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别人没想到的》评课

zjy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目标也很明朗: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师父的称赞?

在教学设计中,沈老师以筷子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想到了很多筷子的妙用,如可以当起子开瓶盖,可以玩游戏……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很多同学想了别人没想到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适当的启示以后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去感悟。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描写三个徒弟画的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如描写大徒弟画的词语“很小很小、画满、细笔”等,让学生理解了在徒弟画了很多的骆驼,又如在看小徒弟的画的时候,虽然只看到了一头半的骆驼,可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连绵不断的群山”,仿佛看到位了每一座山后都有很多的骆驼,从而体会到小徒弟的画妙的哪儿。

另外可以适当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教师紧接着问:那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呢?由于时间关系,学生都没有想好,其实这里教师如果说说民间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学生思考。说说怎样才能画出花香的话,由于有了一定的范围,学生可能会说的好一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23:40 | 只看该作者
《想别人没想到的》评课

这节课教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采用了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喜欢听故事是小朋友共有的特点。让小朋友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出示表格,明确学习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读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作业形式多样,以“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样包含了优美意境的诗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0:23:08 | 只看该作者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听课反思



4月1日在华颖中学听了何春叶老师上的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收获颇丰。

何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策略上,她先让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将课文分解成了许多小问题。整个课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示得比较好。

本节课何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设计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来建立的。老师积极关注学生,有学生讨论、交流、表演、感悟等,这都给了孩子主动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资源方面,何老师更体现了她强烈的资源观。首先她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她充分利用文中的资源,由一个故事引出更多的故事,扩展了课外的资源。并利用一个很好的典故“深山藏古寺”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但老师在此做得匆忙了些,课件展示得太快,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要求,就出示后面的题目了,果然学生回答就不那么完美。这此,如果老师不是自己读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要求,效果就会更好了。

何老师在这节课所采取的方法,都很好地落实了目标,并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以上几点就能可以一斑。

第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由学生自己思考,而后用简单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概括。第二,老师将课文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理解为什么三徒弟的画能得到老师的称赞。第三,让学生讲与本课相关的故事,由课内文本引到了课外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师付的话的理解。

但在这些方法的达成方面,我还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在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学生都没有真正做到用精练的语言来讲述。老师在此也只是简单地说:“看谁还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其实,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文章,只要学生能将故事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讲出来就行了,竟学生都还只是三年级的孩子。一个学生没有讲完全,再由另一个学生进行补充,老师在这里给一个支架,学生就能真正做到简练地复述课文了。

何老师将课文内容分解成四个小问题,我认为太多了,只要抓住课后思考题“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呢?”就行了。学生回答三徒弟如何画的后,再引出其他两位怎样画的,并进行对比:谁画得最妙?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但特意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来讲述句子,就没有必要了。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目标就真正落实了。

至学生表演就认为就没有必要了。听不到学生的声音,而且也不像表演,而且这些与语言训练也没有多大关系,在此就有些多此一举了。老师在学生基本理解“想别人没想到的”的道理后再让学生讲述课外看到的故事,跟着再从画师的话中来强化,开阔学生思维。这样既读了课文,又体现了课外知识的展示,最后再动笔,写写自己的体会。一堂课就既有读,又有写,更完美了。

至于评价,何老师做得很不错,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能注意到评价多元化,激励的语言更到位、更突出就好了。

最后提一提,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好词还是不应该放过的。本课的四字词语学生是新学的,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增加词汇积累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