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2册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06 | 只看该作者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算一算: ×〔 -( - )〕
二、巩固练习
1.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2)请两位选手上台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第3、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2)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3)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讲。
第5题。
(1)说一说你的思路。(2)列式解决问题。
第6、7题。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数的运算(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数的运算                乘法结合律
                 混合运算    乘法分配率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运算定律和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4分         26分
教学
理念        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算法多样化与优化。降低运算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教学
目标        1.通过综合复习时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铜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2.练习。(让学生先练习并讲出算法,然后讲评)
(1)( - )÷( ×42) (2) ÷〔( + )×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数,后算中括号的。
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1.例:用 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
(4)在教师引导下列出综合算式:
(3-2.25)÷ -0.9
=0.75÷ -0.9
=1-0.9
       =0.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0.75除以 ,虽然是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但是像这样情况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练习。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 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25.16÷3.7- ×20
问: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174.8-74.7)÷0.91-100.95
问: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从上面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a÷b可以读着:
(1)a除以b  (2)b除a  (3)a被b除  (4)b去除a
可以看出:“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对于文字题列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球的是什么?在列式是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三、布置作业








        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铜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运用分数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课文第82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四中有关练习)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
准备            习题卡、电脑课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13 | 只看该作者


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20×     100×      450×       ×
12×(1+ )    540×(1- )    630×(1+ )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2)学生口算,直接输出计算结果。
(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 是多少?   (2)200减少 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 ,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 ,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1)利用电脑课件逐一出示以上题目。(2)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4)列式计算。
二、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1.说一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计算;(5)验算。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3.举例说明。
(1)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 。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2)解决问题。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a.这里的 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表示。 c.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d.求六(2)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e.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③引导学生还可以怎样分析。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练习十四第6、7题。
四、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步骤   (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4)计算。
                      (5)验算。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用分数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等。(课文第84、85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五)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6分         24分
教学
理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方法多样化,着眼于“开放”和“创新”。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习题卡、电脑课件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用字母表示数。
(1)请同学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说明。
(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①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②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或计算公式。
A.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B.用字母表示公式。
(4)做一做。
完成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并连线,教师巡视。)
2.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 X-6.2=4.8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4)全班反馈、交流。
(5)完成课本“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5题。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方程?在解方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
2.用方程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
四、布置作业








         式与方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20 | 只看该作者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未知数                          ②设未知数为X。
方程的两个要求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列方程。
                 等式                            ④解方程。
                                                 ⑤检验。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式与方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八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间单位等。(课本第87页内容,练习十六)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数学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出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宣布课题:常见的量
问: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类整理如下: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板书:
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   (㎝)   (dm)   (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2)  (㎝2)  (dm2)  (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  (㎝3)  (dm3)  (m3)
容积单位                      毫升        升
             (mL)   (L)
(2)说一说。
①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②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
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
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要求: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八课时教学设计



















        (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①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②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 (2)进率。 (3)估一估。
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 (3)说一说。
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进率。
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
(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
(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2.出示相关练习,让学生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六第1~4题。
四、布置作业








         常见的量

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   (㎝)   (dm)   (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2)  (㎝2)  (dm2)  (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  (㎝3)  (dm3)  (m3)
容积单位                      毫升        升
             (mL)   (L)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常见的量与单位换算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九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尺。(课本第89页有关内容,练习十七中相应的练习)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时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举例和实际距离。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比        比  例
意  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引导提问:
(1)什么叫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3)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1)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2)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3)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填空。
比、分数与出发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数                               
除法                               
(4)举例。 5:6= =(  )÷( )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出示化简比的有关练习题)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九课时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26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方法        结  果
求比值               
化简比               




(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解比例: :X= :2
4.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板书: =比例尺
(2)说出下面个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 ②比例尺20:1表示            。
③比例尺0  30  60   90㎞表示             。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地道B地的实际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二、巩固练习
1.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2.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第1、2题。
三、布置作业
  







         比和比例(一)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和比例(一)    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途。
                         4.比例尺。
                         5.比例尺的应用。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十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解决问题。(课文第89页的内容,练习十七相应练习)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正、反比例的意义。
(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要求学生回答)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板书: =K(一定)…………正比例
           =K(一定)…………反比例
(3)举例说明
(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2.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学生回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②师生共同概括。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十课时教学设计



















        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
F.检验。
(2)举例。
修一条公路,全长12千米,开工3天修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第3~5题。
三、课堂小结
1.在比和比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2.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般有几个步骤?
四、布置作业








         比和比例(二)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B.判断两种量成时难免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C.设未知数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解比例、检验。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正、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十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搭配问题(课本第91、92页的例题,练习十八中相应的练习题)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数学课堂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33 | 只看该作者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教学例5。
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1)学生根据题意,画出连线。
                 .    .
     .           .
         .    .
问:这样的连线方便吗?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的关系。
②小组交流。
③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整理后板书。
点数       
.   .
.

.    .
.    .

.   .
.  .
.   .
  .
增加条数                2        3        4
总条数        1        3        6        1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十一课时教学设计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④你有什么发现?
⑤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2.教学例6
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
(1)说一说你的思路。
(2)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法。
(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
二、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是吧第1~4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活动,你有什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数学思考(一)

点数       
.   .
.

.    .
.    .

.   .
.  .
.   .
  .
增加条数                2        3        4
总条数        1        3        6        10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探究规律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十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文第93页例7,练习十八的第5~8题)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说话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相应的探究过程和运算技能,让学生感知归纳、类比和总结的能力,并能用清楚、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学习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回顾与交流
教学例6.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
第三次        √        ○        ○        ○        √        √
3.引导提问。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
可以看出:A只能和D或E同班。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
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十二课时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39 | 只看该作者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判断,B只可能和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5~7题。
过程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巡视,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指导。
三、课堂小结
你认为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你还有什么方法一样可以解决问题,与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数学思考(二)

        A        B        C        D        E        F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
第三次        √        ○        ○        ○        √        √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线与角。(课文第96页有关内容,练习十九中相应的练习题)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线。
(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①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线、射线、线段。)
   
                                          
                        .         .      .
      直线             直线                 线段
②说一说,填一填。
        端点个数        是否可以延长        是否可以度量长度
直线                       
射线                       
线段                       
(2)复习垂线、平行线。
①画一画。(学生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




    完成后,请同学介绍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②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想一想。
A、什么是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B、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C、对垂线和平行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角:
(1)复习角的意义。
①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②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2)复习角的大小。
①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②比较大小。
(3)角的分类。
(4)画角。
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九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有哪几种角?
四、布置作业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复习直线、直线和射线。线
                线
线与角           复习垂线、平行线。
                       角的意义
角     角的大小
                       角的分类
                       画角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线与角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课文第96、9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时就中的练习题)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熟悉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5:47 | 只看该作者







程        一、回顾据交流
1.学生说一说以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1)教师出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完成。
        边        角
平行四边形               
长  方  形               
正  方  形               
三  角  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
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信号分析之间的关系。
②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3)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
2.周长与面积。
(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
(3)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的联系。(结合公式推导过程)
(4)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分别找出各图形的周长,并说明计算方法。②各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2.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3~9题。
第3题:(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2)你是怎么估的?结果是多少?
第4题:(1)认真观察图形,掌握图形特征。(2)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5、6题:(1)学生独立计算。(2)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第7题:(1)根据题意,画一画。(2)与同学交流,看一看怎样画。
第8题:(1)你见到的窨井盖都是什么形状的?(2)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如果涉及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9题:(1)学生独立设计,在图上画一画,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画法。(2)与同学交流,看看还可以怎样画?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周长的公式。
2.说一说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统一。
四、布置作业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立体图形的特点,观察物体(课文第98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九中相应的练习)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与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观念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教师出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认真填写。
        长 方 体        正 方 体
面               
棱               
顶 点
       

        圆  柱        圆  锥
底 面               
侧 面               

高               
结合表中的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观察物体。
出示立体图形。                   问:(1)从正面看得到什么形状?
                                        (2)从上面看得到什么形状?
                                        (3)从侧面看得到什么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空间与图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出示立体图形。






要求学生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中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0: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