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 阅读练习。
                     三、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菩萨蛮》。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辛弃疾及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长江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死亡为话题讨论人生的价值。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
                     2、 科学家为什么伟大?除了他们对社会的科学研究,还有什么?
                     3、 科学家的死亡。
                    二、 阅读短文《巴甫洛夫很忙》。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巴甫洛夫很忙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巴甫洛夫到死都在忙?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人生的价值。
                                  第三课时
                    一、 介绍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滋味。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题意。
                     1、 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 析题。从主到次依次说出题目要求。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 讲评作文。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感情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鸟的天堂》1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
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
二、过程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我们一起来看这课的生词。(出示)
3、 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去了几次?什么时间去的?每次都见到了什么?
4、 学生回答,板书
5、 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 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 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 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 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 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 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13、 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14、 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次经过了这个地方,这次他有什么新发现呢?
(录像)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让我们继续拍掌……
15、 这次作者见到了什么呢?(很多鸟)板书
16、 从那能看出来鸟很多?找出来读一读
17、 除了鸟很多外,从这部分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小鸟很快乐)
18、 从哪能看书来?如果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站在枝头上唱些什么呢?(1—2人).
19、 多么热闹的景象!多么活泼可爱的小鸟呀!让我们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读一下12、13自然段。(齐读课文)
20、 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呀!)
21、 谁来再读读这句话?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感觉?全班齐读
22、 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了“鸟的天堂”的奇妙景色,那么“鸟的天堂”指得是什么?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小组讨论交流)
23、 只要我们能够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那么,其实处处都可以称为“鸟的天堂”,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天堂!
24、 “鸟的天堂”因为巴金的这篇文章更加美名远扬,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今天的作业就是为“鸟的天堂”写一份导游解说词或设计一份广告词,让“鸟的天堂”因为我们的生花妙笔更加扬名万里!
25、 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相信会给同学们很多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场雪》19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róng”,在“毛茸茸”中读“rōng”。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diàn”。在“沉甸甸”中读“diān”。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顺序,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索溪峪的“野”》20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索溪峪的“野”》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索溪峪的“野”》。
齐读课题。
2、读了课文题目,凭着你的经验,你觉得这个“野”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交流。
3、“野”是不是真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意思,而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索溪峪的野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篇文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刚才所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课件图片出示)
三、学习“山野”部分。
1、说起索溪峪的山野,老师给大家出示这几个词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投影出示)“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学生反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出示给大家的第二小节部分内容,感受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索溪峪山的惊险,山的磅礴,山的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找到了,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得好,
呆会儿读给全班同学听。
3、反馈:
A、 惊险:
(1)学生反馈。
(2)指导朗读。
拔地而起  
悬空  
摇摇晃晃(为什么仰头掉帽,望石惊心?因为巨石半边悬空,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按照你读的“摇摇晃晃”,巨石不早就掉下来了?该怎样读?)
一线天(那可是一条细小的夹缝哟!)
百丈峡(出示图片,约几百米深的山谷,一眼看不见底呀!)
(3)看,那悬在半空的巨石,深不可测的山谷,怎能不使人胆颤心惊?(图片出示)
(3)这种美,真是一种惊险的美!(集体朗读)
B、 磅礴:
(1)学生朗读。
(2)老师指导。
①同学们,大家看这幅图,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吗? (投影图片)
②“拔地而起”“一柱独峙”(你能想到这个词语可不简单。)你不觉得它太孤独了吗?
③“一峰独秀”,说的可真好!一起来读。
④索溪峪的山可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你读出磅礴的气势了吗?再来一遍。
⑤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的美丽景色。(投影图片)
⑥试想,当你站在山头,群山逶迤,尽收眼底,怎能不令人浩气长舒?
(3)引读这一段话。
C、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1)学生反馈:读找到的句子。
(2)同学们,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索溪峪的山描写得如此灵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不是吗?(边指导朗读,边示图)
① 直插云天的,戏弄着天上的白云;
② 矗立于索溪旁边的则干脆为自己梳妆打扮,面对索溪舞弄自己的倩影来了;
③ 更有旁逸斜出的
④ 抱伙成团
⑤ 相对相依
⑥ 亭亭玉立
⑦ 过渡:多么富有生活的情趣呀!相信各位同学一定会用自己的朗读来为大家展示这样一幅美好的画卷。
(3)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4、同学们,你是否已置身于青峰如林、绿树似海的索溪峪中。那满目的碧色,那满耳的蝉声,那习习的凉风……我想,任凭怎样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索溪峪这样的丰姿神采。可我相信同学们定能用自己的朗读来为大家展现这如画的风景。
5、齐读第二小节节选部分内容。
6、啊,此刻,我的心,像喝了醇浓的佳酿似的,有些醺醺欲醉了。怎么能不陶醉呢?这样优美的风光,这样罕见的景色。同学们, 这么好的语段,我们哪能错过?作好背诵的准备了吗?
7、一起背诵这一部分内容。
8、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索溪峪山的惊险与磅礴,它的随心所欲与不拘一格,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它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9、与索溪峪相比,在作者眼中:
桂林的山太秀了(学生读,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写到“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再读一遍。)庐山太俊了(学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该有多俊呀!再读一遍。)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
10、一句话,“它们都已经家化了”。由此看出,索溪峪的山与它们相比,野就野在?
学生反馈:天然,没有人工的雕琢。(对,你读书可真仔细呀!)
四、拓展学习课外阅读部分。
1、同学们, 索溪峪那雄伟壮阔的气魄,清新秀丽的神韵,令人陶醉。这种气质, 也展现在“十里画廊”的蓝天碧水之间,青峰绿树之上。人走在这画廊中,看着那两边的景色,真有置身于画中之感。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了峻青笔下的《十里画廊》以及其他作家所写的《桂林的山》、《雨中登泰山》等文章的片段。
2、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片段进行阅读,而后推荐读得最好的同学全班交流,让大家尽情领略祖国不同的山色风光。
3、小组内进行交流朗读。
4、反馈:全班交流朗读。
(1)《十里画廊》:山峰的众多,山峰的奇特,山峰的苍翠,山峰的秀丽,是索溪峪一带风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这十里画廊,可以说是比较集中地把这些特色表现出来了。
(2)《桂林的山?独秀峰》: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秀美平和又不失险峻。秀而不俗,险而不惊。
(3)《雨中登泰山》:一块块巨石,形态各异;高陡俊俏,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探寻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桂林的山险峻而秀美,东岳泰山巍峨而尊贵,而索溪峪的山更是以几千座山峰,像树林似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形成了一片苍苍茫茫浩瀚辽阔的峰海,丝毫不失它的野性。从写作角度来说,我们也为作者丰富的词汇、奇特的想象、细腻的笔法而折服。我希望大家能利用假期多到自然山水间走走,用山野的博大来壮阔自己的胸襟,用溪流的澄澈来洗静内心的郁闷,回归自然,感受自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鹿和狼的故事》21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背诵课外选反义结构成语。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回忆四字成语,背诵。
                     1、 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 检查。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 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 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 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 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 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 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第三课时(辩论)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在“提示”提出的两个辩题(“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广泛收集有争议的问题。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举例示范,如,你喜欢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大家轮流当班长好不好?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论据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辩论会的效果。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以“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辩题为例,“正方”学生从看电视的好处方面去思考,可能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电视是新的知识媒体,通过“科技博览”“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看得越多知识越丰富;(2)看“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3)看“东方之子”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杰出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4)看“文艺节目”可以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反方”学生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很可能提出下列反对多看电视的理由:(1)小学生多看电视,占去大量时间,影响完成作业,使学习成绩下降;(2)多看电视对眼睛有害,视力下降必然影响学习和生活;(3)电视中播放的许多节目中有凶杀、暴力场面,有一些坏人作案的情节,小学生爱模仿,容易学坏;(4)电视中许多节目的成人镜头容易使学生早恋……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
                    3.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第四步,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如果教师一时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应建议学生怎样继续研究探讨,推荐阅读资料或调查、采访对象。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第四课时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附习作教学设计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原创文章,未经原作者同意,严禁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凡卡》2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8: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