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金属的来历》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4:0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金属的来历》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金属的来历
(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352-1.html
教学目标:
1.能辨别出常见的金属制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金属材料是从什么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3.能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金属矿石的共同特性。
4.能设计实验研究“铜、铁、铝”等金属有哪些特性。
5.能举3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常见金属的用途。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
生活中各种金属制品,如铁锅、铜钥匙、电线、铁刀、铜币等;分别含有铜、铁、铝、锌、铅、钨等各种金属矿物质的金属矿石,电池、灯泡、小刀、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金属用途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从矿物中冶炼铜和铁,铸造出铜器和铁器。自从掌握了冶炼技术以来,人们从矿物中提出许多有用的金属,如铜、铁、铝等。现在,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机器等随处可见。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由金属制作的各种物品,你知道吗哪些?
3、交流。
4、打开书,80页,图中这些物品分别是由那种金属制成的用直线将矿物、金属及其制品联系起来。
5、汇报结果:
6、交流:从金属矿物中能提炼出哪些金属?这些金属有什么用途?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7、提问:你想研究金属的哪些性质?
8、选择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提示学生设计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9、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改正。
10、分组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1、分析实验结果。
12、讨论:金属的这些性质有哪些用途?
13、总结:金属的共同性质与用途。
附板书:
      18.金属的来历
有金属光泽
铜             导电性能好
铁            传热性能好
铝            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延展性)

金属的来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描述炼铁的基本过程,体验到炼铁的复杂性。
2.能模拟开采矿物的主要过程。
3.将本组的开采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为本“公司”的产品设计一段较好的广告词。
5.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处理废矿渣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护目镜。
教学过程:
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金属的共同性质,金属通常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
2.出示人们从铁矿石中提炼铁的资料和图片
3.讲解:钢铁的冶炼过程包括:⑴传送带将原料送入鼓风炉内,再由下方送进热风,炉里的最高温度为2300摄氏度。⑵从鼓风炉的出铁口中流出熔化的铁的成分,这就是生铁。其中还有很多杂质。⑶将生铁转移至炉内制成钢。⑷将钢压成各种形状。
4.交流:炼铁过程的感受。
5.阅读科学在线
6.提问:什么是冶金工业?
7.讲述: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层里,开采矿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让我们通过实验模拟开采金属矿产的过程。
8.出示实验材料。
9.按课本中的过程进行操作。
10.提问:实验中泡沫塑料杯和熟石膏分别模拟什么?
11.课后完成记录结果,课上交流:
A.(1)我们小组开采出来的矿物是:            
(2)设计图表,表示出本组开采的矿物名称和质量
(3)概括出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               
(4)将本组开采的结果与事前交给老师的信封中的相关矿物信息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                     
(5)给本组开采矿物做一个广告,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用途。
B.在制作和开采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将本组开采矿物的方法和过程与其他小组比较,谁的方法有效?
C.讨论:当矿物从“矿石体”中开采出来以后,剩下的废弃物就是“矿渣”,“矿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该怎样处理?
D.评价学生活动。
附板书:
金属的来历(第二课时)
原料     鼓风炉      熔化的铁     炉内成钢     压成各种形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5: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