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二、 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三、 练习快速作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话题引入。
                     1、 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2、 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二、 出示话题:爱心。讨论:
                     1、 什么是爱心?
                     2、 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对朋友的爱,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对动物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弱者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同学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三、 学生构思。5分钟
                    四、 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情况,教师点拨。
                    五、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后写草稿(40分钟完成)。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学生继续草稿,同桌修改。
                                   第三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8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只有一个地球》9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分段、总结段意。
   3.学习课文一、二段。
  重点:
   1.分段、总结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
  难点:
    了解地球有关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了<<太阳>>,知道太阳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也是讲和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地球。(单击课题)
   2.理解题意。(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栏--问题1)
     本文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二.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生查后,师总结)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2)
  四.学习第一段。
   1.理解词语。(单击课文分析--品句析段栏)
     宇航员(图片)、遨游、遥望、晶莹透亮、水蓝、和蔼可亲、半径、一叶扁舟、很小很小。
   2.理解句子。(单击热句)
    (1)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摇篮”?在量词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3.总结。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类生活的陆地在地球中的比例。这一段主要是强调它的小,说明我们要更加爱护它。
  五.学习第二段。
   1.理解词语。(单击然词)
     上帝的恩赐、甚至、再生、生态、基地、火星(图片)、月球(图片)。
   2.理解句子。(单击热句)
    (1)请找出第四自然段的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吗?
      b.再说,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4、5、6。
      问题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
      问题5:矿产资源为什么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问题6:人们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药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小结:这一段从两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资源情况,一是地球的自然资源形成困难,如果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开采,资源必将越来越少。二是人类生活需要的某些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因为人类滥用化学药品,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
  六.课题练习。(单击巩固练习--多音字--词语补充栏)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第三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重点:通过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难点: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一、二段讲了什么?
   2.思考回答课后第一题。
  二.学习第三段。
   1.理解词语。(单击课文分析--品句析段栏)
     破碎、目睹。
   2.理解句子。(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 问题7:课文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小结:除地球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学习最后一段.(单击热句)
    (1)地球真的会“破碎”吗?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破碎”这个词?
    (2)“别无去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8)
    (4)小结:这一段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总结课文内容和写法。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单击课前预习--答问辅导问题9)
   2.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3.填空,理解课文各段和中心的关系.
    (1)因为地球美丽壮观、很小,所以()。
    (2)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所以()。
    (3)因为地球资源可以不断再生,所以()。
    (4)没有别的星球可以供人类居住,所以()。
  五.漫谈体会。
    学到这里,我们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地球、资源和人类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大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说说你看到或听到那些是破坏地球的行为,为什么?那些是保护地球的行为?
  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辨字组词--选字填空栏)
  七.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理解了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应该精心保护它。
    2.学习这一课怎样围绕中心把意思说清楚。
  八.布置作业。(单击巩固练习--练笔栏)
  附板书设计:
              27.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  可爱      其他星球(小) 易碎
             精         不
          造  心          适
          福  保           合
          后  护            生
          代               活
         资源  破坏        灾难
        (有限) 保护        生存  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宇宙生命之谜》10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围绕问题学习)
   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第二组: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第三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比较法证明。他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1、自转时间相似;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一环扣一环,作者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采用摆实事、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第四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11、学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1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背诵课外选句。
                     二、 阅读练习。
                     三、 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设身处地的去读、去想。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望洞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 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 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图意。
                     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3: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长征》11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
                       山名:五岭乌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7.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8.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9.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1.学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释"逶迤",山势这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5.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二十几个狼山那么高。
                       (粉笔示意画)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______。
                     6.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
                       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7.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8."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9.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李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10.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1.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3.播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4.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5.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16.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17
                  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指名读。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讲七、八两句。
                       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指名读。齐读。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没有,从来没有的。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女: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刘: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结束: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大家课后进一步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20: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