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将相和》听课反思体会评课稿记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7:13:39 | 只看该作者
《将相和》评课
郑丽丽老师的《将相和》,他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从课的设计、实施、调控、效果及研讨过程来看

,素质相当不错,让人感到有一股强烈的后生可畏的感觉。这堂课进入我视野的有这么几点:

1、教学流程设计新颖,预设十分充分。短短的几段话,从说书式的引入到设置“廉颇为什么给蔺相

如下跪”的悬念,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再紧紧抓住廉颇与蔺相如的

语言,进行语言文字、思维的训练,又适机渗透人物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重头戏,保障了十足的语

文味,使教学直达有效;最后评价人物,让学生带着读书的收获进行个性化解读历史人物,这是这

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与教师出示的“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浑然一

体,使这节课增添较为浓厚的文化味。

2、文本解读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文本解读的功夫作为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根本保证,翁老师在

文本解读上理解是十分正确的,作为一篇《史记》的节选文章,理解人物特点,学会评价人物方法

,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至关重要,这是其他教材所不能赋予的,因此,我认为备课时,这

一思想上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让人感到扎实、有效;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开发文本教学资源的意

识,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例子,每个人因为目标的不同解读的味肯定不同,角度也

不一样。非常欣赏因果句式的独特理解及三次出现“赵国”的挖掘,教材在心中,唯我所用,达到

很好的训练效果,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要激活思,习得法,悟出效,读出情,翁

老师这节课贯彻得很明确、很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7:13:49 | 只看该作者
依托文本,抓“和”体会爱国之情

——《将相和》简评

   

5月24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刘丽华老师的一节校际公开课《将相和》,感触颇多。刘老师的这节课能很好地落实单元训练目标,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的品质,特别将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融为了一体。下面我将从情感教育这一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依托文本,巧妙引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廉颇的话,以及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存在的一定距离拉开,刘老师在此巧妙的引入了一个非常好的环节“如果低年级的学生向你挑衅,你会怎样?敢不敢接受?要不要接受?”当时大部分学生都说要接受挑战,安排这一环节我认为为后面学习中理解由“不和”到“和”的原因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领会廉颇能放下架子“负荆请罪”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原因是他们都怀有的是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依托文本,情感升华。——情到深处自然流

当刘老师再次问到学生要不要接受挑战时,学生都说“不要”,要以和为贵。让学生明白了“和”的可贵,“和”的意义。学生不仅对人物的精神内涵理解透彻了,而且将现学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小学生,我们先不谈什么大爱,爱国之类,首先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身边的事,身边发生的一些细小的事,只有把身边的一些小事处理好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刘老师在此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依托文本,又走出文本,使学生在领悟爱国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但在体会“和”的美好境界上我们听者没有感受太多,学生也可能没真正地体会到。正如唐主任所说的,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讲讲“和”的含义,用“和”组成词语,如:和气、和谐、和睦、和美、(性格)温和等等,也许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和”的境界。

总之,刘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教出了自己的特色,以“和”为重点,逐渐引领学生体会到了爱国之情。将一篇文章长文短教,教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教学方法多样化,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手段,目标明确,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

1、教师提问太多过于零碎,把学生“引”得过紧,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读上要多下功夫,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是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从始至终没有教师的范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17:13:57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生动、高效

                                                                           ——《将相和》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的一堂真实、生动、高效的家常课《将相和》之后,我颇有感触。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来赞扬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他们的爱国思想。张老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适时加入资料袋内容,衔接准确,不留痕迹的给学生扩充了课外知识容量。

         教学伊始,张老师引导学生读了廉颇的一段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张老师先引导学生自读体会廉颇说这句话时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学生自读后体会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气的语气读。学生通过读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然后问学生:“蔺相如的职位高于廉颇,仅仅是靠一张嘴吗?”请快速读课文小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用“——”画出蔺相如的语言、动作,读一读体会体会,让我们用事实来说服廉颇,让他改变对蔺相如的错误认识。于是,学生动手在文中找到了相关的语句,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已错了,从而“负荆请罪”。另外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以教师讲多讲少为准绳,而是体现在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文字知识教学都教在点子上。 “以读带讲,以点带面”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句子,学生体会到了再谈理解。于是学生们边读边动手在文中找出重点语言,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这么设计,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品读,交流,感悟,渐渐的人物形象鲜明了,精神品质领会了,阅读的重点训练项目也得到了训练。

       本单元的课文除古诗外都是我国古代优秀作品的节选或改写。教学本单元课文,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从每一课的内容中吸取有益的启示,鼓励学生读原著中同课文有关的部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21: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