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使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资料的内容,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课本所给资料图片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动物界的“母爱”加深理解,具有热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2.对课本资料图片的观察,联系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动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
3.使学生认同动物的学习行为,结合学校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试验与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纠正。
●教学重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使学生对一些动物行为判别。
2.使学生能够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教学方法
讨论式、演示式、启发式、举例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动物行为的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谈话式教学法,边放幻灯片边和学生对话,借此组织教学。幻灯片是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行为。幻灯片观看完毕,组织学生分析,[继续观看录像,引申教学内容]在刚才播放的录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两点去区分:一是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二是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生来就有的行为。
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课本所给资料所示的图片进行比较并讨论。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刚才,大家对课本的资料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以小组形式交流一下各组的意见。
第3组:我们认为小袋鼠如果没有爬向妈妈育儿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袋鼠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
教师:噢!你们认为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哪个组来说说对资料2的理解呢?好,第1组来说说。
第1组:我们觉得蚯蚓走迷宫,这个迷宫是人为设置的,所以,蚯蚓最终学会了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要比先天性行为复杂得多,同样是生存,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适应性强。
教师:很好,你们组认为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的适应性强。第7组再来说说对于资料3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第7组:我们认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的金鱼喂食,它不辞劳苦就像一个慈爱的妈妈。
教师:噢!你们对资料3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错。那么,咱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妈妈含辛茹苦、不计辛苦为你不停付出。所以,咱们每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要热爱自己的母亲。好,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课本上,接着讨论资料3和资料4,哪个组再来说说呢?好吧,让第8组说说看。
第8组:我们组认为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毫无意义……
至此,每个小组的讨论都各有特色或者毫无结果,或者转移主题,此时,教师应该最好地发挥自己的组织教学才能。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移走的主题拉回来;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行为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学会随时总结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小结教学内容,巩固练习,结束本课]
师生共同总结,采用谈话式教学法,教师要向学生点明本课的重、难点,难点中的“让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在小结时一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别取决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神经结构。神经结构高等则学习行为复杂,神经结构简单则学习行为也简单,而神经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又取决于各种生物的遗传素质,最终归结到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这一辩证观点,从而树立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人生观点。
[巩固练习]
练习题:
1.小羊出生以后,不用母羊教,就能找到母羊奶头,碰到奶头就能吸吮乳汁。这属于什么行为。
答案:先天性行为
2.饲养员在给猴子喂甜薯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里,一只小猴费了好长时间,才把甜薯捞上来。几个月后,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相当多的猴子把甜薯拿到水池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猴子的这种表现属_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学习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