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6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语文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点评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熏陶,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师要利用课文,把它作为教学生做人的资源。本课的内容则能成为很好的育人资源,事实上,本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好地注重了这一点。 本课的朗读教学一个很突出的地方就是教师情景的引入,学生角色的扮演,促进了学生深刻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教学中有几个地方的朗读都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如划出并朗读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美的环境,加上人物美的情感,这给了我们以美的享受。又如蔷薇花在雨中一段描写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蔷薇花的楚楚可怜,为下文对蔷薇花的照顾,感受它的“弱小”做了情感铺垫。 另外,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注重让学生进行换位进行情感体验。如,朗读森林美景时,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再如,朗读蔷薇花雨中一段时,问“是否听到了蔷薇花的呻吟?它在说什么?你想对它做些什么呢?”这些引导,使得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深刻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需要指出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单单(或者说主要)集中在语气的轻重、音量的高低上。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媒介。声情并茂,为完美再现作品生命所必需,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情与声,是内容和形式,二者互相依存,声情之间,情处于支配地位,所以,以情带声,也是朗读的教学策略之一。以情带声,前提是悟情入情。因此,在朗读指导时,更应该注重“由内而外”,由感而发。这应成为语文教师朗读指导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5:0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反思
经过反复斟酌,我们教研小组选择了《14、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作为本学期的赛教课,课文主要讲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把雨衣盖在蔷薇花身上的故事。小组学习会上,张敬主任亲临办公室指导我们研讨教材,通过学习课标,解读教材,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确定了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难点:通过研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懂得要保护弱小者,做一个不甘弱小的人。

    课标指出:“突出好年段特点,培养阅读能力”。教学中执教老师周旋凸显了以下几个亮点:

1、抓住课型特点,突出年段特点

作为阅读课的教学,必须扎扎实实过好朗读关。教学中,周老师没有急于分析讲解课文,而是从审题开始,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把课题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难读的词语,则让学生反复读。指导重点句的朗读,从语气词的朗读,断句的指导,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真正去读词语,读课文。

2、找准训练点,突出年段特点

(1)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如“滂沱大雨”一词时,周老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的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理解妈妈说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让学生先联系生活理解“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再把自己的体会放到句子中去理解。

(2)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这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这节课,周老师交给了学生方法,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人物和事件,用一句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这也是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概括能力。

(3)抓好默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教学时周老师设计了几处默读的训练,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感受蔷薇花的美和纤弱。从而提高读书的质量,帮助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

3、突破核心点,突出年段特点

    教学中,周老师紧紧抓住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展开教学,从一开课,学生结合预习了解到这句话是萨沙说的,到为什么他会这样说,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教学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让学生明白,不仅仅是萨沙,每一个人都不是最弱小的。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我们的研修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5:2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随想
今天下午和方菊凤老师、胡旭华老师、胡叶红老师一起聆听了蔡凡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后进行了互动式教学研讨。
                                       
                                我认为这堂课比较成功,因为它是一堂有深度的课,把父母对子女的呵护,也就是一种无私的爱,传递给了小孩,最小的萨莎又用这种爱去呵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多美好的心灵呀!这样的想法与行为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孕育了这种爱的种子。这是这堂课的主旨!蔡老师提升的相当到位,我想孩子经过这样的熏陶,在心底多多少少会埋下关心别人的思想种子。用自己的行动去证实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和谐的主题,如果能在课件上作一些修改会更棒哦!方老师还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5:5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感受
伊云芳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真的是受益匪浅,在听课过程中我把伊云芳在这节课的亮点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对我的工作有帮助。

    第一个亮点,以学生为主体

   伊云芳老师在开始教授新课的时候,首先就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蔷薇花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个亮点,图文结合,从图入手

    通过萨沙一家人让雨衣,体会萨沙一家人的美好品质。再通过读书上的有关语句,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每个公民应具有的人到主人精神。

   第三个亮点,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伊云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亲自参与欣赏句子“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抓住“朝着……掀起……盖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引导朗读,从读中感悟,体会萨沙保护弱小者的坚决态度,用真情体验教学,巧妙地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让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整合在一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第四个亮点,  伊云芳老师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中,教育学生要保护弱小,从而不知不觉的教学过程中播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更爱护弱小。

    另外,课堂上,  伊云芳老师一句句涤荡心灵的话语一步步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学生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学生获得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感悟,由此张扬其率真而灵动的生命激情。

    总之,从这节课中,我们不仅看到了  伊云芳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看到了他投身新课程改革的热情,看到了二者在他身上的完美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6:18 | 只看该作者

听《我不是最弱小的》有感
上个星期听了陶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印象颇深。觉得陶老师的课如她的为人处事,踏实、认真。

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看似简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书声琅琅。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课,陶老师抓住关键,通过品词品句,帮助学生能够读懂课文,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如教学第一、二小节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然后问学生,从这句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体会到了森林景色的美,花儿的娇艳美丽,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去读好句子。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美。

2、抓字词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陶老师很注重字词的理解与积累。如,问:“大雨如注”的“注”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是灌入的意思,写出了雨的大。接着让学生想象怎样的情景才是“大雨如注”再让学生读好词语,读出雨的“大、急”。最后延伸,让学生再说出几个描写大雨的成语和小雨的成语。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中的字词,也触类旁通,丰富了积累。

3、语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陶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为人物的举动吸引;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句子,读出了怜爱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关爱弱小的品质。

4、联系生活,延伸教育。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之间……”、“花花草草……”、“小动物之间……”应该如何去保护弱小。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最后总结:这样做了,社会、家庭、学校、大自然会更加美好。陶老师将“爱护”的范围拓展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事、物”,引导学生将视线放宽,关注更广泛,学生们对主题的升华和领悟会更深刻了。

听课后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很扎实、有效的课,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有收获,有进步。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有待商榷的地方,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太尽人意,并不是教师没指导,而是如何去指导呢?读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好呢?老师的朗读水平千差万别,有的好,有的差些。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教师的朗读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在备重点段落的同时,不妨也备备朗读,老师们一起研究研究如何把文章读好,这样,课堂上的读书声才会更动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6:5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记录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的是四年级学生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在小组内我们听课后并进行了讨论学习,以下是内容简要。

(一)本人反思:

通过体会文中的两句话从不同的情感态度去理解课文,这一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情感朗读从不同的情感中达到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明,课堂中学生质疑、思考、汇报、渗透教法,达到良好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够自然及时。

(二)评课摘要:

教师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课题读出不同的语气,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说话,把反问句改为一般句式等,训练恰到好处。注重朗读训练,雨前、雨后的蔷薇花的形态,妈妈与萨沙的对话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抓住写景和人物对话突出重点句子重点解读。注重体验,自读自悟。例如,对写蔷薇花的句子,老师通过引导,激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对比着读,读出雨前、雨后野蔷薇不同的景象,自然生发对滂沱大雨冲击后的野蔷薇的同情心。由此过度到对萨沙问话的深刻的蕴涵的揣摩,同样也是读,却引导学生先通过讨论初步感知萨沙的情感变化,然后再通过分角色、分小组多次朗读,反复进入文字,体验萨沙情感变化的具体内涵,从而读懂了句子,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体现了注重感情体验的阅读教学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7:48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佩服孟老师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这是一节真正上给学生看的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彰显了教者深厚的语文功力和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
孟老师能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拓展、词语的积累。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学会倾听。
在设计朗读训练的时候,针对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展示的欲望。在最后的介绍时,又注意了个人的阅读感受的差异,也关注了听读能力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0: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