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蝙蝠和雷达》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蝙蝠和雷达》

             执教者:杭州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淑红

【教材版本】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课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认读“蝙、蝠”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铃铛”等字词。初步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能通过提出疑问、列表、图画等方法读懂科普文章,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知道科学家如何开展实验,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利用表格,感受作者表达的简明、准确。

【教学重难点】

     运用提问、列表、画图等读懂课文,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利用表格有所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蝙蝠与雷达》,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蝙蝠”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哪些段落写蝙蝠,哪些段落写雷达?开头写什么?

(2)课文用了哪几句话把三块内容连接起来。

(3)根据这些句子把课文内容说清楚。

3、小结:找文中相关的句子,把他们连起来整合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发现

1、什么使科学家产生疑问?

(1)读第三自然段观察了这些现象,科学家产生了什么疑问?

2.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这三段,科学家又产生了什么疑问?代科学家提问。

①学习第一次试验:自由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
实验室布置
过程
结果
结论


  
  
  
  


  
  
  
  


  
  
  
  


②交流反馈

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

(2)回归课文,比较发现

①课文是怎样写第二、三次试验的。

A继续独立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
实验室布置
过程
结果
结论


  
  
  
  


  
  
  
  


  
  
  
  


B、学生交流

【学生的交流中,在“实验室布置”一栏出现了“同上”,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变相思维,又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会文字表述的方法。】

②学习第6段

句子: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看路的。

A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很特别?(配合)

B为什么说要配合?(科学家是经过缜密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

③再读4-5,对哪些词印象比较深刻。

生:“许多”。说明房子里面挂满了很多绳子来测试蝙蝠能不能碰到绳子。

生:“几个钟头――一个也没响”。说明蝙蝠确实不靠眼睛飞行。

生:“横七竖八”,说明设置了许多障碍,这样就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3)再提问题

生:蝙蝠为什么靠嘴和耳朵飞?怎么配合的?

生:嘴和耳朵是怎么帮助蝙蝠飞行的?

生:眼睛干什么用?

4、读第7自然段,再提问题。

四、总结

  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试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整堂课设计大气,课堂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把学和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注重评价和提高。仅仅抓住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实效性很强。】

【课文】

                             蝙蝠和雷达

①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②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③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④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⑤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⑥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⑦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⑧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3:19 | 只看该作者
《蝙蝠和雷达》听课体会
今天听了张全忠老师的《蝙蝠和雷达》预习课这节课,张老师亲切的教态,扎实的基本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张老师的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广大老师学习的,作为一个新教师,张老师的成长还是很快的。

这是一节预习课,在导入部分,张老师利用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情境导入,提出疑问,它们有什么关系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预习指导中,张老师提出的三步读书法很有新意,学生一步步的根据指导完成预习任务。

对于预习指导的内容,提出几点建议。预习指导的语言要再仔细斟酌一下,出示的具体一些,让学生读了之后可以实行具体的行为的。例如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太过笼统。我认为如果是写事的课文可以这样出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是写景的课文,可以是: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里的什么样的景色,等等吧。第二步是略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我认为第二步和第一步可以交换一下位置,先解决生字词,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3:50 | 只看该作者
工作日记——听课反思《蝙蝠和雷达》
今天上午第二节听了骨干教师孙传香老师的一堂课《蝙蝠和雷达》,如果说王玲玲老师的课是感性的,那么孙老师的课就是理性的,如果说王老师的课是诗意的,那么孙老师的课就是“白描”,实实在在,扎扎实实。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孙老师正确的解读教材,抓住了说明文的特点进行教学,不错。突出表现在:一是抓住说明文的三要素进行教学,主要内容、说明方法,语言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读说明文。二是,孙老师注重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如抓住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中的词语“不同的”、“配合”让学生谈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让学生比较句子的不同,“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去掉“反复”和“终于”,句子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感受说明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充分调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面。让学生参与板书,更是大胆、开放的设计,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展示,突破了重点。四是,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课件演示蝙蝠和雷达的模拟实验的过程,直观形象的加深学生的记忆,突破了难点。五是,教师问答,“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等等,让学生认识准确,思路清晰,巩固了课文的重点。六是,布置的课外仿写,让学生学以致用。

    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亲切地引导、鼓励、评价、总结,值得我们学习。孙老师的这堂课是说明文教学的很好的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4:35 | 只看该作者
《蝙蝠和雷达》评课材料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年二班胡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重视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释题导入法、激情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等。可见一节好课,导入很关键,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上课伊始,胡老师就请俩名同学到台前,一生蒙上眼睛,一生睁着眼睛,一起向前走,然后请他们谈一谈感受,并引出课题的一部分“蝙蝠”。我认为这种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引入课文的导入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明确读文方向
    由于我校的特殊情况,目前无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再加上本课具有很强的科技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胡老师就在读书的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不仅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胡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胡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角度来考虑,具体说,就是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当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的时候,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在这一问题上,总结胡老师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教师尊重学生;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学生纷纷举手,竞相回答问题,争取参于各种读和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4:49 | 只看该作者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老师上的《蝙蝠和雷达》一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        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

陈老师对于本课中的生字,尤其是翘舌音、后鼻音的字,特别强调读音。语文训练就贵在一步一个脚印。陈老师多次强调后,学生一定会牢牢记住了。
  二、明确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方向。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为了摆架子、赶时髦。陈老师就把课件用的比较得当。课文中科学家们进行的三次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生动,为学生理解文中的知识铺垫了很好的台阶。把课文的重点语句投影出来;这些都是教学所需要的,是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训练的,给人的感受不是华而不实,而是真正体现了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思想。但如果能把句子中关键词语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一下,效果会更佳。在揭示课题后,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下“蝙蝠”、“雷达”的相关图片,再设疑“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可能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角度来考虑,具体说,就是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当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的时候,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在这一问题上,总结陈老师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教师尊重学生,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上学生纷纷举手,竞相回答问题,争取参于各种读和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高,特别是分段,概括段意时,学生说的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但课堂上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当学习内容有难度或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困难。回顾这节课,在我认为在反馈分段情况时,学生意见不一,可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在研读课文,表格填写好后,也可让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那些后进生通过交流,知道了怎样概括填写。然后再指名几个学生发言,全班校对,效果会更理想。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5:06 | 只看该作者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四年二班刘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课,《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课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刘老师在课堂中予以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寻找关键词句、完成填空练习等形式化解教学难点,给孩子提供学习的阶梯,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明确读文方向
  由于本课具有很强的科技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刘老师就在读书的要求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不仅使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刘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刘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角度来考虑,具体说,就是要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况、交流状况、语言实践状况。当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的时候,才会主动学习,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在这一问题上,总结刘老师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教师尊重学生;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学生纷纷举手,竞相回答问题,争取参于各种读和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刘老师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进行练笔,拓展的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但课堂上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当学习内容有难度或学生意见有分歧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困难。回顾这节课,在我认为在反馈分段情况时,学生意见不一,可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在研读课文,表格填写好后,也可让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那些后进生通过交流,知道了怎样概括填写。然后再指名几个学生发言,全班校对,效果会更理想。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5:24 | 只看该作者
  
评课《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的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据此原理研制出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 听了王老师课后,有几点体会:

一、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是很好的方法指导。王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可以试一试。

二、开展活动,回归文本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课堂中王老师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王老师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现了自我。通过活动,学生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1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