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3-7 15:21:54
|
只看该作者
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认读几组难读的词,通过区分多音字,借助实物图片,找近义词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学习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重要性,指导朗读小林想的句子,初步感受小林的爱思考。
3、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受到小林遇事爱动脑,勤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希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小朋友都穿过雨衣吧!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雨衣有关,是一件(充气)雨衣。
3、(出示图片)这就是充气雨衣,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充”是个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来跟他打声招呼.。
4、生活中哪些东西需要充气呢?
5、这些东西充了气鼓鼓囊囊的,使用起来可方便啦,充气雨衣非常了不起,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的一等奖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想知道这件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出来的吗?赶快打开书,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先听好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文中的每个词儿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
2、老师来考考大家!
旋转 缝在 暑假
联欢会 展览台 塑料膜 铁丝圈 气门儿 气囊 内胎
表演舞蹈 徐徐张开 渐渐模糊
(1) 带点的字是多音字,“转”还可读 ,组词(转变,转身,转眼)所以遇到多音字,大家可得多留心。
(2) 读准“气门儿”,看图片,气门儿 气囊 内胎
(3)徐徐 渐渐 他们俩还有一个好朋友——慢慢
师:词语都难不倒大家了,而且通过刚才朗读课文,也知道了是谁(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那小林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充气雨衣呢?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1——3小节,边默读,想一想问题
(1)师:普通的雨衣正好过我们的膝盖,膝盖在哪?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怪不得是月字旁呢!雨水经常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2)出示插图,小林怎么了?(看图说)
(3)出示句子:
指名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
2、师:这可怎么办,真是个难题呀!小林躺在床上想
(1)出示句子: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读懂了什么?
(2)师:小林是一直在想,早上,小林在想:-------
中午,小林也在想:-------
晚上,小林还在想---------
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从早到晚,一直在想啊想,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3、师:这个难题一直在小林的脑海里徘徊着,回荡着,连游戏的时候他还在思考,这不,在六一联欢会上,看到女同学表演舞蹈他就有了灵感。
(1)大家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小林看到了什么情景?
小林看到--------- ---------------------------
女同学美美地来读一读这句。
(2) 师:看到徐徐张开的裙子,小林又想了:--------------------------------
(3) 师:看着想着,一条条五颜六色的裙子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出示句子:
(4)师:小林这样看着,想着,他马上也这样做了
出示:当天晚上。。。。。。
师:这下新式雨衣做好了,小林你高兴吗?
(5)师:下摆用粗铁丝弯成的雨衣该怎么叠起来呢?这可也是个难题啊!我们下节课再跟着小林去解决这个难题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爱动脑筋的小林已经走进了小朋友的心里。那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很会动脑筋呢!
(1) 看图片,用上老师送给你们的句式:--------徐徐----------------。指名说
(2) 再看,同桌互相说说
(3) 反馈,交流
(4) 写一写
充气雨衣说课稿
<充气雨衣>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一篇科普文,同时又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这类课文相对童话故事,情感性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弱,如果课堂上科学知识讲得多,就走进了常识课的误区。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的同时抓住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突显语文味,是我不断思考的。
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因此第一次教案的形成是初读课文后解决字词 ,学习课文1_4自然段,感受普通雨衣带给小林的麻烦,指导朗读好小林心里想的句子,以”看到---想到---怎么做“为学习第四自然段的主线,体会小林爱观察,爱思考,爱动手,从而发明新式雨衣。这样下来,该抓的语言点是抓到了,我们语文组老师提出来:这节课你的定位是什么?你把这课当成精读课还是略读课上?我原本设想:第一课时解决第一个难题,发明新式雨衣;第二课时:解决第二个难题,发明了充气雨衣。只是心中有种疑虑:略读课文该怎么把握教学目标?一特级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自得,按照讲读课文来组织教学。关键是要能联系整单元内容,学法在这节课上有所体现。那我想<充气雨衣>放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作为略读课,把握整单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的主旨,把前面几课的学法上在这课上得到体现并延伸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以小林看、想、做,做为学习课文的主线,感受小林爱思考、勤动脑来展开教学。我想既然第四段在学法上扶着学生一步步走,那么第5自然段,段的结构类似于第4自然段,不如就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正是略读课所要体现的学法指导与提升。的确,第5自然段句子难读,难理解,因此在前面解决词语后安排了难句的朗读,为读通读顺第5自然段作铺垫,这样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看到、想到、做就容易多了,如果在学生说好后,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再回到文本,这样下来会比较好。
|
|