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6 10:15:05
|
只看该作者
巧拨学生的情感之弦——《太阳是大家的》听课片段及反思
作者:曾凡琴
片段一:
师:太阳仅仅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吗,不,太阳还带着暖暖的爱意,请大家默读第二节,看看第二节写了太阳的哪些动作,哪些词最能抓住你的心,把它勾下来。
生1:“陪”字我最喜欢,写出了太阳好象是我们的伙伴。
师:你很会体会,是啊,平常小伙伴会陪着我们,还有哪些人会经常陪着你?
生2:妈妈会经常陪着我们。
师:不错,妈妈经常陪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文章的作者用了一个女字旁的“她”,把太阳当作了妈妈,多么亲切啊!那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生3:这里的“洒”字最能打动我。
师:我把这里换一个词,“射、浇、泼”大家看行不行?
生4:这里的意思虽然一样,但却不温柔,用一个“洒”字,很轻柔的,很爱惜的样子。
师:你可真会体会太阳的温柔,她是如此喜欢那些美丽的鲜花,所以轻轻地洒下爱的阳光。我们试着读一读。
师:一个字一颗心,一颗心一片情,诗人把太阳写活了。假如你是盛开的鲜花、茁壮的小树、快乐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对太阳说。
生1:如果我是盛开的鲜花,我会对太阳公公说:“谢谢你太阳公公,是你让我盛开了美丽的花朵,我会让我的芳香传送给更多的人。”
师:你真是朵会感恩,会报恩的鲜花。
生2:我会说:“太阳太阳,谢谢你,我会好好成长,珍惜这美好的生命,报答温暖的阳光。”
师:你很会思考,从感谢中懂得了珍惜生命才是最好的报答。
……
片段二:
师:太阳仅仅是为鲜花、小树、小朋友做好事吗?
生:不是。我是从最后一句的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请你们展开想象,太阳走到哪里去了,去干些什么?
生1:太阳弄红了苹果的脸颊。
师:如果用“晒”字更恰当。
生2:太阳把银杏树叶染得金黄。
师:这个“染”字用的非常好,把太阳拟人化了,写活了。
生3:太阳把彩霞往天空身上披。
师:“披”字用的很生动,写出了彩霞漫天的天空是多么的美丽。太阳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说也说不清,写也写不完,那你们喜欢太阳吗?带着你们对太阳公公的喜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天边的晚霞染成了红彤彤的颜色。
片段三:
师:数不尽的等待,道不完的期盼,所以太阳是
生:大家的。
师:可是还有许多国家却不是这样。师出示课件:这是伊拉克战争中的孩子们,大家看,他们身后是被炸毁的残垣断壁,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失去温暖的家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1:我想变成太阳,把温暖照耀在你们身上,让你们远离战争。
师: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生2:我想对他们说,鸽子代表和平,我希望你们能够早日离开战争的痛苦,和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相信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他们也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那好请你们把想说的话写在准备好的和平鸽上,等会我们一起来放飞这些和平鸽。
学生交流写好的话,然后贴在黑板上的太阳上。
反思:
这是学校开展的达标课比赛中谭老师上的一节三年级语文课《太阳是大家的》。课堂里,教师诗意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习得语言的范例、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老师的引语,时缓时急,时轻时重,抑扬顿挫,满怀深情,如滔滔江河震撼学生心灵;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如幽幽琴声扣击学生心扉;教师更如一个“琴师” 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在这个散发人文气息的环境里,感受语言、运用语言,体会文本中浓浓的人文情怀,情感受到无声地熏陶与感染。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三个一让我感受颇深:
一处补白: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思维,练习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晒”字体现教师对学生方法技能上的引导,一个“染”字则体现教师对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肯定,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积累语言。
一处拓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比较评品、移情体验,如果你就是盛开的鲜花、茁壮的小树、快乐的小朋友,面对太阳暖暖的爱意,你会对太阳说些什么。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一些有着丰富内涵和韵味的关键词,如“洒、陪”等,细细品味,品、评、赏、读,学生不由自主地入乎其内,教师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感恩,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情感受到熏陶。
一处情到辞发:创作源于一种生命觉醒,源于苏醒的心灵对世界、对人的惊喜和感悟,源于对自身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面对处于战火纷飞中的孩子们,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和平鸽上,放飞和平鸽…..学生从语言实践中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从而珍惜生命,让学生的情感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教师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
我想作为教师,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多边对话,如果教师在这节课中,关注的学生更多一些,捕捉更多的充满生命律动的教育契机,那么生成与预设会更加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