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教师讲课竞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8: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教师讲课竞赛
《蔚蓝色的地球》说课稿
——教材选自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
吉安县安塘乡中心小学   王林华
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课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从太空看地球”。这部分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跳出地球来认识地球,从而能够从整体上获得对地球“外貌”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前,学生可能从电视科教片、挂图、课文、亲人朋友、老师那儿得到一点儿零星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补充点拨,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地球,人类的母亲,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容易破碎,感悟到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教学时,先引入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出在哪里看地球比较适合的问题(可用鸡蛋的结构来比喻:“蛋黄”是地球,“蛋清”是大气层,蛋壳外面是“太空”。),然后是组织学生自己看这部分内容,再由学生发言知道地球哪方面的知识,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感悟到学会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其中,在谈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神五”“神六”“长娥一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计算体验,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大”;补充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感悟地球在“变小”,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感情。
第二部分内容是“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大概过程:从受很大局限性的感知认识“天圆地方”,到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再到现在人们对地球的“有组织的全面研究”。从中体会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不要满足于眼下的一知半解,而要活到老学到老。其中,在讨论“天圆地方说”时,可提一提古印度人的“龟象说”,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学“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时,可补充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学习“三叶虫化石”和“中国北极黄河站”,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现在人们研究地球在时间上的“纵深”和在空间上的“广泛”,激发学生产生了解地球的兴趣。学习“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这两篇日记,主要是了解我国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情况,以及体会到科学研究工作是辛苦而危险的,感悟到科学家的伟大、奉献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8:05:38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蔚蓝色的地球》。我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的。下面我分别从这五个方面爱进行一下说课:

一、 教材分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本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关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索,基本上分为两个层面:(1)首先,围绕地球是什么,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大小、我们人类眼中的地球等方面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地球的。(2)关于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教材通过从古到今,从人们早期的想象和人们的直觉到人类曾经漂洋过海的亲身实践,再到人类在太空上的科学探索,让学生感受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的。

二、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

2、  知道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常识和在探索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四、教法和学法。

1、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充分开展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分了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  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在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猜谜语活动,先让学生互猜谜语,然后我课件出示谜语,在学生猜出谜底是地球时,我相机导入新课。通过师生互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学习第一部分“从太空看地球”

我从学生都照过像这一现象入手,让学生进行设想:如果我们给地球照相,应该怎么照。在学生自由畅谈给地球照相的方法后,我请学生展示收集的地球照片。然后我又课件出示了学生还没有搜集到的地球照片,让学生来领略地的美丽与神奇。再组织学生根据欣赏的照片进行讨论交流:地球上的蓝色、黄色和白色各是什么,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充分的认识。最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观看从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录象,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看地球全貌的人以及古希腊人对地球的测量,从而让学生了解地球基本情况:即地球的形状是圆的以及地球的大小。

(三)  学习第二部分:“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在导入后,我让学生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讨论,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95页了望台的内容,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交流结束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和课本内容不一样的资料,再组织学生看航行路线图和麦哲伦一起做一次寰球旅行,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的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四)设计了活动 “知识抢答”,通过学生的抢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五) 结束课题。

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本书籍,并课件出示了三本书籍的作者及内容简介情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书籍,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4 19: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