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8 20:38:42
|
只看该作者
公仪休拒收礼物》评课稿
何素舟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听了陈老师所上的这节研讨课,我认为她的教学目的明确、合理,这篇课文要使学生掌握三点:一是学会课文是的生字词,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或演剧本);三是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听课感想。
一是体现了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把本课先当作普通课文来读,然后多种形式的阅读,让他们读懂内容,重点地方靠读来理解,难点地方靠读来突破,复杂的地方靠读来体现个性化的感受。本课分为2课时。这一节课重点在于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为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陈老师先让学生齐读,然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二是这节课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如在理解管家这个人物时,陈老师不单单停留于表面的神态“满脸堆笑”上,不急于读管家说的话,因为这样是肯定读不到位。她先让学生感知“满脸堆笑”背后的虚伪和世故,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理解。在理解子明这个人物时要抓住“不解”与“恍然大悟”来理解课文理解人物品格。为何“不解”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去说。“恍然大悟”悟到什么,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子明以后会怎么做。而公仪休这个人物性格与他说的最后一段话是非常关键的。对这段话的理解陈老师不仅单抓住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来理解,更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说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做相关的关联词练习。因此本课时的表演不是浮于表面,而是在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表演,是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物化的形式。
对于这一节课,我还想提一些不成熟的个人建议:
第一点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要把书读薄。读完整篇课文,表演完后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或明白了什么道理?虽然学生说得不是那么完整,那么简练,但一定要试着去说,才能逐步提高,为五年级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其二要注意读写结合。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先练习说话,说完后再写一写。
其三剧本虽然短小,只有几句人物的对话和几个简单的场景,但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到。比如:剧本的第一部分,讲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这部分,从公仪休的神态(回味似的)和语言(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好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等处可以看出公仪休堂堂一个鲁国的宰相,竟然吃条鲤鱼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奢侈,这难道不能反映出他的清正廉洁吗?因此,要深挖此处教材,让学生细细地去品读,好好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