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约但不简单,平实又扎实

--------听《翠鸟》有感

    张卫敏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其教学流程简约但不简单,平实又扎实,对学生而言很实用。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言语发展,关注学生的精彩。对于课堂,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课堂中那一个个教学环节,来着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文本本身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性,扎扎实实地把语文课上好,把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提升上去。

  亮点一:课题写得好。

  一个简单的课题,竟也分了三层,而且一层压一层。先是读,读正确。再是记,“翠”的上半部分,不是“羽”字,下面没有长勾。第三步是理解意思,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猜一猜“翠”的意思。一个环节,将识字学字的几个步骤完整联系在一起,真是巧妙。我想学生对于“翠”字,肯定也会记忆深刻。

   亮点二:灵活掌握主要内容。初读课文前,提问:课文写了翠鸟的哪几方面?让学生直接抓住主要事物进行理解,不再笼统地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有了一个十分明晰的思路,突出了教学的有效。因为学生第一次阅读文本,难免说不到位,此时教师提示可以分段落来阅读归纳,使三年级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苹果。

亮点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如果写你喜欢的一样动物,你会抓住什么来写?交流后再来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翠鸟的什么?一般情况下,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时,我们总是很直接地让学生找到几个方面,但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如果写小动物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而后在反馈课文中翠鸟的几个方面,学生学得很自然又轻松。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一种提示,又是引导学生如何撰写动物外形进行了习作指导。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写到了小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后,又问哪部分是重点写?又分了几个方面?学生阅读描写羽毛的句子后教师随即又提问: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一部分在写作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但靠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除了教给学生“写什么”,更多的是要教给学生文本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对于翠鸟羽毛的学习上更多的则是关注写作,谋篇布局,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应该说这样的渗透对三年级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大有裨益。

另外,张老师在借助多媒体理解字词、感悟语言方面做得也不错。比如理解翠鸟羽毛的颜色之一橄榄色时,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认识橄榄,因而也无从理解橄榄绿。此时老师将鼠标轻轻一点,橄榄果出现眼前,橄榄绿自然而然地就明确了。张老师借用网络地力量,选择了一张科学有效的演示文稿,可惜的是没有将它与自己所做的其他内容链接在一起,上课操作课时不方便,又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建议将演示文稿进行修改,再投入使用,让其更好为课堂教学服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5:08 | 只看该作者
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李老师   课时:第一课时

总评:李老师是新毕业的老师,从本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进步是非常大的。实录部分不一定准确,我的主观内容很多,可能有误解李老师的地方;点评完全是个人意见,没有对错之分。希望能得到争鸣。

一、师生问好后,教师:“这组坐的很好!希望能坚持住。”

(教师开课之始,首先表扬的学生的坐姿,这很好,可以看出对学习习惯的重视。这点很重要)

然后教师有变换一种语调,说:“鸟儿是我们的朋友,你见过可爱的翠鸟吗?”

(教师突然变换一种语调,给我的感觉很不自然。这点可能跟我的教学理念一样,我所期望的教学就是如春雨润物,细细无声般的境界。教师以正常的语调与学生交流,容易在课堂之中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在不知觉中进入学习当中。当然,教师有感情的语言我并不排斥,但反对那种给人感觉不自然的语调。)

生:没有。

师:“翠鸟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翠鸟》,请大家伸出手指头,跟老师一块板书课题。”

(这句话,实际上我感受到教师的对语文课的认识,似乎语文课就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这点我不赞同。我认为可以这样说:“翠鸟什么样,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翠鸟》)

二、师:“请大家先把书翻到单元导读,齐读,你读明白了什么?

学生齐读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两点:1、学习课文,看看人们对待植物和动物不同的态度;2、学习时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想想能为环保做什么?

(这部分出现的顺序我觉得可以放在开课之始。不过老师在引导时抓住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两个重点,很好。如果能够在引导时把引导“学生的该如何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删除会更好)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我能找出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

(对此教学目标,我认为:能够以学生的身份表述,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我能通过读课文、查字典、问同学或老师,正确读写生字词;

2、         我能够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朗读课文、画出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能够正确说出翠鸟的特点,同时能说出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翠鸟,感受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与李老师的目标相比,我对目标的叙述更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达到的程度,同时侧重的作者的表达方法,这点尤为重要,这点正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科的标志。

教师简介目标后,出示学习指导一

四、自学指导一

教师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生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伴、查字典或举手示意老师。

六分钟后,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这个自学指导,强调了学生的个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强调了学习的方法,有具体要求。

我的表述为: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遇到不会的生字、生词,不认识可请教同伴或举手示意老师,然后多读几遍。2、读完课文之后,在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同桌互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词。

六分钟后,比赛谁读的最好。

我认为在课堂之上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还是大声朗读的好,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也有利于把课文读通顺。同时遇到不会的生字,查字典的话在课堂之上太耽误时间,应该放到课下。

另外,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词,更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词。

实际上如果学生预习习惯好的话,这个环节完全可以在课下预习时完成。每学一篇新课文,学生都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习课、早读等时间)提前标自然段,画生字词,自学生字词,连读课文。上课之始,教师进行检查、反馈,强化学生的预习。那么课堂之上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悟感情,体悟表达。)

五、汇报一

1、指名学生读生字词,(此时投影灭了,教师调试了几次不行之后,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翠、秆”等词)

翠鸟 苇秆  腹部  衬衫   透亮   泡泡  又尖又长   清脆  一眨眼   逃脱  清脆  疾飞 饲养  渔翁 石壁  打消  念头

(此处我很疑惑,这些生词哪里来?学生掌握的标准是什么?认读的生字表中缺少秆、绣、赤、褐、泛、锐、峭,会写的生字表中赤、泛、陡。)

六、自学指导(二)

请你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读完自学指导二后,说:“比比谁读的优美?”

刚开始没几个人举手,教师便进行了鼓励,要大胆,勇敢。学生举手的多了起来。教师挑了几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分段进行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看谁能找出他们读的错误。

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其他学生果真找出了好几处错误。

(我觉得此环节,应该还属于自学指导一。因为自学指导一本身就包括了朗读课文。自学指导一的汇报可以这样安排:

1、指名学生读我会读的生字,进行组词。这个只要求学生能认读就行,可以带词读之后,再读单个生字;

2、我会写的生字,课堂之上可以先要求学生正确读、组词,重点指导几个易写错的生字。

3、指名读课文,可以找几个中下等的学生读,这样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问题,以便纠正。同时其他学生不要仅仅只挑错误,还要学会发现谁读的有进步。这样一方面鼓励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站起读书的同学受到打击,从而使学生的发言的积极性不高。)

七、教师:“他们读的好听吗?”

学生:“不好听。”(此处教师的语言,也可能是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我们站起读书,得到同学的挑错误,得到老师的评价是不好听。)

教师:“是呀,读书要有感情,读书是有技巧的。现在我们就来读第一段。这段些什么呀?”

学生:“翠鸟的样子。”

教师:“翠鸟到底什么样,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

学生齐读之后,教师问到:“翠鸟有什么特点?”

“颜色鲜艳”(这时听不清是教师还是学生说出的)

教师:“听老师读,比较一下跟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在朗读时,重读了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跟着学习重读表示颜色的词语。

教师:“课文第一段讲了翠鸟的外形,那还讲了什么?”

听不清是老师还是学生说的,最后得出2、3段写了翠鸟的动作。

这时,老师出示:自学指导三

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话说出这些特点。3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得准确,回答的完整。

(我觉得,到这时,李老师的节奏已经乱了。这个应该是在学生学习第一段之前出示的。

另外,教师对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似乎思路不对。不应该让学生像鹦鹉学舌一般学老师重读几个词语,应该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上,我会这样做:

首先,在学生汇报完生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路。

同学们,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主要抓住了外形和动作两方面描写了翠鸟。

第二、在此基础之上,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段,你能说出翠鸟外形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关注表示颜色的词语,得出颜色鲜艳使其外形的特点之一。

这时出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赤褐色的衬衫。”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的顺序:头上——背上——腹部。体会 “……像……”写法的好处。

2、小巧玲珑的特点学生可能不容易自己总结出来,教师可直接依据课文内容说出,让学生体会。

3、在感受外形的时候,可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课件等,让学生感受到翠鸟的可爱,从而读出自己的感情。

而对翠鸟动作特点的描写,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说整体感受,让后再让学生找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这时可相机练习课后的思考练习比较句子,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最后,再讲到4、5段时,一方面教育学生爱鸟,同时要回顾全文,从具体的语言描写中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还可以再渗透一些写作知识:抓住特点,当做人来描写等)

八、此后的环节大概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参的内容:颜色鲜艳、鸣声清脆、动作迅速敏捷的特点。我的感觉教师就有点思路不清了。

当堂训练,是一些看拼音写生词的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3-14 09:45 编辑

《翠鸟》听课反思

听课人:黄明惠    时间:2.25

昨天,姚老师和陈老师听了我讲《翠鸟》一课。这一次上课,我首次在上课前没有和姚老师讨论过文章的结构和教法,我想试一试,自己对文章的把握能到达什么程度。

一节课下来,姚老师和陈老师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提出了各个方面的宝贵意见,让我更清晰了对教材的结构把握,还有一些课堂设计的技巧。今天,姚老师又让我去听了她上同一篇课文,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大,于是我想这些宝贵的经历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

一.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姚老师对我在课堂上使用的一副图片让学生描述翠鸟各个部位的设计提出了疑问:“你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说句实话,被姚老师这么一问,我自己心理都有点摸不着头脑。是啊,做课件的时候,我只是想到让学生逐个看翠鸟的部位,让他们用书上的语言来描述,这样可以检查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记住了哪些内容。但是,这样仅仅达到了文本再现的目的,而且,我这一环节的出现太早,学生才只读了一遍书,不可能完全记住文本内容,所以我的设计也没达到我的目标。针对这个问题,姚老师提出了改进意见:学习翠鸟外形这一段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欣赏、品读,再让学生看图片描述。除此之外,这一环节还可以这样利用:指导朗读。边看图片,边体会各个部位的美丽,边读出美丽的感觉。

二.朗读指导要讲究技巧。

教师的范读不需要一整段的范读,因为这样学生只是停留在欣赏的阶段,听完不知道哪里应该重度,哪里应该轻读,哪里有感情地读,所以,教师的示范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朗读指导之前必须做足品字、品词、品句的功夫,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知道有两种常用方法可以借鉴:引读法和指导重点句子读法。引读可以在带着学生读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应该重度,哪个地方应该轻读,哪个地方有感情地读。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是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哪个地方读得不够好,就在哪个地方进行指导或纠正,适当地利用夸张的语调、夸张的手势为辅助也无妨。

三.课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课堂常规这一问题,姚老师从二年级就开始向我提出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自己也一直在摸索如何组织一个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学习的课堂。更多时候,我只能让没听课的孩子站起来听,或者是提问哪些走神的孩子,但这个方法让我感觉很不好,因为这样就破环了课堂的连贯性,也会影响其他听课的孩子,甚至教师的心情。姚老师提出了很宝贵的建议:在提问某一个学生的时候,要让其他的同学有任务。今天,我在姚老师的课堂上就观察到了这一点:姚老师一节课里有三处让学生站起来读课文,每一次都对其他同学布置了任务。例如,在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时候,她就让其他同学思考:写了哪些地方美丽?在读翠鸟捕鱼之前的段落,让其他学生思考:那个动作让你感到机灵?在捕鱼过程的段落就让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动词。读的过程中,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不用老师说就都端着书在认真听同学读。有任务地听,这样就避免了出现其他同学走神、玩小动作的情况,课堂的效率也高。

四.向学生提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

在我讲翠鸟捕鱼的过程中这一段时,我第一次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哪些词可以看出翠鸟的敏捷?结果学生找出来的词语并不是我预设的答案(动词),这个问题陈老师指出来了:你的提问应该是“那些动词可以看出翠鸟很敏捷?”一字之差,效果截然不同。反思以往的教学,我也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问了之后,达不到效果,再问一遍的尴尬场面。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另一方面是教学效果预设不到位。昨天刚好召开了语文可租教研活动,学习了崔峦老师在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崔老师就重点讲到了课堂预设的问题,“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预设到学生的回答,这样才可以避免无价值的提问。

五.课堂要有完整性。

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要有一个对整篇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而不能从个别段落开始讲,这样会使得课堂显得支离破碎,没有整体连续性。

以上是我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今天在听姚老师的课的过程中,我也在反复对比和思考着:如何将课文的知识点点深入地落实到教学中?姚老师上课的几个细节的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平时我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或是抓到重点了,却只停留表面,没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而这一点,在姚老师的课堂上有三处让我感触最深:

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在讲这个句子的时候,姚老师连续问了两个问题,“什么是绣?”并用形象的动作告诉学生:是在原有的底色上面在添加上颜色。当我还不明白姚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意图时,她的下一个问题让我清楚了这个地方的巧妙之处——“真的是绣吗?”这个问题给了学生一个很明显的启发:不是真的绣,而是在原有的橄榄色上的基础上再添加翠绿色,可见作者用词的精妙、形象。学到这,学生和我一样,立刻就想到了,姚老师立刻趁热打铁: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作者这样用词准确、形象。

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讲这个句子的时候,姚老师同样抓住了“贴”和“疾”两个重点字眼,线让学生比较句子,“如果我改成‘翠鸟爱在水面上飞’可不可以?”让学生体会用上这两个词让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翠鸟的机灵, 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翠鸟飞行的,姚老师以讲台为水面,让一个学生上来以手为翠鸟,进行动作的表演,还让学生说出了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就不知道翠鸟飞行的速度,动作等等。经过这样充分的再现画面、品词之后,姚老师才点出:作者在描绘事物的时候,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翠鸟飞行的敏捷,用的词非常准,非常精妙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斟酌用词。

3.“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一句话,我在讲课的时候是没有讲的,而姚老师不放过任何细节的线索,在学生齐读的过程中,她听到一个学生在读到“轻轻”这个词时,语调放轻了,马上顺势启发学生:你们为什么强调“轻轻”?可爱的孩子们立刻睁着回答:“怕惊动了水里的小鱼啊!”——“看似和机灵没关,但其实作者用词还是有目的的啊!作者用词是多么别具匠心!”  

4.“尽管它(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姚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借助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如果小鱼的机灵是在这个水平,那翠鸟的机灵应该在哪里?”学生立刻用手做了一个比姚老师更高的手势,“对,小鱼的机灵和翠鸟的机灵就好比台阶,一层比一层高,所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说出递进关系之后,马上让他们造句,现学现用。这个句子的处理,让我看到了姚老师不仅用形象的动作让学生明白了关联词语之间的递进关系,又及时地检查了学生是否会运用。

    姚老师的这四次点拨,让我对她的整个课堂设计的用心有了一个教清晰的轮廓:在指导学生品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即抓住翠鸟的特点,又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这些,也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最需学习的!

二.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这是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平时的备课,只是考虑到讲课文讲通、讲顺,而没有考虑到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且看姚老师怎么渗透的吧:

        1.在讲解翠鸟外形的那一段时,姚老师先让学生看着翠鸟的图片边欣赏边品读描写翠鸟的句子,整体美读之后,姚老师用手从上到下地指着图片,顺势问了一句: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问题简单,加上老师的手势暗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使得堂课学生又再现了一次写作顺序的学习。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环节,学生就有所收获,这点就要老师能够有敏锐的“嗅觉”,心中有数。

2.接着分析眼睛和嘴巴的描写。也是一番欣赏与品读之后,姚老师有问了一个我绝对没想到的问题:作者写了翠鸟的眼睛和嘴吧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不和描写羽毛时一样,也写眼睛和嘴巴的颜色?一个问题,既在无形中启发了学生句话和下文有密切的关系,又总结了“写作是要用目的性的,不能想到哪写到哪。句与句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生又再一次巩固了以往的写作方法。

   

          在这一轮听课、评课、再听课的过程中,我把自己的课和姚老师的课进行了对比,再结合以往每一次听完课姚老师给我的建议,总结下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反复磨练,反复反思,反复改进。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将是我在我的教书生涯中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学习和反思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6:06 | 只看该作者
享受幸福

——听师傅的课后思



今天,我搬着个小凳子来到了隔壁班教室,干什么?听我师傅上课,心中有丝窃喜。

她已经上《翠鸟》这一课了,整堂课的教学流程虽然很简单,但却是很扎实,对我而言很实用。就拿她的话来说,就是主要让学生说,从说一个词语到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扎扎实实把语文课上好,把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提升上去。



课文的引入,契合主题,自然流畅。

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了一篇题为《地球哭了》的文章,她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猜一猜,文章围绕什么展开?是谁造成的?那我们怎么办?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第二组课文的主题“爱护周围环境”。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在下面听课的我差点不知道她上哪一课。



课题读得动听,记得牢,写得好。

一个简单的课题,竟也分了三层,而且一层压一层。先是读,读正确,声音要脆(和翠同音)。再是记,“翠”的上半部分,不是“羽”字,下面没有长勾。第三步是写,老师在黑板上大大的范写,书写完毕后让学生在书本上练写一遍。一个环节,将识字的几个步骤完整联系在一起,真是巧妙。我想学生对于“翠”字,肯定也会记忆深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已”。我想这句话还没有说完,或者这是对于部分无比迷信教材的人而言。我觉得我们应当从这些优良的,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华中,提取养份浇灌给学生。我觉得在这堂课上还有几个地方设计精妙。

1、初读课文前,提问,课文写了翠鸟的哪几方面?(能让学生抓住主要事物进行理解。不再笼统地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且在后来的提示中,讲到可以分段落来,使三年级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苹果。)

2、如果写你喜欢的一样动物,你会抓住什么来写?交流后再来说说课文第一段写了翠鸟的什么?(可以说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对平时习作的指导。)

3、在说了翠鸟的外形写到了小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后,问哪部份重点写?分了几块?生读描写羽毛的句子后提问,这里体现了写作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我想这里更多的是写作中,谋篇布局,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对三年级大有裨益。)

4、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老师更多的是让学生来说,比如哪些句子很有意思,值得我们学习?再仔细瞧瞧,有没有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

这些问题设计,方向明确,贴近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难度适中,有一个让学生自由言说的空间,又不大跑偏。设计意图上以语文的读、说训练为主,又能对平时的习作进行指导。有些问题设计得环环相扣,使得学生的回答热情也比较高,有种“闯关”游戏的味道,因此学生的发言与参与度也很好。



听师傅的课,我总是会有收获,对我的课堂有所改观。感谢师傅给我的机会和思考空间,我的想法不够成熟,多提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6:23 | 只看该作者
《翠鸟》 听 课 反 思

     ——课堂教学研讨反思

周五,去实验学校听了毕研艳老师执教的《翠鸟》两课时,颇有感触。

其实,早就知道实验学校的教学扎实与高效,小女之所以选择实验学校上初中,这也是最主要原因。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高效的教学,实验学校成绩的取得理应如此,没有花架子,没有虚假的形式,只有老师一直在扎扎实实地教学,教语言文字,教学习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没有所知,能没有所获吗?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觉得应该学习,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一节课,一篇课文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让孩子学到什么?一会儿是生本课堂,一会儿是永威模式,当我们正无所适从时,毕老师的两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今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是这样。

首先是学生课下预习简单而又能保证到位。毕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就是能扫除阅读障碍,认识理解字词,课文读通,简单查找翠鸟资料。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做到,且不费时费力。不像有的老师的前置性作业一大堆,学生既要认字、解词,还要归纳、分析课文,查阅课外大量资料,甚至要求学生制作课件,我觉得这些大堆的作业既耗费了学生大量时间,也起不到好的效果。由于作业多,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他们干脆买本《教材解析》,课下照着抄,课上照着念。那么我们的生本课堂就是这样抄抄念念吗?当然不是,学生没有自己的发现,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又怎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由此可见,关注学情,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

其次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交流,毕老师的第一节课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感知语言文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而且让学生读读画画写写,这不仅给予了孩子学习的时间,还教给了孩子的学习方法。无意中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这种学习形式不是走过程,而是孩子们在仔仔细细地读书,认认真真地思考。、

最后是重视教学方法的指导。在教学第二课时,老师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体会翠鸟的特点。运用了比较法来教学生字的读音和字义,两段文字的比较来品析语言文字的好处。在抓点提升时教会学生学表达方法,如文中的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相似的两篇课文进行拓展学习,既让学生学会了文中内容,又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迁移。《珍珠鸟》两个重点语段的学习,实现了语文的大阅读教学。记得在网上学习过某专家提出的“211”课堂模式,就是一节课20分钟的课文学习,10分钟的拓展阅读,10分钟的练笔。不管形式如何,拓展大量的阅读是相同的,也是必要的。从关注小女的初中语文学习中,更知道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这样扎实、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感谢区教学领导在我彷徨迷茫时给予的“及时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6:49 | 只看该作者
《翠鸟》听课心得
听了徐颖夷老师的《翠鸟》一课,深受启发。
这一节课整个流程简单,思路清晰。我认为这一节课是一节高效课。当然这离不开教师高效的教学, 没有花架子,没有虚假的形式,只有老师一直在扎扎实实地教学,教语言文字,教学习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没有所知,能没有所获吗?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觉得应该学习,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翠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紧扣课后题,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并采用的多种形式读,如齐读、开火车读、对比读等。让学生能够在读中了解翠鸟的特点从而喜欢翠鸟。运用了比较法来教学生字的读音和字义,两段文字的比较来品析语言文字的好处。在抓点提升时教会学生学表达方法,如文中的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但是在教学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有部分学生不能够掌握,或者说是老师塞给他们的东西,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有点生硬。不过从三年级这样长期训练下去的话,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一定提高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47:07 | 只看该作者
《翠鸟》一文,分别从外形、活动、住处三个方面来介绍翠鸟,语言优美、生动,用词准确,需要学生去积累和运用。

对这课的教学,赵老师并不一味地理解分析,而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老师当记者,学生做翠鸟。赵老师提出问题:“翠鸟,你长什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 “翠鸟”们踊跃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把第一段背下来了,令我惊叹不已。在这节课中,我深刻感受到角色扮演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我们都知道,三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难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他们而言,仅仅通过朗读和提问的方式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是枯燥无味的。而角色扮演法,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又让孩子可以在快乐的活动中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向师傅学习,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也使用了角色扮演法。可能是学生过于兴奋,我发现我们班的这些“翠鸟”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总喜欢脱离课文,然后增添自己创造性的描述。我引导他们,只有熟读课文,才能介绍得好。尽管我的“道路”比师傅曲折了些,但孩子也还是在这节课中将第一段熟读成诵。角色扮演法贯穿了我整一课的教学,到最后,我以“记者”的身份问学生,他们做为“翠鸟”对人类有什么要求,从而引入环保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中。学生当了两节课的“翠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环保意识。而这一切,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的。希望以后还能在教学中运用这个方法,更希望还能有更多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