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1 20:32:4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课堂细节— 评《少年王勃》
我是凤凰语文教学论坛的鸿雁长飞,今天上午,我一边听着丁正后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一边在读他的评
课帖,思考着他抛给我们的一个话题:青年教师如何守住自己的个性,科学地吸收别人的建议?
然而这一个困惑着我们很多人的问题,在非儿依依那里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他这样说:“你们可以尽
管批评,尽管提意见,但是我会思考,我觉得能说服我,我就接受,说服不了我,我就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了凤凰语文论坛的沈高明站长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不要让自己的思想成了别人的跑马
场。
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就仅仅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批判地听。也因为梦轩给我布置了任务,不让我说
优点,所以,我要说的话,不是我对这节课的全部看法。
我要说的话题是:关注课堂的细节:
细节一:关于评价语言的导向:
学生读课题在拖音,“他是你的朋友呀,干干脆脆、大大方方的告诉大家!”非儿依依的细节指导让我
们感觉非常舒服。可惜这样的在细节课堂上太珍贵了,更多时候,她是在重复着学生的话。从评价的导
向性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样处理有些单薄、有些累赘了。我估计她是生怕学生说的不生动,生怕别的学
生听不懂。其实,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习惯。可是我在想啊,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像
数学课那样干干净净呢?学生的发言是可以不评价的,但是绝不可以重复的,因为这样不但浪费了师生
宝贵的时间,更不利于学生听觉灵敏度的训练。如果拿杜朗口中学那条铁的校规——教师讲授不得超过
15分钟来衡量,我想是不能达标的。虽然我们不必照搬杜朗口,但是我们怎样在课堂上避免出现评价语
言的模糊与不准确以及急切与随意,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质量
,引导、唤醒和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情感体验呢?
让我们随着明天在兴化举行的第二届评价研究会议来共同思考。
细节二:关于课堂基调的高度:
正像学生太急于了解十三四岁的王冕一样,非儿依依也太急于让学生记住“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
样”了。我领会到了非儿依依的意思:学了《少年王冕》,教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并喜欢上王冕这
个人。这一点,也正是教材编者的匠心所在。但是我不喜欢《中国历史名人录》中的这句话:“王冕堪
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因为太程式化,太深奥了,从课堂效果来看,它拔高了课堂的基调,阻碍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这一节本来是四年级学生学的课文,变得像初中生的课堂。这一点,从学生毫无感
情的朗读可以听得出。我们常说要蹲下来看孩子,但是蹲下来的你还是成年人的思维,成年人的模式,
离孩子还有一定的距离。百合说得好,“我要做个好孩子”!不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课文,看问题,而
是我自己就是儿童,我要以儿童的思维想儿童的问题,以儿童的眼光与儿童交流。以儿童的语气与儿童
说话。我们常说三分教案七分上,课堂的感染力,教师语言的鼓动性,可能就是这样历练出来的。同样
是这句话,我们为什么不能改成自己的语言:“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眼里,我们五千年的中国
文化,却只有一个真正的文人,他就是王冕!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少年王冕(学生齐读)。”课堂
上,非儿依依若是多能用用这些低调的,简单的,富有挑逗的,对比色彩的语言,我想学生的心灵也许
会和王冕贴得更紧。
关于这一点,我和非儿依依课后有交流。她说,这句话是他故意找的,为的是告诉学生:不光我在这样
说,权威人士也在这样说。这一点,我不能苟同。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是应该多一点教学勇气的,专家
的话不是金科玉律,我的思想却未必不是真理。我们为什么不能传递给学生我的思想、我的观念呢?
细节三:关于朗读体验的入境:
这一点,塞上飞雁说得很多,我不在啰唆。
言语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到凤凰语文的教学论坛里接着砸砖,鸿雁会在那里沏茶等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