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3-7 15:45:3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1.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教给孩子怎么联系。如p19,“天然水塔”,联系上文第一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猜出“天然水塔”的意思──引导孩子发现“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显然“天然水塔”是指山上的泉水。可以讲给孩子,因为大自然常年的雨雪积聚下来,所以称为“天然水塔”。
2.学习从相似语段中提取不同信息。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语段组文的。例,6课《泉水》四个语段结构相似,每个语段写了泉水的一个特点。要引导孩子初读每一段时想一想,分别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这就是提取。然后再细读,分别怎么写出这一特点的。
7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也有相似语段,可以引导孩子提炼,分别去哪里寻找?了解了雷锋叔叔的哪些事迹?引导孩子把一篇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线索拎起来了,思路就清晰了。
3.学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关键处要敢于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为什么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让孩子联系课文内容来谈理解。
4.借助读好对话,促进理解。
要发挥好读的作用,借助“读”来促进理解、深化理解。
例第7课,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故事在人物对话中推进。抓住对话,先让孩子分角色读,再现情境,几组对话之后再讨论──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是最弱小的?”或者“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
这样教学,既读好了对话,又促进了内容理解。
5.“读读背背”要大致理解意思。
“读读背背(记记)”包括每一课、每一语文园地要求积累的短语、谚语等等。
要求:要大致讲解意思,理解了才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助于转化为孩子的积极语汇。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啥意思?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鹿的玫瑰花》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要机械识记,不知其然。
另外强调一点:
课后背诵要求,比较笼统的,我们统一要求。本册教材,开放要求背诵的共3篇,5课《泉水》9课《日月潭》12课《北京亮起来了》,要求全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语言优美,可以有效体会一些短语和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
6.开始学习默读。
本单元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首次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要借助这篇长文,开始训练学生默读。
正确的默读方法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不能借助“唇动”“指动”这些多余的动作。
但孩子刚开始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首先纠正孩子不动唇,指导孩子用眼球由词到句,由句到行进行扫视,一开始不刻意要求速度;
稍加熟练时,让孩子边读边划(如划出重点词,中心句等),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经常训练,每课安排默读思考环节,让孩子熟练起来。
7.巩固两种查字典方法。
课堂上要随时鼓励学生动手查,形成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