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9 10:24:05
|
只看该作者
《西门豹》课后评析与反思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历史人物的课文知道是什么吗?
生:是西门豹,(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们听说过西门豹这个人吗?
生:没听说过。
师:(略显迟疑) 西门豹是距今2000多年前战国时魏国的一个地方官,他复姓“西门”,虽然他的官职很小却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着,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又为百姓做了哪些事呢?就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
评析:
通过人物的介绍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复姓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姓氏的知识,并有利于读好课题。但当学生说“没听说过西门豹这个人”时,我能够在直接介绍西门豹前加上“没听说过也不奇怪,毕竟西门豹这个历史人物与我们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那么老师来介绍下……”那么更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也会更显流畅。
片段二:
师:现在你们能说一说西门豹都为来百姓们作了哪些事情吗?
生1:西门豹把官绅和巫婆投进了漳河。
师:那老师有四个字概括为 “为民除害”可以吗?板书——为民除害
生2:西门豹发动百姓开凿渠道,把漳河的水引进天里?
师:老师把它概括为 “开渠灌溉”行吗?板书--——开渠灌溉
那么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一下就找出了罪魁祸首吗?他首先作了什么?
生:他首先是找了个老大爷询问情况?
我们可不可把它概括为调查情况呢?——板书“调查情况”
师:那么这篇课文就是按照西门豹先调查情况进而查处罪魁祸首为民除害最后发动百姓开渠灌溉使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是这样吗?
生:是的。
评析:
在学生基本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片段三: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西门豹,再回到从前,了解一下当时的情景,当他被魏王派到漳河边上的邺的,他看到的是什么?是人民安居乐业,整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到处荒草丛生。
生:房屋年久失修甚至如果在下一场大雨就有倒塌的危险。
生:人们穿着补着的衣服,甚至还有人因没有饭吃而横尸荒野。
师:也就是文中所说的……
生:田地荒芜,日烟稀少
师:如果你就是奉命来管理这个地方的父母官,看到你的百姓流离失所、衣不遮体甚至是饿死街头,你会怎么做?
预设:
生:我会先调查情况,再想办法解决。
师:看来你和西门豹一样是一名清官,也很有头脑。西门豹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也是先找了一位老大爷来调查情况。他从老大爷的口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评析:
通过引导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邺地由于巫婆和官升勾结收敛钱财,导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但避免了硬生生的解释“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等词语的意思,也让学生体会出人们生活的苦难,巫婆和官绅的罪恶以及西门豹严惩治恶人把他们投进漳河做法的必要。
片段四:
西门豹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也是先找了一位老大爷来调查情况。他从老大爷的口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1、师生演读课文
师:你们扮演西门豹,老师扮演老大爷,来读一读,演一演(1-9)自然段,好吗?
师:你们首先问我什么问题呢?该怎样问呢?哪位聪明的西门豹先问问我?
引导:生说“老大爷: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什么呀?”
师:你很有礼貌,西门豹们你们一起问问我
生:老大爷: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什么呀?
(师生演读课文)
评析:
通过师生表演读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中了解到的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巫婆和官绅相互勾结,骗钱害人的罪恶。
片段五:
师:如果你是那位老大爷,看到一个个穷苦的女孩子被官兵们投进漳河,看到你身边的村民们一个个流利失所离你而去,甚至于饿死、冻死在街头,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预设;
生:我很伤心。
生:我的心里会很痛苦。
师:那你有没有能力来改变它呢?
生:没有。
师:现在你就是那位老大爷,而我就是西门豹,我们在读一读这一部分,体会一下,老大爷那种伤心、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来!
(师生换位读文体验)
师:(学生并未向我预想的能读出那种伤心、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听得出来,刚才同学们确实体会出了老大爷那种伤心、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了!
评析:
在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就是因为巫婆和官绅借“给河伯娶媳妇”为名,榨取人民钱财,逼得穷苦人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家的女孩被投机漳河,有的被逼无奈只有逃走,最后导致邺地“人越来越少,地方也越来越穷”的基础上再换位读老大爷的话,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出人们那种痛苦、悲伤又无可奈何的感情来。但因为在分析人物的对话时我没有足够重视对文本的挖掘,没有带着学生深入分析老大爷四次回答中所体现出的巫婆和官绅的罪恶,人们被逼无路的苦难生活,没有足够的体会学生又怎么能够读出感情来呢?
教学反思:
《西门豹》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划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因为这篇课文在老人教版是在高段才出现的,基于中年级的教学特点,又因为是第一课时,我在备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掌握、以及学生的课文朗读方面了。我理解应在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大概内容后,再根据中段的教学特点,适当的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但就在要上评优课的上午我才知道自己的教案目标定位太简单了,于是我又急忙在上课的前一个小时给我的教案作了大换血,删去了本来设计好的写字环节,草草的设计了一下学习第一部分西门豹展开调查邺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第一部分,但由于是临时抱佛脚,没有吃透文本,设计好学习第一部分的教学环节,导致课堂后面在学生学习第一部分时,缺少对学生的预设,没有很好的让学生从西门豹和老大爷四次对话中,体会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理解巫婆和官绅是借给河泊娶媳妇为名榨取老百姓钱财,这是导致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最主要原因,也没有让学生体会出西门豹与老大爷对话的妙处,以及人物的技巧和智慧。
首先开篇点题是出现问题,通过人物的介绍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复姓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姓氏的知识,并有利于读好课题。但当学生说“没听说过西门豹这个人”时,我能够在直接介绍西门豹前加上“没听说过也不奇怪,毕竟西门豹这个历史人物与我们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那么老师来介绍下……”那么更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也会更显流畅。
在对学生生词的检查环节,我是让学生教两个学生读词在齐读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个环节这样设置对生字的掌握方面略显不够,如果可以先带读一次生字再让学生开火车会更好点。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在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就是因为巫婆和官绅借“给河伯娶媳妇”为名,榨取人民钱财,逼得穷苦人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家的女孩被投机漳河,有的被逼无奈只有逃走,最后导致邺地“人越来越少,地方也越来越穷”的基础上再换位读老大爷的话,目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出人们那种痛苦、悲伤又无可奈何的感情来。但因为在分析人物的对话时我没有足够重视对文本的挖掘,没有带着学生深入分析老大爷四次回答中所体现出的巫婆和官绅的罪恶,人们被逼无路的苦难生活,没有足够的体会学生又怎么能够读出感情来呢?
反思这节的教学,真的有好多缺点,首先就是备课时目标定位太低,导致二次备课时又因为时间匆忙缺乏对文本的解读,导致整堂课对文本的处理问题太多,没有和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