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第4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2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通过“加一加”和游戏识字等方法,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多次复现积累运用词语。
3.通过自主阅读,能自己读懂小故事《鲁班造伞》,明白“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的道理。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初步练习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说话
5.通过展示邮票、名言、书法作品、小制作等,使同学们互相学习,乐于展示。
教学重点
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近义词词义的区分,练习用“先……接着……再……最后”说话。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领带——带领”等。
师: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蜜蜂 蜂蜜  水池 池水
图画 画图  牙刷 刷牙    山上 上山
3.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示例:
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展开 开展  网上  上网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   上海   海上   故事   事故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②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虾、烤、吐、理、湖、蝴、清、松、城、渔、狸、情、描、纺 放、花、箱、 盒、 圆、病、赶、近)
③游戏识字。     
*任意抽卡片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领读。强调“姓、警”的正确读法;
*送信游戏。 
*扩词练习:给字宝宝找朋友。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词。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我会读
  ①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②朗读感悟: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③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 (如:《鲁班造锯》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他的徒弟们用斧头砍伐,但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立即下山,请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
  ④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小制作
1.谈话导入: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会剪纸、会画画、会折纸,还会捏橡皮泥娃娃。今天,就请大家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展示你的才华吧。
2.动手做小制作。用准备好的材料做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可以合作。
二.示范说话
老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小制作,昨天也回家做了一个,大家来看看这是什么?(高兴地出示圆头小娃娃)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做成?那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介绍,待会儿也请你们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我的小制作是圆头娃娃。它的材料有线球、彩色毛线和针线。我是这样做的:先找一个圆圆的线球做成娃娃的头,再用彩色毛线缠起来连在娃娃头上,做成娃娃的身子,接着在身子两边用毛线做成娃娃的手,最后把一根根黑线缝在娃娃的后脑勺上,做成娃娃的头发。这样就做成了圆头小娃娃。我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也可以挂在包上作装饰。)
三.指导表述:
1.刚才你们听明白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吗?(对了,老师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2.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了哪些连接词?
(先……再……接着……最后……) 
  3.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四.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巡视指导。
3.每组评出说得好的同学,选派出来介绍给大家听。
4.评出“最佳解说员”
  五.作品展示。
将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形式,学生自由欣赏、品评作品。       
第三课时
展示台
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一.展示邮票
1. 老师简介邮票的种类
邮票有很多种。只是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邮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用途,可分类归纳为:
普通邮票——发行量大,图案比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种版别。
纪念邮票——是为某一事件或场合特别发行的邮票。
  特种邮票——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
  福利邮票——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
公务邮票——是政府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
航空邮票——航空邮票适用于空运邮件,因此也被称作“空运邮票”。
2.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其内容。
3.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做有关介绍。
二.展示名言
1. 同学读自己收集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它?
2.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名言。如:
★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明★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3.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 展示自我
近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四.展示其他作品
1.通过出示条幅、书法作品、雕刻作品、搜集到的其他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等展示,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2..教师与学生一起介绍其他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展示剪报本、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外活动等。)
五.总结
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六.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板书设计
               学习园地四
            
(先……再……接着……最后……)

留心美的事物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27 | 只看该作者

  17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课前准备
教学时间
第五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 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 考考你:唐代的大诗人中,谁被称为“诗仙”,谁又被称为“诗圣”?
你对他们还有哪些了解?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二首”就是这两位大诗人的名作。出示古诗题目:《望庐山瀑布》、《绝句》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望庐山瀑布》。
齐读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5.理解诗题:(1)教师简单介绍“庐山”。也可以让曾去过庐山的学生介绍庐山,引出瀑布。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落实“望”的字义)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生自由读。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联系李白的《赠汪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妙用。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有机落实理解诗意。)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
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西岭对东吴   千秋对万里
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窗”和‘柳“。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32 | 只看该作者

18  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读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具准备:课文配套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夏天的午后,经常会有雷雨。板书:雷雨 。
2.谁还记得下雷雨时的景象吗?学生回忆。
3.过渡:有一位生活的有心人,通过仔细观察,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呢!想读吗?好,那就让我们去看看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吧!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a.压       乱      垂
压下来   乱摆    垂下来
b.往窗外望去,书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c.一动不动       一声也不叫     一(  )不(  )
一( )大风    一( )蜘蛛    一( )彩虹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3.请三个学生分别来读1、2、3自然段,4、5、6自然段,以及7、8自然段。
4.作者只写了下雷雨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说,看插图。
相机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三、品读感悟
第一板块: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1.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我们默读1、2、3自然段,读的时候还可以联系以前看到的情景想一想。
2.巡视,反馈。
3.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名读。
当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向你压下来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请你把这样的感觉放进去读一读。再指名读。
教师范读。再指名读。
齐读。
这时的天空用一个词就是——板书:乌云密布。
天气真闷哪,连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4.忽然一阵大风,吹得——(学生接说)树枝乱摆。
(加动作帮助理解)这乱摆的树枝一会儿朝东,一会儿(     ),
                  一会儿朝南,一会儿(    ),
                  一会儿朝上,一会儿(    )。
连树叶也——,真是——。板书:狂风大作。
谁能把这么大的风用读来表现一下。
5.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觉得蜘蛛逃得怎么样?因为——
通过图直观演示。
你能读吗?
6.此时,你仿佛看到了(预设:闪电像白色的巨龙从空中穿过,闪电划破整个天空),听到了(预设:轰隆隆的雷声,仿佛要震碎整个宇宙,巨雷震耳欲聋)。
合作读:师生读,男女读,前后读。
这电闪雷鸣的气势可真凶猛啊!板书:电闪雷鸣。
7.小结: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切都预兆着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齐读1、2、3自然段。
第二板块:品读雷雨时的景象。
1.雷雨说到就到,下得可大啦!
请大家自由读4、5、6自然段。呆会儿请大家用朗读告诉大家,雷雨有多大。
2.品读: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指名读。看标点,三个“哗”的后面都有一个“,” ,这三个“哗”能读得那么快吗?再指名读,特别是“雨”后面停了一下,我觉得你好象真的看到大雨了。
指名读,齐读。
3.雨下得真大啊,就像(一支支利箭倾斜着射向地面),(像巨大的瀑布,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噼噼啪啪地拍打着土地),(像无数条链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4.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学生想像说。
这时候,天地一片(           )。
5.要是,你就是窗前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请你再读。这真是—— 板书:倾盆大雨
6、渐渐地,渐渐地——(学生接)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指名读,这么大的雨,会小得这么快吗?
“渐渐地,渐渐地”该怎么读?
指名读。
7.小结:这真是一场大雨啊!
8.观看下雷雨的插图。
这时候,如果你就是站在窗前的男孩,你会怎么说?
9.让我们再用朗读来表现一下雨的大吧!
男同学读4、5自然段,女同学读第6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压、乱、垂、虹”等12个生字。
2.        学生观察分析字形。
3.        教师范写“垂”。
4.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背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段落。
  二、品读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1.自由地放声朗读第7、8自然段,谈谈读后感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朗读第二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时加一个呼吸清新空气的动作。
  3.第8自然段以诗的形式出示: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4.读一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挂”、“坐”这两个词的确切。
5.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呢?填写                     了 。
  6.齐读第7、8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次去欣赏这场雷雨,好吗?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课外延伸
1.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
     雷雨前   乌云密布  狂风大作  电闪雷鸣
      雷雨中   越……越……
      雷雨后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38 | 只看该作者
    
19   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第10小节。
课前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最大的书是什么?“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等等)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⑴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⑵给课文标出小节号,同桌交流。
2.检查反馈:
⑴ 读准生字新词
地质  勘探   地质勘探队员(结合教学:课文中谁是地质勘探员?)
    岩石  雨痕  波痕  矿物  宝藏
一册厚厚的书    一片陆地     刨根问底
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1~4小节;5~6小节;7~8小节;9~10小节,11~12小节;13小节。
(课文以对话为主,学生在标小节号时有一定难度,需教师相机提醒)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解决问题1: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⑴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⑵“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意思是说“这岩石厚厚的——”(引导学生说出“就像一册厚厚的书。”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⑶指名读第四小节,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⑷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⑸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现在我明白了。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这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3.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4. 找出川川提的问题,出示:
     问题1:这上面有字吗?
     问题2:这上面有图画吗?
     问题3:这能说明什么呢?
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句。
5.  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呢?
谁愿意做做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帮川川解答第一个问题?
指名一生答读第6小节,其余学生问。在一问一答中读好对话。
6. 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他又问?(学生接读:这上面有字吗?)哪个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回答?(再次指名答读)
7.教师扮演川川:那这些雨痕、波痕,还有树叶、贝壳、小鱼能说明什么呢?指名一生答读第10自然段。
课件出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8. 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引导学生整合6、8、10自然段。
四、重创文本,指导写字
1.听到这儿,川川明白了:
              yán         cè hòuhòu                mái
原来,一块 石就像一   的书。“书”里 藏着许
        zhì
多有关地 的奥秘。
2.指名读这一段话。
3.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实物投影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对话。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对话中读懂了:一块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书”里还藏着许多有关地质的奥秘。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2.有感情地朗读1~10自然段的对话。
二、探究学习11~13自然段。
1.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前面的问题才解决,后面的问题又冒出来啦!课件出示: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⑴ 根据学生问答, 指导书写词语“刨根问底”。
⑵“刨根问底”还可以换成?(拓展歇后语: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3.谁愿意解答川川的这个问题呢?指名答读第12自然段。
4.这本岩石书还会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矿物图片。)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省略号的用处。)
5.教师引读第13自然段: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6.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
三、拓展迁移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还让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二十年后,川川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地质勘探队员。你们看:(课件出示)
川川趴在一块岩石面前,正仔细地研究着。他发现这块岩石上有恐龙的脚印,有虾,有水草。他明白了:在很久很久以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宝、趴、印、陆、铁。
2.教师范写“印”。
3.学生练习
4.展示,点评。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44 | 只看该作者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辨别方向的科学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件。
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一群小朋友在郊外去旅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他们迷路了,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检查自学情况:
(1)你能读吗?
大自然、指南针、告诉、准确、一盏灯、乱闯、指针、沟渠
(2)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师板书:太阳、北极星、大树、雪
三、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读读课文,小组合作,试填表格的上半部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别
               
               
               
               
你还有其他办法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1.
2.
3.
四、全班交流,品读课文
学习第(2—5)小节,教学顺序随学生的汇报情况而定。
1.第二节:
(1)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讨论、回答、板书:白天、中午时、太阳在南、树影正指着北方
(2)师补充: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正午时,方向指南,树影指北方。如果迷路时是早晨或傍晚,就可以按“日出东方,日落西方”的方法辨别方向。
(3)朗读第二节,并试者背出来。
2.第三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2)讨论、回答、板书:北极星、黑夜、永远高挂在北方
重点理解:指路灯  为什么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呢?能不能和第二小节“忠实的向导”换一个位置?
(3)播放星空图。
同时老师讲解:晚上北极星出现在北方天空,它在地球北极上空,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航海的人和旅行的人在晴天的晚上常常靠它辨别方向。因为人们在晚上靠它指引方向,所以把它叫做指路灯。
(4)指导朗读这一节,并试着背出来。
3.第四节: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树叶来辨别方向?
(2)讨论、回答、简笔画:
阴雨天,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3)练习朗读。
4、第五节: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积雪来辨别方向。
(2)筒笔画演示。
   
       


   



师边画边讲解:一般来说,屋顶或高山的积雪南北化得快,北面化得慢,因为南边光照射得多。而沟渠里的积雪是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因为从南方射过来的阳光照到沟渠的北面,北面是面朝南,接受阳光多。
(3)讨论、回答、板书:下雪天,化得快的是北,化的慢的是南。
(4)把“北、南”二字放进诗歌中的第五节,读一读。
(5)回归读第5小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词语积累:
野外、沟渠、向导、忠实、指点、分辨、永远、高挂、天然、北斗星、指南针
2.读课文,说说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树枝、积雪来辨别方向?
二、学习第一、六小节
1.读第一、六节。
2.比较,并找出这两小节的异同点。
3.师小结: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都可用来辨别方向。
三、延伸拓展,引导发现
1.你还有其他方法辨别方向吗?小组讨论,试完成表格的第2部分。
2.全班、交流。
四、借助板书,引导背诵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对背。
3.全班背。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积、稠、稀、针、碰、慌”,6个生字。
2.想想哪个字你认为比较难写的,记一记?
3.师范写“慌”。
4.生练写。
5、生字指导书写:
盏、导、忠
(1)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指导:盏。
6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   样   辨   别
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
黑夜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
阴雨天        大树枝叶        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下雪天        积雪        化的快的是北,化的慢的是南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54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并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能把自己了解的动物向同伴介绍并写下来。
课前准备
1.有关二十四个节气、动物世界的课件。
2.制作语文园地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发现,然后归纳出: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不同。
3.再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4.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两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说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5.拓展练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由读,边读边新旧对比。
(2)小组交流识记10个生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识字方法。
(4)认读生字卡片,以竞赛的形式认读、扩词。
2.我会连。
(1)自己试着连一连。
(2)同桌交换、相互订正。
(3)补充练习
追赶       羽毛             晴朗的     馒头
   搅拌       羊群             香甜的     财富
   抖动       水泥             宝贵的     天空
3.读读背背。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日历,圈出二十四个节气。
(2)读节气歌。
(3)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4)想想:我们现在处在哪个节气?
(5)背诵节气歌。
三、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动物是我们亲密的伙伴,你看,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微弱的亮光……动物世界真奇妙!这节课,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
2.播放“动物世界”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奥妙。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师生交流,交流互动
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能讲讲吗?
三、组内交流,生生互动
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其他同学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
四、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
五、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注意围绕动物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的特点写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六、全班传阅,认真修改
全班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后,再修改。       
第三课时(展示台、宽带网)
一、展示台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先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看看吧!
2.在展示的同时,能把自己的资料给别人做个介绍。
3.小组派代表全班精品展示,贴到“展示台”专栏上。
二、宽带网
1.哪些同学上网查过资料?上网对你有什么帮助?(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2.出示短文:读读短文,想想你了解到什么?
交流:食虫植物“猪笼草”和喜欢热水的鱼。
3.引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应该怎样做?
交流:看书看电视的时候,我们要留意大自然的奇异现象。
4.课外拓展:上网查资料《有趣的动物、植物》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7:01 | 只看该作者

21  画家和牧童(一)

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课前:动物国画欣赏
1.画家
你们知道哪些画家?在这些画家中,很多是以画动物而闻名的。知道齐白石画什么吗?徐悲鸿画什么?李苦禅呢?
2.欣赏
这些画家能用简单的几笔把动物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想欣赏一下吗?
课件:滚动播放潘天寿、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的作品。
3.请你们当当小小评论家,说说这些画画得怎么样?(老师提供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介绍:像这样用毛笔、水墨和颜料画的画就叫中国画,简称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出示:戴嵩,齐读。戴嵩特别喜欢画牛。
2.出示:《斗牛图》。
看,这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画得怎么样?能用一个词说说吗?
戴嵩把两牛相斗的情形画得是栩栩如生,清朝的乾隆皇帝看见了,非常喜欢,还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呢!现在,这幅《斗牛图》就收藏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
3.相传,戴嵩画《斗牛图》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返唐朝,去了解《画家和牧童》的故事。板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小节号。
2.检查自学:
(1)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jǐ       qiào             zàn      ɡǒnɡ     ɡòu
挤进来  翘起来    纷纷夸赞  连连拱手     购买
pínɡ     qū        cán kùi       ǎi
批评    驱赶     惭 愧    和蔼
(2)认读没有拼音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夸赞(2-4自然段)
1.戴嵩是怎样画《斗牛图》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流,出示句子: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认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2)出示斗牛图,引导学生观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画中国画的两种不同画法。看,画牛肚子和牛腿时,戴嵩是用毛笔蘸了浓浓的、黑黑的墨一大片一大片来涂的,这种画法就是——浓墨涂抹;画牛的轮廓时,戴嵩是用细细的笔尖轻轻地描的,这种画法就是——轻笔细描。
现在明白了吗?再读词语。
3.指导朗读句子。
(1)从这两个词里,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戴嵩作画的样子。谁能想象着戴嵩作画的样子,读一读?
(2)再看,“一会儿……一会儿……”这说明戴嵩作画的速度——很快。谁会读?
戴嵩不但画得好,而且画得快。这是多么高超的画技啊!让我们想象着戴嵩作画的样子,再读一读。
4.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板书:夸赞。
(1)人们是怎么夸赞的?赶紧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2)出示句子:
①“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一幅绝妙之作!”
②“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两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交流:句义相同:夸赞、称赞、赞扬。像这样这个称赞、那个赞扬,就叫——纷纷夸赞。
句式相同:标点相同:感情强烈。反复夸赞:像这样夸赞了一次又一次,就叫——出示词语卡片:赞不绝口,齐读。
(5)指导朗读
赞不绝口该怎么读呢?谁愿意把自己当成围观的商人或教书先生夸赞一下!
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同样能表达我们内心的赞叹之情。一句往上扬,一句往下抑,这样就能使我们的朗读变得抑扬顿挫、生动活泼。捧起书,让我们用不同的语调读一读第3、4自然段,好吗?
是呀,戴嵩高超的画技赢得了大家的声声称赞,可是一位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节课再学。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看,这是今天我们要写的五个字:批评、抹、挤、拱。齐读。这五个字里有一个字和其它四个字不一样,发现了吗?
(2)示范写:批评
(3)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赞不绝口,可是一位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戴嵩会怎么做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5—6)自然段
1.读(5—6)节
是呀,正当围观的人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却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
2.看图说话:
(1)出示句子,引读:这声音就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观察图片,说话: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都呆住了?发现一处说一处。
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3.指导朗读
戴嵩真的画错了吗?面对牧童的批评,戴嵩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我们无法从图上听到他们的对话。请你们接下去再读第5-6自然段,待会儿老师请读得好的同学给戴嵩和牧童配音。
指名分角色读: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戴嵩和牧童的表情、动作,认真地听一听,“戴嵩”和“牧童”的配音配得怎么样?
同桌两个人,一个做牧童,一个做戴嵩,合作读读他们的对话。
全班分角色读。
4.口语交际
(1)大画家真的画错了吗?
(2)小牧童,敢把这个意见当面告诉大画家吗?(学生做牧童,老师做戴嵩,其他同学做围观的人。)
(3)如果你就是戴嵩,你会接受牧童的批评吗?(老师做牧童,学生做戴嵩,其他同学做围观的人。)
牧童:画错啦,画错啦!伯伯,您画错啦!
戴嵩:小兄弟,刚才你那么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斗牛图》画错了,能告诉我错在哪里吗?(小兄弟,你能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吗?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
牧童: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实际上,两头牛打架的时候,力气全用在牛角上,尾巴是夹在两腿中间的。
戴嵩: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牧童:我当然知道了!因为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两头牛打架的情形呀。(我在放牛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两牛相斗的情形呀!)
戴嵩:你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你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啊!我马上拿笔改正!以后,我一定会更仔细地观察牛的生活习性。等我下次画牛的时候,再请你给我提意见,好吗?)
(4)听了戴嵩和牧童的对话,此时此刻,我想,你们这些围观的人一定有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本的空白处,可以送给戴嵩,也可以送给牧童。(多么虚心、和蔼、勇敢的画家!多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勇敢的牧童!)
四、总结、指导书写。
1.大画家戴嵩虚心地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后来,他更加仔细地观察牛的生活习性,终于画出了一幅幅传世名作——出示:戴嵩的《斗牛图》《乳牛图》《归牧图》《三牛图》,欣赏。
2.出示第一自然段,引读:戴嵩把这些牛画得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真是太绝了,太妙了!怪不得——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3.故事读完了,这些词语还认识吗?会用吗?
著名 批评 挤进来 纷纷 夸赞 连连 拱手 浓墨 涂抹 轻笔 细描 
戴嵩是唐朝一位(   )的画家。有一次,戴嵩一会儿(    ),一会儿(    ),很快就画成了一幅《斗牛图》。围观的人看了,(    )。这时,一个牧童却(    )说他画错了,还告诉他:两牛相斗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戴嵩(    )道谢,接受了牧童的(    )。
4.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看,这是今天我们要写的几个字:兄、呆、商、决、价、钱、购。
(2)你觉得哪个字特难写,需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书写,互相评价,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五、课后:赠诗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乾隆御题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著名    会观察
虚心    说真话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02: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