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0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赶海》听课感谢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赶海》听课心得体会
昨天参加了把握年段教学特点,创设有效训练情境——武进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听了马玲芝老师执教的《赶海》,领略了马老师的教学风采。马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简洁,富有感染力。课文写了一个孩子在舅舅的带领下来到海边赶海时的情景,生动展示了赶海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语言清新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作者赶海过程中的调皮、天真感染者每一位读者。马老师的教学紧扣一个“趣”字,趣读、趣讲、趣谈,带着孩子们在愉悦中赶海,构建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灵气飞扬的课堂。            上课伊始,马老师就问:在我的记忆里,赶海是件怎样的事?引导到“趣”字上。寥寥数语后就转入本课主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赶海的哪些事?没有拖泥带水,进行无味的过多的导入情节。接着马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的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情。“趣”字开始闯入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赶海的“趣”,这一点从孩子们对课文段落的朗读就能看出来。学生放声朗读之前,马老师对学生说要想把课文读得生动有趣,就要放慢速度,用心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个个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了自己画出的句子,听着孩子们的朗读就能感受到学生已经读懂了课文,已经在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他们交流的时候才会说出自己认为有趣的理由,把初见大海时追逐浪花的喜悦、捉螃蟹时的快乐、逮大虾时的好玩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尤其是几个语气词的朗读,更是显示出作者的惊奇、读者的领悟,赶海的快乐时光感染着学生,使他们身临其境。在理解“把大虾比作武将”时,出示了大虾和武将的图片,找一找相同之处,并用词形容他们,“耀武扬威、神气活现、威风凛凛……”一个个词语从孩子们口中脱口而出,学生们体会到了比喻的恰当、巧妙。在交流完趣事后,马老师还让同学们找找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有趣的,接着安排了一个仿写训练。学生们模仿作者的写法,结合自己赶海时的一些经历,写得挺有趣。但是我认为赶海这样的经历可能只有少数人有,如果能播放一段赶海的视频,相信同学们对赶海会有更多了解。最后马老师让学生欣赏了歌曲《大海啊 故乡》,紧扣着课文内容,在配乐朗读全文中结束了教学。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马老师指导学生时时在与文本进行着对话,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实现着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着,享受着语言的魅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08:01 | 只看该作者
《赶海》听课反思
前几天听了本年级组朱老师上的《赶海》一课的第一课时,朱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时是这样处理的: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那么认真,相信这些生字词一定难不倒大家,谁愿意来试一试?

出示生字词:长须         俘虏          螃蟹  

           一支歌        舅舅          努努嘴儿

          东逃西窜       束手就擒

          似的           兴奋          夹住

师:(1)我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第一行。我们要注意“俘虏”的“虏”声母是L。

   (2) 谁来读第二行?你的儿化音读的又快又准。舅舅 第二个音应该读轻声,读的也非常好,我们再把这两个词读两遍。

   (3) 同学们要注意“窜”是平舌音,“束”是翘舌音。这两个字不要搞反了,第三行谁来读?

   (4)你们看最后一行黄色的字有什么特点吗?它们都有两个读音,在这里应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读一读。谁来读?那另外一个音该怎么组词呢?(随机出示。)

3、开火车读。
4、小火车开得多稳当啊!现在老师把生词上面的拼音去掉了,还能读好么?



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课前已经能将生字的音读准,教师不需要将读音的特点强调的过细。而因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另外我还觉得关于多音字的教学,教师也应该有所选择,对于学生已经学过或平时经常使用到的多音字教师在字词教学中可大胆的舍去这一部分,或者在通读课文发现读音有错时再相机纠正,这样也可以提高字词教学的效率。

三年级学生对于教师日常字词教学的方法已经相当熟悉,很多孩子对于第一课时字词的学习似乎也都缺少了兴趣。教师是否可以在字词教学中,尤其是字词的理解上增添一些情趣,提高学生字词学习的质量呢?我觉得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08:29 | 只看该作者
《赶海》听课感想
《赶海》这篇文章文字优美,富有童趣,短短五个自然段,把赶海的整个过程介绍给了读者,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曹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也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曹老师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聆听美的歌声,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打开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赶海形成表象,激起学生强烈阅读课文的欲望。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曹老师抓住关键词,例如:“抓”“摸”“捏”等,引导学生反复品位,说说自己的感悟,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个性化地朗读,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其实读还是最重要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个人意见,曹老师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10:21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学会创造乐趣——《赶海》听课有感
下午第三节课,冯老师在我们班上了一堂课——《赶海》。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冯老师对于重点段落的讲解与朗读指导把握地相当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赶海的乐趣。读着一段段有趣的文字,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于是,冯老师总结全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忆里肯定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分享吗?”我想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应该很好回答,可出乎意料的是当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原本活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格外的安静。为了缓解这一尴尬的气氛,冯老师还不遗余力地引导孩子们回忆美好的事情,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孩子仍无动于衷,有些孩子还是一个劲地摇着头。看着孩子们面面相觑的样子,看着孩子们冥思苦想仍然没有结果时,我的心里不觉多了一份伤感。

       班里的孩子都是外地生,即一般人都不屑一顾的“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都是打工者,一般都从事着工作时间长收入却比较微薄的工作,除去日常开销及孩子们学业上的花费可以说所剩无几,因此这些孩子不能像同龄的本地孩子一样享受父母跟他们一起游玩的乐趣。双休日,女孩子更多的是呆在家里写作业、看书,调皮点的男生则和几个小朋友约好到附近的公园玩,在他们眼里去公园玩已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了,于是,孩子们的日记里经常有这样的话语:“今天,我很开心,我和XXX去公园玩了。我们……”每每读到这样的内容,我总觉得这些孩子太无聊了,他们所说的公园在我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广场罢了,广场上除了一个还算完整的亭子以外,还有几张脏兮兮的木凳,一条散发着臭味的小池塘以及一些破乱不堪的健身器,就是这样一个令我不起眼的地方却是孩子们唯一的游乐场所,是他们最爱去的地方。

原来,不是孩子们无聊,而是我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班里孩子的父母大部分是全年无休,即使偶尔有休息日,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花在不必要的消费上,因此在本地孩子眼里再也熟悉不过的黄山湖公园对孩子们来说只不过是听说罢了,而没有几个孩子真正去过。于是,当我告诉孩子们要去黄山湖旅游时,孩子们个个激动不已,有些孩子甚至为此兴奋了好几天,试想本地孩子有谁没去过黄山湖公园?可我们的孩子却对这次旅游充满了期待。回想起那么无聊的一天孩子们竟玩得那样兴致勃勃,我的内心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可爱的孩子们,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我们的人生。条件也许限制了我们的一些渴望,但我们同样拥有如花般的童年。只要我们不轻视,不放弃自己的人生,积极进取,朝着梦想不懈努力,我们也能编织出美妙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必将会充满无限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10:45 | 只看该作者
《赶海》听课感想上周三,我们去听了三(5)班的语文课《赶海》。说实话,我并未看出此节课有何特别之处。一如既往的背古诗、1分钟演讲,小组合作交流,向全班汇报。。。

    这节语文课以赶海的乐趣为中心,让孩子们阅读课文,找出有趣的句子,并一一说出为什么有趣。通过对“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捉大虾”四件事的描述体味赶海的乐趣。虽然老师让孩子分组进行讨论,但我注意到其实老师并没有真正给孩子自由。当2个组的孩子觉得同一件事有趣时,老师就会硬生生地打断他们,让他另外选一个分析。我看到了孩子脸上失落的表情,因为他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说说他对某句句子的理解。老师为了能完整地上完一节课,分析到每一句句子,就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得喜好,这样的做法对么?即使把全文都分析过了又怎样?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又有多少呢?我认为这个老师有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的意思,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此外,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有趣,连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听得昏昏欲睡了。。。。

    最后是小练笔的环节。我觉得这样的练习方式不错,但是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好时间安排,快下课了才急匆匆地让学生写,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也难怪他们想不出特别有趣的事。我认为习作的练习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好好回想,并记下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及时提供反馈也很重要,即使是三言两语的评语也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回想我小时候写作文的场景,最期待的就是老师的评语了。因为有了评语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因此老师应该认真写评语,既不要过于严厉,一味批评,也不要全是赞扬。看来,教学的艺术真是无处不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11:59 | 只看该作者
趣谈《赶海》

3月24日下午,我认真聆听了第三附属小学三年级组年轻教师韩亚男执教的《赶海》一课,受益匪浅。作为刚工作半年的教师,教态如此自然,课堂驾驭能力如此强,让我刮目相看。我想,这都是因为她生活在三附这一片幸福的沃土上,有各位校领导的阳光雨露、倾力打造,有师傅宋晓丽的言传身教、传帮带,有她自己的勤奋努力、积极进取……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韩老师课前演示课件,用多媒体展现了一组大海的风光图,并以歌曲《大海啊,故乡》为背景音乐,产生了壮观的立体感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热爱大海的感情共鸣。这时,韩老师动情地描述:“这是一曲《大海啊,故乡》,‘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想起我的童年生活。这一设计,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接着整节课围绕一个“趣”字设计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大海边,情感共鸣牢牢把握学生学课文的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出了赶海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把抓螃蟹、捏大虾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因此感受童年赶海的乐趣成为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韩老师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图片、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赶海的意境,感悟到赶海的乐趣,让学生在赶海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大海,有了一次惬意的旅行。听课老师也在韩老师的指引下又一次体会天真浪漫的童真,有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0:12:17 | 只看该作者
评课---《赶海》
一、动词灵动智慧“闹”
《赶海》一文动词诸多,邹老师赋予这些动词以生命和灵性,打开了学生智慧之源,使动词灵动,尽显风采,对我们启示良多。
A “闹”
B“摸”
C“捏”
二、虚词实教潜能“彰”
虚词的教学往往为教师们所忽略,然而邹老师在虚词教学上匠心独运,将虚词实教,彰显了学生潜能,值得我们借鉴。
A“嘿”
B“咦、哦”
C“哎哟”
换位体验激情演绎
——评李琴老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点线分明,重点突出
“厄运——挣扎——奋斗”这条主线
二、入境想象,换位体验
1、以“心血”为点,引发入境想象
2、以“换位”为点,激发生活体验
三、创设情境,思维有效
1、关注课文空白,精当设计写话
2、留心课文结尾,巧妙延伸小诗
四、朗读到位,激情演绎
李老师的课宛如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在每个人的心田上奏出了一曲面对厄运自强不息的乐章,她的课简单、明快、激情、有品味,学生收获良多,让人回味无穷,深受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12: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