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2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桥》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PPT课件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
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4:3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C、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D、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F、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B、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C、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D、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E、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C、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本站版权说明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c、随意指学生回答: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4:37 | 只看该作者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4:4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排演课本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4:54 | 只看该作者
今年已是任教的第三个年头了,一直任教低段,工作变得机械而忙碌。感觉自己的教学风格尚未形成特色,但又苦于无法突破,似乎是进入了青年教师的任教高原期。这次有幸听了夏老师“崇文取经”回来给全校上的汇报课《桥》,我不禁被她那娓娓到来,步步深入的高超教学艺术所折服,也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领悟。

一、巧妙铺垫,一举多得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一次山洪暴发之际,故事的题目就是《桥》。

  师出示课题,生齐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第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第二、将大屏幕上的词语,在文中划出来。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

  朗读词语,读正确(难点:咆哮、没腿深)。

  请大家仔细读读这些词,想一想,夏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些词分成两行?

  生:第一行写的是洪水,第二行写的是老汉。

  师:请你试着在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生读)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可怕无情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破坏力很强的洪水。

  ……

〖评析〗
  夏老师安排学生初读课文,给学生提了两个要求: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二划出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这两个要求看似目的简单,实则有她更深层次的用意。除了让学生读通读准,还给下面的课文学习做了完美的铺垫。两行词语中,第一行: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实则就是反映了洪水的可怕。第二行:拥戴,清瘦,沙哑。写出了本文主人公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夏老师在初读课文时安排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不仅学习了字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了文本的脉络,给接下来步步深入地感悟做了完美的铺垫,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导语精练,步步深入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一般说来,这样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生:农田被淹,房屋冲毁。

  生:人员伤亡惨重,后果不堪设想。

  师:但是,课文中的这场洪水,结果怎么样?

  生:很多人幸免于难,只有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村民们之所以会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老汉,村党支部书记)

  板书:

   
老汉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好好地读读描写老汉的句子,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划下来反复地朗读,用朗读表达你们的感动。

  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读得真好,老师能感受到你已经被这位老汉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我觉得他非常沉着冷静,而其他人则乱作一团。

  师:此时此刻,老汉默不作声,站成了一座山。但是,老汉的心中却是──焦急万分,你知道他在焦急什么,担心什么吗?请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角色转换,即兴对话──这位老汉,此时,你在担心什么?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群众生命受到威胁,应该让群众安全离开。

  生:群众的性命高于一切,我要尽快将村民疏散

  ……

  师: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边?

  生:村民。

  师:是啊,老汉始终把村民们放在第一位。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哪个动作让你感动?

  生:推。

  师:这一推,有可能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在最最危险的时候,老汉还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

〖评析〗

  从“感悟洪水—感悟群众—感悟老汉”,学习的环节清晰明确,且环环相扣,反复推进,让人感觉浑然一体。在学生对洪水的可怕有了较深入地理解,并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夏老师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导语精练,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难舍,升华情感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老汉和小伙子之间发生的这一幕一定让大家难以忘怀。老师已经将相关的几个自然段呈现在屏幕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比较老汉、小伙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吗?

  生说,师板书矛盾: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师:老汉也好,小伙子也好,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生:……

  师: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师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这篇小说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师:当明白这一切的时候,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那一幕吧,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大屏幕出示: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生读,再品老汉的品质。

  ……

〖评析〗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并不是神,他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和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在教学中,夏老师将神化了的人物人性化,使之符合学生的真实体验。本文将老汉的品质置身于一个危急万分的洪水灾难中,按照常人的理解,这样的场面“求生”是人最本质的念头,夏老师抓住文中“老汉、小伙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质疑,进而体会老汉身为父母又心系群众的矛盾心理,使人物内心的冲突更加强烈地为学生所体会,让学生感悟到了更为人性化,更为实在、真切,符合普通人特点的老汉。我感觉,像这样,语文课堂中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多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多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生为主的课堂,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5:0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桥》的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一〗

  探究问题一: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

  师:谁来读读文中描写雨和洪水大而急的句子。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绵绵细雨)

  师:你读的较通顺,谁再来读。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还是春天的小雨)

  师:你读的不错,有没有比他读得更好的。

  生:……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雨一点都不急,到是把我给急死了。)

  ……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上升的真慢)

  师:读的不够味,谁再来读这句话。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上升的速度还是慢)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上升的速度还是慢,也不放肆。)

  (学生没有感受到洪水的肆虐,更没有那种惊慌失措的样子。继续往下教吧,不然教学任务完不成。)


〖教学实录二〗

  探究问题一: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

  师:谁来读读文中描写雨和洪水大而急的句子。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绵绵细雨)

  师:感觉雨有点大,谁再来读。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是中雨)

  师:雨很有点大,但是没有像泼、像倒的感觉。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真是一场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升上来了)

  师:水升上来了,但不够放肆。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读出味来了)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真的很放肆,学生读出了文中的含义。)


【课后反思】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险情景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人格与年精神。两次授课我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只不过课堂评价语言不同,为什么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呢?

一、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在第一教时,为了让学生读出字里行间的蕴义,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并不断地对学生的读进行评价,期待着某个学生能有所突破,但还是不尽人意。回想在第一次课上我用的都是“读的不错”、“读的流利”这是一种宽泛的评价,廉价的表扬,没有生命的活力,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提升的作用。课堂上的评价能否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呢?在第二次课时,我改变了课堂评价的方式和语言,对学生的具体发言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我听出雨有点大;雨比较大,但是没有像泼、像倒的感觉等,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每一次的读都对文章的中心加以理解,达到“感于心则荡于音,音成于外而化于内”的效果。


二、教师的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任何艺术是由依赖于创造主体的生命激情、人格魁力并使用技巧来表现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我们还要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要用形式多样的语言激活课程中的静态资源,让活化了的作者的生命气息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桥》一课中的老支书高大、光辉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身临肆虐的洪水、木桥垮塌的感觉,如果在第一教时,学生研读第一个重点句读不出味不能够走进文本时,我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卡壳”处进行点拨,后面的课自然就不会上的那么吃力。

  看来要让课文中静态的文字和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言,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不经过教师在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艺术创造的点化,是无法完成的。这种点化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教师的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5:09 | 只看该作者
上周举行了区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桥》这一节竞赛课中,老师巧妙运用回环朗读烘托山洪的气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出示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然后指名读句子,请学生说感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山洪的“势不可当”,老师出示了山洪的课件,让学生看,并说感受。在学生对山洪的“势不可当”有了充分的感悟之后,老师巧妙采用了分组回环朗读的形式来突出山洪的“势不可当”,即先请一组同学读,再请二组同学读,最后请全班学生一起读。随着读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洪亮,气势也越来越大,把山洪咆哮而来、“势不可当”的气势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使人眼前为之一亮!

  听了《桥》这一节竞赛课,我不仅浮想联翩: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要针对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来读,只有这样,才能读出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3: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