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78#
发表于 2008-9-30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点评】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的教学设计,刘健老师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与本节教学有关的问题。首先,老师用组织学生走访中国农大科研人员,了解“龙”这头牛的来历和特点的录像片,引出“信息”的概念,然后通过“克隆小牛像谁?哪些地方像?这些特征是如何传递给小牛的?”等等一串问题,引出遗传信息;再通过一组资料(包括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认同遗传信息在染色体上;最后,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绘图、看录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染色体的结构,理解基因、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关系。

    整节课流畅、自如,教师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非常融洽。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结论→新问题→再讨论→答案的教学方式,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8-9-30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教学设计



谭永惠 谢逸萧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眼睛与父母的眼睛有哪些相似之处,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DNA、染色体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染色体模型。

2.课堂设计:

(1)学生通过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贴画活动,得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2)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出遗传物质是DNA。

(3)通过教师展示染色体的模型,学生制作染色体的模型活动建构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以及染色体和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4)引导学生通过遗传信息→DNA→染色体→细胞核逆推总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课后提出问题:“通过克隆羊多莉的身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创设情境,为拓展学生思维,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得出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

2.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概述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能力目标:

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8-9-30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诊断
评价

导入

大家观察了自己和父母眼睛的形态(如:双眼皮、单眼皮)。和父亲眼皮相似的请举手,和母亲眼皮相似的请举手,和父亲眼睛形状相似的请举手,和母亲眼睛形状相似的请举手,和父母的眼睛只要有相似之处的请举手。

很明显,我们和自己的父母总有相似之处,那么,小组相互观察一下,你们的眼睛是否相似呢?为什么?

积极举手,并相互关注举手的人数。

生A:自己和父母相似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和同学没有遗传关系。
关注性状,思考原因。
过渡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的信息,刚才同学们的举手和发言就是信息,而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似,这是因为父母把遗传的信息传给了我们,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生物都能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那么,遗传信息在哪里呢?靠什么物质遗传给下代呢?

教学
程序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诊断
评价


新课




学生积极讨论

教师
(板书)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请大家看1996年轰动世界的克隆羊多莉,它的身世与三只母羊有关,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多莉到底像哪一只?为什么像?这说明什么?请小组讨论,我将请二位学生到黑板上利用贴画再现多莉的身世之谜。

判断:非常正确,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

(板书一、细胞核里有遗传信息)。
比如一本书是细胞核书中的文字就是遗传信息。那么,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发现:细胞核中有两种重要的物质:蛋白质和DNA,你们认为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鼓励)非常好,你排除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从而证明了NDA是遗传物质,但是,有没有证据来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踊跃举手,两位学生上台贴画,其他同学则纷纷举手发表意见,共同得出多莉的身世之谜。

生A:多莉长得像B羊。
生B:B羊提供了细胞核。
生C:说明细胞核里有遗传信息。


DNA是遗传物质。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

初步了解克隆的基本特征,识别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的功能











及时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
讨论

设计一些探究方案,老师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找到真正的证据,而是引导他们回忆探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比法的应用。然后利用多媒体模拟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多媒体技术;教师绘画


请大家观看多媒体,这是一种病毒,像一个机器人,但他却非常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我们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种病毒只有两种物质,蛋白质组成外壳和里面的DNA(教师简笔画画出病毒的结构)。它能在生物体内大量繁殖,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它通过什么物质遗传给自己的后代?(多媒体展示噬菌体的侵染动画过程)。



师生交互谈话

生:通过DNA来遗传。
师:这说明什么?
生:遗传物质是DNA。
师: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呢?
生:因为蛋白质留在了外面,只有DNA进入细胞了。

我们知道了DNA是遗传物质,(板书二、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那么,DNA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实物投影展示同学提供的DNA图片,老师展示DNA动态旋转结构)。DNA的结构像什么?

像旋转的梯子一样。


建立空间结构想像与推理

教学
程序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诊断
性评价


DNA呈双螺旋结构,(板书1、结构:双螺旋结构。)它是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美国生化学家沃森(James D· Watson)合作发现的。当时,人们还不大清楚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什么?1952年美国一位化学家发表了关于DNA三链结构的研究报告,另一位科学家拍下了DNA照片,沃森通过仔细观察看出了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一致达成共识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随后,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终于在1953年3月7日,想像中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人们终于知道了DNA的结构。这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也使生物学的研究从宏观开始向微观方向发展,而杰出的生物学家克里克被誉为“分子生物学之父”。同学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3年,离现在有多少年?


50年。才有50年的历史,现在对DNA的研究己经取得了迅猛发展,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模拟模型建构
请大家看我手中的模型。(用一段筷子,筷子上缠绕着粗毛线,外面包裹着胶泥)拉出缠绕的呈螺旋形的毛线,这是什么?(纠正)蛋白质。蛋白质和DNA共同组成了染色体。
笑!DNA。这是一条染色体,掰开胶泥,这是什么?笑!胶泥

初步建立模型建构思想

模拟模型制作与展示
(板书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学生形象记住了非常抽象的染色体结构。接下来老师提供染色体模型材料和不同颜色的彩条各10条,合作学习小组制作染色体。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学生积极制作染色体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染色体的组成,同时,又为下面探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提供素材。
问题:
1.为什么各小组缠绕的彩条会有差异?染色体颜色均不同。
2.彩条代表DNA上不同的片段,染色体上DNA的排列也和我们手中的彩条一样,不同的片段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我们的眼睛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有的却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就是因为每个人DNA上有这样不同的小片段,使得遗传信息不同。人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上DNA所表达的遗传信息就更是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展示一下染色体,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随机把彩条裹在染色体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缠绕上彩条。观察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染色体模型上的彩条组成。


使用彩条的先后顺序不一样。






每组的同学把染色体拿到前排展示给大家看。


总结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DNA、染色体和细胞核有什么样的关系?
结论:小小的细胞核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所以说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细胞核中。

思考
你从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通过这节课,你还会产生什么想法?提出什么问题?

综合性
评价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比如克隆、遗传信息、DNA、染色体。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偏低,但当今DNA、基因等词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学生对DNA一词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应该有条件从各种媒体中获得图片等资料。再通过直观教学认识概念,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08-9-30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概念的建构首先利用了课前调查、热点知识追踪的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课堂上通过克隆羊的身世之谜贴画活动、模拟探究、制作模型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逐步认识概念;课后通过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巩固相关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这样,使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分析,主动认识理解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识程度,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学生情况,设计出教学活动;课上,教师先步步引导学生集中思维,让学生顺着思路逐一认识概念,然后,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启动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未来。由此还引发了“克隆人的利与弊”辩论赛;DNA模型的制作;基因食品的利与弊讨论等,我由此受到启发,组织了科普创新活动《基因工程科普系列活动》,并获得了18届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和十佳奖。

当然,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答,我曾经在初一(2)班上课时,学生围绕克隆羊提出很多问题,这节课就只上到克隆羊,教学进度滞后,但学生却感到收获非常大,受到了很大触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想:只要每位老师有科学探究的意识,每节课都会是很精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8-10-1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

    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

    教师:

    ①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②细胞分裂各期图示;

    ③细胞分裂过程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测量乒乓球、篮球的半径,并求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8-10-1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探究提纲:
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

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发现问题。看学生基本讨论完之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5.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出现两种答案: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争先恐后发言。
紧缩眉头,面面相觑。
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论。
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小组间进行交流。

出示第一题
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评价。
其他给予鼓励评价。
出示第二题
给予鼓励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出示第三题
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指导学生观察。
追问为什么?
结合书中练习2做进一步解释。为更好地理解第四题做好铺垫。
出示第四题
给予肯定评价。
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

三、分层次练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作业
进一步探究:细胞永
远具有分裂能力吗?

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8-10-1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实录







主讲教师:杨莉铭

学    校:大连市七十七中学

授课班级:初一(6)班

人    数:48人

时    间:2001. 11. 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奥秘。
生: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二、讲授新课
1.探究提纲
师: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同时提出学习要求。
[提纲]
a.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c.作为生物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d.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e.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要求]
首先,阅读全文并独立地对探究提纲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找出答案。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有计划的讨论、分析、交流。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
生:分小组针对探究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记录下有疑惑的问题。
师:看学生基本预习完之后,与学生一起探讨。
师: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生:边绘图边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
师:好极了!
师: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生:染色体数目减半。
师:理由呢?
生: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二个,所以,染色体数目也跟着分成两份。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染色体数目不变。如果变了,不就成另一种生物了吗?
师:两个同学说的似乎都有道理,究竟谁说的对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
生:通过观察一致认定,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已经复制,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染色体相同。但新细胞的体积较小,还会长大。那么,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师: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生:观察得出结论:不能。
师:对,如果能不停地长下去的话,就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为什么不能永远长下去呢?
生:紧缩眉头,面面相觑。
师:不要紧,这道题对大家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先把它放在一边,看书上练习。
2.通过测量和计算,兵乓球与篮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之比有什么关系?
生:篮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小于乒乓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师:那么,当细胞体积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当然是变小了。
师:分析得非常好。
师:现在请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小长大,饭量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随着年龄增长,饭量明显增加。
师:同学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饭量会增加,可见随着人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会增加,其实细胞长大同样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而细胞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表面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却在变小,这必然会影响细胞的吸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细胞只能长到一走的大小。
生:恍然大悟。
师:现在你能总结一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吗?
生:因为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能生长和分裂。
师:好极了,我们同学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了。
师: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师:细胞生物学前景广阔,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同学们在此领域内有所建树。
师:对这节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没有了。
三、分层次练习
师: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
生: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生: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师:棒极了!下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师: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生:对。因为单细胞生物的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其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即成为子代个体,其细胞分裂实际上就是在繁殖后代。
师:分析得非常到位。好极了!
四、作业
进一步探究: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30 00: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