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0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儿子》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1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课堂:《三个儿子》听课反思
《三个儿子》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叙事性强、情节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的中心思想符合单元的目标——做一个品质优秀的人——这是一个很难讲透的抽象的东西,喻晔老师在青年教师比武中挑战了这一课,她深挖教材,紧紧抓住儿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线,以情感融入课堂,用朗读放飞情感,呈现了一堂流畅的高质量的比武课。

一、以真情投入课堂。

喻晔老师在课堂上大方、从容,声音亲切动听,营造了学习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学生被她带进了一个情感场,课堂上的情感来源于老师对文章很深的感悟——文中儿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先感动了她,她再把这种情感带到了课堂上,所以到课堂最后的拓展部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________”,学生真情流露,老师被真情感动,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也深陷在文章的情感中,回味无穷。

二、善于抓文章线索

    这篇文章有一条明线:妈妈提水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显而易见,但如果抓这条线,课堂就会流于串讲,缺少新意。喻晔老师抓住了文章中另一条线索:从三个儿子到一个儿子的变化,这条线索作为文章升华的情感始终贯穿于文中,既挖到了文章的灵魂,又体现了课标中的人文性特征,这是她整体把握教材、深挖教材的体现。

三、重点字词理解到位

除了整体把握了教材,喻晔老师在重点词语的理解上也下足了功夫。如在讲到儿子去帮妈妈提水时,喻晔老师说:“这里的跑能换成走吗?为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从而体会出儿子心中的对妈妈的浓浓的爱,最后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这一句话,学生理解了这个重点词,自然就读得又准又好了。

四、反馈语及时有效

反馈语是我们青年老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一个好的反馈语能让学生的回答出彩,课堂为之一亮,喻晔老师这节课在反馈上做到了及时、有效,十分难得。如在讲三个妈妈夸奖自己的儿子时,学生读完夸赞的话她是这样反馈的:“你可真神气!”、“瞧你那美滋滋的样子”、“看你那神气的样子”……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个地方,喻晔老师就有近十处不同的反馈,而给她的回应就是学生越来越精彩的朗读。

有遗憾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喻晔老师在课堂的最后拓展部分如果能再多让几个学生谈谈对于真正的儿子的体会,对于文章的情感体现一定会更浓。

总的来说,喻晔老师给我们奉献了一堂情感的课堂,这和执教老师用情感把握教材、用情感教学、用情感带动学生是分不开的,这是值得我们青年老师学习的地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19:27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听课心得
东街学校  牛 静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今天在听了的《三个儿子》一课后,我有不少的感想:
一、直接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检测认读效果: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2、出示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既聪明又有力气  好嗓子  拎着水桶  晃荡  沉甸甸
其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需要强调 “拎”的读音,这个字读“lin”,强调不要读成“ling”,“沉甸甸”这个词后两个字读一声。
3、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同时也是课文内容的概括
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一个儿子天生有好嗓子,另一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水桶,桶里的水直晃荡,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听课感受:
这是个复习生字的环节,由单个的字到词再到句子,把生字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理念;另外这样的设计也是把复习生字和回顾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体验想象,指导朗读
(一)、自读自悟,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试着读出妈妈的感觉来。
听课感受: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试着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二)、扶放结合,指导朗读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请一位同学读。
(2)、采访这位同学。(夸自己儿子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3)、师引导:我也为你的儿子感到骄傲,你能夸奖得再自豪一点吗?
听课感受: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第三个妈妈的话: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按刚才对第一个妈妈说话的指导来读这两句。
听课感受: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听课感受: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2、拓展,总结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简单。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爸爸在烈日下满头大汗干活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草莓时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累了一天,静静休息的时候        
孝敬父母也是早上上学的时候说一声        
在放学回家的时候说一声                                   
孝敬父母就是这么简单,
让我们一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听课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段写话是这样要求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我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课文的一个拓展,给学生创设情境,挖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口头作文的机会,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19:55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听课有感
星期四,我们学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我有幸听了孙老师和杭州德胜小学青年教师傅老师的课——《三个儿子》,两堂课上同一个教材,而构思不同,各有千秋,她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她俩的课,清晰流畅、朴实自然,使我受益匪浅。




孙老师的教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词语复习入手,到学习语段,理解意思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且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每个学生的每次发言,都注意尊重学生,不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让学生的发言突然停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因此,课堂气氛始终很活跃,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杭州德胜小学傅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语音轻柔甜美,委婉动听,表达清晰明确,自然和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我们听课的老师,体现了教师良好的自身素养。她的课思路清晰,文本处理巧妙精当,显示了教师高超的驾御文本的能力。当学到第三个妈妈的话时,傅老师就势抛出:“第三个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回答:“有特别之处”。于是,老师让学生再往下读课文,找出第三个儿子的特别之处。这样,跳出了课文原有的顺序,直奔重点学习第三个儿子提水这一段,而且引领学生研读“沉甸甸、跑、接、提”等重点词体会儿子的孝顺。然后再去学习前面第一个儿子和第二个儿子的表现,由于有了先前的认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这两个孩子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偏离文本原有的编排意图。而且更巧妙的一点就是进行文本对话,当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孝顺父母时,傅老师就引导学生对一二两个儿子说话:学生就对第一个儿子说“你应该一边唱歌一边帮妈妈提水,这样既让妈妈开心。又让孝顺妈妈”;对第二个儿子说“你有力气要帮助妈妈提水,不要只顾自己翻跟头”等。这一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特长,要和孝顺父母联系起来,要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熏陶感染,自然而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朴实、谦虚、孝顺等品德教育。




总之,两位老师的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的确是开了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20: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上午的两节说话写话课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的认识,那下午的两节语文阅读教学课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新课程下浓浓的语文课的味道。

  下午听了由桐乡茅盾实验小学的陆敏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和海盐县三毛小学刘燚老师执教的《我是苹果》两堂课,以及幸运地听到了全国阅读教学一等奖获得者王自文的一堂古诗教学课。最后还聆听了一个多小时的专家的点评和嘉兴多位名师的评课,理了这么一些对我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的资料,与大家一起学习: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课堂。
  下午听的两堂阅读教学课都很好地处理了工具与人文的关系。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表达人的思想。把思想有机地统一在工具展示中,体现一种人文性。《三个儿子》一课抓住了老爷爷说的:“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条主线,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包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课堂上安排了四次读老爷爷的话,一读引出疑问;二读明白看不见的是哪两个儿子;三读明理实实在在的爱;四读怎样才能让老爷爷看到三个儿子。在语言理解中明白文章的内涵。又如《我是苹果》一课中对诗句的朗读,对文章的品析,让学生逐渐体会苹果博大乐爱的胸怀,在品悟中体会人文性。

  二、体现对话的课堂。
  首先,阅读是老师、学生与文本编写者之间的对话,也是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对话。课堂文本包括“言”和“意”,由言悟意,通过读文来理解文本。《我是苹果》因为是一首诗,有些句子很抽象,很深奥,而课堂上学生对诗句的感悟其实已超过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理解能力,悟出了文章表达上的内涵。其次,读是体现增量,对话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三个儿子》中妈妈累了酸了,老师请学生读其中有关的句子,其他学生评议时会说:“字咬准了。”再读再评议时学生会说:“不仅字咬准了,而且读得有感情。”师连忙问:“哪里有感情了?”学生会继续说下去,每一次的读都是一次很好的增量。再次,对话课堂更是甜甜的富有诗意的课堂。由于两位老师的激励、赏识、参与和期待,可以说那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课堂。

  三、动态生成的课堂。
  新课标在朗读上要求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下可以有多元化解读文本。《三个儿子》中对三个儿子的评价很难有个标准,在妈妈很吃力地提着一桶水时,第一个儿子翻跟斗,第二个儿子唱歌,而第三个儿子马上过去帮妈妈提,如何来评价这三个儿子,确实会有很多分歧。这样的课文如何把握个性化朗读,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文本。而课文中老爷爷的话很明确,只看见一个儿子,虽然要多元解读,虽然在人与文本过程中,在生生、师生对话中,如果学生提出来的话可以讨论,但老师有意引导不太可取。课文中那两个儿子“翻跟斗、会唱歌”也是可以欣赏的,也可以理解为为妈妈解除疲劳,但学生没有说到,老师三次有意地引导、强调,从文本价值取向看,这样做不太可取。
  这两堂课在听课老师中争议较多,但每个人的评议角度不同,欣赏角度不同,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这也许是对课堂的多元化解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20:37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评课稿
——评王丽娟老师执教《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3课。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伊始,王老师就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感悟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孝为先!针对二年级的孩子,王老师没有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虽说不用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去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可是文本的价值导向是明显的,如何让孩子在读文中去体验,从而有所悟呢?王老师可以说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1、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王老师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通过学生提水亲身体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桶水的重”,体会妈妈的辛苦劳累,继而让学生化直观表象为口头语言,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对妈妈那份辛苦的感激!此时,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已埋下了孝顺的品质,如果在这节课后,布置一份实践活动,如5月9日星期天是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那份埋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孝敬得到深化。

2、化课内语言为自己语言。王老师在教学本课,不单单抓住文本所蕴含的道理上,还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信王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从说话训练上教学来看,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孩子的动作、表情等,以句式的形式一句一句的训练说话,最后达成预定的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人不可貌相”,王老师的外表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大刀阔斧、直爽、干脆、大大咧咧的,从去年上课时的时常拉拉衣袖子,用王老师的话说“那是紧张”,到今年的时常拉拉衣襟、攥攥拳头,用王老师的话说“那是有些紧张”,真是一年比一年进步啊!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听王老师的课,那肯定是拉拉鞋带,那是王老师肯定会说“我已经不紧张了!”其实,王老师是个很细腻的人,从这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比如学生不能很好地读好句子时,王老师总是微笑着,用鼓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

整节课主线分明,细节饱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骨骼后,充分感受其“血肉”,不但学生在解读时“于无声处听惊雷”,而课堂也在创意生成中“能探风雅无穷意”,给人耳目有新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21:01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是第四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妈妈都夸耀自己的儿子如何好,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认识到要懂得关心体贴父母,通过三个妈妈对三个孩子的评价,三个儿子的表现学会比较,学会思辩,学会思考问题解决孩子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罗老师在执教时,围绕“明明有三个儿子,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条主线,抓住“三个妈妈对儿子的评价、提水的劳累及三个儿子的表现”等几个细节来展开教学。

细节一: “三个妈妈对儿子的评价”的学习

通过读、生生交流、教师点拨、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前两个儿子的妈妈的自豪、骄傲,第三个孩子的妈妈认为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地方,这个妈妈的平常心,包含的同样是对孩子的爱。教师对教材把握很到位,引导学生学习比较、学习思辩,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厚的爱。

细节二:“三个妈妈提水”部分的学习

“三个妈妈打完水,提水回家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一桶水可重了,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闭眼想象三个妈妈提水劳累、辛苦的样子,以仿佛看到什么、听见什么来体会她们的辛劳,以她们在这时心里想什么,来体会她们希望得到帮助。然后唱《我的好妈妈》这首歌,缓解学生上课的劳累,进一步体会父母的辛劳,认识到应该学会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细节三:“三个儿子的表现”部分的学习

在前两个细节内容的学习上,学生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体会到妈妈的辛苦,那么这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前两个孩子在表演自己的特长,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面前接过妈妈手里的沉甸甸水桶走了。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犹豫,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就是这最朴实的言行,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个孩子懂得关心体贴他的妈妈,这最朴实的言行就是人间最宝贵最朴实的爱,这个孩子的心灵是最美的。引导学生去关心父母,学会做人,学会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学习用较好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关心。

如果说学生对这个孩子这样做的认识还不够深,那么老师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语言则代表了每个学生的心声,用自己的智慧催化了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了对这个孩子的敬佩。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的学生和谐统一。

整节课主线分明,细节饱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骨骼后,充分感受其“血肉”,不但学生在解读时“于无声处听惊雷”,而课堂也在创意生成中“能探风雅无穷意”,给人耳目有新的感觉。

“文似看山不喜平”,看文章是这样,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8 09:21:16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评课稿



认真阅读了人教版下册《三个儿子》的课堂实录以后,发现这节课堂上有诸多亮点,现作如下评述。



一、          课前交流,别出心裁  



课前交流中,老师以“聪”字为引子,既引导学生掌握了“聪”字的写法,理解了“聪”字的字义,又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表现在老师不遗余力地表扬该班的学生,该班的学生也就喜欢这个老师了,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了。可以想象,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师生一定会配合得很好。



二、          朗读指导,不着痕迹



1、    指导学生读出重音。如指导学生读课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告诉我,是几个儿子啊?”学生很自然地读出了“三个儿子”。一问一答中,学生学会了朗读课文题目。



2、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如学生在朗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一句时,一开始语气较为平淡。老师运用情境迁移法,学生变成了拥有一个好儿子的妈妈,都想夸夸儿子。最后学生都能自豪地、高兴地夸着儿子。朗读的语气何须再作指导,它变成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          生字范写,恰到好处



一次是在课前交流时,老师范写了“聪”字,要求学生用右手食指在左手心里写一写这个字。课未开始,学生认识了“聪”字,理解了“聪”字,会写“聪”字了,也从老师那儿得到了一个信息“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第二次范写生字,是在学习“晃荡”一词之后。老师范写了“晃荡”,要求学生拿起笔,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也写一遍“晃荡”。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巡视指导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字写好后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这样的要求把新课标中“端正、工整地书写汉字”落到了实处。相信这个班学生的字一定会越来越漂亮的。



第三次范写生字是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在学生体会到了妈妈拎水的辛苦、劳累之后,老师边在田字格里板书边解说:左边一个提手旁,这是妈妈的一双手,这双手为我们付出过多少辛勤的劳动,右边一个令,这下面的一点啊,多像——学生接着说:多像妈妈流下的汗滴呀。学生又一次端正、工整、漂亮地书写了汉字,而且再也不会丢掉“拎”字右边部分“令”下面的一点了。



四、          生字教学,方法多样

1、  运用多媒体

如以课件出示水桶图,让学生对水桶有了感性的认识;“拎” 自桶内缓缓上升,“沉甸甸” 从水桶里溢出随后慢慢落下来,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词义。

2、  联系生活实际

如学习“拎”“提”,师生一起做动作,学生在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了字义;学习“晃荡”一词,让学生想象平时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词义。

3、  归类识字

在学习“拎”时,老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另一个表示这个动作的词,学生很快发现了“提”字。发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一件事啊!紧接着在学习“胳膊”一词时,当学生知道肉月旁与身体有关后,就积极而迅速地把自己积累的与身体有关的汉子都调动出来了。这样的归类,学生既掌握了新字,有复习了许多旧字。



五、          说话训练,分层落实



1、  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学生初识了三个儿子。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加以引导:“瞧!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紧接着以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让学生再来介绍,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2、  通过对话“三个儿子”,学生受到了深刻地思想教育。在学生明白了“只有心疼妈妈,懂得孝敬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以后,老师引导说:“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现在,你最想对哪个孩子说一句话?”学生是非分明,用自己的话,表扬了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并对其他两个儿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一节课来说,虽然有诸多完美的地方,但是遗憾也是在所难免的。

也许是由于这节课容量太大的缘故,老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生字的语境,没有采取多组词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的含义。

其次,在“总结课文,引发思考”环节,学生已经明辨是非了,再播放歌曲视频《小乌鸦爱妈妈》,是否是画蛇添足之举呢?

课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说说怎样做才算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注:一个班级有男孩,也有女孩,不能以“好儿子” 代表所有的孩子。 ),并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两件孝敬父母的事,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会说些什么。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只有把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构建起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会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01: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