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5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球之谜》听课心得
工作以来,参加过好几次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而每次金帆课堂上一位位特级教师的精彩演绎总让人觉得是美好的精神享受。这次金帆课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智慧、自信的课堂——《月球之谜》,聆听了她的朴实、亲切而又精彩的讲座《行走,教师成长的姿态》,分享了武老师由平凡到特级的成长、成才、成功之路。武老师高超的教学技巧、独特的文本解读、聪慧的激励语言、坚毅的人生目标、执着的教育追求让年轻的我们无不震撼,由衷的佩服。

智慧的课堂:

(记录一):课前热身:

师面带微笑仔细看着孩子们一会儿,说:我看到你们的腰杆都挺得很直,坐得都很端正,你们猜猜,我看得出你们怎么样?

生:您看得出我们都是好孩子!

师:对!我看得出你们都是好孩子,再猜猜,我看得出你们都是什么好的好孩子?

   (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自信)

师:我还看到你们的眼睛都很明亮,你们知道我从你们明亮的眼睛里看出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聪慧)

师:对!我看到了我眼前的这一群穿着火红衣服的孩子是自信的、聪慧的孩子,我听说呀,自信、聪慧的人往往记忆力都很强,对吗?那我就来考考大家喽!我说的话,说两遍,看谁能记住并展示给大家听!

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遍)学生说。

师:大家再猜猜我给她打多少分?

    对!我给她打一百分,因为她自信——说话声音响亮,正确——说得一字不差!一百分!

师:第二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学生说

师:第三句“细菌一旦放进月球尘土里,细菌一下子都死了。”(两遍)学生复说

   师:我听出了自信、聪慧的你们,记忆力确实很棒!所以我想奖励大家一下,猜猜我将奖励大家什么呢?

   学生都在思考,一生回答:老师您一定会奖励我们知识。

师:对!知识是每个人一辈子受用的奖励,(开始上课)

(随感):现在的公开课,研究课,都新增了课前热身这个拉近师生距离的简短环节,很大程度上能缓和师生的紧张情绪,让课堂从轻松开始,从武老师的课前热身来看,拉近的不仅仅是距离,缓和的不仅仅是气氛,我相信孩子们收获的更多的就是武老师写下的“自信”,在自信的感召下,孩子们变得比平时聪明了,比以前能力强了,找回了属于他们的天真、快乐、笑容!很是让人羡慕!

(记录二):笑声——掌声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来读读《月球之谜》(点名学生分段落读课文)

师:读书之前,先不急,做好读书的准备,摆好读书的姿势,才能把书读好!(学生调整读书姿势)。

一小男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知道你读得很认真,一字一顿的,但正因为你很认真,就让节奏有点慢了。这样,我给你个节奏,你跟着我的节奏走,我相信你就能把读课文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了。

师范读第一句,小男生跟读下去。

(听着小男生的朗读,当孩子读到“上面有些什么东西?”时,台下听课的几百位老师都被他奇怪的声调逗得哄堂大笑了。)

小男生读完了,师:真棒!你听到台下老师的笑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你猜大家为什么笑?(生很不好意思的说“不知道”)

师:我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因为你读得进步了,老师们呀都在想“哎呀!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聪明呀!”所以就笑了呀!不信,你听听大家的掌声!(台下掌声雷动)

(随感)这雷动的掌声是送给那位朗读的孩子的,但更是送给亲切、温和、机智,善于启发,不吝鼓励的武老师的。由“笑声”到“掌声”,留给我们这些“吝啬”的老师的应该是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给学生的更多的掌声、鼓励,帮助孩子们更多的应该是树立自信心。



听课心得:

武校长一堂课上了一个小时,但听课者,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我们都没有累的感觉,没有不耐烦的情绪。

1、语言的亲和。

《月球之谜》一篇说明文,在武校长的课堂上,演绎出来的不是枯燥乏味,而是轻松、有趣、愉快、自信,抓住“谜”,用谜组词,理解“谜”义,再到在课文中找谜,讲谜,激发探谜,最后到写作指导,环环相扣却又简单易行,尤其是讲谜,“课文中介绍了这么多月球之谜,这些谜呀,知道的人还真不多,包括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呢!你们如果要把这些谜讲给他们听,如何讲,他们才爱听呢?大家想想办法。”“第三个谜最长、最难的谜,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赛,看谁记得快。你们需要几分钟记忆?”“1分钟?我不行,3分钟吧!”说罢,武校长也跟着孩子们一起拼命读着;等等

2、流畅的导学。

说明文在很多的语文课上容易被上成科学课,但在武老师的《月球之谜》课上, “以读代讲”贯穿于整堂课。如在介绍月球之谜的第三个谜时,武老师采用师生比赛背课文的形式,在学生的要求下,老师先讲谜,在讲的过程中,老师故意背掉了“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估计”“前”等词句,并故作这些词、句去掉了也没关系的样子,这下孩子们可急了,纷纷举手说,这些词句不能去掉,原因也是振振有词。这样的设计自然流畅,润物无声,避免了我们教学中常用句子比较得出不能删去的生硬。再如:在资料的辅助下,学生了解了很多的月球之谜,武老师话锋一转:这么多的谜,为什么作者偏偏选中了这三个谜写入我们的课文呢?孩子们试想想,如果现在月球之谜不是写给我们孩子看的,而是要选到世界科学家大会上去讲演的,作者还会选这三个谜吗?像这样的课堂导学在武老师的课堂比比皆是,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语文味十足。

3、独特的视角。

正如武老师在讲座前对课堂设计意图解读时说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每堂语文课前最应该思考的两个问题是“本堂课我应该让学生们学习什么?让学生们积累些什么?”“应把在课堂上听到孩子们成长的声音作为我们每个走进课堂的教师的最美的享受”。在《月球之谜》的课堂上,武老师注重让学生学习的不是月球的知识,而是作家的表达技巧,在大多数的“以读代讲”中,孩子们对课文能熟读成诵,作者精炼的语言,准确的用词一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让学生积累什么呢?”这堂课上不难发现,是让学生积累选材的技巧和拟题的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老大难,更不要说“选材”和“拟题”了,虽然一堂课无法培养出孩子的选材能力和拟题能力,但两堂课、三堂课,以至更多堂课的积累,潜移默化,就能形成一种能力了!”是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听到孩子成长的声音!”“我的课堂上,学生从不用担心答得对的还是错的!”一堂课上,我们就能看到孩子们在自信的成长,看到孩子在轻松中探究,哪怕是背课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4:17 | 只看该作者
  
《月球之谜》听课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文,理论上说来,科普文语文性不强,但是舟山朱家尖小学的刘晓颖老师却能把它上得语文味十足,原本枯燥的文字也变得灵动有趣,不但学生学得入情入境,我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刘老师通过听、说、读、划、议、积累等教学手段教学第一、二自然段,这一堂课扎实而有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一、字词教学扎实

首先体现在导入环节对“谜”字的教学。刘老师在书写课题时强调了“谜”字“走之儿”和“言字旁”的顺序,她还通过请学生给“谜”组词,并选择题目中“谜”的意思,使学生理解了课题。

在初读检查生字词环节,刘老师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如指导学生读准“遐想”、“水藻”、“临”的字音,并对“一项”这个数量词进行了运用;又如“皎洁的月光”这一短语,刘老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皎洁的月光”是怎样的,再出示一幅幅明月图片,在欣赏中体会“皎洁的月光”的明亮而洁白,也为下一步的“遐想”做好了铺垫;再如“环形山”一词,教师通过看图片和补充资料,使学生理解词语并感受月球的荒凉。



二、朗读指导到位

尽管这是一篇知识介绍性的文章,句子也不是非常生动,但刘老师对朗读的指导可谓一环扣一环,一层更进一层,非常到位,教师的评价语也极富激励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如在指导“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一句的朗读时,课件出示了一幅幅美丽的月光图和一句句与月光有关的诗句,学生在配乐中吟诵。在这些意境深远的诗句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滋生了许多“美好的遐想”: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再回复到这一句话的朗读,一遍两遍地读,句子变成了诗,学生完全与情境结合在了一起,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充满美丽的月球世界。

再如朗读“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句话,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巨大的努力”到底有多大?刘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补充“新闻档案”:一套航天服需要1.6亿人民币、航天员的魔鬼训练、航天员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样三次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到了为了揭开“月球之谜”人类在才力、物力和人力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登月的艰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朗读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精彩!



三、拓展资料、链接课外

在教学伊始,刘老师就给学生提供了古人对月亮的美称和外国人对月亮的别称。玉兔、玉盘、广寒宫、婵娟、玉镜、“狄安娜”女神等美好的称呼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中。

再如在体会“美好的遐想”时,刘老师适时地补充了老师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伴着古典的古筝乐曲,再加上那一张张月亮的美图,学生自然而然地滋生出许多“美好的遐想”,被带入到一个神秘、美丽的月球世界。只是本人觉得刘老师在出示古诗的时候,是否可以备注一下诗人以及诗名。还有对“巨大努力”的三次“新闻档案”补充,这里就不累述了。



感谢刘老师为我们献上一节这么精彩的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4:47 | 只看该作者
东海听课之《月球之谜》一、导入

今天,这里有很多的老师来听课,让我们向他们问个好。老师这里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图画,想不想欣赏?我还配上了美妙的音乐,你们千万别听得陶醉了哦!

(多媒体出示几张与月亮有关的图片)

T:面对美丽的月夜,同学们想说什么呢?

S:月亮真美呀!

T: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感。你能说几句与明月有关的诗吗?

S: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S: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S: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S: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S: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T:老师献上几首,都是平时叫同学们在积累的诗句,让我们来齐读。

(多媒体出示与明月有关的诗句)学生齐读。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阔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二、教学第一段及相关字词

(多媒体出示以下句子)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T:“临”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S:它是前鼻音。

T:查字典查什么部首。

S:查起笔。

T:“悬”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S:里面是两横。

T:皎洁是什么意思?遐想朗读注意的地方,意思……

T:我们看月亮那么远,却会引起那么多想象,可见月亮魅力无限,如此月夜,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叹,温和,轻柔)

1、  齐读这段话。

2、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部分,学生读后部分。

3、  还可以轻柔点,学生读前,师读后。

4、  齐读。

三、多媒体出示三句话

月亮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1、  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疑问句)

2、  疑问句该怎么读?一起读。

3、  你想了解月亮,走进月亮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月球之谜》。

4、  谜是什么意思?

四、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思考:月球是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五、检查,新授

1、第一次登月是什么时候(1969.9.20)

2、第一次看到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纸生读相关段落)课件出示齐读。

3、介绍环行山,指生读资料。

4、月球是一片荒漠,荒漠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面对十分奇异景色,产生哪些不解之谜?

为什么黑沉沉的天空,地面却洒满阳光?

为什么没有生命,没有水?

阳光哪里来的?

与地球相比,天空是蓝色的,月球的天空为什么黑沉沉呢?

……

7、教师介绍登月相关资料。

8、书上有那些不解之谜?出示相关段落

难道这些土有杀菌的本领吗?这疑问怎么产生的?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师生合作朗读(师前,生后)

9、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土壤能养水藻?……

同学们体温的时候用上了难道……

为什么……

……怎么……(句式练习)

10、课文哪个词说明不好懂?(费解)读句子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11、更令人费解的是: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省略号省略什么?(许多不解之谜)

12、上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月球的不解之谜,老师把它们做成课件,读读。

13、老师搜集了相关资料放在课桌里,同学们找出来供参考。

六、延伸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把你对月球最感兴趣的一种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令人费解的问题写下来。

小结: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5:08 | 只看该作者
《月球之谜》听课感悟

丽岙二小 吴佳丽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据文本特点,洪老师把重点确定为: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综观整节课,有几个地方比较成功:

一、 正确定位

这篇课文虽然散发着科普知识的光芒,但其文字优美,要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魅力,不失语文的本味,难度也很大,而洪老师正确定位,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导入的环节,洪老师让学生“进入”宏大而有韵味的时空背景,先带领学生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远的诗句中,对月亮滋生出一种美好的遐想后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创设语文的氛围。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例如在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洪老师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然后品味其文字的优美来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朗朗。

另外,洪老师还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因素与语言现象,努力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初读环节,洪老师通过一个大问题:“课文都写到了哪些谜”统领了这篇课文的全部内容,并将这些句子贴在黑板上,而句子的排列也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前面六句句子是疑问句,而最后一句是陈述句,在此环节洪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句子,发现句子的奇妙安排,从而引发孩子的疑问:第七句为何是陈述句,只列举了实验结果没有提出问题,洪老师就抓住这个空白点,让学生依照上面的句子的特点,用句式“为什么”来提问,从而重视文本提供的言语材料,把课文里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完成新的表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两个点的训练是扎实的,有效的,抓住了文本的特点,学生在这些训练中增强了语感,品位了文章的语言,揣摩了文章的表达,具有浓浓的语文气息。

二、借助图片 有效拓展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知识短文,学生对与月球是陌生的,关于“环形山”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洪老师借助图片,有效的拓展了文本的空白,使学生对其不再是空白的概念。丰满了学生的原有知识。

三、字词教学   “我要学”

    不难看出,洪老师的这堂课的字词教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本课会读的字有8个,要求写的字有14个,洪老师在此环节上,将会读与会写的字整合在一起,将词语分为3组。第二组是“一片荒漠 一项研究”这是一组数量词,这组词语要求学生读好“一”的变音。学生既掌握了“项”的读音,也学会了“一”得变音,把词语教学落到实处。字词教学要求“音形意”三者集合,但是各个年级段有不同的偏重,三年级的字词教学“音形”为辅,“义”为重。洪老师的字词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联系生活:“水藻”的教学,联系“海带”来理解。再如联系已有知识:“细菌”的教学,联系《玩出了名堂》来理解;“令人费解”用说一句话的方式来读懂意思。又如逐字理解:“古往今来”的学习。总之,洪老师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理解词语,丰满词语。

    这是一堂学习的课堂,以上的这些感受只是自己在听课时候的所学到的。语文的高峰,还得继续攀爬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5:39 | 只看该作者
《月球之谜》评课稿



听了我校朱老师的《月球之谜》,我深有感触。朱老师能把一篇科普文上得如此富有语文味,

如此入情入境,真是佩服。现我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体会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达成目标。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朱老师在课堂上通

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

兴趣。

如教学本课第一句时,课件出示一轮明月挂在高空,还播放音乐,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

遐想。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加上老师优美抒情的引导语,让学生说说眼前有怎样的画面,

既达成积累语言的目的,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遐想”这个词。同时也给这堂课增加了浓浓的

文学味。这样的指导朗读,学生是读得一个比一个动情,一个比一个精彩,完全与情境融合

在一起,被带入了一个神秘充满美丽的月球世界。又如:在理解词义的时候,朱老师恰当地

运用多媒体,帮助孩子们理解了词义难点。如对“水藻”、“环行山”的理解,朱老师也是

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的。我觉得本节课多媒体的运用是适时的、适度的,真正起

到了辅助的作用。

体会之二:重视朗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评价及时又丰富。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朱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非常到位

,评价富有激励性,特别是文中疑问句的指导尤为精彩。如何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呢?朱老师

没有直接说怎样读出疑问的语气,也没有自己范读。而是以巧妙的评价语来进行引导。朱老

师的评价是“你告诉我声音要往上扬。”,“你歪着小脑袋,头脑里还充满了好奇呢”,“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知道该怎么读了。”然后师范读,学生再次读。朱老师就靠几句恰当而

美妙的评价语教会了学生读好三个问句。朱老师的评价语非常恰当、自然,朗读指导取得了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教师语言充满激情,使被表扬的学生如沐春风,让倾听的学生热

情大增。整堂课,没有烦琐的分析,以读代讲,书声琅琅,充满人文性的评价语让人回味。

虽然大家都感觉科普文章是很难上出语文的味道,但朱老师的课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独到的诠

释。尊重文本,紧扣文本特点设计教学,在朗读训练中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学生学得有

趣,学有收获。有了这节课的成功铺垫,相信下堂课学生带着搜集到的资料来交流,对未解

之谜进行自己的猜测与判断,一定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一定会有更精彩的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5:59 | 只看该作者
《月球之谜》评课
   《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内容简单,但要借此引领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难度还是比较大。虽然大家都感觉科普文章是很难上出语文的味道,但今天听了三位年轻老师的课后,用一个词形容她们的课堂教学,那就是“异彩纷呈”。我觉得三位老师在教材理解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她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尊重文本,紧扣文本特点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品味语文。
   下面我着重以淑红老师的课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我首先说说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我们是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教研组。我们组的青年教师最多,热情也最高,她们都能把这次赛讲活动视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所以都能积极参与,认真从事。我们组经过集体教研,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就《月球之谜》这节课导课就设计了好几种方式,最后一致选种了适合孩子们的“小练笔”活动。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公开课,我们往往重视学生说的方面训练多些,很少让学生动手写。这次“小练笔”活动,真正着眼于孩子读写能力的举措,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看到,好多孩子只写了一两句话,我相信,长期坚持下来,只要从一句句的话写起,循序渐进,孩子的作文能力慢慢就会达到我们要求的高度。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这种灵性,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我们的学生才能出现“小安徒生”,“小郑渊洁”……这点也正是淑红老师这节课所呈现给大家最精彩、最独特之处。
   淑红老师今天的课能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创设语文的氛围。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淑红老师紧扣一个“谜”字,让学生划出课文中介绍了哪些月球之谜,然后引导学生读文本解决谜,最后还有哪些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整个教学设计从“生疑——解疑——又生疑”这样的思路展开,脉路非常清晰,环节简节。体现了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可见淑红老师钻研教材是花了一定的心思的。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淑红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如:在理解词义的时候,如“遐想”的理解,淑红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激起许多的疑问。你也想一想,月亮上有什么,从哪来的?这时学生发挥想象,说了很多问题。淑红老师饲机评价:你们真是浮想联翩,刚才你们说的这些不都是美好的遐想吗?至此,词义的理解水到渠成。此外,如对“荒漠”的理解,淑红老师也是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帮学生理解的。又如:由原来想象中的广寒宫等美好的景色与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的强烈反差中,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视频,学生很感兴趣。最后又利用课件给学生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我觉得本节课多媒体的运用是适时的、适度的,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对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度把握很好。在某些教学环节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而不是把老师的思维强加给了学生。例如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月球之谜时,老师能随机出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种谜进行学习。这样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淑红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非常到位,特别是文中疑问句的指导尤为精彩。如第一段的句子,因为是遐想,所以要读得比较舒缓,老师评价到“你好像在对着月亮自言自语”;第三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问句是对现象的不解,读时语气要稍重些,老师的评价是“你读出了困惑的语气”,“这真是令人费解的谜啊”,“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特别好奇。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到好奇吗”等。不同的问句有不同的朗读语气,老师的评价语非常恰当、自然,朗读指导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教师语言充满激情,使被表扬的学生如沐春风,让倾听的学生热情大增。整堂课,没有烦琐的分析,以读代讲,书声琅琅,充满人文性的评价语让人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0:06:25 | 只看该作者
《月球之谜》评课

              金冬兰

《月球之迷》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华老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提供有关月球图片资料,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我的听课感悟是:

遐想的开课语言,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华老师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收集了月球的资料,经过认真琢磨,仔细推敲每一句话,用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下来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话语,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

接着,华老师又在美丽的月空图片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相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华老师优美的导语中,学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飞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经过华老师仔细地推敲、反复的琢磨, 语言是那样的优美,具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如:在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异。这时,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迷茫了,这么美丽有魅力的月球,在他们的心中是何等的美丽。可是事实却与想象截然不同,孩子们全都惊奇了。探索月球秘密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华老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这时,孩子们眼中闪动的是智慧的火花,迸发的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另外,华老师还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因素与语言现象,努力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指导学生理解“奥秘”“皎洁”“费解”等词的含义时,放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课堂训练句式:——为什么——难道——。这两个点的训练是扎实的,有效的,抓住了文本的特点,学生在这些训练中增强了语感,品位了文章的语言,揣摩了文章的表达,具有浓浓的语文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5: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