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第4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5:15 | 只看该作者
                                               
11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认识本文12个生字,会写“凤凰、泼”等生字。
2. 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3. 通过图片和课外资料的补充,初步了解周总理,初步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傣族、泼水节等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凤凰花形状的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并说说理由。板书“泼水节”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2.学习生字“凤、凰”
⑴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音、形)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⑵出示凤凰花的图片,了解凤凰花
3.朗读感悟第一段
⑴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指名读。
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火红火红: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练习:火红火红的(      )
一年一度: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⑶指导朗读  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4.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5.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的)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第二段:周恩来总理  读准“恩”    简介总理
第四段:
⑴对襟白褂  学习“襟”“褂”  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了解“大襟”)
⑵咖啡色长裤  看图理解 (渗透学法: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⑶齐读第四段
第五段:盛满  多音字:盛
端、蘸:做动作理解词义
齐读第五段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      )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        )的泼水节。”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第一次读)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3.创设情境
师: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生第二次读)
4.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你从哪儿来?
生:西村……
师: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板书:四面八方
生读第一句
师错读,把“赶”字读成“走”字?为什么不可以?
师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齐读)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你为什么撒花?撒了不少了,够了,理解“撒满”
看图:引读  一条条   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师: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一起来欢呼
5.小结: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7.评议,渗透学法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1.简笔画:一条小路。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
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
4.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五、书写指导
1.师范写“凤凰”两个字  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横折弯钩的钩幅度要小一点。把“凤”中“又”的一捺改成点。
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指导写“泼”。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写。
4.生练写
5.自评: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6.展示,互评。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      傣族人民
                        
                   四面八方       赶
                    撒满         鲜红
                   一条条       一串串     
                         欢  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词语。
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
⑴出示课文插图
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⑵请生介绍周总理。出示词卡:对襟白褂、笑容满面
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⑷提升: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
⑴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4、5段 ,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⑵学生交流,读句子
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
⑶指导朗读: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
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⑴师:谁来说说傣族人民的表现?
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指导读好句子
⑵语言训练:
出示:周总理一边                ,一边                 。
⑶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
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
齐读4—5自然段。
5.朗读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小结: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脚、度
五、拓展延伸。
1.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2.找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各民族的独特风俗和重大节日。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5:35 | 只看该作者
                                          
12 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用已有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2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等一些优美的词语,结合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悟,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文字,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流利、深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新词的意思,朗读、理解几个长句子。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二上册课文《北京》、《我们成功了》。预习本课。收集有关北京景点、历史等方面资料。
2.教师:收集北京夜景的资料,课件(或图片),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展示北京风光,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多媒体展示北京风光。(北京的图片欣赏,可以配上《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可以朗读图片下面有关的词语,如: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宽阔的长安街、热闹的西单商业街、绿毯似的草坪等。)
欣赏完北京风光,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一说吗?(学生畅所欲言)
3.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它白天美,到了夜里,就更美了!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课件或小黑板)
mù  lín                               shuò      huī huánɡ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duó      huàn        xuàn         
光彩夺目      焕然一新    绚丽多彩    银光闪闪  从天而降
                fǔ         fán     zhuànɡ   
长安街       王府井      繁华   一幢幢     一束束      
重点指导:  前鼻音:临、焕、绚、繁、扮
后鼻音:煌、幢、宫、雄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2)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词成了好朋友。瞧,他们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躲到文章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个别分段读课文,正音。
(3)夜晚的北京多迷人。你认为最能表现北京夜景特点的词是什么? 
板书: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明亮   辉煌     
三、感悟第一自然段。
1.夜晚到了,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写?(板书:夜幕降临)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那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3.学生观看夜景图,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说说自己的感受。
4.把你的感受带到这个句子中去,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点突出读。
四、感悟第六自然段。
1.谁来读读有这两个词的句子?(明亮   辉煌)指导朗读。
2.学习生字:辉、煌。(两字的偏旁易混淆,用“光军辉,火皇煌”口诀记忆。)
五、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2~5段,划划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划出来。
2.交流自己读书的收获。
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结合交流读的句子写的是哪些景点,板书:长安街  环形路  商业街  故宫)
六、学习生字。
1.再次出现生词,朗读巩固。
川流不息的汽车     绚丽多彩的广告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金碧辉煌的城楼    繁华的大街    闪烁的灯光
夜幕降临    光彩夺目   雄伟   犹如   装扮     故宫
一幢幢  一束束   隐隐约约   银光闪闪
2.(把生字写成红色)红色的都是这一课学习的生字。请你自学生字,想办法记住字形。
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并提出难写的字。
4.老师指导学生书写,学生练习。(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束、单:贯穿整个字的主笔是竖,写在竖中线,写得挺直,左右基本相称。
勾、府:都是半包围结构。“勾”的撇折,“府”的“寸”,稍露在包围外面。
“辉煌”:“光军辉,火皇煌”,注意两个左偏旁稍收,以让右。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第1、3题。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引入课文。
1.开小火车: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第一、六自然段,及时表扬。
3.我们来仔细朗读课文,读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感受到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辉煌。
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长安街
①北京美丽的夜景真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先沿着这条银河似的长安街去逛逛,看看那里是什么样。个别朗读第二段。
②你见过夏日夜晚天空中的银河吗, 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川流不息的汽车像银河呢? (结合图片看一看华灯,“川流不息”说明这里的车很多,多得像水流不断,每辆汽车的车灯都亮着,灯光一闪一闪的,从高处看,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朗读这句话。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银河正从天而将呢!(板书:像银河)
③课文中写什么“金碧辉煌”,这个词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广场四周的景色怎么样呢?有哪些建筑物的轮廓?(看夜景图:毛主席纪念堂、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高楼大厦的轮廓。)
④指导朗读。
⑤谁来当当小导游,给小朋友介绍长安街的景色。(出示图片)
2.环形路
①为什么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
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板书:道道彩虹)
②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        道道彩
虹。(好似、就像、好比、好像)
③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五题。
④师引读: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街道上,有
些什么灯(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这么多灯汇集在一起,装点着(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商业街。
①个别读第三段。(看图片或课件:商店的橱窗分外明亮,绚丽多彩的广告牌,颜色各异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使商业街显得格外热闹。)
②美美地读一读。
③王府井、西单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多年的历史。课件或图片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教师简单介绍,与新图比较体会“焕然一新”的意思。(板书:焕然一新)
④师引读: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那里有……有……还有……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
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商业街日新月异的变化。
大家进行评议:他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改进?自由练读,教师范读,抽读,齐读。
4.故宫。
①为什么说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这些建筑物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
②看图片理解“倒映”“银光闪闪”。(板书:银光闪闪)
③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三、总结课文,颂扬北京,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1.同学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北京亮起来了,不仅仅是指北京的灯亮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指祖国强大了、繁荣昌盛了,2008年奥运会还要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召开,你们高兴吗?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北京的热爱,再来诵读一下北京吧。配乐赏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谁来读读课后的“我知道”。
4.是呀,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课前小朋友收集了不少北京的图片、资料,现在在小组内介绍介绍吧。
五、指导写字。
夺:上部撇捺要伸展,盖住下部的“寸”字。
雄:右边是四横,不能少一横。左短右长;中间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单立人右边的四横宜适当向上。
学生练写《课堂作业本》第一题剩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写字姿势。
六、作业。
1.实践活动:我是一名小导游。
同学们,我们已经游览了北京,感受到了北京夜晚的迷人景色,当回小导游,回家向介绍介绍北京的夜景吧!
2.作业本第二、四题。
3.晚上和家长走出家门,到大街上走一走,看看美丽的夜景,动手拍下来,动笔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像银河  
灯的海洋      环形路:道道彩虹     明亮
光的世界      商业街:焕然一新     辉煌
                故 宫:银光闪闪 
总——————分——————总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5:4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认识“宽、穷、贱、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短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5.通过自己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5.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以“风景、建筑、特产、人物”等分成4个小队,分别收集资料,中国地图每人一张。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个心地很善良但是口吃的的老爷爷,一天,他救了一只受伤的神鸟。神鸟为了报答他,愿意满足老爷爷的一个心愿。老爷爷心想:我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可是床板实在是太硬了,如果有一张软软的床垫就好了。于是,他对神鸟说:“我……我……我希望能有……一张……张床……床……”神鸟以为他要床,没等他说完,就给他变了一张床。老爷爷看了,又不好意思说,只好收下了这张床。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啊?
学生畅所欲言。(最好能提到一字只差,意思就不一样了。)
二、我的发现
学生自读探究。
1.抽生读准几组词语。
2.自由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
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联系前面的故事。
4.班内汇报学习情况。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①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②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师: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后分组读。)
6.举一反三。
①        给出示的词语找朋友,变变意思。(课件出示)
火车(  )     服装(  )
外婆(  )     割稻(  )
②        赛一赛。
师:在你脑海中的词语仓库里面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
三、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师: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大家都跟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瞧,又有些字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了,(出示9个打顺序的生字)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并正音)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给生字找朋友。
师: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
5.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6.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师生互说,同桌互说。)说教材里的反义词。
7.课外拓展:
①        说说教材外的学过的反义词。(比如:前后、左右等)
②        填成语(要求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课件出示:
转( )为( )   ( )惊( )怪   顾( )失( )
七( )八( )   ( )口( )声   因( )失( )
( )应( )合    以( )欺( ) ( )肉( )食
(二)我会填
1.出示卡片:“明亮”、“繁华”、“茂密”、“绚丽多彩”、“川流不息”、“风光秀丽”,请学生认读。
   出示卡片:“窗户”、“城市”、“森林”、“春天”、“车辆”、“山村”,请学生认读,并猜一猜,要进行什么练习。
  2.找朋友。将以上词语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为它们“找朋友”。学生上台摆一摆,并读出来。
  3.检查。学生检查搭配是否正确,教师指名“小老师”领读。
  4.拓展。教师拿走“窗户”等,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填什么?(课件出示)
明亮的(  )     绚丽多彩的(  )
繁华的(  )     川流不息的(  )
茂密的(  )     风光秀丽的(  )
5.试用这些短语说话。
例:明亮的教室    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明亮的( )       绚丽多彩的( )
繁华的( )       川流不息的( )
茂密的( )       风光秀丽的( )
作业设计
收集所知道的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与好朋友一起进行对对子的游戏。例:“我出大,我对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做“我说你说”的游戏,对反义词。
例:我说“宽”,你说“窄”……
2.        找朋友的游戏,给词语配对组成短语。(课件出示)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二、我会读
1.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交流诗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并出示大致诗意。
4.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鼓励学生背诵。
3.          5.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三、展示台
1.激趣引入:快乐展示又要与小朋友们见面了,今天展示的内容是词语接龙和节目表演。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3.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4.小照片,大变化。
①出示老照片,猜猜是家乡的哪里。再随机出示现在的照片并对比,谈谈感受。
②讲讲小故事,进行节目表演,赞美家乡,要突出家乡的变化。每个小组选派一名评委予以点评,并计分。
  5.活动总结。
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胜组及优秀演员等。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①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②想一想两段文字各讲的是什么。
  3.知识竞赛。
  ①必答题:
  a.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b.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c.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②抢答题:
  a.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b.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c.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d.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③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④拓展题:
  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
  4.宣布结果。
  5.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业设计:1.与父母一起做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2.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了解自己感兴趣的1—2个民族 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准备交流。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到时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到咱们中国来,有很多的外国游客听说我们的家乡风景迷人,物产丰富,很想到这儿来,作为小主人的你们打算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导游夸夸我们的家乡。(板书:夸家乡)
二、展示资料夸家乡
1.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出游照片等)
2.        小组派代表按“风景、建筑、特产、人物”夸夸家乡。
①课前收集资料的四个小分队派一名组长将组员所收集资料汇总。
②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适时提问。
夸夸家乡的风景
提问:我们的家乡哪里风景特别美?如果去游玩,哪个季节最好?等等。学生可按季节或早晚来介绍同一风景点的景色。
(介绍时可展示出游的照片、图片、绘画作品等。)
夸夸家乡的风景
提问:我们的家乡哪里风景特别美?如果去游玩,哪个季节最好?等等。学生可按季节或早晚来介绍同一风景点的景色。
(介绍时可展示出游的照片、图片、绘画作品等。)
夸夸家乡的建筑
(介绍时可以穿插图片,文字等。)
夸夸家乡的特产
(介绍时可将特产带来并品尝。)
夸夸家乡的人物
提  问:你知道家乡出过哪些名人吗?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呢?
(介绍时可出示人物图片、故居照片及他们的著作等文字资料。)
1.        演一演。
① 小组自己确定小品的节目,如:带外国人参观,给在乡下的奶奶讲讲城里的变化,给在外地的姑姑说说特产等等
  ② 派代表表演。
2.        旅游咨询。
① 每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成立旅游咨询小组。
② 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咨询,也可邀请同学到自己小组咨询。
3.        动笔写作夸家乡。
师:刚才,我听了你们的介绍非常的感动,为你们的博学多识,为你们的热情好客,也为你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我想外国游客是非常想把你们的智慧带到他的家乡,让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来感受一下你们的激情的语言,来,请拿出你们的纸和笔,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的、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达你眼中的家乡。
  ①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夸家乡。
  ② 把写好的话,画好的画与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6.升华情感。
① 我们的家乡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咨询你最想说什么话?
  ② 为了明天家乡的更美好,我们该做些什么?
三、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夸家乡
家乡的风景      家乡的特产
   家乡的人物    家乡的建筑
作业设计:
画一画未来的家乡。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5:49 | 只看该作者
                

13  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交流识字方法、复现、辨析指导等,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通过观察插图、角色体验、语言品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 的话,也不 定都是对的”的含义,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科学 的话,也不 定都是对的”的含义,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杯子、金鱼、智慧树、智慧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四单元  学情分析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预测:1.这句话是对谁说的?2.动手做什么?3.为什么要做做看?
有信心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与动手做实验有关。(板书课题)
二、聆听故事,整体感知
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聆听精彩的故事吧!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范读或放课文录音)
2.交流第一个问题。
(1)“动手做做看”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妈妈、科学家郎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如:
妈妈对伊琳娜说:“不能光想问题,你动手做做看。”故事中的小朋友怎么想的、伊琳娜怎么做的呢?继续听。
郎志万对伊琳娜说:“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结合生字教学:“郎”、“伊琳娜”。
3.辨析:郎——良,并组词 。(“伊”在汉语中表示人的姓。)
(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那么,妈妈和科学家要伊琳娜做什么呢?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打开课文,认真读一读。要求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后反馈
瞧,小鱼带着生词娃娃来了,你会读吗?(有条件可用课件显示:哎呀  漫出来  哄骗  鱼鳞)
请两个孩子来读,注意把音读准。(用学生教读、教师范读等方式正音)
3.通过质疑、解疑的方法理解“漫出来”的意思,生活中你看见什么时候水在哪里漫出来?(水烧开时,水从茶壶里漫出来;汤盛的太满了,水会从碗中漫出来。)
4.去掉音节,只剩下单独的生字,这样你还会认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的,把好的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交流各种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的方法、猜字谜等。)
     5.现在老师又要考考咱们在座的智慧小星星了,这些生字,你都会认了吗?请我们乘着小火车出发吧。(出示生字卡片,抽一个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6.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我们已经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里去了,它们正在邀请我们去做客呢,打开语文书,翻到第58页,去美美地享受一下这篇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学习一、二、三自然段。
    1. 师: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在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后交流内容。)
        2.师:你心目中的科学家是什么样的?
    3.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崇拜科学家。那科学家说的话,你信吗?科学家朗志万就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谁知道是什么?
    (抽学生读,出示有关句子。)一个杯子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小朋友,对于科学家的话,你会怎么解释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4.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生读句子)
     师: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出示词语,积累。并把“不假思索”和“毫不犹豫”填入句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另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说:”(生个别读,分组角色朗读。)
5.引导学生用“一个……另一个……”说话。
(学生造句)
6.过渡:事情是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伊琳娜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下课后去探讨,那么说了这么久,也该动动我们的小手了。
五、写字指导
1.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生活中的每一个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动动脑,动动手。下面我们练习写“提”和“题”这两个字,比较一下这两个字,你能发现什么?
(生辨析两个字字形上的异同。)
2.字形不一样,字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你会做下面的练习吗?
选字填空
                  
提   题
(1) 你有什么问(    )吗?
(2) 老师向我们(    )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3.指导书写:
(1)两个字中的“是”写法的不同。
“提”字里的“是”最后的捺写得短一些,“问题”的“题”里的“是”那一捺要写得长一些。
(2)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么运笔和安排结构的。
(3)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4)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作业,写得漂亮的就夸夸他,你觉得谁没写好就帮帮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二、体味感悟,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去思考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答案了吗?
生: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
师:妈妈说──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师: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1)换词理解“光”。 
(2)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的语气) 
(3)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三、研读课文,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满水的杯子、金鱼。)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 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指导朗读“哎呀”,感受伊琳娜的惊讶。
②换词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 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抽生读。
②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生: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被朗志万哄骗了,朗志万说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漫出来,可结果伊琳娜试了一下,水却漫出来了。
师:你被别人哄骗过吗?当时什么感受?(联系自身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③师:伊琳娜觉得自己被哄骗了,也非常地生气。你能通过看图进一步理解吗?(出示教学插图)
生:我看见水漫出来把桌布都打湿了,水还流到了地上,多糟糕啊!
生:伊琳娜张大了嘴,眼睛睁得大大的,很吃惊,也很生气。
④师: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
⑤ 师:那么“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进行表述。)
     ⑥师:“第二天一早”又说明了什么呢?
(伊琳娜着急生气地赶去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师: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学生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朗志万说的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品读“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2)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
[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妈的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 个深奥的道理。]
(3)师:伊琳娜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吗?想想她以后会怎么做?(帮课文续编小故事)
(4)你读懂了这句话吗?谈一谈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           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             。”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五、名言拓展,深化认识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生先解释意思,再朗读、积累。)
六、书写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喝”指导好关键笔画,里面是个“人”。
“朗”:左边不是“良”,指导好关键笔画:“点”。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生气———→高兴
                        动手做



提出问题       追问科学家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5:58 | 只看该作者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 、猜谜激趣 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 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 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  )裁(  )斯(  )论(  )酒(  )更(  )
刀(  )栽(  )撕(  )伦(  )洒(  )便(  )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英”字中间一撇要出头;“整”字要把束字的捺改成点;“式”字斜钩上没有一撇。       
第二课时
一、趣味填词 复述故事
1.课件出示:量词知多少。
一(  )酒馆  一(  )先生  一(  )邮票 
一(  )小刀  一(  )别针  一(  )机器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枚”,邮票除了说一张,还可以说一枚。另外我们还可说一枚什么呢?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针”,然后填空:一(枚)别针。
2.用上这六个词组说一说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复述。
二、人物对比 领悟道理
1.你喜欢课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吗?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谁更多?为什么?
2.师作小结:那个用别针刺邮票孔的人确实非常聪明,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思考。但阿切尔更了不起,他除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动脑思考之外,还能把生活中的创意加以提炼、实践、研究,发明创造出了新事物。那个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小的创意竟成就了阿切尔邮票打孔机这项伟大的发明。
3.找出课文中描写这项伟大发明的句子。
(1)你能给“立即”换个词吗?英国邮政部门为什么会立即采用这
种机器?
    出示词语卡片“邮政”,补充介绍:邮政是专门经营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款,发行报刊等业务的部门。
(2)你能给“仍然”换个词吗?算一算,这种机器大约已使用了几年?而且它将继续使用下去,可见它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这不得不让我们叹服阿切尔的才干,课件出示:阿切尔,我想对您说:“                            !”
(3)指名交流
4.朗读全文
三、交流事例 引领生活
1.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研究,人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2.学生举例说明: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鲁班手被茅草划破发明了锯;瓦特由茶壶盖被水蒸气推动发明了蒸汽机……
3.师作引导:大家讲的都是发明家的故事,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发明家。实物出示塑料清洁球,补充介绍:有人发现用铅质清洁球擦洗东西很容易损伤器皿,就发明了把塑料可乐瓶剪成细丝,做成塑料球擦洗东西可方便了……
4.学生发言交流
四 、课外拓展 培养兴趣
1.老师再来说一个发明创造,有人发现要把邮票粘在信封上有时找不到胶水很麻烦,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事先把它涂在了邮票背面。我们只要在上面滴一点清水,邮票就可以牢牢地粘在信封上了。神奇吧?不相信大家可以去找张邮票试试。
2.小组一起欣赏集邮册。
3.邮票里面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集邮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课外我们也去收集一些邮票吧!
五、 查漏补缺 指导作业
1.课件出示课堂作业第五题: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采用  使用
    阿切尔(    )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于是他利用这个原理(    )了邮票打孔机。英国邮政部门立即(     )了这种机器,后来,邮票打孔机就在世界各地广泛(    )。
2.你是怎么来区别“发明”和“发现”的?
“采用”和“使用”较难感悟,只要会填就行。
3.指名填空,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善于思考动脑
              阿切尔: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08 | 只看该作者
                                       

15   画   风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身边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画风。
3.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随风而动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风动的现象,做小风车,收集几张画出风的图片。
老师:小黑板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一幅画有房子、太阳、大树、鸟的画(参照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阅读第一段,引出画风。
1.出示一幅画有太阳、房子、树、鸟的图画(参看课本插图)。
同学们,这幅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个别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指导:加上合适的词语说得更具体一些;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这画呀,是三个小朋友画的。(出示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抽读。
是哪三个小朋友在画画呢,你能响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吗?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小艺”,贴在黑板上(或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端正书写这三个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宋、陈、赵”人的姓。耳东陈、走肖赵。
我们再热情地给他们打声招呼。
4.        这三个小朋友不但能画红红的太阳、漂亮的房子、绿油油的大树、可爱的小鸟,他们还会画风呢!(板书课题)
5.        质疑:风是怎么样的?(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气味)
怎么画出风来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出示词语,抽读,正音。
洁白  乌云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丝
旗杆  呼呼地转  显得更美了
3.        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杆秤  一杆枪  一杆笔  秤杆 枪杆 笔杆
ɡān旗杆  电线杆  栏杆儿
zhuǎn转身  转变  转达  转送
zhuàn旋转    转动
教师指导:“杆”是多音字。读ɡǎn时,往往形容较小的木条,可以做量词;读ɡān时用做较长的木棍。“转”也是多音字,做改换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时读zhuǎn;绕着圈儿动的意思时读zhuàn。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两个字的句子读一读。
4.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深读课文,合作解疑。
1.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出句子,画上波浪线。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灯片或小黑板上):
①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自由读、抽读。句子中的“她”、“他”分别用文中的姓名代进去,幻灯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4.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为什么都画出了风呢?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风?自由朗读四个句子,有关的词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讨论,交流,朗读,改编成小诗。
A“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①抽读,我们感受到风了吗?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②板书“雨丝斜”。简笔画。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个“斜”字,风啊,就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③宋涛真能干。如果你是宋涛,画出了风,高兴吗?高兴地齐读句子。
④我们也很能干,谁能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编一句诗歌。
B“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①抽读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风。
②板书“小树弯”。男女生比赛读这句话。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有风吹过的感受,请你和小树一样弯弯树枝、树干(手臂和腰)。
③风藏在哪里?能再编一句诗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
C“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风?
②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简笔画:没有风时垂下的旗子和有风时飘动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风车,板画转动的风车(风车转动,三片风叶看不清了)。
③编成小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风车吹动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D小结:瞧瞧我们多能干,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吗?
6.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课文4~8段体会)
四、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填空总结并朗读下面一段话,复现再记生字。
赵小艺画了在旗杆上飘动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陈丹画了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和斜斜的雨丝。他们都画出了风。
2.抽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比较记忆:乌――鸟   丹――舟   涛――寿   陈――阵
4.指导书写:艺、丹、涛、陈、丝。
艺:草字头的横宜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尽量向左边斜,弯处较圆,向右稍平,钩往上。
涛:右边三横一长撇,右下的“寸”不要写得太偏右下。
丝:上面两个绞丝没有提,没有点,下面长横托住上面的两个绞丝。
丹:第一笔竖撇,整个字稍瘦长,只有一点。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2、3、4题。
六、板书:
15    画  风
宋涛       赵小艺         陈丹  
   雨丝斜      旗子飘        小树弯
风车转
(上课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能够适时地进行这样评价:“你真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别人学习”,“你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真会动脑筋”,“你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为第二课时评价人物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照样子说一说。(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洁白)的纸    (  )的小树   (  )的雨丝   (  )的风
(    )的小鸟  (  )的房子   (  )的太阳   (  )的小朋友
(不停)地转    (  )地画     (  )地吹     (  )地想
3.判断句子对错,认为句子对的举右手,认为错的用双手在胸前交叉,并说说错在哪里。(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
①“程”和“陈”都是后鼻音。
②“旗杆”和“笔杆”的“杆”都念“ɡān”。
③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4.课文中写了哪几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出风的。
二、练读对话,感受人物特点。
1.文中的几个小朋友真了不起,他们能把看不见的风画出来,真让我佩服。请同学们自己挑选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抽一组反馈,评读。
3.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讨论交流,穿插朗读句子,读出各自的语气。
①宋涛:敢于提问,并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
读第二段。(心里很得意,认为风画不出来,想为难陈丹和赵小艺。)
板书:谁能画风?
读第五段。(惊喜、大声。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非常高兴。)
读第七段。
②赵小艺:自信,肯动脑筋。
读第四段。
比较句子:赵小艺说:“我能!”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第二句写得比较具体,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她经过思考以后非常自信地回答。)
板书:我能!
读第八段。(小艺积极思维,想出更多的方法。)
③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
读第三段。(“谁也画不出风”为难的语气)
读第六段。(“我也会画风了。”高兴)
板书:我也会
4.分角色读2—8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他们当时的动作、神情。
    6.齐读最后一段。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为什么画儿显得更美了呢?(风儿吹动画面,旗子似乎飘动起来,风车似乎转动起来,我们脸上也似乎有风轻轻拂过,真舒服啊!)
三、创编诗歌,拓展练习,描绘美景。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通过风吹过景物的变化,把无影又无踪的风画出来,你们能画出风吗?(板书:我们也能!)请你也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诗句,画一画风。
风来了,风把海浪卷起来了,风藏在卷起的海浪里。
风来了,风把风筝吹得高高的,风藏在高高放飞的风筝里。

风来了,风把黄叶吹落了,风藏在飘飞的落叶里。
……
2.爱动脑筋的我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叶圣陶老爷爷也把风变成了诗――《我们知道》。师生一起配乐朗读,感受美妙的文字。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呢。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画气味,你会怎样画?讨论。
四、补充练习
根据课文第九段,仿写句子。
  大扫除后,教室显得        。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
五、写字指导。
转:右边“专”的第三笔“竖折撇”一笔写成。
眨:注意右边“乏”各笔的位置。右边第一笔平撇稍长,第三笔横撇的横略向上倾斜,最后一笔平捺。
学生书写“乌、显、忽、杆、眨、转、斜”7个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课堂作业本》第五题。
板书设计:
15        画 风
                      谁能画风?
                      我能!
                      我也会!
                      我们能!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21:56:13 | 只看该作者
                                 
16 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通过朗读、比较、摘抄,积累“优美、旋转、称赞、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一是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二是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
践”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遇到过什么难题?(学生交流。)
5..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文学习。
是的,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鞋子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孩子就会动脑子,想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3. 学习生字“充”,正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需要充气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来读读这个故事,可以边听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听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第一遍——边读边圈出生字,并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第二遍——借助小鱼身上的拼音,努力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时间允许可以多读几遍。
4.检测字词读音:
(1)指名一人读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其他同学校对。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正音。
5.教师引读课文: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⑶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⑷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三.默读课文,研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句子,并学着用“像”来写一句话: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2.课后动手做一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结合班队活动课进行“小小发明家”的评比。
板书设计
            16   充气雨衣
     ? 一直想 旋转起来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
        做    粗铁丝    塑料环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17 03: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