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是大家的》听课有感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17:1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在这半天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一个个引起我思考的瞬间,那曾带给我感动的刹那,在我脑海中难以抹去。
  今天徐老师带给我们的是《太阳是大家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节简约、务本、求实、有度的语文课,一节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阅读课。这节课有许多的亮点,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
  一、和谐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
  我记得崔峦先生在2007年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总结发言时提到了这么一点:当前语文教学出现了倾向性的问题——那就是重人文轻语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他提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事情。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2007年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成一个整体,让他们和谐地发展呢?崔峦先生说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的时候落实听、说、读及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训练。黄老师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你看,导入课文整体感知太阳时,教师以太阳入手,再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你认识的太阳时,用上了文章的课题——太阳是——让孩子进行句式的训练。而且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在重点段第二段的学习中,老师在引导孩子们感受太阳的无私和为大家带来的快乐和温暖时,在诵读、涵泳之余,还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抓有着丰富内涵和韵味的关键词,如“洒、陪”等,或加动作读、或想象说话或换词语读等方式来细细深入理解太阳的无私。“熟读成诵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伟大的方法。”在这种学习方法,黄老师在重点段的学习中也无形在渗透。在利用品词、诵读重点段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后,黄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填补课文的留白处,让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训练,此时的孩子是情动而词发了。我想我们就应该像这样在不放弃内容的前提下,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去开发、利用我们的教材资源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17:34 | 只看该作者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听了吴老师的《太阳是太家的》这一课。我仿佛跟随吴老师走进了诗的美好意境,和那一群可爱的孩子感受着太阳的温暖。

感受一:教学过程体现编排意图

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编排意图即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以及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吴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太阳在别的国家的情况,提问思考:“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通过学生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吴老师都随即进行点评、深化,让学生从“太阳是大家的”领会到“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只有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的小朋友才有这样的快乐。同时又充分利用文后的泡泡“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让学生学完课文后,根据诗意说几句话,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的把握情况。

感受二:读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文字优美、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是诗歌的主要特点,教学诗歌自然离不开诵读。学生在初次接触诗中的文字,总感觉是那样的平白,如何让孩子入情入境地读,是我教学诗歌的困惑。今天吴老师做的就很好,吴老师主要采用了“以读为主”的形式,孩子们前前后后朗读诗歌不下十遍,但压根儿没有厌倦,而且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这与老师层层递进式的朗读指导是分不开的,林老师不仅安排了选读、齐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看画面朗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还在每次读前,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想想为什么喜欢?读懂了什么等,学生读的很认真,说得也很精彩。而且,教师的评价跟进的很及时,针对学生读的特点进行点评等。整个朗读指导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性与实效性。欣赏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诵读的场景,这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感受三:想象,让孩子诗心飞扬

“想象丰富,意境深远”是儿童诗的又一突出的特点。有人说:诗歌美在于它的意境美。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意境,或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境想开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诗歌第二小节时,老师紧紧抓住“多少好事”这个关键词,并借助诗歌中原有的“……”,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为了拨动孩子的心弦,教师除了必要的示范,还有自己不动声色的提示语言,“太阳来到了花园里、果园里……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辅助孩子想开去……收获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有的孩子这样说:                                        !有的孩子这样说:                             !

感受四:诗意充满课堂

诗意的课堂上到处流淌着诗意的话语。吴老师讲的是诗,学生读的是诗,连课堂上老师过渡的话语也是诗。 “太阳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 “忙了一天的太阳会和我们一起进入梦乡吗?” “太阳最爱孩子们。她爱白皮肤的孩子,也爱黄皮肤的孩子,她爱黑皮肤的孩子,也爱棕色皮肤的孩子……”吴老师的课堂上,无一处没有诗,无一句不是诗。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迸发。

尚待改进的方面

指导朗读不够充分,如第一节的快乐,第二节的舒缓,第四节要体现出盼望的情感等。教师应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感受到在朗读方面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17:53 | 只看该作者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

解东三小 叶林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下面我就姚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作简单的点评:

1、在教学中,姚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学生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教师在学生先读的基础上范读,避免了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而且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后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这样学生的朗读就有感性的基础了。

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多的鼓励,学生哪有读不好的道理,朗读中的情感真切而自然得流露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评读”,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

2、阅读中体验,入情中感悟。姚老师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尤其如此。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背,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本堂课的一大特色。就教学而言,教师善导、学生善学,学生读得充分,悟得轻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3、诗歌的教学也要有重点词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不是要求作概念上的解释,而是领悟体会。如对“洒”“拔”等拟人化的动词的理解,姚老师就是通过做动作,想像体会等形式进行启发,使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

4、在姚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自由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说出更精炼的诗句,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18:28 | 只看该作者
评《太阳是大家的》
近日,我校赵淑芳老师执教了一堂三年级语文课《太阳是大家的》。
    课上,赵老师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读通读顺课文。
    2.通过记儿歌、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等形式识记“彤”字,通过形近字比较、编儿歌、组词等形式,对比“陪、部”识记“陪”字。
    3.通过看图想象练说、当小诗人等形式进行仿写训练。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和赵老师一样,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所收获,并习得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能力。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本篇课文是诗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标注停顿符号,把诗歌读得抑扬顿挫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范老师所教的《太阳是大家的》一课,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看似简单,但要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是很不容易的,为此,范老师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感悟其中的含义,体会蕴含的快乐情感,我认为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有如下5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孩子以直观的印象。再配合以卡通画的板书设计,更能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使整堂课让孩子在图画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

3.      充分指导学生想象读,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如:在讲诗歌的第一小节中,展现了太阳落山时美丽的景色,老师就引导学生:我在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画,谁看到了?让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4.      表演读,以演促读。在学习第二小节诗歌时,为了体现“洒”“拔”两个动词,为了让孩子直观,更容易理解本小节的诗歌,所以老师鼓励学生在读时,能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5.      小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在讲诗歌时,范老师充分对学生“由扶到放”的原则,如:在学习第一、二小节时,由老师领着大家共同学习,而学习三四小节时,充分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更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另外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老师的激情不够高,不能完全感染学生。如果能用心和学生交流,效果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7-1 00: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