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7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语文公开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点评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熏陶,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师要利用课文,把它作为教学生做人的资源。本课的内容则能成为很好的育人资源,事实上,本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好地注重了这一点。 本课的朗读教学一个很突出的地方就是教师情景的引入,学生角色的扮演,促进了学生深刻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教学中有几个地方的朗读都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如划出并朗读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美的环境,加上人物美的情感,这给了我们以美的享受。又如蔷薇花在雨中一段描写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蔷薇花的楚楚可怜,为下文对蔷薇花的照顾,感受它的“弱小”做了情感铺垫。 另外,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注重让学生进行换位进行情感体验。如,朗读森林美景时,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再如,朗读蔷薇花雨中一段时,问“是否听到了蔷薇花的呻吟?它在说什么?你想对它做些什么呢?”这些引导,使得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深刻地感悟语言的内涵。 需要指出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单单(或者说主要)集中在语气的轻重、音量的高低上。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媒介。声情并茂,为完美再现作品生命所必需,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情与声,是内容和形式,二者互相依存,声情之间,情处于支配地位,所以,以情带声,也是朗读的教学策略之一。以情带声,前提是悟情入情。因此,在朗读指导时,更应该注重“由内而外”,由感而发。这应成为语文教师朗读指导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8:26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评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稿
 于毅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朗朗的读书声。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课,于老师抓住关键,通过品词品句,帮助学生能够读懂课文,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如:读“粉红粉红”“芳香扑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蔷薇花的美,老师请学生“把花儿读得更红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带劲。老师还带领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很精彩,通过读懂文字材料,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2、语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于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为人物的举动吸引;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句子,读出了怜爱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关爱弱小的品质。
  3、老师处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
  4、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爱护弱小。最后学生们爱的宣言,震撼着每一个听课者的心灵!
  全课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但是关于弱小,想与于老师一同探讨:老师问“生活中你关心过弱小吗?”学生都围绕身边的人来说事。如果是我执教,我会问“除了身边的人,还有什么也值得我们关注、爱护、帮助?”将“爱护”的范围拓展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事、物”,引导学生将视线放宽,关注更广泛,对主题的升华和领悟会更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8:0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周老师通过学生个体读、集体读、自由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如在揭示课题的这一环节中周老师就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不同感觉。从而让学生知道相同的文字可以产生不同的感悟。进而顺水行舟,通过读题质疑:我?为什么?谁是?引出了对课文的学习,过程非常的流畅。整堂课又始终能以读贯穿,读中感悟,提升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2、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在第三版块读中感悟,真情体验教学“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一句时,老师在孩子个别读后说“你读出了这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啊?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又通过指导朗读。这时老师不惜时机地说:“此时,如果风雨再猛烈些,如果没有人帮助它,这朵弱小的蔷薇花将会——这一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做些什么呢?又一次巧妙地让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整合在一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扎扎实实,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与生活的链接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7:48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佩服孟老师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这是一节真正上给学生看的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彰显了教者深厚的语文功力和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
孟老师能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拓展、词语的积累。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学会倾听。
在设计朗读训练的时候,针对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展示的欲望。在最后的介绍时,又注意了个人的阅读感受的差异,也关注了听读能力的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6:59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记录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的是四年级学生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在小组内我们听课后并进行了讨论学习,以下是内容简要。

(一)本人反思:

通过体会文中的两句话从不同的情感态度去理解课文,这一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情感朗读从不同的情感中达到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明,课堂中学生质疑、思考、汇报、渗透教法,达到良好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够自然及时。

(二)评课摘要:

教师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课题读出不同的语气,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说话,把反问句改为一般句式等,训练恰到好处。注重朗读训练,雨前、雨后的蔷薇花的形态,妈妈与萨沙的对话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抓住写景和人物对话突出重点句子重点解读。注重体验,自读自悟。例如,对写蔷薇花的句子,老师通过引导,激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对比着读,读出雨前、雨后野蔷薇不同的景象,自然生发对滂沱大雨冲击后的野蔷薇的同情心。由此过度到对萨沙问话的深刻的蕴涵的揣摩,同样也是读,却引导学生先通过讨论初步感知萨沙的情感变化,然后再通过分角色、分小组多次朗读,反复进入文字,体验萨沙情感变化的具体内涵,从而读懂了句子,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体现了注重感情体验的阅读教学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6:18 | 只看该作者

听《我不是最弱小的》有感
上个星期听了陶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印象颇深。觉得陶老师的课如她的为人处事,踏实、认真。

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看似简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书声琅琅。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课,陶老师抓住关键,通过品词品句,帮助学生能够读懂课文,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如教学第一、二小节时,让学生找出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然后问学生,从这句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体会到了森林景色的美,花儿的娇艳美丽,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去读好句子。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美。

2、抓字词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陶老师很注重字词的理解与积累。如,问:“大雨如注”的“注”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答:是灌入的意思,写出了雨的大。接着让学生想象怎样的情景才是“大雨如注”再让学生读好词语,读出雨的“大、急”。最后延伸,让学生再说出几个描写大雨的成语和小雨的成语。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中的字词,也触类旁通,丰富了积累。

3、语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陶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为人物的举动吸引;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句子,读出了怜爱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关爱弱小的品质。

4、联系生活,延伸教育。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之间……”、“花花草草……”、“小动物之间……”应该如何去保护弱小。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最后总结:这样做了,社会、家庭、学校、大自然会更加美好。陶老师将“爱护”的范围拓展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事、物”,引导学生将视线放宽,关注更广泛,学生们对主题的升华和领悟会更深刻了。

听课后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很扎实、有效的课,完成了原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有收获,有进步。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有待商榷的地方,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太尽人意,并不是教师没指导,而是如何去指导呢?读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好呢?老师的朗读水平千差万别,有的好,有的差些。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教师的朗读水平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在备重点段落的同时,不妨也备备朗读,老师们一起研究研究如何把文章读好,这样,课堂上的读书声才会更动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0:35:5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感受
伊云芳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真的是受益匪浅,在听课过程中我把伊云芳在这节课的亮点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对我的工作有帮助。

    第一个亮点,以学生为主体

   伊云芳老师在开始教授新课的时候,首先就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蔷薇花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个亮点,图文结合,从图入手

    通过萨沙一家人让雨衣,体会萨沙一家人的美好品质。再通过读书上的有关语句,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每个公民应具有的人到主人精神。

   第三个亮点,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伊云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亲自参与欣赏句子“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抓住“朝着……掀起……盖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引导朗读,从读中感悟,体会萨沙保护弱小者的坚决态度,用真情体验教学,巧妙地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让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整合在一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第四个亮点,  伊云芳老师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中,教育学生要保护弱小,从而不知不觉的教学过程中播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更爱护弱小。

    另外,课堂上,  伊云芳老师一句句涤荡心灵的话语一步步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学生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学生获得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感悟,由此张扬其率真而灵动的生命激情。

    总之,从这节课中,我们不仅看到了  伊云芳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看到了他投身新课程改革的热情,看到了二者在他身上的完美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4 01: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