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听课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20:10:34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听了张老师讲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张老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和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师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张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在角形,直角三角形。提出数学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在教学中,张老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引导学生拼成一个平角来验证。并概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对问题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让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这个时候,张老师就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同学自主参与验证活动,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三、善于引导,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对此,张老师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学生求第三个角,等。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四、拓展应用,反思升华:本节课张老师非常注重教学设计过程,充分采用“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的应用教材”这一数学策略。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验证-推理-小结-应用的全过程。总之,我个人认为张老师对“四步教学法”模式的把握是非常成功的,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是自主的,是活动的,也是快乐的。
焦新坤 发表于 2011-5-31 07:47:40

一看就是原创,真的很好。
还是觉得长了些,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象是老师,说的多了,也记不住。
除了优点,肯定也还有商榷之处,樊老师其实不用如此惜墨的,提出来,即便张老师看了,也会受益的。
我记得三年前,荆小有个数学教的很有特点的张老师(男,记不到名字了),该不会是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20:10:51 | 只看该作者
评课稿
主评:王玉香

朱美丽老师的课充满着思维的碰撞,灵动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门见山,设疑激趣
如课一开始,朱老师就开门见山出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如:学生问什么是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最迫切想知道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操作实践,发现规律
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过程中,朱老师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如整个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猜测、操作、验证、最终得出结论。皮亚杰说过“智慧源于手尖”,课上生生之间的合作实践,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正因为如此,才收获了精彩,收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策略思想。如学生用测量,剪拼,折叠等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
3.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当学生已经会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三角形内角的问题时,朱老师不满于现状,而是再用课件演示三角形若被任意分割得到的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六边形,甚至更多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加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总之这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20:11:04 | 只看该作者
周书记:

1、本节课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学生在练习探究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2、和中学的几何有机结合,其中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3、数学的转换思想在本节课渗透得很到位。

余老师:

1、这是一节有价值的研讨课。

2、教材的内容的设计是感性的,而教学设计是相当理性的,适不适合在四年级使用证明的方法有待斟酌。

3、首先把组合图形的内角认清,能为后面的证明扫清障碍。所以建议把练习题四置前。

刘桂芳: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探讨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学生来说虽然有难度,但肯定印象深刻。

2、课堂上把小学的图形知识和中学的几何知识做了很好的衔接,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黄珏:

1、这堂课一般的上法是孩子们通过剪、拼、折、量等多种实践活动,来探索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该结论来寻找长方形的内角和。但穆君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先寻求长方形的内角和,再来探索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该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也引起了诸多老师的争议。我们由衷地感叹道:感谢穆老师的大胆创新,为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提供了一堂有价值的研讨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6: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