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听课感想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16:18 | 只看该作者
评吴老师课堂教学《花的勇气》
一、抓住课文特点,突出了学段要求。

   《花的勇气》为略读课文。吴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以自读自悟为主。用阅读提示引路,老师只作点拨、指导。记得一位名师说过: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教给学习方法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用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老师始终是在渗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难能可贵的是紧紧抓住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学段要求。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等。老师紧紧扣住教学要求,抓住重点句或以换词的方式或缩句或比较句式或仿写句子。 “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以一个填空题的形式,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 降低了难度,很巧妙。抓住表现“花之美”的两个片断,在充分理解、诵读之后,让学生练习背诵,有效地积累了语言。 “略读课文该怎么教”这个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反复品读 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吴老师很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优美的词句。如:个人感受的词句:“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些文章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些纯心理感受的句子没有亲身体验是不能有感而发的。鼓励学生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对花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尤其使人赞不绝口:“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奇十足。”多么美的句子,!把花的颜色,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在这里又不失多观察,多思考。如抓住“改天换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来理解,从同一块草地此时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作者惊奇的心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交流完后,我请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意味深长,富有哲理,学生较难体会。首先我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时的遗憾、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后...

   这些优美的,令人感动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激发他们的灵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一定可以写出如此美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17:27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评课:《花的勇气》评课稿
 今天,我有幸到湛江第八小学四年级(1)班,观摩王副校长的语文课。作为省级“名教师”的王校长,大方从容的仪态言语,周密巧妙的课堂设计,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流露着大家风范,一节课下来,我从心里发出了由衷的佩服!以下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希望和大家分享、交流。
  王校长上的《花的勇气》一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对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升华自己的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我觉得王校长上的这堂课有以下亮点:
  一、导入:温故知新,水到渠成
  该单元的课文以生命为主题。《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合力铸造着鲜活健康的生命观。充满人文气息的内涵,深刻生动。王校长善于抓住此特点,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几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再引导学生展开对新课的学习。既达到了巩固前面所学课文的目的,又营造了“水到渠成”的导入效果。部分展示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第五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大家还记得这几篇课文主要说了些什么吗?
  生:记得!
  师:第17课《触摸春天》说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生:生命是一种抗争!
  师:说得很好!第18课《永生的眼睛》又说了什么呢?
  生:用爱心来体现生命的价值。
  师:好,那第19课呢?
  生:生命是一种求生的欲望,要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课文都进行了复习,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0课究竟说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本,齐读题目两次。
  生:20,花的勇气……
  师:(板书)20、花的勇气
  二、教材处理:整体把握,抓主线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王校长沿主线引导,围绕以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为主线创设情景,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习,思考,领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
  在《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上,有些老师可能会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划出觉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然后向老师同学汇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能利用课文中作者感情变化这一基本线索,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一节课下来,没有理清课文思路,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王校长在教学过程中,则避免了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她始终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领悟。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子“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让学生感受作者最初看不到花时的失望。再引导学生阅读“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体会作者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的那种吃惊。当读到“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时,感受那份震惊。这种披文入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17:48 | 只看该作者
《花的勇气》评课稿
今天,我有幸到湛江第八小学四年级(1)班,观摩王副校长的语文课。作为省级“名教师”的王校长,大方从容的仪态言语,周密巧妙的课堂设计,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流露着大家风范,一节课下来,我从心里发出了由衷的佩服!以下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希望和大家分享、交流。

王校长上的《花的勇气》一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对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升华自己的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我觉得王校长上的这堂课有以下亮点:



一、导入:温故知新,水到渠成                                 

该单元的课文以生命为主题。《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合力铸造着鲜活健康的生命观。充满人文气息的内涵,深刻生动。王校长善于抓住此特点,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几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再引导学生展开对新课的学习。既达到了巩固前面所学课文的目的,又营造了“水到渠成”的导入效果。部分展示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第五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大家还记得这几篇课文主要说了些什么吗?

生:记得!

师:第17课《触摸春天》说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生:生命是一种抗争!

师:说得很好!第18课《永生的眼睛》又说了什么呢?

生:用爱心来体现生命的价值。

师:好,那第19课呢?

生:生命是一种求生的欲望,要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课文都进行了复习,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0课究竟说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本,齐读题目两次。

生:20,花的勇气……

师:(板书)20、花的勇气



二、教材处理:整体把握,抓主线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王校长沿主线引导,围绕以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为主线创设情景,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习,思考,领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

在《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上,有些老师可能会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划出觉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然后向老师同学汇报。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能利用课文中作者感情变化这一基本线索,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一节课下来,没有理清课文思路,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王校长在教学过程中,则避免了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她始终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领悟。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子“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让学生感受作者最初看不到花时的失望。再引导学生阅读“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体会作者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的那种吃惊。当读到“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时,感受那份震惊。这种披文入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以读促悟,互动交流

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王校长在处理重点句段时,运用了“以读促悟”,“读悟结合”的方法,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老师引读、范读等。一方面,使学生领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达到增强语感,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此外,王校长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谆谆善导,鼓励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例如,教师提问,在“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句子中,怎样理解“居然”一词时,有的学生回答“表示意料之外”,另一学生回答“表达了作者的惊讶:阳光明媚时看不见花,冷风冷雨中花儿却拔地而起”,王校长顺势诱导,接着有学生回答“表现了花儿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屈向上的精神”,还有的回答“表现了花儿的勇气!”从而,引出全文的中心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四、读写结合,联系实际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王校长又引导学生学习《花的勇气》的写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在生活中体现勇气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学生们联系生活的实际,特别是前段时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在作文中描述了顽强的生命和感人的事例,奏响了颇有见地的生命乐章。学生既受到了“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实现了教学中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这堂语文课,王校长采用线性设计,抓主线,层层铺垫,导入自然,过渡巧妙,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促悟,读悟结合”。老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由浅入深地读;同时,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从中领会并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05: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