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 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三、四课时

习作——我成功了
一、阅读理解“习作”
 1、读文思考
A、写什么,怎么写?
B、成功后的感受指什么?
C、怎样写清楚写具体?
D、在这次习作中,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应用?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A、写什么——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等。
 B、怎样写——结构完整,记叙有顺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情、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完成习作
 1、组内说文交流。
 2、书面完成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田忌赛马》1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发现问题。
学生质疑: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输了?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田忌为什么赢了?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围绕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朗读中,利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可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充当顾问。
二、引导探究
1、发言比较
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梳理课文内容。
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指生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发言: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话:
指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生发言:还是原来的马,只要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思考3:赛马的方案共有多少种,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设计赛马方案。
小结: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孙膑的确足智多谋。
2、引导探究
A、指生读第一段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扫兴”“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B、指生读第二段
课文怎样描写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心理?
指导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挖苦、讥讽、胸有成竹等词的意思。
C、指生读第三段
第二场齐威王有哪些表现?(有点心慌了,目瞪口呆)
为什么第一场不先写齐威王的表现?
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D、指生读第四段
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E、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3、整理小结
孙膑是怎样想出这样高明的对策的?(认真观察、结合分析)
三、训练验证(出示投影)
1、综合训练
 A、看拼音写词语
 yí huò  wā kǔ jī fěng suǒ xìn diào huàn
 ( ) ( )  (  )  (  )  ( )
 B、补充词语
   (  )头(  )气  胸有(  )竹  (  )(  )洋洋  目(  )口(  )
C、按课文内容填空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共写了(  )次赛马,第一次田忌(  )了,第二次田忌(  )了。他能够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
2、能力测验(选做题,出示投影)
“只要调整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你是谦虚的齐威王,当你发现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
3、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略) 【评析】
《田忌赛马》这节课,以课堂“创新”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大胆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能力训练化
这节课重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本课教学中深入剖析了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了孙膑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了思维过程的训练。练习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加强了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自学发现”到“发言比较”三个小环节都是学生独立自学的过程。
2、目标问题化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大目标,设计了众多的小目标,而每个小目标都是以小问题的形式展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科学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3、高效省时化
这篇课文一般授课时是二课时,而这节课仅用一课时就走了一个“来回”趟,授完全部内容。从“导入”到“发言比较”是“来”趟,单刀直入,抓住几个重点问题,从内容到中心,让学生明白了孙膑取胜的原因;从“引导探究”到“训练验证”,是“回”趟,从中心到内容,分析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综合训练,能力测验,结束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晏子使楚》16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
⑴、使:出使。
⑵、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⑷、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⑸、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1、2题。
㈢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⑶、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⑷、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⑸、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⑴、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⑵、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
⑶、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
⑷、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
⒊课堂小结: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智?(让学生自由发言。)
⒋作业本上3、4题。
㈢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⒉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6自然段。
⑴、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⑵、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
(“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
⒉深刻认识“晏子”。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
(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
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出国的晏子。(起因)
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经过)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
⒋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三第5、6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赤壁之战》1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 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 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 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小组讨论】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 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 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 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 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体落实在: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并面对农村学生实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4、教师及时借阅《三国演义》,增强文化基奠。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课后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进行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赤壁之战》1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 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 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 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         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小组讨论】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 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 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 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 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体落实在: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 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 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并面对农村学生实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4、教师及时借阅《三国演义》,增强文化基奠。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课后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进行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背一背
(一)读对(提示:“殉”查字典,读xun不读xun。字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
(二)读懂:
1.这些词语大多用来歌颂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况?
2.在学过的课文和读的文章中,观看的影视节目中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理解。
(三)过程:
1.个人读理解;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背词语。
(1)个人背;
(2)同桌同学互背。
二、阅读——唇亡齿寒
(一)先读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后查工具书验证。
(二)讨论:怎样讲好“唇亡齿寒”的故事。
参考:(1)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2)a 读懂故事,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b 弄清并记住内容要点及先后顺序。
  c 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d 讲述要连贯,自然大方,最好绘声绘色,有必要的表情动作。
(三)个人练习讲。
(四)同桌同学互讲互评。
(五)发动学生在全班讲,全班鼓励评议。
三、口语交际——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1)阅读理解:1.交际什么内容?2.怎样交际?
(2)小组交际,评议。
(3)全班交际,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读一读·背一背”词语抄写词语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建议书
一、读“习作”、回答
(一)“习作”中提出可以针对什么问题写建议书;你打算针对什么问题写,为什么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2)小商贩乱设摊点做买卖,堵塞交通;网吧存在的问题;有人在学校附近劫小学生钱……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政府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 存在问题;
  b 说明产生的原因;
  c 危害性;
  d 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 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 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c 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反映存在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或危害,具体建议标明序号分条写出;
  d 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影响和危害;
(4)分条提出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1: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既中的地道战》18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利用地道坚持斗争
地道结构独特
出口隐蔽 能守能攻 顽强的斗志
巧妙防备 水火毒气 无穷的智慧
有线无线 联络方便
粉碎扫荡创造奇迹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