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3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截蜡烛》听课反思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王老师整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整堂课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如:上课伊始,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再通过引读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使心灵受到激荡,深入地理解情况之危急,心于是随之跳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如课上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个人感受,读后有所想,有所为,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

   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王老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读写结合,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教师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7:07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听课反思  

前不久,有幸听到了区名教师胡爱花的一堂展示课《半截蜡烛》,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感慨颇深。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她那有条不紊地上课步骤,她那极具感情的引读,几乎把所有的学生,甚至在场的教师生带入了文本之中。

《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主要有三个情节,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同时就危险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 胡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文的类型,根据三个人物的不同表现,提出了各种假设。如:如果三个人都找同一个借口,结果会怎样?如果这三个借口都是伯偌德夫人找的,结果又怎样?如果在伯偌德夫人德借口失败后,杰克和杰奎琳都不知道怎么办,那么结果又怎样呢?通过种种假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他们一家三人的前赴后继、随机应变和镇定自若。

长久以来,我们在备课时都谨记:在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学生,即要把学生针对你的教学设计可能会产生哪些反映都充分地考虑到。因此许多老师在备课中还会把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都记录在案,以达到在课堂上的万无一失。殊不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同一篇文章,同一段文字,甚至同一个词或字,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再怎么考虑周到,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并恰到好处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胡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这点。她让学生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这么做的理解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回应,老师就再次提醒学生看看杰克的表现,体会体会。尽管这样做与备课中设计的有所不同,或许还有违老师的教学意图,但仔细想想,这又有何不可呢?我们的教学不都为了能帮助学生感悟吗?当学生出现一些“短路”现象时,教师就有义务及时地加以纠正。这不是教学“务实”的最好体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7:30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听课反思

 从整体来说,常老师给我最大印象就是富有激情,他不光感染着他的学生,还感染着所有听课的老师。在他那迷人的充满磁性的嗓音中,我们一起回到了二战期间,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无硝烟的战争。常老师精心设计的《半截蜡烛》的第一课时教学。课堂中,教者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重在引导,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上课伊始,常老师激情范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读得荡气回肠,深入人心,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文本。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文本、教师、学生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常老师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转变角色,重在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并根据学情,加以引导、点拔。在《半截蜡烛》的教学中,常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用充分赏识、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获得成功喜悦。如“你太了聪明了!”、“你真了不起!”、“你把心沉到课文中读,一边读,一边写写画画,真会读书!”……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去赞美学生,表扬学生,象春雨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一节好课的设计,要求教者既要钻研教材,又要吃透学生,以新《课标》为导向,让课堂充满活力,体现人文情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常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精心准备了好长时间,反复推敲、思考,今天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如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时,可按学生汇报内容先贴出人物画像,这样学生的兴趣容易集中到这一段内容中。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用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寓言、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由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以上是我对常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的一点认识,如有不足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听课有感  本次教研活动有幸观看了一段贺成金老师的课堂实录,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课题是《半截蜡烛》,本课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虽然未接触过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但通过贺老师激情地教学,依靠课文生动的描写,让我仿佛身处其境,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贺老师将伯诺德夫人与德军周旋的一句话作为“抓手”,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她的镇定和机智,以“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一条线精心预设,品读全文。

贺老师给我们呈现的课堂教学实践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进行的始终。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教学中,贺老师注意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注意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始终坚持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活动。课堂上,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生发情感之后,就让学生用心读课文,在与人物的心灵对话中体验伯诺德夫人一家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升华情感。从而使教材、教师、学生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贺老师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进一步体会到两个幼小的孩子在生死关头从容而又机敏,这其间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等等,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共享学习的快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同一篇文章,同一段文字,甚至同一个词或字,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再怎么考虑周到,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并恰到好处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贺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这点。他让学生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这么做的理解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回应,老师就再次提醒学生看看杰克的表现,体会体会。尽管这样做与备课中设计的有所不同,或许还有违老师的教学意图,但仔细想想,这又有何不可呢?我们的教学不都为了能帮助学生感悟吗?当学生出现一些“短路”现象时,教师就有义务及时地加以纠正。同时,也给我未来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7:57 | 只看该作者
听课点评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请我们每位听课老师在听课后,就某一教学环节、某一师生活动、某一教学设计谈上自己的感想,并把这一感想在当天交给教研组长。

  高年级 教研组      执教老师 张斌        班级            

课题   半截蜡烛  

【听课点评】  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听得也轻松!切实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在复述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以后,张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读课文,自己找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一开始学生做得并不好,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张老师没有焦躁而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可以就一段、一句、一个词提问,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信心。读书的时间充足了,后面的交流自然就精彩!比如:小女儿杰奎琳的努力那部分学生就说得很好。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学生体会到了杰奎琳的娇声是为了让敌人感受到她的可爱,产生对她的怜爱之情。还体会到对德国军官的称呼其实也是一场心理较量,称人家是司令官人家能不开心吗?话语中还避免了说蜡烛,避免了敌人的怀疑,而后拿蜡烛留下比较亮的油灯更加看出她的聪明机智。   

老师最后的总结也是水到渠成,别具一格,看似简单,实为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8:16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听课随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9:58:25 | 只看该作者
4月7日     星期三 上午  第三节课

学校:新城小学

执教:高顺伯

教材:二期课改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

课题:19、半截蜡烛

班级:五(5)班

    上课尹始,高老师以“战争”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战争的看法,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从而导入新课。教师对二次大战的介绍,让学生对战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了较好的铺垫。教学中,高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文内容,配以背景音乐、图片,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来凸显课文主人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效果显著。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高老师或是通过引读、或是运用设计巧妙的教师过渡语言让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教学效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