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 尸 崖 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 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 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 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  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  汇报预习的情况。
 3、  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四、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 刘 龄 匪 拒 醉 剂 施 哼 晕 勉 堪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 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      ),这是(      )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18*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 残、 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
  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使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边看书中的插图,边读诗句,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5、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然后指名读,再评读。(朗读指导,见教材建议)
  6、背诵这首诗。
三、体会学法
  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这首的?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写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附: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 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
  在班级举行“古诗朗诵会”活动。教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20.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   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   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                  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九、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21*一件运动衫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小结: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总结
  1、这篇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附:板书设计
21 一件运动衫
文章结构:(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结尾出人意料——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4 20: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