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0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听课随感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然之道》听课感受心得
  听取了青年教师胡老师执教的如这一课题,文本引导理解自然之道,让学生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道,明白好心人办坏事这点确实难。
  胡老师以幼龟为点,以情景导入,引出“这么多幼龟是如何离巢入海”,再品读“离巢出海”文段,然后理解“自然之道”。在过程中,胡老师对一只幼龟的探与出,抠词抠得很好,让学生感受幼龟的谨慎勇敢,但听着听着我就在想,既然已经点了这点,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去引导理解“自然之道”中的一层意思,即:幼龟的安全意识生存之道。当然,这不是重点,但却也是丰富理解课题的含义。

  在教学一群幼龟,这一环节,胡老师紧紧地扣住了“鱼贯而出”“结伴而出”“结队而出”这几个词,在这几个词中下了很多的功夫,让学生感受其数量多,出的方式不同,然而,听课的我不禁又在思考,这样的用途除了让孩子闷感受祖国语言的准确丰富之外,与课的主旨是不是有所偏离,是不是可以在稍作感受三词不同之后,导向因为我们的“帮助”,让幼龟得到了错误信息,所以“鱼贯而出”,因为幼龟以为很安全了所以“结伴而出”,“结队而出”。让学生把这一结果造成的原因直接指向“我们的做法”,在此,可以想象如果你就是小幼龟心里怎么想的。为下文,我们为犯的错误后悔做一个铺垫。

  第三点,我觉得问题的提法与价值观导向有所偏差。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成群幼龟在沙滩爬行的图片,之后想象它们会想些什么?再次齐读描写成群幼龟的句子,然后问:“看到这个情景,谁最高兴?”学生与老师的答案是食肉鸟最高兴。接下去再去学习揭示“自然之道”。这个问题一抛出,我不禁一愣,总觉得与这个课堂主旋律格格不入。当然只是个人看法。

  我的想法。从没学习过这一文本,这六年级的教材也是在我们市里属于第一轮新课程实施,不懂教材的我记一下我的设计想法。是不是可以以向导的话“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为切入点,通过文本本身的特点:从小幼龟的安全警惕,生存之道,引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以此为线,是不是更便于揭发深入自然之道的旨向。同时,在文本的解读中,品读几个“而出”,理解这几个“而出”是因为人们的做法致使幼龟得到了错误信息,这样也便于学生更深地挖掘文本自身,把握其“自然之道”的根本。另一点,以向导的悲叹为结,他悲什么,叹什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明确课文旨意,把课堂推向深度,推向高潮。

  一堂课,沉下去,思考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是语言文字上的积累,是写作技巧上的掌握,还是人文的熏陶?我们明白那是多多益善,可是我们的课堂只有四十分钟,容量有限,所以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一些小练笔最好与课文的人文熏陶目标结合起来。这是站在这节课堂之外,我的所得,我的小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4:54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听课反思

昨天,参加了区“一课多上”的教研活动,收获良多。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同时展示了新课标理念下及生本理念下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照、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两位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给我们作了“如何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及选择高效的教学策略达成目标”的示范。以下是我的一些愚见:刘老师的课,我认为目标稍大了一些,而且课堂的节奏比较慢,在出现老师与学生思维碰不上的情况下,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的预设,重视学生的知识资源,抓住重点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突破教学难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何老师的课,她用生本以读引读,以读引悟的教学理念,以品读好词佳句为主要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发言踊跃,表现出色。何老师对学生始终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激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让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牵着学生在走呢?我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所以有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说的,去感悟的,我也代替包办了,现在想想,真是汗颜!作为一个老师,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深厚的学科底蕴,课堂的调控能力、课堂的机智、应变等等,但我想,首先学习的是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走出求变的第一步!

关于“一课多上”,我觉得应该是同一篇课文的同一课时,才叫一课多上吧?请同行们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5:21 | 只看该作者
以读者身份,对话文本——听《自然之道》想到的(豫小分管教学副校长听课感悟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5: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是个对话的过程,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汲取信息,习得母语,一方面又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构建学习的意义。而这一种过程,必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本,实实在在的静心体验、个性探究,扎实稳妥地细嚼慢咽,吸收文本语言,又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所需。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把书读到心里去了,阅读才有味道,才有收获,才有快乐!
       《自然之道》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课文。听了该课的试教后,我把自己设想为读者、作者、教者和孩子四种不同身份,反复细读文本。
        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类常常把自己当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悯人地俯看着自然界的芸芸生灵。我们沉溺在“人为万物之灵长”的美好感觉中已经太久太久了。《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却让我们发现从这种幻觉中醒来是如此的痛苦。
       《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当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人类的心意,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我们这些浅薄无知而又骄傲自大的“文明人”除了谦卑和愧疚之外,又能说些什么呢?
     “我”和七个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此行目本身带有科考意义,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些文字流淌着小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我们那颗善良的心肯定为这可爱又可怜的生灵深深同情,所以当我们看到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可是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紧张、难过、不平、气愤和生物学向导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也许是见惯了太多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向导的冷淡,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责怪。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此时,我们读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都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而义愤填膺;都在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动而吁一口长气。我们都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5:43 | 只看该作者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自然之道》课后体会
今天早上听到了学员郑林初的课,她是一位很勤奋又很上进的老师。这是她在安阳实验小学上的第四节课了。林初上课轻松而又自然,她对我们说过:“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了,放松自己,随意去上,反而会上得好一点。”上完了《自然之道》的第一课时,今天她接着上第二课时。
上课之前,林初要先做好准备。什么准备?就是在教室里找个最佳位置,摆好相机,把自己的整堂课都录下来。而我懒得很,从来没有想过去录自己的课。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句话来展开教学,师生一起讨论干了哪些蠢事;为什么说是蠢事;干了蠢事后的结果;从中明白的道理几个方面。
课堂上,在老师的言语启发下,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幼龟的命运而担忧,为游客和向导的愚蠢做法而愤怒。他们的脑中还冒出了一个个稀奇古怪的问题来:“老师,我觉得幼龟也很愚蠢。为什么它们不再派个侦察兵出来呢?”“我们以前学过《浅水洼里的小鱼》,游客们应该抓起幼龟扔向大海,抢救的速度更快些。”“老师,为什么我们不去轰鸟或者把鸟打跑呢?”……相信这些问题是老师在课前难以预设到的,我却为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天真的想法震撼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状:老师把教会知识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往往把听懂知识作为自己听课的目标,如此一堂课下来,如果老师教的全学会了那就完事大吉,喜形于色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可能只完成了基础性目标,而对于发展性目标我们可能只字未提。试想学生的发展何在?我们的课堂确确实实是太注重解决问题了,而对于提出问题却经常置之不理。因此我为学生的这些思考这些问题而喝彩。当然也要感谢林初老师营造的这种开放、自由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但稍有遗憾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这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显得有点慌乱,以致乱中出错。如果由此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相信这节课就会相当精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6:18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评课稿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针对石老师的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析:
      一、从教学思想上看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执教者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二、从教材处理上看。
       执教者能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除了让学生对文本做深刻地理解外,在最后还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大自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规律。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本科的教学思路清晰。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主线——“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在理解蠢事的基础上理清了本文的线索——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然后紧紧地抓住这条线索展开教学。
        四、从学法指导上看。
        执教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圈画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引生想象,抓住中心句,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内容等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能联系上下文,明确向导的身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老师能适时地点拨:联系上下文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由于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
      

     最后,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如果在课文结束时,能引领学生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6:32 | 只看该作者
《自然之道》评课稿



    四年级的殷国琼老师讲的《自然之道》这课,作了精心的准备,在课堂上也展示了精彩的一面,更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的是“我们”这群游客不听当地的向导,硬要去救一只刚爬出洞口的小海龟,结果导致大批幼龟被海鸟叼去,成了海鸟口中的美食,“我们”很后悔,但为时已晚,虽尽力挽救,但许多海龟已丧失幼小的生命。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自然界自有他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任何人为的干扰和影响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应该遵循“自然之道”?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课堂的“自然之道”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一、备课体现“以生为本”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光只考虑教师本身的一面,更应该考虑学生的一面多一点。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课堂效率,把知识真正传授给学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我个人认为,在备课的过程中,学情分析比其他几项更重要,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已经迈向了成功课堂的第一步。

    二、课堂体现“生成为主”

    现在的教案都称为教学预设,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并不一定真正、完全的照着当堂生成的内容来讲,但是不管怎么说,殷老师至少已经有这个意识,课堂教学不是作秀,更不是演戏,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把课堂上生成的内容一一为学生解决,朴实、真实的把本质的课堂呈现出来,哪怕原先预设的内容完成的不好或者甚至没有完成,都不要紧,因为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展现,切实的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我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一定会越来越注重实效性,而形式和噱头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必将遭到淘汰。,

    三、课后体现“学生实际”

    作为教师,课后的反思非常有必要。但这种反思,不一定是纯粹的找缺点、“思过”,我个人认为课后反思更重要的是如何调整好策略,整合现有的资源,尽最大努力去解决上一堂课还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理想的问题。根据学生上一堂课的实际,制定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有遗憾或不足尽可能在下一堂课弥补和解决。但所有的前提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课堂教学的“自然之道”我想就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但真正要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热爱教育的你、我、他共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1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