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3 10:21:57
|
只看该作者
《触摸春天》听课点滴感受
日前,有机会观摩了漳州市送教下乡的林红莲老师的《触摸春天》一课。静思课堂,耳边似乎萦绕着学生轻轻的读书声、美美的读书声、琅琅的读书声……一堂课下来,我深深记住了林老师的“好书不厌百回读”这句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前者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后者是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个平等开放的课堂,必须是学生展示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放飞想象、舒展生命的空间。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因文而异。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理解内容,轻视语言形式的现状,,通过朗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触摸春天》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捧读课文,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盲女孩,用她神奇的灵性拢住了一只春天里的蝴蝶,她创造的奇迹令人感动;同时令人感动的是她又放飞了那只蝴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浸润在整篇课文中间,字里行间都能让我们触摸到安静鲜活的生命。文章写得很美,美文美读应是处理教材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林老师创设了优美的教学情境,引领孩子们徜徉在花园里,流连在安静的内心世界里,习得语言,体会情感。
整个教学过程,林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与感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感悟盲童内心世界的美,在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1、形式多样的读,指导到位。
从读课题起,林老师便关注学生的朗读指导:课题——“读得轻一点”;人生的真谛“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大声读”;“清香袅袅”一词“能不能读得再香一点”
2、体悟重点词句,朗读与语言训练巧妙结合,“读”占鳌头。
(1)“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师:你知道“多姿多彩”的近义词吗?
出示句子: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 )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让学生把多姿多彩的近义词填到句子中变换着读句子,感悟语言的魅力。并进一步挖掘文本的内涵: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安静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多姿多彩?”“作者为什么被感动?”默读4、6自然段画出最感动的句子,旁注你的感受,再读出你的感动给同桌听。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一名盲童,安静竟然拢住了蝴蝶,安静的心里会怎么想?引导学生感悟安静的“惊讶”的内心,除了让学生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进行感悟外,林老师紧扣“竟然”一词和“真是一个奇迹!”中感叹号的用法指导朗读。语言表达形式的渗透在朗读中水到渠成。
(3)放飞蝴蝶的教学,朗读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在感悟安静珍惜生命的教学,林老师创设了一个灵动的课堂,她紧扣“张望”一词引导学生做张望的动作,解决盲童安静为什么会仰起头张望的疑惑,再给学生想象的翅膀——“安静的心和蝴蝶一起飞起来了,她仿佛飞到了 ,看到了 。”带上想象的个性化朗读,留给孩子的是无尽的自由的空间。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站起来告诉自己:( 我)都有生活的权利,( 我 )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大声告诉蓝天下的人们:( 你们)都有生活的权利,(你们)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林老师总是这样引导着学生由朗读——体验,再由体验——朗读,使课堂充满了琅琅书声。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获得了鼓励。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很完美。不但使学生感悟了文章的内涵,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冰冷的字体组成的,但是把它读出来,它便有了鲜活的生命。读,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它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样的读书境界令人神往,朗读会让人其乐无穷,学会朗读会让人受益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