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9 10:36:41
|
只看该作者
《白杨》一课评课
我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听王芳老师《白杨》一课,然后针对专题进行评课。最后,我们四所学校的老师在一起交流了在实施这个专题时的一些经验和我们困惑。
李老师讲的是《白杨》一课,对于为什么选这一节课,我和李老师有一些交流,就是想借教学《白杨》这一课,传达我们对“课上小练笔,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这个专题的理解:只要我们能够深入的解读教材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文我们都能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长期下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目的。
《白杨》这一课,李老师把练笔安排在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树与人的关系(借物喻人)
李老师是这样做的:先引读14自然段并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解疑。解疑之后,李老师引读15和16自然段,进行小练笔。小练笔是这样设计的:
站在父亲或者孩子的角度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设计两个情景段自选其一)引导结合最后一自然段
灯片出提示: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叙说,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在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而他们更明白了:( )。
课后,老师们评课时对李老师小练笔的环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下面我把大家的意见归纳整理,一共有三点:
一、小练笔安排的时机成熟
李老师把小练笔安排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这时学生们知道了爸爸妈妈,年轻时就服从祖国的需要,远离家乡到新疆工作,他们像白杨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现在,他们接孩子们来新疆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这时李老师适当地补充资料,使学生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这时学生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有话可写。因此,这个小练笔的时机安排的合适。
二、小练笔的角度选择巧
《白杨》这一课的小练笔,李老师选择了两个角度让学生写,可以从爸爸的角度写,可以从妈妈的角度写。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不同思想出发,写出不同立意的内容。
三、评价及时到位。
课上,李老师给了孩子充足地时间让学生写话。然后,老师叫了几位同学来交流练笔的内容,从学生写话的情况来看,有些孩子用第三人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孩子用第一人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李老师肯定了他们对情感的理解,肯定他们语言的表达之后,并没有住手,而是让其中的两位学生站起来对比读,让其它的学生注意听一听,这两个学生写得有什么不一样?这时,有学生发现两位同学在写话的时候采用的人称不同。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发现,采用不同的人称写话,语气不同,所以表达的效果不同。用第一人称写话,更能体现边疆的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有效的评价,不仅使这一次的小练笔达到以写促读的设计目的,而且使学生笔下的文字有了质的提升。
评课之后,我们小组的4所学校的老师分别介绍各个学校在实施专题中的一些具体的作法,好的经验,以及我们的困惑:老师们认为,在实施这个专题的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课堂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好。比如:讲读与练笔的时间关系怎样安排更合理,课上与课后延伸的关系。
以上我们学校第五小组在实施我们这个专题“课上小练笔,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方面的一些尝试,和自己的困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最后,感谢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