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0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麦哨》听课心得评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麦哨》听课有感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王老师的课也很精彩,听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回味。现在谈谈听课随感:

1、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这节课里,同一篇文章,有的孩子读出的是勤劳,有的读出的是自由,有的读出幸福,有的读出快乐,有的读出朴素,有的读出悠闲,体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课堂中老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情感的灌输。因而,学生发扬积极踊跃,体验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律动。在课堂上,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学习是快乐的,生命是美好的。

2、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中王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情景,如:开始的吹口琴,听声音;吹燕麦、学习句子时的听音乐等。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听、说、读中走进朴实欢快的农村孩子的生活。尤其是排比句学习是文章的精彩之笔。通过找好词,听音乐师范读(一段热情洋溢、充满诗情画意的评价语言,让人心驰神往,使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同时也反映了老师既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也关注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德工具。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语言的文辞美、意境美)然后是说体会,激情朗读,学生对生机勃勃的农村初夏的景色心悦之,向往之。

3、欣赏语言和积累语言指导到位。如排比句学习;找欣赏的词句,做批注;有效的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又是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先找句,再受哦体会,试读评价 再朗读,层层点拨,慢慢提高。

4、教师评价语言很有特色,令人回味

①教师评价语言优美而生动,具有审美性。《麦哨》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田园风光。,描绘了乡下孩子无忧无虑、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非常令人向往,开课伊始,老师为了把孩子们引入新课的情境中,从评价孩子们的全文的整体感知开始,在这里,老师有这样一段语言:可爱的笑脸 多么美丽等。再如对华珍朗读的评价:“真想听你读下去…….” 对韩政朗读的评价:“多么令热心动,多么令人欣喜”  

还有王老师用自己独自的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评价,或是接学生独特体验用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评价。

②教师评价语言热情洋溢,具有激励性。这是一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亲切和善的老师,这是一群天真活泼、充满灵气的孩子。整节课教师激情满怀,用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讨论时议论纷纷,发言时争先恐后,默读时潜心涵泳,朗读时,谁也不甘示弱。老师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的脸。     

一堂课听完,也有几点个人的想法:

1、众观整堂课,有整体感知、积累语言、欣赏语言,但似乎缺少里课外拓展。可以是相似描绘了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田园风光的文章;也可以将这种学生不太熟悉的乡下田园风光的文章学习引导到我们海边的快乐童年生活,让文本的学习拓展的学生的生活中。

2、语文学科的语言工具性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到位,对话评价很精彩,我们可以在这之中寻找有价值的训练点,如是否可以在学习排比句使,让学生学写句式;还有在课文的最后句子训练:“传得很远很远…….”学生说的很精彩,只可惜老师忽视了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再这时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3、板书的设计如何更好一些,更能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童年的快乐。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认为,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在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行一下尝试,以优化我们的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1:14 | 只看该作者
《麦哨》听课随感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许老师的课也很精彩,听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回味。现在谈谈听课随感: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许老师紧扣文题让学生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这节课里,同一篇文章,有的孩子读出的是勤劳,有的读出的是自由,有的读出幸福,有的读出快乐,有的读出朴素,有的读出悠闲,体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课堂中老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情感的灌输。因而,学生发扬积极踊跃,体验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律动。在课堂上,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学习是快乐的,生命是美好的。

3、欣赏语言和积累语言指导到位。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如排比句学习;找欣赏的词句,做批注;有效的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又是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先找句,再感受体会,试读评价再朗读,层层点拨,慢慢提高。学生对生机勃勃的农村初夏的景色心悦之,向往之。

一堂课听完,也有几点个人的想法,如教师评价语言显单一。文章很美,许老师若能用自己独特的优美生动的语言评价,或是接学生独特体验用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评价,或用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学生将会更有激情。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认为,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在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行一下尝试,以优化我们的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1:32 | 只看该作者
《麦哨》听课反思

於仲飞

《麦哨》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执教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先是结合课文的教学要求来看,觉得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所以在备课时,执教老师是这么理解《麦哨》一文的。作者陈益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季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向我们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觉得《麦哨》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本课文质兼美,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但是,在落实各项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执教老师以下几点值得我以后学习。优点一:教学设计中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不错。 优点二:学生和老师之间配合相当好。遗憾三: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朗读课文也很流利。我想我以后也会在探索中多寻找我自己的不足和遗憾之处,吸取别人的优点,这样才会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长和进步,就让我们在遗憾中学会反思,经受磨练才会不断铸造出教学中的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1:48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心得

福永凤凰小学  陈晓婵

今天,有幸听了两位年轻有为的教师的两堂语文课。王晶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仿佛带着我们走进了乡村的田园生活,王丽娜老师对林清玄的深入剖析,让我忆起高中时代如饥似渴地读林清玄的作品。今天我带着四年级的课本来听课,因此我主要谈谈王晶老师讲的《麦哨》一课。

回归到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将经典诵读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王老师通过多种层次“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经典阅读。第一次的渗透:由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自然过渡到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田园景物的特点。第二次渗透:这么美的田野,难怪孩子们又吹起麦哨赞美它!由此引出乡村儿童的生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由新知联系旧知,学生不由想起三年级学过的古诗《小儿垂钓》。通过朗读、背诵,一幅幅童真的画面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关于孩子活动的描写兴趣更浓。第三次渗透:老师出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这个问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王老师巧妙的把这个课文的补白与刘定安同题的《麦哨》联系起来。这吹哨者的哨声,“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者竟沾住了几片白羽。”浓浓的乡土气息,活泼的画面,若在这里稍微停留片刻品读,学生对文本,对诗歌又会产生多大的共鸣呢?这三次渗透都紧紧地围绕课文,扣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也大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课堂经典阅读不仅可以使课文加“厚”,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做到“书到用时不恨少”。因此我不得不佩服王晶老师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学生真正积累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同时也感到学生的无限潜力,短短40分钟既能认真听课,又能够一边学习一边消化知识,把老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当堂大段大段的背诵,老师的功劳功不可没。

我仅仅从课堂经典阅读与《麦哨》一课的联系来谈王老师的课,其实王老师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学习,我在此不一一去谈自己的拙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2:13 | 只看该作者
《麦哨》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初夏季节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但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这一单元中是作为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来教学的。

今天,小季老师的课堂,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语言特色,挖掘了语言的内在魅力,以及语言的表现力,课堂上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            目标定位准确。这节课,小季老师把目标定为:“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积累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一方面关注到《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另一方面也关注到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所处的位置,是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课。于是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抓住优美的语言,也不纠缠于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的解剖,而是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唤醒学生的语言意识,激发学习情趣。如:教学麦哨的声音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来体现“柔美、欢快、你呼我应”等各种美妙的麦哨声。我相信,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二、            课堂教学体现了层次性。一是文本的层次性:很多时候,当课文的语言魅力十分突出的时候,老师们往往会被优美的语言而吸引,直奔主题,解剖语言。但在这堂课中,小季老师并不急于进入课文最精彩的部分,而是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梳理课文脉络。虽然这样做看起来比较烦琐,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却得到了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得到了发展。然后在进行具体的重点段落教学。二是段落教学的层次性。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先引导孩子体会“画面美”,接着引导孩子体会画面背后的美——丰收、喜悦“生活美”,最后引导孩子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美,是这样把这样的美景写出来的?——“表达方式”。这最后的表达方式恰恰是孩子们最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方法的引领。

三、            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和孩子都非常关注农村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向往他们所过的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生活,但恰恰没有关注到课文的几处重要的语言。如第三小节“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第五小节“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满了。”等这些语句,这些语句足以让城里的孩子更全面地认识乡村的孩子,他们勤劳、懂事,先帮大人割草干活,劳动之余再去玩耍、游戏,这样大家对农村孩子的生活可以了解得更到位,乡村孩子的形象也会更加丰满。

粗浅想法,仅仅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2:30 | 只看该作者
《麦哨》评课稿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初夏季节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安阳实验小学的陈莉莉老师,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语言特色,挖掘了语言的内在魅力,以及语言的表现力,课堂上有这样一些亮点值得我学习:



一、 课前巧设问题,为课文学习埋下铺垫



    课前师生谈话,陈老师精心准备,创设问题:在校门口,你们见过哪些农作物?并让学生看图片猜农作物的名称。分别有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矛矛针、麦子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在本文的学习都有涉及到,尤其是在出示麦子图片时还引出了麦秆、麦芒、麦穗儿等相应的位置,让学生有限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开来,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了铺垫。



二、 为挖掘了语言的内在魅力,重在指导朗读和提示学习方法



   陈老师的个人语文素养非常好:音甜美,教态自然,课堂的调控能力能把握得恰当好处。学生参与朗读的面也很广。在指导朗读时,他范读麦哨声响的时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被带动了起来。她在指导学习方法时,还归纳出“抓景物、练朗读、巧背诵” 等方法。正如俗话说的,“授人以鱼,还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 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重点突出



    一般课堂上,板书基本由教师自己布局,陈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3-6小节,思考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并选用两个句式说一说。A、孩子们在哪里干什么?B、哪里什么怎么样?陈老师先示范第三小节的板书:湖畔忙可草。后三节有教师点拨,学生交流,再请三位学生上台在黑板写,为学生设立平台,放手大胆让学生去写,我个人觉得难能可贵。陈老师这个板书由师生共同完成,还抓住本课的主要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陈老师的这堂优质课,让我收获满满,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只列举一二。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上,会看得更高、更远!”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更要汲取优秀老师的精髓,让自己不断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43:16 | 只看该作者
《麦哨》一课课堂评价的分析与思考
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而评价的主阵地在课堂。可以说,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成为了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求索不息。针对评价的问题开展过多次研讨活动。也多次得到过专家的指导。

2006年4月至5月,点军小学语文组针对“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开展了专题式课堂观察。来探讨课堂评价的最优化。

我们在四月份,针对研讨主题进行了集体备课,随后设计出了7类观察量表,包括:教师言语性评价的有效性观察量表,教师非言语性评价观察量表,评价形式与效果观察量表等,并进行了任务分工。

5月22日,我们带着录音机、2台摄像机及各种观察量表,走进401班,进行了我们的课堂观察,过后我们又反复观看课堂实录,对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进行了仔细观摹,下面是我对个人负责的项目进行的分析、思考。

本次课堂观察,我和肖老师负责的是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根据观察记录,我们得知,本节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进行言语评价共计24次,其中有效评价17次,无效评价7次。我们认为,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准确性、针对性、诊断性、导向性、激励性、教育性,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样的评价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下面,就17次有效的评价语言作如下分析:

一、教师评价语言优美而生动,具有审美性。

《麦哨》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风景优美,生机盎然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田园风光。,描绘了乡下孩子无忧无虑、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非常令人向往,开课伊始,老师为了把孩子们引入新课的情境中,从评价孩子们的画作开始,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一组反映乡下生活的古诗,根据古诗进行了绘画创作。在这里,老师有这样一段语言:

同学们一幅幅美好的画卷,把老师带进了乡间的小路上,闻到了花的芳香,把我带到了夜晚的池塘边,让我听到了青蛙的歌唱,还把我带到了辽阔的牧场,让我看到了成群的牛羊。从同学们的画作中我感受到田园生活是多么富有情趣。

这一段热情洋溢、充满诗情画意的评价语言,让人心驰神往,使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同时也反映了老师既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也关注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德工具。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语言的文辞美、意境美。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是非常有效的。

二、教师评价语言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本节课,教师有对学生认读生字的评价,有对学生体验文本的评价,有对学生品读课文的评价。%的评价都不是笼而统之,而是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

比如,师:你觉得自己在第一遍的朗读中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自己在第一遍中读得有感情,很流利。

师:看来你预习很到位。

生:我读得很通顺。

师:看来你把生字都认熟了。

生:读生词“嚼嚼”

师:你的轻声读得很好。

在这里,老师摒弃了过去曾经非常流行的“嘿嘿,你真棒!”之类的模糊不清的评价语,评价不是千人一面,很有针对性。

三、教师评价语言注重引导,具有导向性。

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老师的主导也不容忽视,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使用评价的机会发挥其指导作用。

如,在认读生字这一环节,连续3名学生站起来读“乌卜”都读成“wūpǔ”,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注意第二个字的声母“b”。

读到“剥开”提示大家这个多用字不能读成“bō”。

四、教师评价语言热情洋溢,具有激励性。

这是一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亲切和善的老师,这是一群天真活泼、充满灵气的孩子。整节课教师激情满怀,用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讨论时议论纷纷,发言时争先恐后,默读时潜心涵泳,朗读时,谁也不甘示弱。

联想到自己的课堂,经常是沉寂的有如一片荒漠,真是有着天壤之别。有时还自我安慰,那叫“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大区别,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周老师激励性评价做的好。如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用非常有鼓动性的语气说:这是一个绝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在一个学生与他人挑战朗读时,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找了一个高手跟你挑战,我们来洗耳恭听——

老师得计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的脸。难怪有一个孩子说:他们是高手,我要和他们拼一拼!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精彩纷呈,具有丰富性。

这节课中教师的评价语言非常丰富,即使是对同一内容的评价,也没有使用重复的语言。基本上是不断根据课堂中不断沉沉的情景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如,学生模仿吹卖哨的声音,老师根据学生模仿的声音特点,评价说:“你吹得很短促.”“你吹得很轻.”“你的气比较长。”

在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时,老师的评价是:

看来你关注的是文中孩子们的品质,相信你也是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孩子。

你的观点与众不同,提示大家游戏时要注意安全。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连这么细致的地方就发现了。

老师丰富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阶梯,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是优秀的,我是独特的。促进了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两点感想:

1、周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那么优美,那么有针对性、激励性、导向性。能将课堂气氛营造得那么积极热烈。我个人认为,周老师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来自教师具有比较厚实的功底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因此,我想,要想像周老师这样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我们还要让自己的文化底蕴变得厚实一点。“课堂意造本无法,教师胸中常有诗。”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这节课里,同一篇文章,有的孩子读出的是勤劳,有的读出的是自由,有的读出幸福,有的读出快乐,有的读出朴素,有的读出悠闲。体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情感的灌输。学生发扬积极踊跃,体验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律动。在课堂上,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学习是快乐的,生命是美好的。

三点困惑:

1、关于学生评老师。课堂时对话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一个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也是一个参与者。有时,老师也可以完全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通过学生评老师来达到指导的目的。比如,本节课,在学生战士朗读第五自然段时,最初有3个学生站起来读,但是效果差别不大。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味道。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进行以下范读,“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让学生在对老师的评价交流中学习朗读的技巧,让学生身临其境。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认为,我们以后可以进行一下尝试。

2、关于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在本节课中,教师使用了“PK”“秀一把”这一类的电视网络语言,现在又大量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做?是坚决抵制,维护汉语言的纯洁性、规范性,还是顺其自然,静观其变?还是主动引进,以体现时代感?

3、关于批评式评价。我们不提倡训斥、指责。但是我们要不要批评式评价。但我们觉得其他评价方式威慑力不够强时,我们能否批评?如何把握这个“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6 01: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