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听课反思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5:3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生为本 以练为本-----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11日上午第四节,和彩香同去听晓茜老师的课,同时也想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和以往一样,晓茜的课总是那么精彩,语言亲切有激情,教学思路清晰,诱人的教学魅力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总能在她强大的气场下饶有兴趣地深入地学习,学习状态特别投入。观课后,以下两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以生为本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他认为,衡量一节课好不好的标准不是别的,只能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好不好看。今天的课堂,就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使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1) 以生为本,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
    如课伊始,林老师先让孩子们欣赏春天的自然美景,接着板书课题,质疑这个春天是不是我们刚刚看到的春天?引发孩子的思考,进而去读去思,在结题时再让孩子们来谈谈对“春天”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质疑空间,让学生主动思考,尽情想象,才能显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充满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2) 以生为本,把朗读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
    生本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是生本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今天的课堂,没有说教,自由扎扎实实读词语,认认真真读诗歌,静下心来读“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们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读后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到看到了无边无际、蔚蓝的、安静的大海;看到了宁静的夜晚;看到了广袤的沙漠;一切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孩子们有了多角度的理解,再以朗读的形式重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从而去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与自由。  
    (3)以生为本,把平等对话的舞台留给学生
    林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如林的小手高举,孩子们的朗读、回答是非常精彩,这是因为林老师总是在营造着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记得其中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概括诗歌的主要意思。一生站起来只是说了第一节的意思,林老师亲切地说:“看来某某同学对第一小节有深刻印象,但这不是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把1-4节连起来读读看,讲什么?”接下来的几个孩子还是说得都不完整,林老师就调整教学,要孩子先去读第5节,说说第5节讲什么,最后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主要意思。在她一步步有效地引领下,孩子们终于说得非常完整又简洁。林老师让阅读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二、以练为本
    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单单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练”出来的,“悟”出来的。练读,练说,练写,今天整堂课都在学生地练习中达成教学目标,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在这堂课中同过多种形式的读达成预定的3个目标。晓茜老师用自己精湛的导读艺术引导学生多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有思、思中有议、议中有论,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线,以语感训练为核心,使学生从读对、对懂逐步走向“读活”从而实现了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智慧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处理上从欣赏春天的图片,质疑诗题中的“春天”有什么含义开始,再交流体验自然美,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通过对比朗读,理解原本的美好、现实的残酷。最后用对比的方式补写诗句,再次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流畅、清晰、一环扣一环。  
    再如本文的写作特点就是对比、反复。通过朗读、说话、练笔,知道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渗透了写法的指导,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对比”的好处。在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学生就能带着质问、愤慨、不满去朗读、体会。对诗的最后一节“发出祈盼”的教学,主要是仿说仿写的训练。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说出自己对战火中孩子的美好祝愿,从而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对战争的痛恨。
    这是一堂朴实真实的课,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孩子们在本堂课上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对自己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有了更深地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5:37:30 | 只看该作者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说课


一、说教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个小节,分两部分:一、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二、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二、说目标
   1、学习、理解、运用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其中2、3两个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第2个目标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则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到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诗歌前四节叙述结构相似,都是将自然界的原样与现实加以对比,表达产意思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并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最后发出呼吁。依据教材,取用反复诵读法,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

  四、说教学流程
   1、激情导入。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2、请学生选词填空,加强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学习课文不忘抓好学生的字词理解与运用。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老师仍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在这里老师先鼓励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逐一突破教学难点。如初读后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想象后说说: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读。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然后自然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很容易就品味到成功的喜悦。此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4、拓展延伸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在这节课的最后, 让学生自读“阅读链接”——《儿童和平条约》, 先让学生自由读, 然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布置作业写写:我能为维护和平做什么?

  这节课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最后说说板书,本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布局合理,简洁,突出课文的重点,使人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5:38:18 | 只看该作者
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教学开始,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了战争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带给动物和人类的伤害,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从而憎恶战争的情感早已悄然萌发。

2、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由扶到放,重点指导学习诗歌的第一节,由 “本来……可是……”这一句式,让学生通过战争前后自然景物的截然不同,生发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在教学中揭示了这种写法叫“对比”,渗透了写法的指导。在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的教学中,教师有声有色的范读及学生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带着质问、愤慨、不满去朗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按此方法,举一反三,自学其他三节,填表格,再汇报交流总结。因为一至四节结构相同,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

3、对诗的最后一节“发出祈盼”的教学,主要是仿说仿写的训练。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说出自己对战火中孩子的美好祝愿,从而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对战争的痛恨。但前面字词的学习和第一节的讲解花的时间过多,造成时间不够,没有很好的完成。

4、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朗读指导,一是要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如第一节,在读的基础上,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想象后说一说: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读。二是要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5、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放手。但“放手”意味着对老师自身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更多地了解学生,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才能在“放手”中使学生学到更多。、怎么样引导孩子们发现?如何与孩子们去感受?又怎么样更好地实现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始终是这一节课的一个难点。

6、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幸福安宁的社会,对诗歌描写的场景不是很了解,因此,课前应帮助学生多了解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并且指导学生学习并学会预习。

7、教师抓的点太多。每一个内容都想在课堂中加以体现,造成每一个环节都步步为营,失去了略读课文的特点。留下的印象还是老师太“强”,学生较“弱”。怎么样既合理地调动,又巧妙地隐身,还需要好好地琢磨。

8、最后说说板书,教师应注意板书的运用。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突出课文的重点,使人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5:38:41 | 只看该作者
听课随想曲之《和我们一起来享受春天》

忙完自己的一些工作,下午去听了几节语文展示课。

首先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上的四年级下册的《和我们一起来享受春天》。这位老师有着不错的基本条件,也很有个性,不怯场。可是,问题也不少,很有当前年轻老师的代表性。开场不久,他让学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当学生刚一开口,教师马上进行了阻止:“不要读得那么硬,柔和一点好不好?”于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再读,的确读得像模像样了。这时,我在思考:“学生真得知道该这样读了吗?这样的读真的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吗?”我的答案是绝对否定的!我想到了孔子说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大意是说:“不冥思苦想,我不去启迪;不郁积难言,我不去开导;你举一,他不能反三,那我就不要再教他了。”这位老师能发现孩子们读法有问题是好的,但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去读,是欠火候的。什么时候要讲究启发式教育,就这个时候!

接着,这位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结果还是成了齐读,老师对这一现象幽默为“团结就是力量”并指出因为齐读而自己不知每一个学生是否掌握好了字词,所以要抽查一下学生,自然过渡到了解决字词环节。这一处理可见这位老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很好!但是,只出示的三个词“不速之客、频频、祈盼”中,两学生均把“频”读成了后鼻韵,教师都予以认可,这是不应该的!

接下来,教师范读课文,读得很有感情,音色也不错,读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可见范读是成功的。可是,我观察到在他初读之时,有三两个学生在偷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就是前面引导学生读课题时没有真正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当然一些学生就进入不了你所进入的那种情感“气场”了!其实,我们看不少年轻老师上课,自己充满了激情,甚至被自己所创设的情景所感动乃至潸然泪下,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好笑,何也?“不愤而灌,不悱而输,有一隅教一隅之结果也。”望教师们深思。

后来,这位老师渐离文本,以音像、图文资料支撑着教学活动,语文的学科性逐步淡去,实在可惜,这种现象,在课改初期特别突出,现在大家正逐步回归理性,相信这位老师也会从这节课中对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有些思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1: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