你]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病毒的?

请你思考:电子显微镜仅仅使人们“看到”了病毒“长相”。如果你是科学家,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会就病毒的哪些方面继续展开研究?〔运用发散思维,讨论并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探究二] 病毒的分类

按一定的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请你通过阅读、讨论并观察课本第73页图Ⅱ-27,分别按照形态和侵染的对象对病毒分类。

[交流共享] 组内、组间交流并写出病毒的种类。

继续思考: 病毒从形态上看千差万别,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探究三]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尝试比较] 运用图Ⅱ-28病毒结构示意图,找出它们的结构共同之处。

[换位思考] 现在我们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病毒想要长期生存下去,它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交流共享] 选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                  。

你知道吗?最早病毒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它能使人、动物和植物患病。当人们对病毒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将如何让病毒为人类造福呢?

[探究四 ]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病毒对人类的利和弊

巩固提高

1.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必须寄生生活   B.病毒比细胞小得多

C.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 病毒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增繁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

A.生理正常   B.受害 C.受益   D.既受益又受害

5.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6.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  )

A.痢疾杆菌   B.结核杆菌  C.痢疾杆菌噬菌体  D.大肠杆菌

7.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  )

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   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   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  D.大肠杆菌和青霉

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B.没有细胞结构

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

[收获共享]

1.小明不知道什么是病毒,请你给介绍一下。



2.总结一下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08-10-8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实录



铁岭市第三中学 程雅萍



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以人类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为主线,引出对病毒发现过程,病毒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繁殖等特点,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使病毒为人类造福等内容。在认真研究本章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方式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我确定了本章的教学目标为:描述病毒特征;能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为人类造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病毒是生命世界中迄今发现的最少、也是人类最难以驾驶的一类。因此,要想解密病毒世界,把握病毒的主要特征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病毒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辨证理解病毒的“是非功过”也必不可少。

难点病  毒是一类极其特殊的微小生物,学生对它缺少感性认识。因此,在学生学习病毒的结构特点这部分知识时,会出现很大困难。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病毒引起的疾病的相关资料,(如流感、非典、艾滋病、乙肝等)特别是收集有关禽流感方面的资料(如疾病发现、传播途径、目前疫情以及科学防治等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选择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在课上交流。

教师  病毒结构挂图、自制“病毒结构”简易模型、制作多媒课件、教学视频资料等。

教学设计思路

目前人类对病毒这种微观世界中的特殊生物知之甚少,但是它却与人类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寻找符合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学习“病毒”这一课内容时,以网络歌曲《小鸡唱禽流感》导入新课,在这种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进入探究主题。在“病毒知识”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把自己模拟成古人、科研者、病毒、小老师来思考问题或者对相应的内容,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最终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如何辨证地看待病毒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运用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相互交流、探究式学习,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特别是围绕“禽流感”展开的主题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仅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正确的卫生观、健康观和“生物平等”观,要使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思想。至此,学生在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上均有所收获,这也是本节教学设计所要努力实现的教学最优化。

教学流程

5.1 引言  以网络歌曲《小鸡唱禽流感》导入新课,在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进入探究主题。

5.2 病毒的发现过程  通过角色模拟,体验远古人类饱受病毒折磨的痛苦和无知带来的茫然,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病毒的特征。(明白科学手段对科研的重要作用)

5.3 病毒的大小  指导学生进行微观比较和宏观比较,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显微镜是认识病毒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

5.4 病毒的结构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多种直观手段(如病毒结构挂图,“病毒结构”简易模型,病毒结构动画片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有效突破难点。

5.5 病毒的生活  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潜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拓展1]讨论 “病毒有生命吗?”

[拓展2]推知 生物的最初形式是病毒还是细胞?

5.6 病毒的分类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分类依据,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5.7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组织学生运用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全面辨证地认识病毒。

5.8 小结  学生扮演老师,向他人介绍“什么是病毒”,从而深化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8-10-8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过程

主讲教师:程雅萍

学校:铁岭市第三中学

班级:七年五班

时间:2005年10月

师:先请同学们共同欣赏一首网络歌曲。(多媒体课件导入网络歌曲《小鸡唱禽流感》)

生:认真聆听,体会歌曲的意境。

师:这首歌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情绪高涨,畅所欲言。

师:究竟是谁引发了这场灾难?

生:(异口同声)禽流感病毒。

师:说得对,除了禽流感病毒,你们还知道哪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呢?

生: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

师:你们谁患过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生:流感、腮腺炎、病毒性角膜炎、水痘……

师:同学们:据估计,平均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遭受200次左右的病毒感染。

生:惊奇?急于了解什么是病毒。

师:你们谁见过病毒呢?

生:摇头。

师:虽然我们没有条件亲眼观察病毒,但是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有关病毒的信息。

在100多年前,人们对病毒却一无所知,只是把它引起的疾病称之为瘟疫。

(出示相关壁画、图片,辅以背景音乐)

生:体会“瘟疫”所造成的危害,感受人们由于无知而造成的恐惧气氛。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留下这些雕刻呢?

生:可能是希望后人帮助他们揭开谜底吧?

师:是的,有很多科学家确实为揭开这个谜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提供影象资料:病毒的发现过程]

生:认真观看。(了解病毒的特点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师:同学们:以上研究说明了什么?

生:同学们小组讨论,对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说明病毒比细菌还小。

师:你们的结论跟科学家的结论不谋而合,这是人类第一次感知病毒的存在。可惜当时还是没能看到病毒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

生:病毒太小了,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

师:的确如此,为了一睹病毒的相貌,人们足足等了半个世纪!这完全归功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它实现了人类观察病毒零的突破。你们知道烟草花叶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摇头,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师:出示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的烟草花叶病毒图片。

生:观察、议论,感知它是一种杆状颗粒的外形。

师:有了电子显微镜这一有力武器,人类逐渐认识了长期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病毒。(出示多种病毒图片)。

生:(观察、小组讨论)识别病毒的形状:有砖块状的、子弹状的、球状的、杆状的等等。

师:病毒不仅形状各异,大小也千差万别,它的大小为10~300 nm。

生:通过换算得出(1nm=1/十亿米)

师:它相当于万分之一头发丝的粗细,如果将1 nm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

生:在从宏观比较中进一步认识病毒“微小”的特征。

师:病毒的形状千姿百态,大小千差万别,它们的结构是否有相同之处呢?(为学生提供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及自制简易“病毒结构”模型)

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在班级交流,互相补充。)由学生总结出病毒一般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

师:同学们找出了病毒在结构上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就以人类流感病毒的模型为例,进一步认识病毒的立体结构(播放病毒结构动画),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巧记病毒结构。

生1:它像一个灯泡,玻璃部分是蛋白质外壳,灯丝部分是内部的遗传物质。

生2:它的遗传物质像弹簧一样,蛋白质外壳包裹在外面……

师:这种比喻非常好!(形象记忆,化解并突破难点)。

师:(进一步设疑)病毒的结构与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结构有什么区别?

生: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师:(追问)如果你是病毒,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生存下去?

生:(推测)寄生。

师:你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在动画里寻找答案。

[播放流感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模拟动画过程,并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

问题:1.病毒选择什么方式生存?为什么?

2.病毒的藏身之处在哪儿?

3.病毒怎样繁殖后代?

4.它的生活会对其他生物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5.设想:病毒离开细胞以后会怎样?

生:情绪高涨,认真观看,仔细思考。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并做适时引导。

生:热烈讨论,按问题顺序做主要发言。

生1:病毒只能钻入其他生物体内,过寄生生活。

生2:病毒侵入生物体后,钻进细胞里,在细胞里安家落户。

师:病毒在活细胞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自己生长、繁殖。必须通过细胞的帮助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师:细胞又是如何帮助病毒繁殖的呢?

生:头脑中再现动画过程,经分析加工,表达自己的意见。

生:生物体养活了病毒,它复制的原料都是细胞提供的。

师:那么病毒又是如何对待它的恩人的?

生1:组成病毒的零件要在细胞核、细胞质里复制,所以就会严重破坏细胞的结构。

生2:病毒繁殖以后,继续去危害其他细胞,真是恩将仇报!

师:进一步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危害。

生:细胞的结构遭到破坏,功能就会丧失,所以人体才会生病。

生:(议论)──病毒真是太自私了!

师:看来老师的这些问题都没能难住同学们!的确像大家分析的那样,病毒是个地地道道的寄生者,虽然它不能单独繁殖,却能巧妙地“借腹怀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又去危害其他细胞。人类感染病毒以后,细胞、组织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噢,原来流感就是流感病毒惹的祸啊!

师:可能很多同学都染上过流感,患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生:异常活跃,纷纷交流自己的亲身体验。

师:得了流感以后,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呢?

生:各出各的点子:打流感疫苗,注意保暖,多锻炼,少去人多的地方……

师:(常识性介绍)大家的办法都会发挥一些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暖,别让身体受凉,否则流感病毒很容易乘虚而入。

生:原来如此,千万别让流感病毒寄生在自己的身体里,不然它复制的新病毒就会从一个细胞里蜂拥而出,去进攻我的下一个细胞了。

(头脑中再次浮现流感病毒侵害人体细胞的动画过程)

师:病毒在生物体中有着如此威力,如果它离开活细胞会怎样?

生:多种设想,各抒己见。

师: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也可能像大家这样猜想过。早在1935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从烟草提取的汁液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

生:明确病毒在生物体外就会变成结晶。质疑:什么是结晶?

师:结晶就是平时我们看到的像“食盐”那样的化学药品。纯净的病毒是一些形状漂亮的结晶,可以在瓶子里长期保存,它对生物体来说是否安全呢?

生:分组讨论,争论不休。问题的焦点集中在“病毒结晶是否有生命力”?

师:大家听说过千年沉睡的“古莲子”吧?当把他们种下去之后,它们不仅存活了,而且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生1:病毒结晶就像“古莲子”一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它们就可以继续生活了。

师:是的!病毒结晶虽然躺在瓶子里,毫无动静,但它始终得保持着生命力,非常顽强。生:(质疑)老师,如果是这样,病毒就属于生物了。可是只有细胞才是生物的结构单位啊,病毒并没有细胞结构,怎么也属于生物?

师:问的好,说明你真正动脑思考了,谁能帮他解答这个疑问?

小老师1: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能在活细胞里繁殖,这就足以说明它是生物。

生1:(继续质疑),这只符合一个生物基本特征,可病毒并没有另外的一些生命特征啊!

小老师2:怎么没有?病毒不是有顽强的生命力吗?

生1:恍然大悟,原来病毒也是生命世界的一分子。

师: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问题分析的简单透彻。

师:现在,谁能给病毒下个定义?(引导学生从病毒的特征入手来描述,从而真正理解本章内容的主题)

生:(学生经过相互补充,达成共识)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个连科学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大家想尝试一下吗?

生:跃跃欲试。

师:谁能告诉老师,生命的最初形式是病毒还是细胞?(设置开放性问题)

生:激烈辩论,小组各执己见。

师:关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以后我们再进一步交流。

师:同学们,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各种病毒图片)。你会将它们分类吗?依据是什么?请把分类结果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生:(小组细心观察,认真比较)找出不同分类依据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正确的分类标准,设计并完成表格,以此培养自己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师:看来小小的病毒,同样是个大千世界,不仅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还有细菌病毒(噬菌体)。

生:(质疑)有真菌病毒吗?

师:当然,真菌也逃脱不了病毒的侵入,目前已知的真菌病毒就有62种。

生:那病毒的分类中,还应加上真菌病毒。

师:补充的好,这样病毒的分类就更准确了,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质疑精神。

生:得到赏识,更加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8-10-8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师:在生态系统中,病毒是非常活跃的一员,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其广泛,几乎可以感染到所有生物,那么病毒会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造成那些危害呢?

生:分组活动,分析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以及由病毒引起疾病的信息,选派代表发言。

(如:流感、艾滋病、非典、口蹄疫、禽流感、烟草花叶病、水稻病、花生病……)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补充病毒引起的动植物疾病的相关资料。

生:经分组讨论,分析,达成共识,进而关注病毒给动植物带来的危害。

师:地球上有许多动植物遭受病毒的折磨,全球化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禽流感就是一场不管国家和疆界的传染病。(播放2005年全球禽流感分布动画)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预防禽流感呢?希望下面的访谈能够解答同学们心中的疑问。

生:课前充分准备,自编自导自演一期“嘉宾访谈”,拟定一组学生作为嘉宾接受采访,其余各组学生可以围绕“科学认识禽流感”这一主题发问,如嘉宾遇到难题,可以求助台下的老师和同学。有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则把知识由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由教材延伸到了相关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沿。

生:渴求揭开谜底,课下会继续关注禽流感研究动态。

师:无论是艾滋病病毒还是SARS,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种状况给了人类哪些警示?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生: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入思考和讨论,自省并规范人类自身行为。

(如科学防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善待动物,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师:由于天花、鼠疫、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等这些骇人听闻的病症都是病毒侵入人体的结果,所以人们一提起病毒往往不寒而栗。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病毒,同学们想一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师:[提供文字资料──《如果没有病毒》]

(如果没有病毒,花儿不会如此绚丽,如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叶或花改变颜色。正是病毒的侵染,使花瓣上的原有颜色产生了花癍或条纹,使花色更加奇异、绚丽;如果没有病毒,害虫不会如此惊恐……;如果没有病毒,生态不会如此平衡……)

生:对病毒有新的认识,病毒也是一种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生物,人要与病毒和谐共处。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能找出哪些病毒为人类造福的途径?

生:(分组表达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展望病毒的应用前景,引发对病毒的研究兴趣和关注。

师: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病毒,我们才能把由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才能利用病毒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小结

生: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补充和提示,达成对病毒特点等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师:认真倾听,深化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案例评析

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化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为此,我围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营造了浓厚的体验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使其以极大的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即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资料等多种探究活动,自主地参与病毒知识的获取,并亲自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争论、交流、信息共享等合作学习,对病毒及相关知识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学生探索病毒世界奥秘的兴趣,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本节课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将“病毒”这部分抽象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大量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学生面对困惑的问题,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资料、挂图、自制“病毒结构模型”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病毒的结构特点。学生利用课前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观看视频资料,特别是以“禽流感”为主题进行了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领悟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进行了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乐于探究,学生的主体活动得到落实,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点评人: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杨丽杰)

拓展探究(请补写这部分内容)

病毒对于学生来讲是即熟悉又陌生的一类生物,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来感受病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活动案例:

以前,儿童患一些病毒性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例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在本次活动中,要选取一种儿童病毒引起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各个年龄段的人,并从中了解哪些人曾经得过这种病,以及各个年龄段的人对该病的了解程度。

活动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的人,找出他们对某种儿童期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了解程度。

活动准备:

1、选取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儿童疾病并查找相关资料,使你对该病有更多的了解。

2、准备一份问卷,用以调查人们对该病的了解程度。

3、询问30个各年龄段的人,然后汇报你所找到的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08-10-8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 赵岳



在初中生物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目标的课型上,基础知识都是较为简单地直接地灌输给学生的,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但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编制的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已不仅仅停留于教授知识,还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本节在这册教科书中虽不是重点,但可以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将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列表归纳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方面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生活,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并再次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能力方面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2.通过对草履虫结构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表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收集各种单细胞生物的名称、形态、大小等相关资料,并指导他们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以便进行课堂上的发言。教师在课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Motic软件(可将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录在计算机中,录下来的可以是静态图片也可以是动态影片),将草履虫的形态、运动方式以及练习2中将要进行的两项实验分别录在计算机上,以供上课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08-10-8 07: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

课堂上采用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培养的能力

导入
前两节课所学的知识:生物体一般是由多细胞组成的。提出问题:世界上有没有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呢? 在课前调查有关单细胞生物资料的基础上,说出自己找到的单细胞生物的名称、形态、大小等 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观察草履虫外
形和运动方式
提问:1.观察草履虫,你认为它是由单细胞组成的吗?2.草履虫是怎样运动的?遇到阻碍时,它怎样躲避?展示事先用Motic软件制作的图像,让学生观察。 观察并回答问题,得出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的结论。
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
结合本书“生物的特征”一节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证明:草履虫既是生物就应该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即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分组做完实验后,展示事先用Motic软件录下的实验图像,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并能参与分析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分组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运用曾经学过的三段式学习方法(找根据、摆事实、下结论)得出结论: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从这一点说,它是生物。 设计探究实验和实验操作的
能力。

草履虫的结构
展示教材中的草履虫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将有关知识根据图上的内容归纳成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再次对照示意图明确草履虫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并据此得出草履虫是一种靠一个细胞完成所有生命活动的生物。
对照课本列表归纳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列表归纳能力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在适当的时候出示教师课前准备的图片,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和讲解。 拓展思路,回答问题。
学习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的方法。
        


五、教学体会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根据找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单细胞生物,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如有的学生把衣藻的外形形容成鼠标等),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观察并说出草履虫的运动方式,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求,又能锻炼表达能力。

让学生拥有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把练习中的第2题提到本课中让他们设计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教改的宗旨。

列表归纳是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才涉及的内容(归纳人体消化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对初一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而本册教科书中动植物组织、草履虫结构等内容列表归纳的难度较小,易于让学生学习列表的方法,以便为下学期学习做准备。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使本节课出现了第二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设计、操作、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学到了有关知识,并建立了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9: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