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     )    州(     )   陪(     )   检(     )   矫(     )
  拄(     )    洲(     )   培(     )   捡(     )   骄(     )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等灵车
     十里长街送总理    望灵车    无限悲痛
             送总理    无限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4n
  友谊:y@
  血泊:p#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      缝补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    救老王
     大嫂      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  昏倒路旁  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 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投影打出,读准即可)。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简单说)教师板书:“关心我”
  2.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板书:坚强、无私、伟大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
  同学们刚才体会得不错,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读,互评后再读。
(四)讨论交流
  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书,联系上下文后说出:母亲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希望,一定不让母亲失望。
(五)进行口语训练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概括出词语板书:愧疚、热爱、怀念。
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句理解每段及全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②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3.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提问: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  责任感  信任
  3.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13 威尼斯的小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等词语.
  2、通过交流材料和初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小城的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有无数条水道和姿态各异的桥梁,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面我们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你对威尼斯还有哪些了解?(可从地理风貌、小艇以及同水城的关系说起)
二、检查预习的情况
  1、读准本课生字词:操纵自如、交叉、耸立、桥梁、小艇、威尼斯、静寂。
  2、同学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挺:壬
  寂:不要多一小竖
  3、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互相质疑(也可放到理解课文时解决)。
  簇拥:(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操纵自如:本课指驾驶小艇的技术熟练自如,得心应手。
  哗笑:高声喧哗说笑。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得十分密切?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下来。
四、简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读了课文,你喜欢小艇吗,为什么?
  学生可自由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二、新授
自学提示:
  课文对小艇的样子和船夫的驾驶技术作了精彩描写,先找出有关部分读一读,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
  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小艇的样子。
  读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抓关键词:长、窄、深、翘起、轻便灵活和三个比喻句来理解。
  板书: 

  小结:小艇的样子十分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服,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3、那么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学生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4、学生交流,重点体会“操纵自如”
  小结:
  (1)小艇速度极快。
  (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小结写法: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注意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本文在这方面写得很突出。再读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
  5、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再指名分自然段背诵。
三、学生展开想象,说话练习。
  由此可见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按照投影提示,在小组里说说什么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表格提示: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14 三峡之秋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  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5: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